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腮腺区血供丰富,术后创面易出血,加上残留腺体仍会在一定时间内分泌涎液,以及摘除瘤体及腺体后均有空腔存在,术后必须引流。近年来,作者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于腮腺术后,收到了较正压引流更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纯负压引流与同时加胸带加压包扎两种方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994~2005年间我们所行的278例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加压包扎组122例中皮下积液30例,发生率24.6%,皮瓣坏死6例,发生率4.9%;负压引流组156例中皮下积液35例,发生率22.4%,皮瓣坏死5例,发生率3.2%。结论单纯负压引流对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腮腺手术是颌面部常见手术。术后时有腮瘘、颜面部肿胀等并发症出现。经临床观察,上述并发症与术后局部加压包扎密切相关。为此,本文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有关分析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病例来源于我科1991年~1994年间17例腮腺浅叶摘除术后因...  相似文献   

4.
充气垫加压包扎在乳腺癌术后的应用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116037)邵学志王粟我院近2年来采用充气垫加压包扎法,预防术后并发症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995年2月至1997年2月,我科对乳腺癌根治术20例患者,其中乳癌根治术8例,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胸壁结核清除术患者术后加压包扎及负压吸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胸壁结核清除术患者92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换药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壁结核清除术术后加压包扎及负压吸引中采取护理管理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种有效预防严重污染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Ⅲ类切口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182例):研究组将硅胶管置于腹膜外肌层下及脂肪层下持续负压引流,对照组用常规方法缝合切口.结果 研究组仅3例(1.6%,3/182)切口感染,而对照组14例(17.5%,14/80)切口感染,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引流预防切口感染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术后常规置放引流并无异议。但引流物和引流方法则各有不同。我院以往多采用胶片引流,在959例(1980.7~1987.7)中有5例因引流不畅并发呼吸道梗阻致2例死亡。因此有必要寻求新的引流物和引流方法。近三年(1987.6~1990.6)来我科于甲状腺术后改用T管负压引流共674例,除1例导管阻塞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腮腺术后涎瘘相关因素,防止腮腺手术并发涎瘘.方法:1994~2004年需手术治疗腮腺疾病患者73例,统计术后涎瘘的关系.结果:保留腮腺主导管的涎瘘发生率(5.71%)明显低于不保留腮腺主导管(15.7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腮腺疾病及术后引流方式与腮腺术后涎瘘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浅叶切除术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涎瘘,负压引流结合短暂的加压包扎能取代传统方法,预防腮腺术后涎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10月72例食管癌手术后颈部吻合口患者,2011-2013年38例颈部吻合口瘘均采用常规换药,自然愈合,愈合时间14~56天,平均时间22天。2014-2016年34例颈部吻合口瘘采取早期普理灵线缝合瘘口+颈部留置负压管引流,愈合时间9~30天,平均愈合时间15.88天。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两种处理方式术后吻合口瘘愈合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组:愈合时间14~56天,平均时间22.76天;实验组:愈合时间9~30天,平均愈合时间15.88天。两种不同颈部吻合口瘘处理方式在愈合时间上进行比较,t=5.378,P=0.002﹤0.05,两组在颈部吻合口愈合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早期普理灵缝合加颈部负压引流可明显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更为有效和经济的乳癌手术后皮瓣下引流方法,促进术后创面愈合。方法2000年2月-2007年2月间共收治乳腺癌患者96例,分别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术后随机分为传统加压包扎单管引流组和非加压包扎双管负压引流组,每组各48例,然后就引流液量、皮下积液发生率及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等临床愈合指标和术后平均住院日以及平均总住院费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双管组术后前3d引流量显著大于单管组(P<0.01),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管组(P<0.05),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低于单管组(P<0.01);同时,双管组术后住院日明显少于单管组(P<0.05),而总住院费用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引流方法可靠,引流更为充分,其并发症发生率低,并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穴位按摩结合自我淋巴引流技术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68例,按时间段进行分组,36例患者进行自我淋巴引流,32例患者在自我淋巴引流的基础上,配合大陵、内关、外关、尺泽、曲泽等穴位按摩。采用手臂周径测量法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患侧肢体肿胀症状,淋巴水肿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程度。