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脘痛因其具有多寒、多滞、多虚等病机特点,临证须辨清寒热虚实,在气在血,属脏属腑,治疗上突出温中散寒、理气行滞、以通为补等治法,有的放失,方收捷效。  相似文献   

2.
罗磐真 《陕西中医》1993,14(7):311-312
本文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主症、病因病理等方面出发,提出紧守病机,平调寒热;斡旋升降,以通为用;消因杀菌,利湿解毒;剔萎复新,重在气血的辨治原则,确立了证、因、果全方位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医重视腑“以通为用,降为顺”的治疗思路,将慢性前列腺炎归于“腑”病范畴,综合施以清热泻火、活血化瘀、利湿祛浊等治疗方法,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精神、心理压力不断增大,不良的生活作息等,致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渐趋复杂化,应用大黄治疗本病被历代医者所重视,以其可祛除本病之湿、热、瘀等病理产物,而又作用于下焦,善通腑气。现将其作用机理作如下探讨,以资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六腑以通为用"理论为中医学重要理论之一,在胆腑病中被广泛运用。基于"腑以通为用"理论,把握疾病病因病机,灵活辨证论治,使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临床症状缓解,进一步探讨该病的临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首次将“以通为用”作为六腑和奇恒之腑的生理特性。由于男子之精室属奇恒之腑,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等内生殖器官,具有“以通为用”的特点,故将通利之法运用于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等男性不育症的治疗中。男性不育症常因湿浊、瘀血等有形之邪累及精室,阴血不足贯穿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始终,故以活血化瘀、利湿祛浊、益阴生精、健脾补肾法治疗,“以通为用,通补结合”,灵活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6.
通降理论认为,胃腑生理上“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病理上“因滞致病”,治疗上应“以通祛疾”.继承发扬通降理论,总结其用于诊治慢性胃炎的经验主要为辨证时需重点辨脏腑以明病位,辨虚实以察病证性质,辨寒热以察胃腑状态,辨气血以审病位深浅;治疗时既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脾与胃生理与病理上的差异,有侧重地脾胃分治,又要鉴别纳运失...  相似文献   

7.
胆为腑脏,以通为用,笔者采用泻下通腑法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管综合症、胆结石等属于胆胀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万文蓉 《光明中医》2009,24(12):2341-2342
中医学"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对腑病的临床治疗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素问·五脏别论>指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说明六腑以"实"为生理,"满"则为病理.即六腑必须畅通无阻,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如果六腑通降失常,积滞内停,常可导致多种腑病的发生.因此,六腑的功能决定了腑病"以通为用"的治则.现就临床辨治泄泻验案1例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古容芳 《光明中医》1999,14(1):21-23
肠结病(肠梗阻)病位在肠,而病因不一,证侯多型,治法各异,虽属阳明腑实之侯,它与燥热结实于里,有所区别,治之方法唯“通”为主。腑病宜走不宜守,以通为顺,故有“腑病以通为补”之说,因而治疗肠结无非通法。其通之义,非任意攻泻,而是包括“理气运脾,宽肠解结...  相似文献   

10.
慢性胆囊炎治疗历来多采取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等治疗方法 ,方药偏重苦寒 ,疗效多差。通过临床实践 ,结合 40例临床病人观察 ,得出结论 :慢性胆囊炎病机为寒热错杂 ,胆气郁滞。具体表现为胆中郁热 ,胃中虚寒 ,胆经气机郁滞。并拟定寒热平调 ,通降胆腑气机法给予治疗 ,使胆经少火不郁 ,胆腑气机不滞 ,胆中相火畅达于胃 ,以补胃阳 ,起到了平调阴阳 ,清郁滞之胆火而不伤胃气的双重功效 ,符合慢性胆囊炎的病机 ,故临床收到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六腑以通为用"是中医对脏腑生理功能的最经典论述之一,六腑在功能上主要以运化饮食、水液和排泄糟粕为主,具有"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特点。六腑相互连接,任何一腑发病皆可累及他腑,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所以六腑病症的治疗常以通腑泄下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一为阴土,一为阳土,二者在功能上相辅相成,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由于脾胃在维持人体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临床上的诸多症状皆可由脾胃病变引出。脾胃病原因复杂,外邪、内伤、饮食、情志等皆可影响脾胃,在治疗脾胃病时除辨证论治外,时时谨记"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胆囊炎久治不愈或屡用苦寒利胆之品,伤及脾气,常见肝郁脾虚之证,应重视健脾利胆,提高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胆囊息肉多因嗜食油腻辛辣肥甘,或饮酒无度,肝失疏泄,胆失通降,日久脾失健运,以致湿热痰瘀蕴结于胆腑而成,临床治疗应重用软坚散结、化瘀消积之品方能取得满意疗效;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治疗胆石症多采用利胆溶石、通腑排石之法,取其"肠泻胆亦泻"也;胆囊萎缩引起的阻塞性黄疽,其病机多责之于湿热郁阻,常用清热利湿、通腑利胆法取效。  相似文献   

