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胆固醇水平(CHOL)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0例在我院治疗的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预后分为存活组(22例)及死亡组(18例),回顾性分析CHOL与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存活组与死亡组的CH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OL≤1.6 mmol/L?CHOL进行性下降或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0%的同时CHOL≤2.0 mmol/L,病死率高?CHOL与PTA间存在正相关(r = 0.369)?【结论】 CHOL可作为妊娠合并重型肝炎预后判断的临床联合指标之一, CHOL≤1.6 mmol/L?CHOL进行性下降?PTA≤30%的同时CHOL≤2.0 mmol/L,均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胆固醇水平(CHOL)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在我院治疗的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预后分为存活组(22例)及死亡组(18例),回顾性分析CHOL与病情变化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存活组与死亡组的CH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OL≤1.6mmol/L、CHOL进行性下降或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0%的同时CHOL≤2.0mmol/L,病死率高。CHOL与PTA间存在正相关(r=0.369)。【结论】CHOL可作为妊娠合并重型肝炎预后判断的临床联合指标之一,CHOL≤1.6mmol/L、CHOL进行性下降、PTA≤30%的同时CHOL≤2.0mmol/L,均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许望 《海南医学》2010,21(22):30-31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和空腹血糖水平对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AFP和空腹血糖检测值,分别以血糖水平、AFP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评价它们的临床意义。结果 180例患者中48例AFP〈20μg/L和26例低血糖患者死亡率分别为79.17%(38/48)和76.92%(20/26),均高于其他AFP值和其他血糖值患者(P〈0.05)。结论测定空腹血糖和AFP对于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重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4 0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结果显示 ,血清AFP呈高水平者 ( >4 0 0μg/L)预后良好 ;血清AFP呈低水平者 (≤ 4 10 0 μg/L)常病情恶化。提示观察血清AFP的水平变化对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是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 ,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其预后不仅影响个人生命 ,而且对其家庭、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判定预后是从事感染性疾病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γ -GT、TC、TG对重型肝炎预后的价值。1 对象与方法1 1 资料  相似文献   

6.
重型肝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分析100例重型肝炎的预后与性别,年龄,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血糖,凝血酶原活动度,甲胎蛋白以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重型肝炎的预后与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甲胎蛋白以及并发症有关,而与性别,年龄,白蛋白,血糖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凝血酶原时间在慢性重型肝炎预后中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永利  雷秉钧 《四川医学》2004,25(5):560-561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时间在慢性重型肝炎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82例慢性重型肝炎PT值与病死率的关系,从而对凝血酶原时间在慢性重型肝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作出评价。结果 四组病例病死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T值越高病死率也越高。结论 在慢性重型肝炎预后评价中,凝血酶原时间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郭堑 《广西医学》2003,25(7):1227-1228
重型肝炎病情重 ,病死率高 ,其病原可为已知的肝炎病毒 ,也有一部分病原未明。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 1 2 4例重型肝炎的病原学、临床类型及预后报告如下 ,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出分析。1 对象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1 997年 1月~ 2 0 0 1年 7月在我科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共 1 2 4例。男 96例 ,女 2 8例 ,年龄 1 1~ 83岁 ,其中急性重型 (急重肝 ) 3例 ,亚急性重型 (亚重肝 ) 1 8例 ,慢性重型 (慢重肝 ) 1 0 3例 ,诊断均符合 1 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1 2 方法 :HBsAg、HBsAb、HBeAg、HBe…  相似文献   

9.
10.
潘教治  汪建琴 《重庆医学》2007,36(6):550-551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例并根据血糖检测水平将其分为3组:高血糖组、低血糖组、正常血糖组,观察各组病情变化及其预后.结果 (1)120例慢性重型肝炎中高血糖12例(10.0%)、低血糖51例(42.5%)、血糖正常57例(47.5%),高血糖组、低血糖组、正常血糖组病死率分别为58.3%、74.5%、33.3%,低血糖组的病死率较正常血糖组高.(2)血糖变化与并发症关系:低血糖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血糖组,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血糖组中肝性脑病病死率最高.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糖代谢紊乱发生率高,低血糖与病死率有关.  相似文献   

