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预防口咽黏膜损伤型口咽通气道的制作、使用方法和优点,为临床提供新器械以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方法本口咽通气道包括本体,咽端、防损伤段、连接插口、口端5部分。本体一端为咽端,另一端为口端,本体为弧形结构,咽端顶部设置有防损伤段,可根据本体的直线长度分为不同的型号。在临床上试用1个月,总共使用105例次。结果预防口咽黏膜损伤型口咽通气道可以迅速而牢固地开放气道,使用期间无1人发生口腔黏膜及咽喉部黏膜损伤;无因使用该口咽通气道发生牙齿脱落患者;清醒患者满意度相比上个月由92%提升至98%;访谈护士使用体验感更优,无1人发生手被咬伤事件。结论新型预防口咽黏膜损伤型口咽通气道制作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口咽通气道固定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危重患者抢救的重要方法之一 ,也是围手术期麻醉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基本措施。在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 ,一些患者不需要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或需要进行气管插管 ,但不具备插管的条件 ,这时可选用口咽通气道法。它是用特殊管道插入咽部 ,使舌根前移 ,达到解除呼吸道梗阻的目的。对口咽通气道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将胶布缠绕牙垫顶部 ,贴在面颊的两侧。但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 ,这种固定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 :1由于咽部刺激 ,造成口咽分泌物增加溢出 ,使得固定在周围的胶布黏性下降 ,易使口咽通气道脱出。2浅昏迷或渐清醒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口咽通气道在舌后坠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口咽通气道在舌后坠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将72例舌后坠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监测病人处置前后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处置前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O.05)。两组处置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放置口咽通气道后病人的呼吸频率减慢,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结论舌后坠病人放置口咽通气道,是一种简单易行且能较好解决舌后坠,防止舌咬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口咽通气道法是用“S”型管道插入咽部,使舌根前移,达到解除呼吸道梗阻的目的。传统的口咽通气道固定方法是将胶布缠绕牙垫顶部,贴在面颊的两侧。但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这种固定方法易脱出,清洗时胶布很难去除,对胶布过敏者,粘贴处易出现过敏性皮炎或破溃。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口咽通气道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将通气道翼缘两侧各打1个小孔,从两侧小孔各自穿一绷带。当气管插管等管道插入通气道后,将绷带绕至患者颈后部打结固定即可。此方法简单易行,可以防止脱落,避免使用胶布造成的皮肤过敏。口咽通气道固定方法的改进!075000$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5.
赵翠侠 《护理研究》2009,23(7):1960-1960
急危重病人常合并呼吸困难,救治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可使昏迷病人舌根向前,唇齿张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通常口咽通气管是由两条胶布缠绕交叉固定于病人面颊部,但是由于病人颜面皮肤油脂及汗液较多、口腔分泌物外溢、病人躁动等原因,口咽通气管极易脱出。针对上述情况制作了口咽固定带:取2条2.5cm宽的胶布,  相似文献   

6.
杜伶俐  ) 《护理研究》2013,27(17):1789
口咽通气导管是一种用于紧急情况下畅通病人气道,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简易人工气道,在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口咽通气管使用中因不易固定,有并发食管、气管异物,引起病人误吸、窒息的危险,甚至危及病人生命。笔者自制了一种新型安全型口咽通气导管,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颌畸形、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头影软硬组织的测量特征,为其诊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05/2005-05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就诊和住院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男性患者12例,另外选择健康同龄男性18例作为对照组,均自愿参加观察。采用上海九院口腔科研发的计算机头影测量分析系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头影软硬组织进行测量比较,并分析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及头影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30例观察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头影硬组织测量特征为:以下颌改变为显著的颅颌面硬组织结构向后上缩进和舌骨至下颌平面距离明显地增加。其头影软组织测量特征为:与对照组比较,最小矢状咽径减小(P<0.01);舌和软腭占口咽腔矢状面积比显著增加(P<0.01)。②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最小矢状咽径呈显著负相关(P<0.0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舌体 软腭)面积/口咽腔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与(舌体 软腭)面积/口咽腔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舌和软腭占口咽腔矢状面积比不但能提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水平,也与睡眠时血氧饱和度最低值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说明扩展口咽通气道是治疗小颌畸形、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控制睡眠时血氧饱和度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云平  吴春玲 《全科护理》2011,(24):2213-2213
口咽通气管(简称口咽管)又称口咽通气道或口咽导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102例脑卒中昏迷患者使用口咽通气导管的护理体会与抢救效果。认为脑卒中昏迷患者使用口咽通气导管可保持气道通畅,改善缺氧症状,同时有利于口腔护理及吸痰等操作,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安全的护理工具,有利于脑卒中昏迷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0.
口咽通气管(简称口咽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件通气管道,是放置在口咽部起到支架作用的通气性管道,其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并能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是一种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方法.急诊脑卒中昏迷患者常有严重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多伴有舌后坠,严重影响呼吸.准确迅速地处理呼吸道问题、维持生命、稳定病情,是争取进一步诊治机会的关键.使用口咽通气管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我中心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对60例急诊脑血管病昏迷患者使用了口咽通气管,在保持呼吸道通畅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应用口咽通气道的脑卒中病人氧驱湿化液泵入合适速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2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应用口咽通气道脑卒中病人,并经口咽通气道应用0.45%氯化钠氧驱湿化泵入的77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分别以1mL/h~2mL/h、3mL/h~8mL/h、8mL/h速度持续泵入湿化,应用3d后比较3组病人口腔黏膜情况、气道湿化效果等指标。[结果]3组病人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呼吸、血氧饱和度、口腔黏膜情况、湿化效果满意、痰痂、日吸痰次数、吸痰时黏膜损伤等方面与A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口咽通气道的脑卒中病人应用0.45%氯化钠3mL/h~8mL/h的速度持续泵入是较合适的泵入速度,病人较舒适,且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2.
李蔓玲 《护理研究》2004,18(12):2218-2219
S型管也称S型口咽导气管或急救管,共分7个型号:由口咽导气管、口盖及外通气管3部分组成,是一种由弹性橡胶或塑料制成的硬质扁管形人工气道,呈弯曲状,其弯曲度与舌及软腭相似。S型管能防止舌后坠引起的气道阻塞,帮助清除口咽部分泌物,病人能迅速获得有效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本院对38例昏迷病人在院前急救与转运中,使用S型管维持有效呼吸,保持了呼吸道的通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危重病人常合并呼吸困难,救治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可使昏迷病人舌根向前,唇齿张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通常口咽通气管是由两条胶布缠绕交叉固定于病人面颊部,但是由于病人颜面皮肤油脂及汗液较多、口腔分泌物外溢、病人躁动等原因,口咽通气管极易脱出.针对上述情况制作了口咽固定带:取2条2.5 cm宽的胶布,短胶布的长度为病人一侧口角经颈后至对侧口角的长度,长胶布比短胶布长20.0 cm.  相似文献   

