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癌、下咽癌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挽救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98例复发性喉癌、下咽癌的临床资料。68例行癌复发手术切除及术后常规放疗,其中喉部分切除术后局部复发21例,颈淋巴结转移7例,局部复发并颈淋巴结转移5例;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造瘘口复发癌8例;下咽癌切除术后局部复发2例。颈淋巴结转移15例;30例行单纯放疗或姑息性治疗。68例行癌切除术和(或)改良根治性颈清扫术,其中胸大肌皮瓣修补术29例,胃上提代食管下咽15例,游离结肠上徙代下咽食管2例。结果:喉癌手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6.10%和33.33%,下咽癌手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4.71%和5.88%,而单纯放疗或姑息治疗1年及3年的生存率仅为10%和0%。结论:复发性喉癌、下咽癌的预后较差,适当的手术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胸大肌皮瓣修复喉咽癌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 26例晚期喉咽癌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以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术后缺损。结果术后21例愈后良好,3例出现咽瘘,1例合并下消化道大出血伴咽瘘者,经第2次手术后痊愈。1例失访。结论胸大肌皮瓣修复喉咽癌切除术后缺损,具有血供丰富,可修复较大面积缺损,术后愈合较好等优点,对延长患者生命,减轻疼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咽癌术后并发巨大咽瘘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下咽癌术后并发巨大咽瘘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转归。结果:本组17例患者经换药和手术治疗后均治愈,愈合时间32~65 d,均未出现颈动脉破裂、纵隔炎等严重并发症,无患者死亡。结论:巨大咽瘘应在局部感染控制后尽早行手术修复。  相似文献   

4.
1985年4月~1988年2月,我们应用胸大肌肌皮瓣对6例复发的晚期喉癌、下咽癌术后缺损行一期手术修复,现报道如下: 病例报告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46~85岁,平均62岁。复发喉癌4例,其中2例为手术后复发,2例为手术加放疗后复发,4例均伴有颈部瘘孔形成;复发下咽癌2例,放疗加手术及单纯放疗后复发各1  相似文献   

5.
喉切除及下咽切除术后咽瘘国内外报告介于7.6%~65%之间。我院近二十年来施行全喉切除及下咽切除56例并发咽疾6例,其发生率为10.9%。咽瘘一旦发生,可造成功能障碍,重者可因大出血致死,现就本组病例分析讨论如下,旨在减少咽笑的发生。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54~70岁。1.2病变情况与治疗方法喉癌4例.分期为T32例,T42例,均全很切除,正中切口。其中2例会并作一侧须淋巴清扫;下咽癌侵犯喉部2例.1例行部分下咽切除及部分限切除,以颈部带蒂皮瓣修复,另1例行全喉及全下咽切除并食道上端切除,以胸大肌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并探讨下咽癌术后咽瘘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9月下咽癌术后并发咽瘘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进行咽瘘、气道、饮食、心理等护理,2~4周后痊愈8例,瘘腔修补后愈合3例,未愈1例。结论对下咽癌术后咽瘘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促进瘘口愈合。  相似文献   

7.
5例晚期及复发性喉癌、喉咽癌广泛切除后用胸大肌皮瓣Ⅰ期修复缺损。其中皮瓣最大的为10cm×10cm,除1例术后皮瓣边缘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外,4例均Ⅰ期愈合。对胸大肌皮瓣的解剖、手术方法及优缺点进行了讨论,认为胸大肌皮瓣的应用,使一些晚期的病例,能够通过手术达到根治或减轻痛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藻酸盐敷料联合水凝胶在治疗咽喉肿瘤手术后咽瘘及颈深间隙感染后咽瘘的临床疗效,探讨并总结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案及经验.方法 对10例咽喉部恶性肿瘤术后及2例颈深间隙脓肿继发咽瘘患者,根据疾病进展情况进行分期,采用藻酸盐敷料联合水凝胶换药治疗,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喉癌下咽癌术后咽瘘者愈合9例,未愈1例,治愈率90%.颈深部脓肿继发咽瘘者2例,全部愈合.喉癌下咽癌术后咽瘘者愈合时间最短5d,最长40d,平均26.7d.颈深部脓肿继发咽瘘者愈合的时间分别为45d和60d,平均52.5d.结论 藻酸盐联合水凝胶敷料可以创造湿性愈合环境,在控制感染、加速创面愈合方面有良好效果.为咽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咽颈段食管癌手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1 2例下咽、颈段食管癌行部分喉、下咽、颈段食管切除术后 ,应用健侧无软骨的喉气管复合组织瓣修复下咽和颈段食管缺损。