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胰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为设计放射治疗临床靶区外放到计划靶区体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应用Varian Trilogy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OBI)对16例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的胰腺癌患者采集每次摆位后、摆位误差修正后及治疗后CBCT图像,并分别与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摆位后、摆位误差修正后及治疗后在X轴(左右)、Y轴(头脚)及Z轴(腹背)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并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共获取128组图像,X轴、Y轴及Z轴3个方向的摆位后的误差分别为(1.7±0.4)mm、(2.7±0.7)mm、(1.3±0.3)mm;修正后3个方向的误差均低于修正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方向的误差与修正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中行CBCT扫描具有重要作用,能较准确、高效地修正摆位误差,提高放射治疗精度,并为放射治疗单位准确设定计划靶体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在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中降低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对调强放疗的15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瓦里安23EX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系统(on-bo-rad-imager),采集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CBCT图像,并与计划系统的模拟定位CT图像靶中心匹配计划,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在X(左右)、Y(腹背)、Z(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每位患者每周1次,每次采集3组数据,15例患者治疗5~7w。结果 15例鼻咽癌患者CBCT扫描首次摆位误差数据在X、Y、Z轴分别为(0.675±2.023)、(0.337±1.508)、(0.450±1.749)mm;3个轴向摆位误差绝对值的P95分别为4、3、4mm;3轴向的众数分别为1、1、0mm;其中X轴方向91.3%≤3mm,Y轴方向100%≤3mm,Z轴方向92.5%≤3mm。X、Y、Z轴上极小值分别为-6.00、-3.00、-5.00mm,极大值分别为5.00、3.00、5.00mm。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治疗内摆位误差及X、Y、Z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BCT技术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进行摆位纠正,可以缩小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分次间的摆位误差,而分次治疗内误差较小,放疗中只需要在首次摆位后治疗前进行CBCT摆位纠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载影像系统(OBI)在分析盆腔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时摆位误差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盆腔部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Varian医用直线加速器对其进行治疗。每组治疗前获取锥形束CT(CBCT)图像,并与计划CT图像和靶中心区域匹配,计算摆位误差。结果盆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时摆放误差为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如下:x方向-0.4730±2.5821,y方向0.8791±5.4567,z方向0.1126±3.3328,旋转误差r为-0.2416±1.6754。结论 OBI系统能够提高摆位精度,减少误差,减少对周围组织的照射,对指导摆位误差的修正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T共轨技术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CTVision系统的扇形束CT
(SOMATOM OPEN CT),对27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在每次照射前摆位后获取CT图像,通过系统自带的匹配功能,将获取
的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患者X(左右)、Y(头脚)、Z(前后)3个方向偏移中心点的线性摆位误差,通过移床在线进行
误差校正。结果27例患者共进行CT扫描110次,X、Y、Z三方向位移偏差值为(-0.16±1.68)、(0.25±1.66)、(0.33±1.09)mm。结
论CT共轨技术能精确快速测量患者体位和靶区位置空间误差,可改善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5.
兆伏级锥形束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方法 采用头颈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对22例鼻咽癌患者设计IMRT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采用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配备的MVision兆伏级CBCT容积成像并与计划CT图像进行三维方向(左右、头脚、前后)匹配,获取前5次放射治疗摆位误差调整前和调整后的CBCT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及PTV外扩边界.结果 22例患者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0.03±1.68)mm、头脚(0.17±2.03)mm和前后(0.28±2.15)mm.摆位误差调整后与调整前相比在三维方向均有降低,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5次CBCT分次间摆位误差在三维方向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误差调整前PTV外扩边界,左右2.78 mm,头脚3.22mm,前后3.46 mm.摆位误差调整后PTV外扩边界,左右1.74 mm,头脚1.94 mm,前后2.13 mm.结论 鼻咽癌各个方向的计划靶区边界小于4 mm,采用兆伏级CBCT技术对鼻咽恶性肿瘤IMRT治疗分次间摆位误差的纠正和PTV边界的评估对提高鼻咽癌IMRT治疗的精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技术分析鼻咽癌患者在调强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50例,制定调强放射治疗计划,首次治疗前采用CBCT收集摆位误差,分别获得X方向(左右位)、Y方向(头脚位)和Z方向(腹背位)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对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X(0.15±0.11)cm,Y(0.30±0.18)cm,Z(0.14±0.10)cm,其中Y方向误差最大,Z方向误差最小。