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癌症恶病质(cancercachedaCC)是指癌症患者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乏力和衰竭等表现的综合征,同时也包括与癌的进行性生长相关的能量和代谢方面的异常。大约有切叽的晚期癌症患者主要死于恶痛质。尽管临床上对癌症恶病质认识较早,并对此进行研究,但至今尚无一种满意的理论能解释癌症恶病质的发生机理,更无有效手段控制恶痛质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姑息医学的发展,晚期癌症病人的姑息治疗日益受到重视,癌症恶痛质研究将成为下一世纪癌症防治研究的一个热点。一、癌症恶病质的机理三.机体营养摄取不足早年人们认为癌症恶病质是继…  相似文献   

2.
康莱特抗癌症恶病质实验研究   总被引:71,自引:1,他引:71  
研究通过T739小鼠接种LA795(小鼠肺腺癌)建立癌症恶病质动物模型,并采用康莱特对癌症恶病质鼠进行治疗,观察癌症恶病质鼠治疗后生理状况(体重、摄食量等)的改善及与癌症恶病质发生、发展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如TNF-α、IL-1和IL-6的水平变化。TNF-α血清水平用RIA检测,IL-1及IL-6用ELISA法。结果表明:与生理盐水治疗荷瘤小鼠相比,康莱特能明显阻止癌症恶病质鼠体重下降、增加其摄食量、延长生存期、延缓肿瘤生长、并使部分肿瘤液化、坏死。血清TNF-α和IL-1水平同时也明显下降,实验所见均提示康莱特具有明显的抗癌症恶病质作用。  相似文献   

3.
癌症恶病质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及消炎痛干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癌症恶病质实验模型中细胞因子IL 1、IL 6、TNF α、IFN γ水平的变化 ,观察常规剂量消炎痛对癌症恶病质的改善效果以及对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用Lewis肺癌细胞株接种纯种C57小鼠建立癌症恶病质的实验模型 ,检测小鼠在不同阶段血清IL 1、IL 6、TNF α、IFN γ的水平及体重变化 ,同时观察每日腹腔内注射常规剂量消炎痛对癌症恶病质的治疗疗效。结果 癌症恶病质组小鼠血清IL 1、IL 6、TNF α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而体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癌症恶病质小鼠中 ,消炎痛治疗组小鼠的体重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且生存时间延长 (P <0 .0 5 ) ,而血清IL 1、IL 6、TNF α的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 <0 .0 5 )。血清IFN γ在癌症恶病质小鼠与健康对照组之间 ,在消炎痛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IL 1、IL 6、TNF α可能参与癌症恶病质的发生发展 ,通过采用消炎痛积极干预 ,能明显降低血清IL 1、IL 6、TNF α的水平 ,改善恶病质 ,延长生存期。IFN γ不参与癌症恶病质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癌症恶病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爱国  李同度 《癌症进展》2003,1(2):126-130,164
癌症恶病质是导致晚期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病症之一.但至今尚无满意可解释本病发病机制的理论,更无有效手段控制癌症恶病质的发展.本文从晚期癌症患者机体营养摄取不足、恶性肿瘤能量消耗增加、代谢紊乱、细胞因子的作用等角度出发来阐释本病的发病机制,并介绍了国际、国内针对本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爱国  李同度 《癌症进展》2003,(3):126-130,164
癌症恶病质是导致晚期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病症之一.但至今尚无满意可解释本病发病机制的理论,更无有效手段控制癌症恶病质的发展.本文从晚期癌症患者机体营养摄取不足、恶性肿瘤能量消耗增加、代谢紊乱、细胞因子的作用等角度出发来阐释本病的发病机制,并介绍了国际、国内针对本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癌症恶病质以体重下降、厌食及衰竭三联征为临床特征,其主要原因以蛋白质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为主。该文从中西医角度对癌症恶病质的病因病机进行阐述,为中西医综合治疗癌症恶病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细胞因子与癌症恶病质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症恶病质是指由癌症患者的体重丧失、厌食、贫血、无力以及体内代谢异常等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我们采用LA795接种T739小鼠建立癌症恶病质模型 ,初步探讨细胞因子与恶病质的关系 ,同时观察胰岛素对恶病质的疗效。一、材料与方法1.癌症恶病质动物模型的建立 :取新鲜LA795瘤块 ,经剪碎、研磨、过滤及稀释后制成含癌细胞 10 7/ml的单细胞悬液 ,取 0 1ml接种于小鼠右侧腹皮下。接种后第 8天小鼠进入恶病质状态。2 .动物分组及治疗方案 :将 32只小鼠随机分为 4组 ,分别为非荷瘤空白对照组 (NTB)、荷瘤非治疗组 (NT)、荷瘤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8.
细胞因子在实验性癌症恶病质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TNF-α、IL-1、IL-6与癌症恶病质的关系,观察消炎痛对癌症恶病质的治疗效果。方法 且肺腺癌(LA795)接种T739小鼠建立癌症恶病质实验模型,测定荷瘤前后不同阶段小鼠血清IL-6、IL-1、TNF-α的水平及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蛋白的变化及体重变化,并且观察消炎痛对癌症恶病质的治疗效果。结果 癌症恶病质小鼠的体重、血糖、血甘油三酯、血总蛋白显著低于非荷瘤组,而血清IL-6、TNF-α和IL-1水平显著高于非荷瘤组。消炎痛治疗后,恶病质小鼠的体重、摄食量、血糖、血甘油三酯和血总蛋白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提高且生存时间延长,同时IL-6、TNF-α、IL-1的血清水平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 IL-6、TNF-α、IL-1参与了本动物模型的癌症恶病质诱导。通过抑制IL-6、TNF-α、IL-1的升高,消炎痛具有改善癌症恶病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潘立轩  刘璇  章雄文 《中国肿瘤》2022,31(12):1008-1015
肿瘤恶病质是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常出现于肿瘤晚期,主要表现为患者体重丢失、贫血、代谢失衡及全身性器官衰竭,导致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肿瘤化疗治疗效果被严重削弱,是众多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肿瘤恶病质治疗尚缺乏有效的特异针对性药物,但随着对肿瘤恶病质发生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多个新的恶病质治疗潜在分子靶点被提出,为开发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提供了可能。全文综述了抗肿瘤恶病质导致的肌肉减少以及脂肪降解的新分子靶点,并分类阐述其分子机制以及相关体内外实验研究成果,收集针对这些靶点的药物研究的现状,希望能为肿瘤恶病质新药开发及治疗提供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参附注射液抗癌症恶病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癌症恶病质状态的影响.方法给予癌症恶病质患者2周参附注射液,每天8~10支,观察治疗前后体重、症状及恶病质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疗前24例存在乏力,用药后14例(58.3%)患者有好转;疗前20例存在厌食,10例(50.0%)好转.11例TNF-α下降,14例IL-1α水平下降;11例IL-6水平下降,8例上升.结论参附注射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下调恶病质细胞因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恶病质患者厌食、乏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恶性肿瘤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干细胞的存在被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所证实。目前,包括血液系统肿瘤和实体瘤在内的多种肿瘤干细胞已被分离纯化和鉴定。胃癌作为目前在中国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肿瘤之一,其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的胃癌细胞亚群已被分选出来,但多数研究对胃癌干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志物尚不能达成共识,导致胃癌干细胞表面标志物未能明确。至今已有多项研究先后报道了不同表面标志物的胃癌干样细胞,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可分化为其他具有不同表型的胃癌细胞,并可以在体外克隆成球及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成瘤,符合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多向分化、高效致瘤等特征。本文就近年胃癌干细胞及其分离鉴定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Since a long time, hypothesis of links between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cancer,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our culture. So far, numerous researches have tempted to indicate stress, coping facing the disease, depression or "type C" personality as factors participating to the onset and/or the course of the cancer. A review of those studies, mainly retrospective, has mostly brought debated results, as well as prospective researches including large sample of population or people awaiting a diagnosis; therefore making old-fashioned every area strictly "psychogenetic" of cancer at first sight. Explicative indirect hypothesis are suggested by the psychoneuroendocrinoimmunology. Various researches in this field proved that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stress, depression or social support have significative influences on components of the immune system which in turn influence the onset and/or the course of the cancer. The links between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cancer are extremely complex, bringing numerous biological, psychological or even sociological systems in interactions. Then psychoneuroendocrinoimmunology constitutes an early interdisciplinary way of mediation, capable of account for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psychology and cancer.  相似文献   