结果 :1 0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 ,2例切口感染并发咽瘘 ,1例术后 1年死于肺转移。 1 1例术后 1月内恢复了吞咽功能 ,另1例行二期咽瘘修补术 ,效果满意。经随访 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 91 6% (1 1 /1 2 )和 5 8 3 % (7/1 2 )。结论 :喉气管复合组织瓣修复下咽和颈段食管缺损手术创伤小 ,并发症少 ,易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下咽颈段食管重建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咽颈段食管癌切除后下咽颈段食管重建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不同方法重建下咽及颈段食管25例,其中下咽癌14例,下咽颈段食管癌11例,按1997年The 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分期标准T2N0 5例,T2N1 2例,T3N0 4例,T3N1 3例,T4N1 7例,T4N2 4例.治疗方式:单纯手术治疗5例,放疗后再手术2例,手术加术后放疗18例,保留喉功能手术8例,行颈淋巴清扫术21例.重建方法为游离空肠移植代咽-颈段食管、胃上提代下咽-食管、残喉和气管黏膜瓣修复、肌皮瓣修复.结果:游离空肠和胃代咽-食管共3例,残喉和气管黏膜瓣修复4例,术后2周均较快恢复进食功能,无并发症.肌皮瓣和皮瓣修复18例中,10例无术后并发症,8例发生1种以上并发症,其中咽瘘6例,咽食管狭窄7例,胸大肌皮瓣完全坏死1例,并发症者经换药、再次修复及咽食管扩张术后5例恢复进食功能,3例作永久性胃造瘘解决营养.25例中,无围术期死亡者,3年生存率为38.9%(7/18).结论:利用内脏代下咽食管和喉气管黏膜瓣修复者术后恢复进食快,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低.肌皮瓣修复者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喉切除术后咽瘘原因及易感因素及治疗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2月行喉切除手术患者23例,对可能影响咽瘘的一系列因素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5例发生咽瘘(21.74%),其中3例通过局部换药加压包扎等保守方法愈合,2例经保守治疗,瘘口缩小为约1 cm,直接缝合后愈合.结论 咽瘘是喉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应把握好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处理三关,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采取一些必要措施预防咽瘘,大部分患者通过换药保守治疗,必要时局部直接清创缝合的方法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患者感染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喉癌术后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咽瘘4例,肺部感染2例,气管造瘘口感染1例,均行分泌物细菌培养证实为MRSA感染。对咽瘘患者进行局部充分引流和换药,其中1例全身应用万古霉素治疗;对肺部感染及气管造瘘口感染给予万古霉素治疗,均治愈。结论全身应用万古霉素,充分引流和局部换药是治疗喉癌术后患者MRSA局部和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喉癌术后MRSA感染的防范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率及抗菌素使用情况, 并通过实验统计出喉癌术后术区菌群分布情况, 为抗生素的使用及减少咽瘘发生率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喉癌手术的185例患者中发生咽瘘的4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得出其术后用药情况;对患者术区分泌物或气道内痰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得出其气道造瘘口术区细菌动态分布变化情况, 以指导临床正确选用抗生素, 减少术后感染及咽瘘的发生.结果 (1) 行全喉切除术185例患者中, 有42例并发咽瘘, 咽瘘发生率为22.70%.术后抗生素使用情况及用药后咽瘘发生率为:左氧氟沙星 (6/19, 31.58%) , 青霉素类 (7/16, 36.84%) , 头孢一代 (11/34, 32.35%) , 头孢二代 (13/67, 19.40%) , 头孢三代 (5/49, 10.2%) , P=0.005,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抗厌氧菌使用情况及用药情况下咽瘘发生率为:未使用抗厌氧菌药物 (15/87, 17.86%) , 甲硝唑 (19/52, 36.54%) , 奥硝唑 (12/49, 24.49%) , p=0.961, 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对60例行喉癌切除术患者术区气道分泌物进行培养,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 (67.24%) 最多, 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 (14例, 24.14%) 占比最多.