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真实髋臼(真臼)形态的解剖变异和骨质缺损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带来诸多困难。三维重建技术在明确骨性解剖结构、定量分析骨质储备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结合各型DDH真臼解剖学特点制定术前髋臼重建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并改善关节功能。本文拟结合DDH分型针对真臼三维形态学研究及髋臼重建的处理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真臼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4月~2003年3月利用股骨头结构植骨、颗粒植骨重建真臼加真臼内移填补假臼造成的骨缺损、解决股骨头的覆盖,治疗由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原发性股骨头坏死造成髋臼移位的病人62例,随访56例,随访8~17个月,平均13.6个月.结果:按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5分,术后平均82.6分.X线片下2例异位骨化,2例植骨后密度减低,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髋关节脱位、坐骨神经损伤及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利用真臼重建技术较好的解决了全髋置换中恢复正常旋转中心及骨储量不足的技术难题,具有稳定髋臼、恢复正常传递负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真臼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4月~2003年3月利用股骨头结构植骨、颗粒植骨重建真臼加真臼内移植填补假臼造成的骨缺损、解决股骨头的覆盖,治疗56例由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原发性股骨头坏死造成髋臼移位的患者。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17个月,平均13.6个月。按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5分,术后平均82.6分。X线片示2例异位骨化,2例植骨后密度减低,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髋关节脱位、坐骨神经损伤及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利用真臼重建技术较好的解决了全髋置换中恢复正常旋转中心及骨储量不足的技术难题,具有稳定髋臼、恢复正常传递负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有限元实验对比四种髋臼安装方法的力学差异,探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髋置换的最佳髋臼安装方法。方法建立髋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四种不同髋臼安装方式,在单髋站立位时,分析髋臼假体周围的等效应力和位移大小。结果大假体臼穿透型的Mises应力和位移最大。小假体臼次之,Harris截骨加盖型Mises应力最小。结论对于髋臼发育不良所造成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时,大假体臼内移穿透型局部有害应力增大,术后易诱发假体松动,小假体臼的完整性包容可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真臼重建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4月~2003年3月利用股骨头结构植骨、颗粒植骨重建真臼加真臼内移填补假臼造成的骨缺损、解决股骨头的覆盖,治疗由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原发性股骨头坏死造成髋臼移位的病人62例,随访56例,随访8~17个月,平均13.6个月,结果:按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5分,术后平均826分。X线片下2例异位骨化,2例植骨后密度减低,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髋关节脱位、坐骨神经损伤及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利用真臼重建技术较好的解决了全髋置换中恢复正常旋转中心及骨储量不足的技术难题,具有稳定髋臼、恢复正常传递负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确定髋臼大小、骨缺损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辅助手术设计、假体选择及骨缺损修复.方法 2011年3月至10月,共10例(13髋)CroweⅣ型高位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接受THA治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4岁,平均42岁.所有患者术前行髋关节三维CT扫描,然后将扫描数据输入Superlmage软件重建骨盆及髋臼.重建后在不同角度精确评估真臼位置,测量真臼大小及前后柱厚度,评估骨缺损程度;将髋臼试模、骨缺损修复材料(钽金属垫块)按1:1大小扫描输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术前模拟安放,确定髋臼假体大小、安放位置;髋臼假体安放后评估遗留的骨缺损,确定骨缺损修复材料,进行骨缺损修复模拟测试.结果 9例(12髋)术中实际安放髋臼假体型号与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一致,1例(1髋)假体型号较术前设计大一号.