14.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防止机械通气时气道漏气,避免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入气道,防止气体由上呼吸道反流,保证有效通气量,防止气道黏膜损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气囊压力是决定气囊是否会损伤气道黏膜的重要因素,压力过高则容易出现气管黏膜的缺血坏死等;压力过低会影响呼吸机通气,引起误吸,导致口咽部病原菌自由地进入下呼吸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放置口咽通气道和鼻咽通气道的不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24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Ⅰ-Ⅱ级的病人,年龄16~65岁,接受标准的麻醉方法,随机分配至口咽通气道组和鼻咽通气道组。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体重和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所有两组病人在麻醉诱导之后有显著的血压降低(P<0.01),在鼻咽通气道放置的过程中,病人的收缩压较放置前有明显的升高(P<0.001),与诱导前血压相比无明显升高(P=0.808);而口咽通气道组的血压较放置前没有显著变化(P=0.619),在放置后1 min,鼻咽通气道组平均动脉压为122±21.6 mm Hg,明显较口咽通气道组103±15.3 mm Hg高,有显著差异(P=0.017),舒张压具有同样的变化情况。心率(HR)在诱导后明显下降,放置导管的过程中HR进一步下降,在放置后4 min后HR较置管前和诱导前明显下降,而在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372)。结论:在麻醉诱导后的病人中,鼻咽通气道的放置较口咽通气道的放置具有更加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超过诱导前的水平,因此比口腔插管和鼻腔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要缓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小颌畸形、颢下颌关节强直继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头影软硬组织的测量特征,为其诊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03—05/2005—05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就诊和住院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男性患者12例,另外选择健康同龄男性18例作为对照组,均自愿参加观察。采用上海九院口腔科研发的计算机头影测量分析系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头影软硬组织进行测量比较,并分析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及头影测量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30例观察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头影硬组织测量特征为:以下颌改变为显著的颅颌面硬组织结构向后上缩进和舌骨至下颌平面距离明显地增加。其头影软组织测量特征为:与对照组比较,最小矢状咽径减小(P〈0.01);舌和软腭占口咽腔矢状面积比显著增加(P〈0.01)。②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最小矢状咽径呈显著负相关(P〈0.0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舌体+软腭)面积/口咽腔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与(舌体+软腭)面积/口咽腔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1)。 结论:舌和软腭占口咽腔矢状面积比不但能提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水平,也与睡眠时血氧饱和度最低值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说明扩展口咽通气道是治疗小颌畸形.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控制睡眠时血氧饱和度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口咽通气道吸痰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口咽通气道吸痰,对照组经口、鼻吸痰。结果实验组患者吸痰后的呼吸困难明显减轻,肺部听诊痰鸣音减少或消失,血气分析值明显改善。结论经口咽通气道吸痰效果优于经口、鼻吸痰。  相似文献   

18.
景新华  祝小娟  高燕芬  王燕毅 《全科护理》2012,10(29):2705-2705
对30例神经外科意识障碍病人采用口咽通气道辅助经口留置胃管,取"E"字形3M肤色胶布妥善固定,留置胃管期间认真评估口腔情况,细心护理,未见胃管损伤及滑脱,口腔黏膜完好,无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9.
(接2010年第5期) 死腔通气 气道和肺内不能参与气体交换的理论气体容积构成了死腔通气(VD)。可分为“系列北腔”(以前称“解剖死腔”)和“肺泡死腔”。系列死腔大致上由口、咽和大气道的容积组成,其绝对容积基本上不随时间变化。相对于肺泡通气(VA),  相似文献   

20.
陈文蓉 《护理研究》2009,(11):2991-2991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是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并能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口咽通气管的固定很重要,现将其固定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