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美华 《工企医刊》1995,8(3):29-30
我院1991年12月至1994年1月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用巯甲丙脯酸(CPT)片口服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人选择:均为住院病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160例,其中高血压心脏病10例,冠心病51例,扩张型心肌病43例,肺心病39例,风湿性心脏病17例。  相似文献   

2.
巯甲丙脯酸(Captopril,CPT)是一种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亦有良好的疗效,现就我们应用CPT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5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病人选择:住院充血性心衰患者15例;其中高血压心脏病5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3例,冠心病合并肺心病2例,高心病合并肺心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男6例,女9例,年龄45—80岁,心衰程度按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8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慢性肾功不全高血压42例,分别用复方降压片、心痛定、心痛定与巯甲丙脯酸合用治疗。结果提示三组降压药均有效。用药前后血压下降的幅度合用组较单用心痛定效果明显,值得提倡。并根据尿毒症高血压发病原因的复杂性,讨论了心痛定与巯甲丙脯酸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维 《社区卫生保健》2003,2(6):430-431
目的 比较巯甲丙脯酸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巯甲丙脯酸组30例,硝苯地平组30例,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及尿白蛋白变化。结果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的差异无显著性,但巯甲丙脯酸组尿白蛋白含量较硝苯地平组明显减少。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治疗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较钙拮抗剂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6.
两院内科于1993年1月~1997年1月先后收治糖尿病肾病(以下简称DN)64例,采用巯甲丙脯酸、糖适平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按照Mogensen分期标准,本组资料中符合DN三期的42例,四期的18例,五期的4例。  相似文献   

7.
马辉 《工企医刊》2000,13(4):47-48
近两年来,我院采用酚妥拉明(立其丁)与巯甲丙脯酸(卡托普利)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30岁~70岁,平均45岁;均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其中风心病13例,冠心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  相似文献   

8.
9.
杨宝濂 《工企医刊》1995,8(3):18-19
巯甲丙脯酸(cpatopril)又称卡托普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1)。自1977年问世以来,对于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具有优异的临床疗效,成为一组较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1])。自1988年~1994年12月本院收治高血压患者72例,采用常州制药厂生产的巯甲丙脯酸治疗降压  相似文献   

10.
殷冬生  陈元成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660-1661
高血压病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危害性大,世界范围内的疾病,长期有效地控制血压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研究发现清晨的高血压水平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时间段。这就要求降压药物能24h平稳降压,并能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到清晨血压突然升高导致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的发作。拉西地平属第3代新型二氢吡啶类长效钙阻滞剂。  相似文献   

11.
我院心肾科经用卡托普利治疗200例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观察,总有效率83. 9%。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本文200例中,男112例,古56%,女88例,占44%。年龄34岁~75岁(平均48±7)岁。病程2年~30年(平均10±6)年。按1978年WHO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治疗老年患者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CT片弦距定位法,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对3 5例高血压脑出血的老年患者进行微创治疗,并与同期3 5例经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的老年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微创治疗组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合并症减少,血肿吸收时间提前2~3周,病死率降低,生存质量较保守治疗组提高。结论微创穿刺治疗老年人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简便、及时、创伤小、患者家属易于接受,并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李团伟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407-1408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理我院12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氨氯地平和单纯常规治疗.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对比,分析氨氯地平在高血压病症治疗中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优异.结论 氨氯地平在高血压病症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临床治疗高血压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卡托普利联合尼群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82例年龄≥45岁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使用卡托普利联合尼群地平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尼群地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卡托普利联合尼群地平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尼群地平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压,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吲哒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晓军  李雷 《中国校医》2006,20(4):426-427
目的观察吲哒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每日晨起即口服2.5mg吲哒帕胺,观察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压、心率及血钾、血钠、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治疗4周、8周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8周时血钾明显降低(P<0.05),血钠、血糖、血脂及心率等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吲哒帕胺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对血糖、血脂、肝和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4月笔者使用YL - 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4 6例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选择 入选病例入院时血压均高于正常 ,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幕上出血 ,出血量大于 30ml或小于 30ml但神经定位征明显者 ,无凝血功能障碍。本组男 32例 ,女 14例 ,年龄 38~ 79岁 ,平均 5 7 4岁 ,均有高血压病史 ,最短 1年 ,最长 2 6年 ,4例合并糖尿病史。1·2 临床特点 本组患者术前意识清醒 6例 ,嗜睡 14例 ,浅昏迷 17例 ,中重度昏迷 9例 ,出现小脑幕…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hypertensive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1],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75%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发作有关。据2002年我国卫生部在10月12日公布的全国营养健康状况调查,目前中国有近1.6亿EH患者,血压的控制率仅为6.16%,  相似文献   

18.
贾清莲 《职业与健康》2002,18(1):119-119
1995~2000年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50例顽固性心衰患者应用巯甲丙脯酸、多巴胺、速尿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0例病例中,其中肺心病29例,风心病12例,冠心病9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31岁,平均年龄50.6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观察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降压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32例临床确诊为轻、中度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65人)和缬沙坦组(67人),分别于每日早晨VI服替米沙坦80mg或缬沙坦80mg,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测定血常规、尿常规、血钾、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日间及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替米沙坦组24h和夜间平均血压下降较缬沙坦组更显著(P〈0.01)。治疗前后两组血常规、尿常规、血钾、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变化;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不影响正常治疗。结论替米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且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20.
陈向东  杨鹏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154-5155,515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采用辛伐他汀20 mg/d+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后6周分别测定hsCRP、TC、TG及LDL-C等指标;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6周后TC、TG、LDL-C、hsC-RP、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可改善高血压伴动脉硬化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及炎症反应的程度,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