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影响。方法将80例已确诊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降血糖和降血压治疗,但护理组还进行为期4周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4周前后血压变化(收缩压与舒张压)。结果护理组4周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周后护理组的收缩压与对照组相比降低[(122.2±13.5)mmHgvs(135.5±12.6)mmHg,P〈0.0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周后,护理组的舒张压也低于对照组[(85.4±7.2)mmHgVS(94.2±8.6)mmHg,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旗来  金丽娟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159-1160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对高血压合并肥胖的降压影响。方法将高血压合并肥胖的61例患者(糖尿病患者除外)分成两组,一组为治疗组在原来降压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艾丁)15mg,每天1次;另一组为对照组继续原降压方案治疗。结果4周后治疗组血压的变化为收缩压治疗前(154.17±10.66)mm-Hg,治疗后(144.65±9.42)mmHg;舒张压治疗前(99.69±7.83)mmHg,治疗后(89.26±7.47)mmHg。对照组血压的变化为收缩压治疗前(155.78±9.86)mmHg,治疗后(153.26±10.71)mmHg;舒张压治疗前(99.39±6.7)mmHg,治疗后(95.39±7.66)mmHg。治疗组血压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对高血压合并肥胖者有一定的协同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剑  何明珊 《广西医学》2009,31(8):1118-1120
目的分析肾病综合征型妊娠高血压疾病(NSP)的临床特点,探讨NSP对母儿的影响、发病机制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8例肾病组和136例重度子痫前期(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肾病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72.8±13.6)mmHg、(112.3±10.6)mmHg,对照组分别为(161.0±12.9)mmHg、(107.7±11.3)mmHg,两组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组重度水肿发生率、腹水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肾病组总蛋白、白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而24h尿蛋白、肌酐、尿素氮、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P〈0.05);肾病组胎儿畸形发生率及合并α地中海贫血发生率、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SP对母婴影响大,应注意排查胎儿畸形及有无合并地中海贫血,适时终止妊娠可减少妊娠期并发症和围产儿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缓释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以及药理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01~2013-12期间我院收治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硝苯地平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对硝苯地平的药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舒张压为(97.25±2.65)mmHg,收缩压为(158.64±4.32)mmHg;患者接受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后舒张压为(78.56±1.67)mmHg,收缩压为(112.35±3.39)mmHg;对照组治疗前患者的舒张压为(97.36±3.12)mmHg,收缩压为(160.46±5.35)mmHg;患者接受硝苯地平治疗后舒张压为(89.56±3.24)mmHg,收缩压为(120.37±3.58)mmHg。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硝苯地平缓释片可以有效的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与常规硝苯地平相比更加安全、方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周华鸣 《中原医刊》2011,(24):43-44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压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经过1周的洗脱期后给予氯沙坦治疗,以25mg/d为起始剂量,每周测1次血压,按血压调整剂量直至血压正常(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1mmHg=0.133kPa),最大剂量100mg/d。观察期间不使用利尿剂、降尿酸药物及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治疗8周后观察用药前及用药后血压、血尿酸的变化。结果氯沙坦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为[(128±9)mmHgVS(155±15)mmHg,P〈0.05]、舒张压为[(75±8)mmHgvs(98±9)mmHg,P〈0.05]明显下降、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387±28)umol/LVS(456±31)umol/L,P〈0.05]。结论氯沙坦降低血压的同时能降低血尿酸,对肾脏有保护作用,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药四联疗法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顽固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n=40),2组均给予安体舒通片、硝苯地平片、倍他乐克片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麝香保心胶囊口服,2组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收缩压、舒张压: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162.55±9.64)mmHg、(98.10±10.87)mmHg,治疗后分别为(148.11±8.23)mmHg、(93.49±6.52)mmHg,观察组治疗前分别为(162.39±9.74)mmHg、(98.03±10.92)mmHg,治疗后分别为(133.76±11.93)mmHg、(86.11±7.04)mmHg,2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麝香保心胶囊后的中西药四联疗法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降压效果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立敏 《当代医学》2016,(17):112-113
