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引起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收治的328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分组分析各种因素与早产儿支气管发育不良发生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有胎膜早破、产道感染、患儿胎龄≤28周、出生时体质量、吸氧时间、以及反复肺部感染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胎龄、出生时体质量、吸氧时间与BPD的发生概率有线性关系。结论胎膜早破、产道感染、患儿胎龄、出生时体质量、机械通气、吸氧时间以及反复肺部感染是BP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不同分度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2014年收治的BPD早产儿81例,按照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组24例和中重度组57例,对其围产期情况、母孕期情况、合并症、临床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重度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呼吸衰竭、动脉导管未闭(PDA)、先天性心脏病、肺出血、消化道出血的患儿比例高于轻度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轻度组,日增长体质量低于轻度组(P均<0.05)。两组在性别、胎龄、胎数、出生体质量、母亲年龄、产前激素及出生后肺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积极防治RDS、肺出血、消化道出血、PDA等合并症是减少早产儿BPD的关键,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是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并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为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治疗提供参考和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100例需机械通气的早产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患者发展成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将其作为试验组,另外50例未发展成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从而分析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试验组患者出生体重、胎龄比对照组低,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对照组长,动脉导管未闭、胎膜早破以及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以及窒息史等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应该对早产儿患者进行早期的预防,减少疾病对患者肺功能的损害,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一种早产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既1967年Northway首次报道后,其发病率逐年增加。BPD高发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经研究证实,其发病与胎龄过小,孕期感染,生后高氧浓度/机械通气等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就BPD的发病机制做一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5.
6.
7.
8.
周锦龙  谭玮  胡方金 《江西医药》2012,47(6):526-527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BPD)相关因素、病因、治疗.方法 以我院NICU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机械通气的212例存活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并对导致早产儿肺发育不良症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多发生于小于32周的患儿,BPD与胎龄小、长时间机械通气、长时间给氧、肺部感染、败血症因素相关.结论 避免早产,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避免长时间给氧和防治感染是防止BPD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128例合并患有新生儿ARDS,胎龄<32周,出生时体重<1500 g的早产儿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诊断是否出现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分为BPD组(48例)与非BPD组(80例),收集所有患儿的出生及临床治疗情况以及患儿母亲的孕期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该病的防治策略进行总结。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有ARDS早产儿128例,其中确诊为BPD的有48例,其发病率为37.50%(48/128);对两组早产儿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胎龄、出生时体重、机械辅助通气以及产儿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对两组早产儿母亲进行相关因素的比较中得出,两组早产儿母亲的产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胎龄<28周、出生时体重<1000 g、机械辅助通气、产儿感染、新生儿母亲产前感染因素为BPD发生的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9,(18):17-20
目的通过监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BALF及血液中Notch3的表达及肺动脉压力变化,探讨Notch3改变与BPD发病及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NICU收治的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1500g并需要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分为BPD组(58例)及非BPD组(40例),其中轻度40例,中重度18例,留取出生后第1、3、7、14、21、28天的BALF及静脉血,ELISA法检测Notch3蛋白表达,无创超声心动图监测肺动脉压力及心功能。结果中重度BPD组、轻度BPD组及非BPD组间左室射血分数、Tei指数、肺动脉压力及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P 0.05);BPD组BALF及血浆中Notch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BPD组(P 0.05);BPD组BALF与血浆中Notch3蛋白表达量存在正相关关系(P 0.05)。BPD组合并PH患儿测得的肺动脉压力与BALF及血中Notch3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P 0.001)。结论 BALF及血液中Notch3高表达,Notch3可能参与了BPD的发病过程,尤其是肺血管重构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肺表面活性物质+CPAP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入的7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5例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CPAP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另对照组35例采用CPAP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探讨实施不同预防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情况及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学氧分压(PaO2)上比显著对照组高(t=5.234,P<0.05),在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上相比对照组显著低(t=5.246,P<0.05),且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2.86%)比对照组(17.14%)低(χ^2=3.968,P<0.05)。结论:将肺表面活性物质+CPAP预防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时,能显著提升肺功能,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倍氯米松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预防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体质量<1 500 g且适于胎龄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1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倍氯米松联合PS气管内滴入,对照组仅使用PS气管内滴入,记录并分析2组患儿的氧合指数(oxygen index,OI)、患儿拔管失败率、有创通气率、BPD发生率、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在给药前及给药第1天的OI无差异;给药第3,5天,治疗组的OI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拔管失败率、有创通气率、BPD发生率、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倍氯米松联合PS气管内滴入能有效降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BPD的发生率,疗效优于单纯PS气管内滴入,不增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 年1 月至2019 年7 月入住我院,胎龄臆30 周且体质量臆1 500 g,生后28 d 不能撤离无创呼吸机和(或)脱氧的早期BPD 患儿住院资料。按使 用药物分为地塞米松(DXM)组24 例、氢化可的松(HC)组37 例及对照组50 例。