靶区实际平均剂量低于计划平均剂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中脑干、脊髓、晶状体、视交叉的实际剂量高于计划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视神经、腮腺的实际剂量与计划剂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在鼻咽癌患者进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前进行CBCT扫描,对摆位误差进行实时校正,可以有效减少误差,提高摆位精准度,保证放疗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Vrian Trilogy锥形束CT(CBCT)分析盆腔部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为设计放疗临床靶区(CTV)外放到计划靶区(胛V)提供数据参考。方法30例盆腔肿瘤患者均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真空袋固定,首次治疗均需行CBCT扫描,以后每周扫描1次,将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进行自动及手动匹配,获得X(左右)、Y(头脚)、Z(前后)方向的偏移数据,以判断摆位的准确性。结果患者首次摆位后行CBCT扫描,其在X、Y、Z方向上的误差分别为(1.73±0.62)mm、(5.63±0.13)mm、(2.81±0.52)mm;经纠正后的误差明显降低,且与首次摆位后的误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过程中的再次摆位误差较纠正后显著增加(P〈0.05);根据MPTV的计算公式(M=2.5∑总+0.7总σ),纠正前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4.58mm、11.82mm、6.45mm,纠正后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1.78mm、2.84mm、2.14mm。结论使用CBCT扫描系统,能较准确、高效地修正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确度,并为治疗单位准确设定计划靶体积(PTV)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mage guided rediation therapy,IGRT)中CBCT技术在食管癌精确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2年9月行IGRT治疗的食管癌患者26例。将放疗前CBCT采集的图像与治疗计划CT图像相匹配,记录摆位误差数据X(左右)、Y(头脚)、Z(腹背),并进行实时校正。结果 26例食管癌患者存在治疗中的摆位误差主要是头脚方向(0.15mm-5.6mm),其次为腹背方向(0.1mm-5.1mm),误差最小的是左右方向(0.0mm-4.2mm)。摆位误差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靶区扩边估计值(Mptv)三个方向:X是3.87mm,Y是5.6mm,Z是4.19mm。结论 IGRT运用在食管癌治疗中具有较强的优势,CBCT系统进行实时摆位校正,可保证靶区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受量,为临床医师勾画靶区提供依据,为放疗执行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比较不同图像引导方法对盆腔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精度的影响。方法应用瓦利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治疗盆腔部肿瘤30例,分为A、B、C 3组,分别采用不同CBCT图像引导方法进行比较,其中A组每天摆位后行CBCT扫描,B组隔天摆位后行CBCT扫描,C组每隔5 d摆位后行CBCT扫描,将获取的CBCT图像与CT模拟图像及其靶中心匹配,获取3组病例x轴(左右)、y轴(头脚)、z轴(腹背)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并估算其相应的摆位外扩边界(MPTV)。结果每天方案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分别为:(1.21±0.14)mm、(-2.04±7.94)mm、(-1.62±3.15)mm,MPTV分别为:3.12 mm、10.66 mm、6.26 mm。隔天方案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分别为:(1.31±4.02)mm、(2.28±13.17)mm、(1.72±8.33)mm,MPTV分别为:6.09 mm、14.92 mm、10.13 mm。每隔5 d方案在x轴、y轴、z轴的摆位误差修正值分别为:(2.13±4.26)mm、(2.48±16.6)mm、(2.65±8.09)mm,MPTV分别为:8.31 mm、17.82 mm、12.29 mm。结论增加CBCT图像引导次数可以明显提高盆腔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位置验证,探讨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定位技术。方法:采用双曝光法对患者拍摄射野验证片和Adobe公司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对比、融合,分析其产生误差的原因。结果:通过射野验证图像与参考图像的对比得出,在左右方向(X)、前后方向(Y)、头脚方向(Z)的摆位误差分别为:X(1.41±1.37)mm、Y(1.53±1.25)mm、Z(1.36±1.39)mm,最大误差为6.2mm;并且在身体各个方向上的位置及姿势与CT定位后重建影像存在体位姿势误差,其误差特点为越远离治疗中心表现越明显。结论:放射治疗定位技术有助于减少放射治疗中等中心的摆位误差,也有助于减少身体各个方向上的体位姿势误差。  相似文献   

11.
张丹  韩苏夏 《西部医学》2013,25(9):1281-1283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放射治疗增敏研究是目前放射生物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结合DNA损伤应答机制的肿瘤放射敏感性研究多集中在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三个方面,本文就DNA损伤应答机制和放射治疗增敏之间的相关性及研究进展做一述评。我们认为,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将会有力地推进放射医学的发展,进而更好地造福于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胸部肿瘤既往放疗后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再次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38例既往胸部曾接受常规放射治疗后再接受SRT的患者,治疗靶区包括肺部局部原发灶、复发灶、肺转移瘤.结果 既往放疗的中位剂量是48 Gy(30~56 Gy),再接受SRT的中位生物学等效剂量(α/β=10.0,BED10)是62Gy(39~72 Gy).中位随访时间12.30月;1、2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LPFS)分别76.32%和63.16%;中位无复发时间(RFS)和总生存时间(OS)为13.20、21.00个月.2、3级肺毒性分别为15.79%、7.89%.其他2~4级不良反应包括胸痛15.79%、乏力1S.42%、皮肤损害2.63%,无5级毒性损害.结论 SRT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既往接受胸部放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张千仕 《西部医学》2013,25(9):1339-1341