目的:探讨营养监测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治疗意义,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9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未进行营养监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营养监测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为(122.0±9.5)mmHg较优于对照组(149.1±14.0)mmHg,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舒张压(76.4±6.9)mmHg优于对照组(87.0±8.9)mmHg,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平均动脉压(71.5±5.0)mmHg优于对照组(78.6±5.5)mmHg,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与其干预前对比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1%(P<0.05)。结论营养监测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董翠云 《当代医学》2014,(22):107-108
目的分析社区综合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13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57例给予综合护理。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后舒张压分别为(74.8±4.1)mmHg、(87.7±4.7)mmHg;护理后收缩压分别为(119.7±5.2)mmHg、(140.52±4.6)mmHg,研究组护理后舒张压与收缩压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8.25%、75.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护理可影响老年患者的血压,降低其舒张压与收缩压,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轻度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研究低剂量镁制剂降压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我院门诊轻度高血压患者60例(按WHO/ISB标准),无靶器官损害和继发性高血压为入选对象。配对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与对照组(n=30)。治疗组口服门冬氨酸钾镁,同时接受行为干预,对照组只接受行为干预,疗程3月。结果:治疗组收缩压(SBP)由157±7mmHg降至146±8mmHg(p<0.05),舒张压(DBP)由101±5mmHg降至92±7mmHg(P<0.05)。对照组SBP由156±6mmHg降至148±5mmHg(P<0.05),DBP由100±4mmHg降至96±8mmHg(P>0.05)。治疗组显效率33.33%,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显效率6.66%,总有效率33.3%,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可用于治疗轻度高血压病.也可用于中重度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0.
方晓梅  张庆芳  汤香莲 《中外医疗》2012,31(17):116-1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使用降压药物的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140mmHg的平均收缩压为(123.8±7.2)mmHg,〉140mmHg的平均收缩压(154.7±8.7)mmHg,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0mmHg的平均舒张压为(76.1±6.2)mmHg,〉90mmHg的平均舒张压为(94.8±8.8)mmHg,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具有其自身临床特征,药物治疗中注意老年人血压变异波动情况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李霞 《中外医疗》2014,(22):9-10
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48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将4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4例,采用单一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24例,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由(103.12±17.08)mmHg下降为(78.26±9.46)mmHg,收缩压压由(165.05±17.03)mmHg下降为(120.06±8.02)mmHg,对照组患者的舒张压由(105.03±12.02)mmHg下降为(90.04±8.10)mmHg,收缩压压由(164.10±13.24)mmHg下降为(135.06±7.06)mmHg(P〈0.05);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的UAER分别为(147.91±24.30)、(144.70±26.21),治疗后分别为(106.70±18.32)、(120.50±16.81)(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良好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的影响研究。方法:以2005年至2011年在中居宅社区调查的79例原发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 n=40)和研究组( n=39)。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80mg/d治疗,研究组给予替米沙坦80mg/d和吲哒帕胺2.5mg/d治疗,疗程为11周。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133.60±6.81vs164.43±14.52)(mmHg)、舒张压(85.20±4.55vs106.65±9.82)(mmHg)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124.77±7.10vs162.82±11.66)(mm-Hg)、舒张压(82.21±4.32vs103.23±9.82)(mmHg)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降压达标率(89.74%)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明显,所以替米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可疑冠心病患者121例,采用Judkin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病变组高血压病程6.3±8.7年、收缩压138±32mmHg、舒张压84±14mmHg及脉压46±16mmHg均明显高于非病变组(P〈0.05)。三支血管病变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和脉压均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和双支血管病变组(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高血压病程(P〈0.05)、年龄(P〈0.05)等因素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程增加、年龄和脉压增大者患冠心病的机会增加.并且收缩压和脉压的升高对冠状动脉的危害性较大。减肥、控制血压、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降低脉压。  相似文献   

14.