对照组患儿早期接受咖啡因预防呼吸暂停、限 制液体量、呼吸支持、营养支持、存在感染时使用抗生素等常规治疗;HC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疗程 10 d;DXM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疗程9 d。比较三组患儿的围产期因素、治疗过程及临床结局情 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XM 组和HC 组患儿出生体质量较低,胎龄较小(P 均<0.05)。矫正胎龄36 周时,三组BPD 比例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但DXM 组总用氧时间短于对照组和HC 组(P 均<0.05)。结论:使用DXM 或HC 治疗早期 BPD 不能有效降低矫正胎龄36 周时中重度BPD 的比例,但应用DXM 缩短了BPD 患儿的用氧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维生素A为主的多种营养素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12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布地奈德组和布地奈德+营养素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布地奈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布地奈德+营养素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儿与足月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2018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新生儿NEC的325例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与早产儿,分别从发病日龄、临床表现、主要合并症等方面分析.结果:足月儿组多表现为便血、呕吐(P<0....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在机械通气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肺表面活性物质(PS) 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的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120 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三组,试验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 0.25 mg/kg 和 PS 100 mg/kg 混合液 雾化吸入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 1 采用 PS 100 mg/kg 气管插管内滴入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 2 采用 PS 100 mg/kg 雾化 吸入联合机械通气治疗。 检测三组患儿呼吸机平均气道压力( MAP)、 氧合指数(OI)、血气分析 pH 值、氧分压(PaO2 )、二氧化碳分压(PaCO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磷脂转运蛋白(PLTP)的含量,比较三组患儿拔 管时间、需氧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高血糖、动脉导管未闭( PDA)、脑室内出血(IVH)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BPD 发生例数和死亡例数。 结果:治疗后三组患儿 PaO2、PaCO2 及 p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 MAP、OI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儿 MIF 和 PLT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试验组 MIF 含量在各时间点均低于两个 对照组, PLTP 含量在各时间点均高于两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两个对照组比较,BPD 发生率、拔管 时间、需氧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儿病死率、高血糖、PDA、IVH 和 ROP 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有 BPD 患病高风险的早产儿,早期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 PS 可降低 BPD 的发 生率,达到早期预防的效果,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气管内滴入布地奈德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11月,搜索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观察的主要结局指标有BPD发生率、BPD相关病死率、BPD发生或相关病死率,次要结局指标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偏倚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应用Egger’s检验进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5项RCT共纳入495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242例,观察组2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及对照组的BP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6,95%CI(0.43,0.72),P<0.001)],试验组及对照组的BPD相关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4,95%CI(0.41,0.99),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的脑室内出血、感染/败血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动脉导管未闭(PDA)、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高血糖、高血压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可降低BPD发生率及BPD相关病死率,且不会增加短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但考虑到纳入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及偏倚存在,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明确,且对相关长期并发症如神经发育障碍发生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婴儿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组化法、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婴儿肺炎患儿66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10例,血、尿、咽拭分泌物及其母亲血、尿和乳汁进行检测,同时检测33例健康儿童及其母亲。结果:血CMV-IgM阳性率婴儿肺炎组60.6%,其母亲48.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60%,其母亲40%。对照组阳性率15%,其母亲6%。患儿尿HCMV抗原阳性率婴儿肺炎组71.2%,其母亲乳汁74.2%,支气管肺发育不良70%,其母亲乳汁70%,对照组阳性率18%,其母亲乳汁21%。荧光定量PCR检测婴儿肺炎组血CMV-DNA阳性率57.6%,尿CMV-DNA阳性率57.6%,咽拭分泌物CMV-DNA阳性率53%,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组血CMV-DNA阳性率50%,尿CMV-DNA60%,咽拭40%,对照组血CMV-DNA阳性率3%,尿CMV-DNA6%,咽拭CMV-DNA3%。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婴儿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重要病原之一,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做到早期诊断以利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婴儿肺炎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法(NIRS)评估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早产儿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生后2 h内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失败的予以插管-给药-拔管法(INSURE)联合PS治疗作为治疗组,单纯CPAP治疗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治疗开始前、治疗过程及治疗后的各5 min时长窗应用NIRS监测脑氧饱和度 (ScO2) ,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SaO2,计算脑摄氧率(FTOE)。结果: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出生的早产儿,符合标准纳入本研究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应用PS治疗前的ScO2和FTO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给药期间,ScO2水平较其基线水平明显升高(82.1% ±6.4% vs 77.0±%3.7%,t= 3.362,P=0.002),FTOE水平较基线水平明显降低(0.11± 0.05 vs 0.19±0.05,t=5.552,P=0.000);给药后5 min ScO2和FTOE均恢复至基线水平。给药期间,治疗组的ScO2变化率(与基线水平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变化率[1.049 (1.026~1.122) vs1.000 (0.972~1.013),Z =135.0,P = 0.001],而治疗组FTOE变化率较对照组变化率大 [ 0.560 (0.378~0.794) vs 0.938 (0.860~1.110),Z= 99.00,P=0.000],相应时间段对照组ScO2和FTOE与基线水平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S治疗RDS早产儿时可引起脑氧代谢发生明显变化,ScO2升高,FTOE降低,为临床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更为合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