目的观察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应用适形放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治疗。两组放疗照射总剂量均为60-70Gy,1次/d,5次/w,连续5—7w。两组均使用化疗配合放疗治疗,紫杉醇30mg+顺铂30mg,1次/w,连续5—7w,化疗于放疗第1天开始。通过临床观察及治疗后连续2年随访,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毒性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17例,部分缓解9例,无变化2例,疾病进展2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6例,无变化6例,疾病进展8例,总有效率53.33%,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近期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1年生存病例20例(66.67%),对照组1年生存病例16例(53.33%);观察组2年生存病例16例(53.33%),对照组2年生存病例10例(33.33o.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远期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完成全部治疗,其各时期放射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应用适形放疗能提高近期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毒性反应与常规放疗相同,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农惠惠  徐子海  周燕华 《铁道医学》2014,(10):1149-1152
目的:应用西门子CT Vision图像引导系统纠正脊柱转移瘤在行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的摆位误差,以提高放疗精度。方法:回顾分析2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应用CT Vision行图像引导的影像学资料,每位患者隔日在放疗前行CT图像引导,将实时扫描的CT图像与放疗计划时的参考CT图像作融合比较,分析比较图像引导纠正摆位误差前和纠正摆位误差后患者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误差。结果:颈椎、胸椎、腰椎骨转移瘤分别为4、7、9例;放疗前CT引导图像与计划时参考CT图像比较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7±0.9、2.1±0.6、2.3±0.8)mm、(1.9±1.1、1.5±1.7、3.0±1.9)mm、(2.5±0.5、1.8±2.0、-2.2±3.2)mm;纠正摆位误差后重新行CT扫描,在三维方向上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7±0.2、0.5±0.8、0.3±0.7)mm、(1.1±0.3、0.3±0.8、0.9±0.6)mm、(0.8±0.4、0.6±0.5、-0.2±1.1)mm。结论:脊椎转移瘤患者在放疗前行CT Vision图像引导可使放疗摆位精度控制在2 mm以内,对提高靶区照射剂量及保护脊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17.
邱凌云  宋涛  贾勇士 《浙江医学》2018,40(3):240-242,247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3D-CRT)、调强放疗(IMRT)和混合调强(h-IMRT)3种早期乳腺癌放疗计划。方法随机选取30例早期保乳术后患者(左侧15例,右侧15例),分别使用3D-CRT、IMRT和h-IMRT3种放疗技术制定放疗计划。比较DVH剂量参数,包括剂量分布,剂量适形性,心脏以及患侧肺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机器输出跳数,危及器官平均剂量。结果IMRT及h-IMR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优于3D-CRT计划,其中双侧乳腺癌的V105%(%),平均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侧:F=6.45、11.3,右侧:F=9.57、10.3;P<0.05)。正常组织受量:h-IMRT在患侧肺V20Gy(%)和V30Gy(%)上有优势(左侧:F=7.98、9.56,右侧:F=5.89、6.54;P<0.05);对于心脏,3D-CRT计划在V5Gy(%)上可以得到比IMRT及h-IMRT更低的剂量(左侧:F=3.8,P<0.05),此外,h-IMRT计划的V30Gy(%)优于其他两者(左侧:F=13.5,P<0.05)。h-IMRT计划所需机器跳数值介于3D-CRT和IMRT之间(左侧:F=10.89,右侧:F=12.34;P<0.05)。结论相比3D-CRT技术,IMRT和h-IMRT在保护危及器官能力上有显著提高。使用h-IMRT技术能获得比3D-CRT和IMRT更好的剂量学结果,更适合早期保乳术后患者的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肺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常规放疗和超分割放疗的剂量和照射面积与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关系及其治疗效果。方法:1995年12月至2002年6月,303例肺癌患者入我科放疗,183例患者采用常规放疗,放射剂量2Gy/次,1次/d,5次/周,总剂量50—70 Gy。120例患者采用超分割放疗,剂量1.00--1.25 Gy/次,2次/d,间隔6h,5d/周,总剂量50--70 Gy。结果:共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33例,发生率10.9%。其中常规放疗的发生率10.4%,超分割放疗的发生率11.7%。经治疗,常规照射组和超分割照射组的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缓解率分别为84.2%、85.7%。结论:常规照射组和超分割照射组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基本相同。经合理治疗,2组症状及体征均明显缓解,提示治疗时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单纯超分割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生存率及影响。方法:将65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放疗组39例,常规分割,5次倜,1次/d,2Gy/次,总剂量为70Gy/7周;超分割放疗组26例,5次,周,2次,d,1.3Gy/次,2次治疗间隔6h,总剂量为65Gy/5周。全部病例均采用GWGP80型钴-60远距离治疗机体外照射。结果:常规放疗组和超分割放疗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46.1%、20.5%和61.5%、42.3%。超分割放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放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长度3~5cm、蕈伞型预后好。两组患者放疗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超分割放疗(5次,周,1.3Gy/次,2次/d,间隔6h,总剂量为65Gy/5周)能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刘艳  杨林 《安徽医学》2016,37(3):295-298
目的 比较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尼莫司汀联合放疗及单纯放疗三种治疗方法对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97例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I组)的患者66例,接受尼莫司汀联合放疗(Ⅱ组)的患者64例,接受单纯放疗(Ⅲ组)的患者67例。统计并比较3组患者近期疗效、1年、2年、3年生存率、总体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6.7%,35.9%和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和Ⅲ组相比,I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延长,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 胶质瘤术后联合放化疗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胶质瘤的疗效明显优于尼莫司汀联合放疗及单纯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