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分析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8月实施前馈控制的100台手术护理安全管理当作观察组,基于此将2012年9月前未实施前馈控制的100台手术护理安全管理当作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以及护理安全隐患的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安全隐患检出例数降到4例,同时在护理质量评分上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前馈控制,可及早预防护理安全隐患,避免护理意外事故的发生,在医院临床护理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陈玉巧 《中国现代医生》2013,(9):116-117,120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结合专科分组APN排班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手术室2012年1月实施层级管理和专科分组排班相结合的模式对护理工作进行管理,评价实施前后实践技能和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后理论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前后实践技能总分及各分项评分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后,患者、医生及护士自我评价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1)。结论层级管理结合专科分组APN小组责任制排班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对手术室护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根据自身手术室的情况建立了6个质量控制小组,由4级控制体系组成,分别为科室护士长-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系统、有效的管理整个手术室的护理过程。结果:通过比较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科室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了70.0%左右,护理质量评分由原来的84.60分增长到93.22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控制小组能够很好的提高管理效率和护理质量,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探讨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2月1日~2012年12月1日间我科室收治的60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试验组进行前馈控制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缺陷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发生护理缺陷几率相对较低,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馈控制于手术室护理能明显降低常规护理导致的护理缺陷,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社区全科医生团队管理模式实施对农民工高血压干预效果,为今后更好的防治社区农民工高血压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社区于2012年1月开始对社区农民工高血压采用全科医生团队管理模式,对比分析实施前后1年期间血压控制情况、比较开展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医从性(用药、饮食控制、体重控制、运动和血压监测)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据此针对性制定适合本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新模式。结果:实施后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实施前( P<0.01);实施后患者用药、饮食控制、体重控制、运动和血压监测方面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实施前( P<0.01);实施后患者SF-36量表各项评分和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 P<0.01)。结论:全科医生团队管理社区农民工高血压患者能显著提高其依从性,进而改善血压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今后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sigma管理模式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6sigma管理模式小组,评价目前手术室管理流程,寻找改进空间,运用6sigma管理法经典五步措施,改进、完善管理步骤,评价6sigma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手术室的手术物品准备正确率、手术部位感染率、手术核查流程准确率和贵重仪器设备完好率。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三基考试成绩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变化。结果:6sigma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的手术物品准备正确率、手术核查流程准确率和贵重仪器设备完好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而手术部位感染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人员三基考试成绩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6sigma管理模式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潜在安全隐患及风险的教育管理效果。方法:总结2011年期间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发生的潜在安全隐患及风险事件,护患满意度,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安全隐患因素针对性教育管理,统计实行针对性教育管理后手术室的潜在安全隐患及风险事件和护患满意度并与上一年度比较。结果:2012年低年资护士的手术室安全隐患及风险事件的患者数41人次比2011年92人次明显减少(P〈0.01),2012年手术室护患满意率98.33%比2011年87.92%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实行针对性潜在安全隐患风险教育管理能明显提升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朱林萍 《当代医学》2014,(30):108-109
目的探讨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管理中作用。方法总结归纳通过加强法律法规教育,针对护理安全隐患,识别并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重视安全教育,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建立非惩罚性的护理差错报告制度;加强与协作科室的交流沟通;应用前馈控制,达到护理安全管理目的等措施,构建手术室安全文化的管理氛围,提高护士的主动防患意识和风险抵御能力,提高手术室的护理安全与质量。结果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χ2=6.72,P〈0.05),手术室护理缺陷的发生率降低(χ2=5.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文化被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且是降低风险的管理理念的一种,并可以提高护士们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评估能力,保证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和质量,降低手术室护理缺陷。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1280例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以前的10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中,有效应用护理干预机制,可对手术室护理的安全质量起到提高效果,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加用综合性康复护理,时间均为8周。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NOST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干预组治疗后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护理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科学的绩效管理系统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意义,提高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质量,提升工作士气及护理积极性。方法:围绕护理质量为核心建立护士绩效考核评分标准,选择手术室所有护理人员作为考评对象,定期考核,比较分析实施绩效考核前、后各项评分的测评结果。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后护理质量12项指标较考核前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季度的各项指标标准值编秩及RSR值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绩效管理能有效地改进科室护理的管理水平,改善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工作士气及热情,促进了手术室护理水平服务质量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12.
张德惠  何剑 《中国医院》2012,(11):50-51
目的:评价优化流程在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强化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完善与手术室医院感染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流程,运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管理护工,比较优化流程前后手术相关感染发生率以及手术患者和医生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满意率。结果:优化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后,手术相关感染发生率降低(P〈0.01),手术患者和医生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的满意率提高(P〈0.05)。结论:优化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并为促进手术患者的康复创造良好条件,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HAMD和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BI评分和FMA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个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改善的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7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Orem自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Orem自理模式护理,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应用于儿科病房静脉治疗不良事件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我院儿科病房静脉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011年进行比较,提出护理干预对策。结果应用前馈控制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O.15%,明显低于应用前馈控制前的O.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前馈控制可以强化儿科病房静脉治疗的安全管理,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刘芳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28-128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管理。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350例,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然后给予针对性的防范管理,与实施前的350例妇产科患者在护理安全事件、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相互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同时实施后在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方面都显著好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分析护理安全隐患,加强防范管理,可明显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的相关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41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39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手术室护理。结果:通过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本院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各项评分水平均明显优于实施之前的对照组,(均P<0.05),且实施之后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医生的满意度也得到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更好的为患者和医生服务,促进患者以及医生满意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11年8月起选择实施护理管理前手术患者60例,实施护理管理后手术患者60例,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空气菌落数以及手菌落数、不同类型切口感染情况,以及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实施护理管理后手术后空气菌落数为(93.07±47.36)cfu/m^3,手菌落数为(2.04±0.37)cfu/m^3,明显低于实施护理管理之前(322.65±61.27)cfu/m。和(7.17±2.06)cfu/m。的菌落数;实施护理管理后患者满意度高于管理前,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几率,并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正常发展,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治疗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CL一90分值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SCL一90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的幅度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个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改善的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负性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 PDCA 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 PDCA 循环法,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方面,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管理;对比 PDCA 循环法应用前后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评分,评分项目包括护理安全、环境管理、护理质量监控、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管理和人文关怀,综合评价手术室配合工作满意度,并作对比分析。结果:PDCA 循环法应用前,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评分为(82.5±4.7)分;PDCA 循环法应用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评分为(94.7±3.8)分,经 t 检验,PDCA 循环法应用后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评分较应用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DCA 循环法应用前,手术室配合工作满意度为71.88%(23/32);PDCA 循环法应用后,手术室配合工作满意度为90.63%(29/32),经χ2检验,PDCA 循环法应用后手术室配合工作满意度较应用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DCA 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水平和手术室工作配合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