孔祥华 《大家健康》2016,(2):148-148
目的:观察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采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给予对照组患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为(74.18±3.24)mmHg,收缩压为(120.11±8.12)mmHg;对照组相应的为(89.79±4.67)mmHg、(143.47±10.16)mmHg,观察组的两项血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22%,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且 P <0.05。结论: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法,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病症,治疗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   

15.
顾亮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44-45,48
目的分析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疗效,为临床更好地治疗该病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OSAttS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41例,进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收缩压、舒张压、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收缩压、舒张压、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正压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NIHSS、收缩压、舒张压、AH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液葛根素和脉络宁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入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降压、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250 mL的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及20mL脉络宁注射液,静滴1次/d。2组均连续治疗16d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53.46±5.28)mmHg、(106.71±3.55)mmHg,对照组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55.82±5.64)mmHg、(104.97±3.78)mmHg,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3.58±4.83)mmHg、(82.58±3.20)mmHg,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48.61±6.85)mmHg、(93.67±3.86)mmHg,各组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自身比较均下降,以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和脉络宁注射液,可起到增强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早期差别化降压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出血量〈30ml为小出血量,出血量I〉30ml为大出血量;对观察组患者在开始治疗后1h先静脉降压,使收缩压达到140-160mmHg(1mmHg=0.133kPa);将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早期控制在≥180mmHg,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肿体积和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中小出血量患者的总显效率为8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3%(P〈0.05);观察组中小出血量患者在治疗3d时血肿体积增大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8d时,观察组小出血量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出血量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可以提高小出血量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但对大出血量患者无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应用于老年性高血压伴焦虑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150例伴焦虑症状的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以安慰剂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为期3周的治疗,实验组75例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为期3周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3周的治疗,对照组患者的HAMA平均评分为(21.48±2.98)分;实验组患者的HAMA平均评分为(14.32±2.9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由治疗前平均(160.5±15.2)mmHg降低为(142.1±11.8)mmHg,舒张压由治疗前平均(101.5±8.5)mmHg降低为(89.5±10.1)mmHg;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由治疗前平均(161.3士14.4)mmHg降低为(129.8士11.9)mmHg,舒张压由治疗前平均(100.7±8.3)mmHg降低为(80.5±9.2)mmHg,两组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3%,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患者均未产生不良反应。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应用于老年性高血压伴焦虑症状的治疗效果更佳,其不仅见效快,还能有效减少患者的焦虑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湘江  张敏  肖纯 《海南医学》2014,(3):329-332
目的 比较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和拜新同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门诊收集早期妊娠(1个月)合并高血压2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拜新同/拉贝洛尔组(观察组)和拜新同/氢氯噻嗪组(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观察两组降压效果和头晕、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共观察6个月.结果 6个月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收缩压由入组时的(165±18) mmHg下降至(130±10)mmHg,舒张压从(100±12) mmHg下降至(75±16)mmHg;对照组收缩压由入组时的(160±16) mmHg下降至(134±13) mmHg,而舒张压由(106±12) mmHg下降至(80±13) mmHg)],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但对照组患者的血钾显著降低,尿酸、血糖明显升高[入组时血钾浓度为(4.0±0.3)mmol/L,6个月后血钾浓度为(3.4±0.3)mmol/L;尿酸则由(337±69)mmol/L升高至(410±100) mmol/L;血糖人组时(5.0±0.3)mmol/L,治疗6个月后血糖浓度为(6.0±0.6)mmol/L](P<0.05),且头晕、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P<0.01).结论 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与拜新同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早期妊娠合并高血压2级患者具有同等降压效果,但拜新同联合拉贝洛尔方案在安全性方面优于拜新同联合氢氯噻嗪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接受非洛地平、缬沙坦联合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病例,并选择同期58例仅接受非洛地平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病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值依次为(120.3±11.5)mmHg、(81.7±9.8)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8%,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较理想,可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