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利军  陈敏  王平  白宇 《上海医学》2005,28(9):770-772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MP)对活动期多发性硬化(AM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检测15例AMS患者治疗前及静脉滴注MP(1g/d)3d后即刻、24h后、96h后静脉血白介素(IL)-1β、IL-2、IL-4和IL-10水平,以1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前,AMS患者血清IL-1β(P〈0.005)、IL-2(P=0.001)及IL-10(P=0.0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4水平与对照组相似(P〉0.05)。治疗后,AMS患者血清IL-1β、IL-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值均〈0.001),并有逐渐降低的趋势;IL-10水平逐渐升高,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MP可能通过调节AMS患者细胞因子网络中前炎性[辅助性T细胞(Th)1]和抗炎性(Th2)细胞因子来抑制Th1细胞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外周血白介素-1β、白介素-6及白介素-10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25例CHF患儿和20例门诊体检健康儿童血清IL-1β、IL-6及IL-10浓度。结果CHF组患儿IL-1β及IL-6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IL-10水平也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F时炎性因子(IL-1β及IL-6)和抗炎因子(IL-10)比例失衡所致的免疫紊乱对于CHF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敏  刘晓  汪俊 《西部医学》2012,24(1):13-15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及诱导痰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方法分别纳入健康吸烟成人90例、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诱导痰及血清细胞因子IL-8、IL-1β、TNF-α的水平。结果稳定期COPD患者诱导痰和血清中IL-8、IL-1β、TNF-α较健康吸烟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三种细胞因子水平与肺功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IL-1β、IL-8,TNF-α均参与了COP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其诱导痰和血清水平可能是COPD严重程度的一个炎性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因子-kB(NF-kB)表达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0)、白介素-6(IL-6)分泌的相关性。方法25例心力衰竭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组PBMCs NF-kB表达由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的含量由放射免疫法测定。对两组的指标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患者PBMCs NF-kB胞核染色阳性率和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b-6)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NF-kB胞核染色阳性率和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F-kB表达增高,细胞因子(TNF-αβ、IL-1β、IL-6)分泌增多。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能通过NF-kB表达的上调促进细胞因子(TNF-α、IL-10、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朱氏盆炎汤对慢性盆腔炎(SPID)模型大鼠免疫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烧伤造模法制备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包括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变化。结果朱氏盆炎汤中剂量即临床常用量对于 SPID 模型大鼠治疗作用显著,能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 IL-2、IL-6、TNF-α含量。结论朱氏盆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作用机制与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6.
郭海佳  黄泽灿 《浙江医学》2023,45(2):177-179,185
目的 探讨肾衰宁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诸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使用复方α-酮酸治疗,治疗组在复方α-酮酸基础上加用肾衰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炎症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两组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均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均升高,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降低,TGF-β1和CTGF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对照组,治疗组BUN和Scr水平均降低,Ccr均升高,TNF-α、IL-6和IL-8水平均降低,TGF-β1和CTGF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衰宁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良好,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β及白介素-18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上述炎性介质的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β及白介素-1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者,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体内炎性介质的上调是脑梗死组织细胞学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右心耳白介素-1β(IL -1β)、白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 将术中获取的48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的右心耳分为2组,其中窦性心律组27 例,慢性房颤组21 例,以GAPDH为内参照基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测定心房组织中IL -1β、IL- 6和TNF -α的mRNA含量,用病理学检查评价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评价IL- 1β和TNF- α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窦性心律组相比,慢性房颤组IL- 1β、IL- 6和TNF -α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慢性房颤患者心房组织有显著的纤维化,而且心房肌细胞IL- 1β和TNF -α的表达强度也显著大于窦性心律组。结论 慢性房颤患者心房组织IL- 1β、IL -6和TNF- α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炎症反应可能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慢性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IA法对100例慢性肾小球疾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层粘蛋白(LN)进行了检测;结果:肾小球疾病血清TNF-α、IL-1β、IGF-Ⅱ及LN均明显增高(均P<0.01),且随着肾功能损害加重,这些细胞因子增高更明显(P<0.01~0.05)。