所有患者髋臼安放位置与术前计划一致,均安放于真臼.髋臼骨缺损修复按术前设计:4髋因髋臼顶部骨缺损明显(臼顶部骨性覆盖<70%),采用钽金属垫块修复骨缺损,以增强髋臼的稳定性;7髋采用Harris法自体股骨头植骨修复骨缺损;2髋髋臼杯植入后臼顶覆盖可,术中未植骨.结论 对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者行计算机辅助下THA术前设计,有助于术前精确评估真臼发育情况、大小及髋臼骨缺损,提高手术治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7.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 hip dysplasia,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髋关节旋转中心恢复到真臼位置是髋臼重建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8.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髋臼重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hen B  Pei FX  Y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6):1001-1005
目的 总结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和功能障碍的经验。方法  1998年 4月至 2 0 0 2年 4月 ,对 96例 112髋 (双侧 16例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 ,半脱位 73髋 ,低位脱位 18髋 ,高位脱位 2 1髋。髋臼侧均采用真臼位置重建 ,其中骨水泥固定 16髋 ,非骨水泥固定 96髋 ,植骨 11髋 ;采用常规置换 83髋 ;磨削加深髋臼后 ,安置小号髋臼假体 2 7髋 ;髋臼外上缘自体股骨头植骨加深髋臼后 ,安置小号髋臼假体 2髋。结果 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 ,未发生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 ,患肢长度平均延长 1 7cm。随访 85例 98髋 ,平均随访 3 5年 ,关节疼痛缓解 ,活动功能满意 ,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 33 9分恢复到平均 89 3分 ,无假体松动和翻修病例。X线片显示 ,关节假体位置正常 ,人工髋臼的平均外展角4 4° ,宿主骨对臼杯的平均覆盖率为 96 6 % ,金属臼杯与宿主髋臼之间未见透光线 ;11髋髋臼侧植骨病例中 ,植骨块与宿主骨愈合良好 ,未见骨吸收现象。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患者的有效方法 ;术前应充分考虑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原发及继发性病理改变 ,尽可能在真臼位置重建髋臼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结构性植骨治疗髋臼发良不良伴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结构性植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的近期手术效果。方法:对9例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结构性植骨术的治疗,髋臼杯置于真臼,之后行髋臼结构性植骨。结果:平均随访3.5年,除1例患者夜间睡眠时发生髋关节后脱位,其余病例均未出现脱位。术后3个月X线片提示结构性植骨块愈合良好,假体无移位,患髋活动灵活。结论:全髋关节置换、结构性植骨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股骨头坏死近期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髋臼内下移小臼解剖位安放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结果。方法采用髋臼内下移小臼解剖位安装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对42例48髋进行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40例42髋关节得到了平均46.6个月的完整随访,通过Harris评分及X线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Harris评分的优良率达95.8%。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和骨溶解。结论髋臼内下移小臼解剖位安装的全髋关节置换是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的髋臼重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时臼杯假体安放的方法及其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8例(56髋)髋臼发育不良行全髋置换时,部分应用髋臼内陷成形术向内或内下方加深髋臼并选择小型臼杯假体。通过Ranawat三角测量术前及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和垂直距离,应用Mark髋臼四分法判断臼杯假体的实际位置。行Harris临床评分及X线检查做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Ranawat三角测量,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平均为18.2 mm,术后为1.52 mm;术前垂直距离平均为10.26 mm,术后为5.68 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rk髋臼四分区中,臼杯假体位于内侧区者为46髋,其中内下区34髋。