11.
彭劼  张琪  郭亚兵  侯金林 《广东医学》2008,29(7):1090-1091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水平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87例住院治疗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研究空腹血糖水平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387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血糖低于2.8mmol/L者59例(15.2%),血糖在2.8~3.9mmol/L者138例(35.7%),血糖在3.9~6.1mmol/L者190例(49.1%)。不同空腹血糖组间的男女构成比、平均年龄差异均无显著;重型肝炎临床分期即早、中、晚期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分期越晚,低血糖发生率越高(P<0.01);空腹血糖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空腹血糖水平越低,平均总胆红素峰值越高,平均凝血酶原活动度谷值越低,临床好转率亦越低(均P<0.01)。结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常易发生低血糖,其空腹血糖水平与临床分期、疾病严重程度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陈桂青 《中外医疗》2012,31(6):57-58
目的探讨入院24h平均血糖水平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的判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入选162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入院即刻开始每2h测定血糖,计算血糖均值,按入院24h平均血糖水平分成5组:〈4.5mmol/L,4.5~7.7mmol/L,7.8~10.0mmol/L,10.1~12.0mmol/L,〉12.1mmol/L,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7d死亡率及存活者APACHEⅡ评分。结果以4.5~7.7mmol/L作为对照组,10.1~12.0mmol/L和〉12.0mmol/L死亡率和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平均血糖水平过高是脓毒血症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573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出现不同类型并发症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存活率.结果 77.8%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并发症,其中肝性脑病、感染、脑水肿、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50.4%、34.6%、30.2%、22.2%和21.8%;无并发症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活率为78.7%,非常显著高于有并发症者(13.7%),P<0.01;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症越多,其存活率也越低;125例出现肝肾综合征的患者全部死亡,单纯肝性脑病、单纯感染和单纯消化道出血者的存活率分别为63.9%、68.4%和46.2%.结论绝大多数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是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加重、预后差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肝炎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预后。方法对我科近期住院的54例重肝患者入院后,应用日立7060自动化分析仪检测患者CHE水平,分析CHE水平与病死率的关系。结果随胆碱酯酶的活力降低,病死率呈增高的趋势。当CHE>4000U/L时,病死率为16.7%,而当CHE<1000时,病死率达71.4%。结论CHE的变化与重肝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作为重肝评估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肝 )的并发症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 对 116例重肝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6例重肝有 88例 (75 9% )存在并发症 ,常见的依次为肝性脑病 (6 8 1% )、上消化道出血 (5 4 2 % )、感染 (48 3% )及肝肾综合征 (31 9% )。存在并发症组死亡率 (80 7% )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14 4% ) ,P <0 0 1,出现肝肾综合征及 3个以上并发症者全部死亡。血清总胆红素越高 ,凝血酶原活性越低、总胆固醇越低 ,其病死率越高 ,甲胎蛋白 (AFP)升高者 ,预后较好。结论 重肝的预后与并发症的出现、总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活性、总胆固醇、甲胎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和患者病情、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和高血糖组,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预后.结果:高血糖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显著重于血糖正常组(P<0.05);高血糖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伴发高血糖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更严重,血糖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判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总结分析16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资料。结果:①重肝好发年龄分布于20~50岁,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②单纯HBV感染是重肝的主要原因,占75.4%,其病死率51.6%,而重叠病毒感染(HBV+HCV和HBV+HEV)均明显加重病情,病死率达71.4%和63.6%。③重肝患者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0%,其存活率为87.5%;PTA<20%,其存活率为34.5%。④重肝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正常值5 400~13200 U/L)愈低,其病死率越高,>4 000 U/L,其病死率为32.1%,<1 000 U/L,其病死率为83.3%。⑤并发症多少与预后明显关联,0~1种有效率46.4%,2~3种13.2%,4~5种6.7%。结论:年龄大小不同、病因不同、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活力、并发症多少均会影响重肝预后。  相似文献   

18.
4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 通过 4 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总结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4 77例重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死率分别为87.5% ,78.7%和 72 .5% ,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与性别无关 (P >0 .0 5) ;年龄大于 50岁者病死率为 85.1 % ,预后差 ,但病死组病人血清胆红素 [( 4 0 8.5± 1 0 4 .1 ) μmol/L]、肝性脑病 ( 6 7.1 % )、消化道出血 ( 2 8.0 % )、肝肾综合征 ( 31 .1 % )及严重感染 ( 38.6 % )发生率明显高于好转或治愈组 [( 36 7.4± 1 1 2 .5) μmol/L ,1 8.1 % ,1 3.5% ,0 ,2 1 .3% ,P <0 .0 1 ];凝血酶原活动度 ( 2 5.7%± 7.1 % )明显低于好转或治疗愈组 [( 34 .4± 5.4 ) % ,P <0 .0 1 ]。结论 高龄 ,高胆红素 ,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并发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及严重感染是重型肝炎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早期血糖波动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入住重症医学科(ICU)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138例和死亡组68例。比较两组入ICU时血糖(GluAdm)、入ICU 24 h内APACHEⅡ评分、平均血糖(GluMV)、血糖标准差(GluSD)、血糖变异系数(GluCV)及低血糖发生率。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以上指标与ICU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两组GluAdm和Glu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死亡组GluSD、GluCV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APACHEⅡ评分及GluCV的AUC分别为(0.738±0.024)和(0.716±0.0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早期血糖波动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早期血糖波动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与梗死范围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ACI)血糖水平与梗死范围及预后的关系。方法289例ACI患者在入院后48h内测清晨空腹血糖水平,依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对两组患者脑梗死范围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正常血糖组总有效率(87.75%)明显高于高血糖组(54.12%,P<0.01),高血糖组多发脑梗死发生率(40.00%)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10.29%,P<0.01)。结论ACI患者的脑梗死范围及预后与血糖水平有相关性,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提高ACI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