结论:TNF-α、IL-1β、IGF-Ⅱ及LN在慢性肾小球疾病损害及肾功能进行性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许多研究认为COPD是一个慢性炎症和急性加重反复交替发生的过程,其中IL-8(白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NF-kβ(核转录因子)等炎性细胞因子在气道的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在COPD治疗的长期临床观察中发现,适当运用活血化瘀药物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观察血府逐瘀汤对AECOP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8、TNF-α和NF-kβ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原代培养的BALB/c小鼠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经β-淀粉样肽1-42(Aβ1-42)刺激后的形态学变化及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方法:小胶质细胞用2次温和胰酶消化法分离,经预处理的Aβ1-42刺激后,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改变,RT-PCR检测IL-1β、-6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小胶质细胞经Aβ1-42刺激后6 h细胞形态学发生明显改变;刺激24 h后IL-1β、-6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Aβ1-42可明显活化小胶质细胞,并诱导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白介素-22和白介素-22相关的细胞因子受体在恶性皮肤黑素瘤组织中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应用PCR技术方法观察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IL-22,IL-10Rβ,IL-22R和IL-22BP mRNA的表达.结果 在恶性黑素瘤和正常组织中表达IL-10Rβ和IL-22R受体.IL-22在6例正常组织中表达,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全部表达.IL-22BP在恶性黑色素瘤和正常组织中全部表达.结论 IL-22,IL-IORβ,IL-22R和IL-22BP可能参与恶性黑素瘤的形成和发展,为通过抑制白介素-22的活性而从基因和免疫方面治疗恶性黑素瘤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快速进入高原者血清NO及白介素-1,6,8含量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的许多研究证明,缺氧除可导致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a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外,还可导致肺部明显的炎性改变,且炎性改变的性质是由细胞因子及炎症趋化因子所致而非感染所致。为了解快速进入高原者NO及IL-1、IL-6、IL-8等细胞因子及炎症趋化因子进入高原前后的变化情况,我们对快速进入高原者进入高原前后的血清NO及IL-1、IL-6、IL-8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IL)-6、8、10水平变化。方法50例HDCP患者(观察组)予以解痉、镇静、控制血压和利尿等对症治疗1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L-6、8、10水平变化。选择同期正常妊娠晚期孕妇30例作为健康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8水平较前明显下降,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HDCP患者存在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紊乱,体内存在局部炎症反应。血清IL-6、8、10水平改变反映了HDCP病情程度,可作为治疗疗效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结膜炎炎症急性期和炎症缓解后的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超敏免疫分析测定了127例急性结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7例急性结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1β、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与54例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半个月,在急性炎症缓解后血浆炎性因子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浆hs-CRP与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3 8、0.604 4、0.615 6和0.627 8。结论:急性结膜炎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在炎症急性期有明显增高。血浆hs-CRP与IL-1β、IL-6、IL-8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6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27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TNF-a和IL-6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及正常对照组。结论TNF-a及IL-6活性增加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外周血TNF-a及IL-6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程度及不稳定破裂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6及其受体水平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测定了8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正常健康成人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及其受体水平。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a、IL-6及其受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逐渐升高,心功能Ⅰ-Ⅳ级各亚组间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只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维生素D辅助治疗对癫痫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认知功能、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陕西宝鸡高新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癫痫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治疗)、研究组(41例,常规治疗+维生素D补充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Ⅳ,WISC-Ⅳ)],IL-1β与IL-6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MSE评分与WISC-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IL-1β与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辅助治疗有利于改善癫痫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在常规胰腺炎基础上给予血液滤过治疗,另外9例患者采用连续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淀粉酶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血肌酐值、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结果联合使用血液滤过和血液灌流患者的血淀粉酶值、血肌酐值、TNF-α、IL-6、IL-1β、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在治疗后下降明显(P〈0.05)。结论连续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能有效控制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炎症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选择45例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观察组),入院后予以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及平喘等常规对症治疗1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白介素~IO(IL-10)水平的变化。另选择我院体检中一t7正常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血浆TNF-α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血浆TNF-α和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浆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均P〈0.01)。结论TNF-α、TGF-β1和IL-10参与了COPD发病过程,通过调节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为COPD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