术前Harris评分为32.5~60.3分,术后为76.6~96.5分。无假体松动和移位,无翻修病例。结论在髋臼发育不良行全髋置换的髋臼重建中,应强调向内方或内下方加深髋臼,接近于真臼安放臼杯假体,以尽量恢复髋关节理想旋转中心;选择小型臼杯假体以获得髋臼宿主骨的良好覆盖,减少髋臼植骨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评估髋臼翻修过程中假体同定螺钉的安全区域,测试四象限系统的有效性.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制备11例(22髋)正常国人冷冻骨盆髋标本,剔除肌肉组织后每例标本固定在仰卧位置,安装假体前后拍摄X线片,测量髋臼旋转中心的位置变化.右侧半髋用于评估超大(Jumbo)髋臼假体和高中心髋臼假体同定螺钉的安全区.左侧半髋用于评估3种重建加强环固定螺钉的安全区(臼内区和臼外区).结果 超大髋臼假体前上象限和前下象限发生了神经或血管损伤.高中心髋臼时除了后上象限后半部和后下象限以外其余象限均发生了神经或血管损伤.Müller重建环在前上象限(臼内12(和臼外区)发生了神经或血管损伤.Ganz重建环在前上象限(臼内区和臼外区)和臼顶区发生了神经或血管损伤,Butch-Schneider重建网笼在前上象限(臼内区和臼外区)和坐骨同定钉(当出骨长度大于15 mm时)发生了神经或血管损伤.结论 应用Jumbo非骨水泥假体和重建环时可以参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时叙述的安全区.高中心髋臼手术时,我们常用的阴象限方法需要改进,前上象限及后上象限前部和臼顶区为不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13.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hip,DDH)髋臼假体的选择和手术方法。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4例26个髋;年龄41~68岁,平均52岁。按照Perner分型,其中Ⅰ度10髋应用普通髋臼假体置换,Ⅱ度9髋选用螺旋臼假体,Ⅲ度5髋及度Ⅳ2髋选用小号髋臼假体,真臼部位安置髋臼假体,均为生物型固定,无结构性植骨。结果随访0.5~3.5年,假体与骨床结合牢固,患髋关节疼痛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Harris评分平均8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针对髋臼病变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类型髋臼假体置换,配合术中的正确操作能简化手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骨性臼底磨损的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介绍和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骨性臼底磨损的翻修手术方法。方法 复习 60例 (60髋 )因人工股骨头置换后出现疼痛而进行全髋关节翻修的病例。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髋臼臼底机械性磨损引起的疼痛 (71% )。将髋臼的磨损分为 0~Ⅲ度,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异体颗粒骨及结构性植骨进行骨性髋臼重建。非骨水泥型假体 48例( 80%),骨水泥型假体 12例。术后随访时间 1~ 11年,平均 4.1年。结果 根据 Merle D Aubigne评分方法,优或良 50例( 83%),中 8例,差 2例。失败的 1例为髋关节感染需要再翻修, 2例髋臼出现 X线透亮线,无临床松动。结论 髋臼磨损的分类便于术中确定是否要行广泛软组织松解、大转子截骨或髋臼重建等。其中压紧颗粒骨植骨是一种重建髋臼的好方法。此外,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关节置换以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或双极人工股骨头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时,常用髋臼重建方式特点及其生物力学研究进展,为临床选择恰当髋臼重建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CroweⅡ、Ⅲ型DDH髋臼重建生物力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就常用髋臼重建方式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目前CroweⅡ、Ⅲ型DDH患者THA术中髋臼重建方式有多种,存在生物力学差异且各有特点。其中,臼顶重建技术能使臼杯获得满意初始稳定性,增加髋臼骨储备量,为二次翻修奠定了骨量基础。髋臼内侧壁突出技术能减小髋关节负重区应力,降低假体磨损量,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小臼杯技术是以浅小髋臼匹配小臼杯来获得理想臼杯覆盖率,但臼杯单位面积应力增加,不利于远期预后。旋转中心上移技术可以重建接近正常力学性能的髋臼。结论 CroweⅡ、Ⅲ型DDH患者THA术中髋臼重建方式尚无统一选择标准,临床上应根据患者髋关节发育不良类型来选择合适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重建提供一种准确定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单侧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进行薄层CT扫描,获取骨盆和双下肢二维图像数据,将数据导入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处理,获得骨盆及双下肢三维解剖学模型。再将三维建模的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建立健侧髋臼的镜像体,通过镜像体的髋臼准确定位患侧髋臼的解剖位置,模拟髋臼假体的植入。