结论 喉癌术后气道造瘘口以革兰阴性菌居多, 根据术区病原菌分布状况正确选用抗生素, 可使咽瘘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及下咽癌切除手术减少咽瘘发生的措施.[方法]1996-2008年,共施行喉及下咽癌手术302例:喉部分切除术155例,近全喉切除术58例,全喉切除术64例,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术9例,下咽癌切除喉气管整复术4例,下咽颈段食管癌切除气管代食道术12例,其中,颈清扫术132例.总结分析围手术期处理及术中操作技巧对减少咽瘘的作用.[结果]本组病例发生咽瘘9例,发生率3.0%,属于较低水平.[结论]术中缝合及术后加压包扎技巧能有效预防咽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侧半喉重建晚期梨状窝癌术后咽部缺损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晚期梨状窝癌患者行半喉半咽切除术,2例同时行颈段食管切除术,并用健侧半喉重建咽部及颈段食管缺损。结果:术中无死亡病例。仅1例术前放疗的病人术后发生咽漏,全部病例愈合后均可进普通饮食.也无吞咽梗阻。目前,所有病例随访时间均超过2年,其2年生存率为75%,最长存活5年。结论:利用半喉半咽切除术后残存的正常喉粘膜瓣重建晚期梨状窝癌术后咽部及颈段食管缺损,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染在全喉切除术后咽瘘形成的重要性。方法报告了1991年~2000年在我院行全喉切除术后发生咽瘘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并从感染学角度对咽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49份标本中有48份有细菌生长,氟哌酸、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对G~-杆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有较高的敏感率。结论严格控制感染是预防咽瘘形成的关键,预防感染用药应术前0.5~2h应用氟哌酸、丁胺卡那、环丙沙星等杀菌性、抗菌谱广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全喉和部分喉切除术后重建发音功能的几种方法。方法:全喉切除后进行气管食管瘘手术建立发音功能,垂直半喉或垂直超半喉切除术后应用转移带蒂胸骨舌骨肌或胸骨舌骨肌骨瓣形成发音皱襞和喉框架结构重建发音功能,近全喉切除术后应用残余喉黏膜制作发音管结构建立发音功能。结果:气管食管瘘手术6例,术后成功发音5例;转移带蒂的胸骨舌骨肌制作人造声带并利用甲状软骨膜修复喉内创面7例,6例术后发音基本满意;8例行带蒂胸骨舌骨肌舌骨瓣重建声带和喉框架结构的患者,术后发音呼吸均无困难;喉发音管重建(pearson式手术)7例,术后发音效果一般,但患者自我评价满意。结论:全喉或部分喉切除后应同期完成喉发音重建手术,以提高术后生存质量。在部分喉切除术中,利用带舌骨的胸骨舌骨肌瓣修复重建喉软骨框架结构和声带皱襞,可以有效避免喉狭窄和提高术后发音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管状胃延长术这一创新的手术方法,并报道应用该手术方式实行食管癌切除及食管-管状胃颈部吻合的成功案 例。方法报道我科自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名食管癌患者,2例诊断为颈段食管癌,3例胸中段食管癌,颈段食管癌 患者行下咽切除+全喉切除+食管内翻拔脱+胃口咽吻合术,胸中段食管癌患者行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食管癌切除+食管-胃 颈部吻合术,术中发现患者胃长度不够,难以在口咽部进行吻合,故被迫进行管状胃延长术以尽量延长管状胃。结果全部患者 手术成功,术后恢复情况良好,术后7~12 d行上消化道造影未发现明显异常,术后2~3周病情平稳出院。结论食管癌切除食管- 胃高位吻合时,若发现管状胃长度不够或吻合口张力较高,管状胃延长术也许是个不错的应急选择。  相似文献   

19.
舌瓣在喉咽部手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舌瓣在喉咽癌和晚期喉癌手术切除后喉咽缺损修复中的应用。②方法 对7例喉咽癌和2例侵犯喉咽的晚期喉癌病人行喉咽或全喉切除术,采用舌瓣进行一期重建。③结果 9例病人的舌瓣均存活;8例病人切口一期愈合,1例形成咽瘘经处理后愈合;所有病人吞咽功能均正常,其中4例行功能保全性手术者恢复发音功能。④结论 舌瓣可作为喉咽及喉切除术造成喉咽部中等大小缺损的便捷可靠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性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迟发性吻合口-阴道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女性低位直肠癌经腹前切除吻合术治疗后并迟发性吻合口-阴道瘘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1~14d发生吻合口-阴道瘘9例,术后0.5~4个月发生吻合口-阴道瘘4例。结论低位直肠前壁大而晚的癌肿累及直肠-阴道膈、高频电刀对阴道后壁组织的延迟性热力损伤、术中拉钩挫伤阴道后壁组织以及吻合口可能嵌入部分阴道后壁组织等可能为女性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迟发性吻合口-阴道瘘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