13.
韩雷晨 《新疆中医药》2010,28(3):F0004-F0004
通法为八法之一,“腑以通为用”,故治腑病以通为先,并在中医治疗消化道疾病中取得确实之效果,现就本人常用的方剂略陈管见,望明哲正之。  相似文献   

14.
总结王道坤从胃腑"以通为用"论治胃脘痛经验。王道坤教授认为脾胃虚寒、胃阴亏虚、肝胃不和、湿阻中焦、瘀阻脉络为胃脘痛常见的病因病机,中医辨治应该顺应胃腑"通"的生理特点,使其保持正常的功能状态,并且十分重视胃腑"以通为用"理论,立足健中温通、滋阴润通、调气疏通、燥湿助通、化瘀通络之法,运用自拟愈溃系列经验方加减治疗,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5.
总结张宁教授从六经辨证论治肾性蛋白尿的经验。张宁教授认为治疗肾性蛋白尿应先辨归经,再确定治则治法,并根据兼证灵活加减药物。太阳证以邪犯太阳,肺宣降失职,营卫失和为病机特点,治宜调和营卫以宣解太阳;少阳证以邪犯少阳,胆火内郁,三焦不通为病机特点,治宜疏利胆火,通畅三焦以和解少阳;阳明证以阳明热盛腑实为病机特点,治宜通腑泄热以清利阳明;太阴证以邪入太阴,脾虚湿困为病机特点,治宜健脾温阳利湿以补益太阴;少阴证以少阴心肾俱虚,肾阳衰微为病机特点,治宜补肾养心以温助少阴;厥阴证以邪入厥阴,寒热错杂为病机特点,治宜寒热并调以温清厥阴。以六经辨证为出发点,依据病因病机分经论治肾性蛋白尿,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韩勇 《中医杂志》2011,(18):1615-1617
《伤寒论》以通为治的治疗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宣通腠理、通泄腑气、温通脏阳三方面。其中宣通腠理主要是针对外感病初期,重视辛温发汗药的应用,宣肃肺气,以使肺卫通畅;通泄腑气主要是针对病邪深重,而正气不亏的病证,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生理特点,可分为通泄胃肠、通泄胆腑、通泄膀胱、通泄血室,以合邪气得泄,气血通畅;温通脏阳主要是针对阳虚则气滞寒凝的病理特点,不仅要温补阳气,还需注意宣展气机、伸发阳气,以使阳复得用。  相似文献   

17.
正百合滑石代赭汤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主之",是分利湿热与养阴清热的代表方。"百合病,下之后者,百合滑石代赭汤主之"一条,实际上就是针对"下伤中气,湿动胃逆,肺郁生热阴虚与湿热并见之证"。正如曹颖甫《金匮发微》言:"下后水液下出大肠,由腑病累及脏阴,湿热逗留为病。"实际上还有"寒热胶结"之意,从《神农本草经》谓滑石:"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一语可以悟出,本方取滑石利水泻湿而兼分利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段富津教授治疗胃脘痛的辨治经验,提出了诊病要每病细参,寻因为主;辨证应分虚实、辨寒热,明气血;治病以疗气血为首,以通为顺;并注重病中、病后调护。  相似文献   

19.
安潇  江永泉 《国医论坛》2000,15(5):22-23
温病气分发热的病机是阳热郁结,气滞、血瘀、火毒等交互为患,邪无出路。根据“胃肠以通为用”理论,明确通腑法为气分发热的主要治法。其作用有解用结、通畅气机、攻逐瘀血、存阴保津等,具体把通腑法分为宣肺通腑、活血通腑、解毒通腑、扶正通腑4法。  相似文献   

20.
黄琰 《河南中医》2019,39(11):1638-1642
脾胃升降失常后,容易出现寒热错杂的特殊病机,这种中焦寒热错杂的病机,往往会夹杂湿、痰、饮、水、瘀等病理产物,应治以辛开苦降之法,辛能开气宣浊,苦能驱热除湿。针对寒温失宜,寒热错杂,痰湿内生之病机,非吴茱萸莫属;针对中焦湿浊内生,酿湿成痰,痰热胶结的病机,胡黄连是较好的选择;根据脾胃病寒热错杂的病机,甘和守中以生甘草为佳。使用吴茱萸、胡黄连辛苦相合为代表的推化法,同时佐以生甘草,既能甘平补脾以守中,又可微凉泻热。通过调节中焦脾胃,来恢复人体气机正常的升降出入。吴茱萸与胡黄连的配伍是推化法的关键,在剂量上,根据寒温比例的不同,吴茱萸与胡黄连的比例可灵活调整,用量均为2~10 g。根据痰、饮、水、湿、实等病理邪气的不同,还可配伍芳香化浊、淡渗利湿、通腑泻浊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