设计髋臼手术导航模板,导航模板中心确定为外翻45°、前倾15°,建立与患侧髋臼解剖学形态相匹配的导航模板。通过快速成型制作导航模板并应用于临床。结果髋臼重建手术导航模板具有良好的匹配性,术中与髋臼骨面完全贴服。术中按照导航模板的指引,快速地确定了真臼的位置,按导航模板确定的方向及角度打磨髋臼,并安置了术前模拟置入直径的髋臼假体。假体与打磨好的髋臼窝完全匹配。术后X线片提示髋臼假体位于真臼位置,与周围骨床结合紧密。结论手术导航模板的构建为髋臼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髋臼重建的精确定位、定向提供一种新的个性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软组织平衡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高位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效果.方法 2000年12月至2006年8月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1例(26髋)高位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CreweⅢ型20髋;Ⅳ型6髋).通过软组织松解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重建髋臼于真臼水平,评价其术后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1.2分.结果 21例患者获得13个月~7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8年.16例患者术后跛行程度明显改善;通过软组织松解可显著纠正下肢不等长,有效减少手术截骨长度.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9.6分.患者术后未见脱位、感染及假体松动.结论 适当的软组织松解和平衡可使高位髋臼重建于真臼,有效地恢复髋关节的形态和功能,获得满意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 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 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 确定髋臼大小、骨缺损程度, 并在此基础上辅助手术设 计、假体选择及骨缺损修复。 方法2011 年3 月至10 月, 共10 例(13 髋)Crowe IV型高位脱位髋关节发 育不良患者接受THA 治疗。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4 岁, 平均42 岁。所有患者术前行髋关节三维CT 扫描, 然后将扫描数据输入SuperImage 软件重建骨盆及髋臼。重建后在不同角度精确评估真臼位置, 测 量真臼大小及前后柱厚度, 评估骨缺损程度;将髋臼试模、骨缺损修复材料(钽金属垫块)按1颐1 大小扫 描输入计算机系统, 进行术前模拟安放, 确定髋臼假体大小、安放位置;髋臼假体安放后评估遗留的骨缺 损, 确定骨缺损修复材料, 进行骨缺损修复模拟测试。 结果 9 例(12 髋)术中实际安放髋臼假体型号与 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一致, 1 例(1髋)假体型号较术前设计大一号。所有患者髋臼安放位置与术前计划 一致, 均安放于真臼。髋臼骨缺损修复按术前设计:4 髋因髋臼顶部骨缺损明显(臼顶部骨性覆盖 < 70%), 采用钽金属垫块修复骨缺损, 以增强髋臼的稳定性;7 髋采用Harris 法自体股骨头植骨修复骨缺 损;2 髋髋臼杯植入后臼顶覆盖可, 术中未植骨。 结论 对Crowe IV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者行计算机辅助 下THA术前设计, 有助于术前精确评估真臼发育情况、大小及髋臼骨缺损, 提高手术治疗精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双椎面螺旋臼假体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对300例患者采用非骨水泥双椎面螺旋臼假体进行全髋关节置换,观察术中即时稳定性及远期疗效.结果 经过6个月~7年的随防,未发现髋臼假体松动征象,髋关节功能良好,优良率达100%.结论 非骨水泥双椎面螺旋臼全髋关节假体的远期疗效确实.  相似文献   

20.
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翻修的方法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介绍和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磨损翻修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因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18个月~11年出现髋关节疼痛而进行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髋臼臼底机械性磨损引起的疼痛.根据Bradford和Paprosky分类方法将髋臼的磨损分为三度,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异体颗粒骨,以及结构性植骨进行骨性髋臼重建.其中非骨水泥型假体30例,骨水泥型假体2例.结果 经2~8年(平均4.2年)随访,根据Harris评分方法,术前评分平均(40.5±2.1)分,术后增加到(82.4±3.6)分.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和感染征象.结论 髋臼磨损的分类便于术中确定是否需要行广泛软组织松解、大转子截骨或髋臼重建等.此外,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关节置换以选择全髋关节置换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