结果 自我淋巴引流组有6例(16.7%)患者发生轻度水肿,穴位按摩结合自我引流组仅1例(3.1%)患者发生轻度水肿,发生时间在术后6~12个月不等,两组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按摩结合自我淋巴引流技术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优于单纯实施自我淋巴引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术后切口放置自制皮下负压引流装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行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患者,使用普通引流管,试验组52例患者,使用自制皮下负压引流装置,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换药次数、平均拆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4d引流量,对两组患者术后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平均换药次数减少、平均拆线、切口愈合及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试验组术后第2~4天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感染性腹腔手术切口防治中,使用自制皮下负压引流装置,不仅可取得良好效果,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治疗胃肠术后腹腔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以2011年3月-2013年1月90例胃肠术后腹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传统的乳胶引流,观察组45例则予以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36株,对照组24株占66.67%,观察组12株占33.33%;其中对照组、观察组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3.33%、13.89%,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引流液变清时间、拔管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平均引流量、二重感染率观察组分别为(5.53±1.83)d、(9.54±4.68)d、(10.28±4.36)d、(17.95±8.58)d、(158.94±23.74)ml/d、2.22%,对照组分别为(7.64±2.23)d、(15.82±6.63)d、(14.84±5.37)d、(23.78±1.85)d、(100.45±17.46)ml/d、1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能减少胃肠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率,缩短引流时间,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黄萍  吴柳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545-1546
目的比较不同的引流方法对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收集71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双管引流组40例,传统引流组31例,术后观察2组置管时间、术后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结果双管引流组较传统引流组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发生率均较低,双管引流组和传统引流组在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在置管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负压引流可降低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陈洲熙  杨倩  廖妮  胡壹  艾红艳 《现代保健》2012,(31):125-126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负压引流方法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方法:将21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6例使用中心负压吸引,对照组110例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袋引流。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管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引流方式均可用于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6.
东黎阳 《中国医师杂志》2008,11(1):821-821,824
目的 研究跟骨骨折术后早期应用负压引流对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 46例跟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1例术后未应用负压引流,15例术后早期应用负压引流,比较愈合结果.结果 31例患者术后未应用负压引流患者中6例(占12.7%)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15例应用负压引流患者切口均获得甲级愈合.结论 负压引流技术对于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的预防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东黎阳 《中国医师杂志》2007,11(1):821-821,824
目的 研究跟骨骨折术后早期应用负压引流对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 46例跟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1例术后未应用负压引流,15例术后早期应用负压引流,比较愈合结果.结果 31例患者术后未应用负压引流患者中6例(占12.7%)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15例应用负压引流患者切口均获得甲级愈合.结论 负压引流技术对于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的预防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东黎阳 《中国医师杂志》2006,11(1):821-821,824
目的 研究跟骨骨折术后早期应用负压引流对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 46例跟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1例术后未应用负压引流,15例术后早期应用负压引流,比较愈合结果.结果 31例患者术后未应用负压引流患者中6例(占12.7%)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15例应用负压引流患者切口均获得甲级愈合.结论 负压引流技术对于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的预防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东黎阳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821-821,824
目的 研究跟骨骨折术后早期应用负压引流对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 46例跟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1例术后未应用负压引流,15例术后早期应用负压引流,比较愈合结果.结果 31例患者术后未应用负压引流患者中6例(占12.7%)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15例应用负压引流患者切口均获得甲级愈合.结论 负压引流技术对于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的预防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东黎阳 《中国医师杂志》2000,11(1):821-821,824
目的 研究跟骨骨折术后早期应用负压引流对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 46例跟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31例术后未应用负压引流,15例术后早期应用负压引流,比较愈合结果.结果 31例患者术后未应用负压引流患者中6例(占12.7%)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15例应用负压引流患者切口均获得甲级愈合.结论 负压引流技术对于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的预防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