13.
肿瘤防治和康复需要整合治疗,而运动是整合治疗的重要内容。当前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让肿瘤患者获益。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强调这一不容忽视的领域需要引起医师、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切实重视。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及诊疗、预后已成为当前临床研究关注 的热点。microRNAs (miRNAs) 是一类内源性的、19~25个碱基长度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人体生命 活动中具有广泛的调节功能。目前发现,部分miRNAs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 示miRNAs可作为结直肠癌临床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特异性新型生物标志物。文章综述了miRNAs作 为结直肠癌临床早期诊断、预后和治疗结果评估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揭示结直肠癌miRNAs参与的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展望miRNAs作为结直肠癌新型诊断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中草药的重要成分,其生物活性多种多样,并具有很强的药理活性.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黄酮类化合物在肺癌、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的治疗和预防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其抗癌机制涉及阻滞癌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抗氧化活性、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等各方面.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有关糖尿病和胰腺癌关系方面的流行病学和实验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CD44分子属于黏附分子家族中的一员,其CD44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乳腺癌干细胞表面高度表达CD44分子,针对CD44分子与乳腺癌干细胞关系的研究,将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CD44分子属于黏附分子家族中的一员,其CD44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乳腺癌干细胞表面高度表达CD44分子,针对CD44分子与乳腺癌干细胞关系的研究,将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国内外沙利度胺抗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现状.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沙利度胺和肿瘤”为检索词,检索2000-01-01— 2011-06-30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沙利度胺抗肿瘤的基础研究;2)沙利度胺抗肿瘤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33篇.结果:沙利度胺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和调节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等作用机制.临床上可与化疗联合,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肝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神经胶质细胞瘤、前列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的辅助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在晚期食管癌、晚期结直肠癌和高危复发肾癌的治疗中无明显疗效.沙利度胺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乏力、皮疹和嗜睡等,深静脉血栓是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结论:沙利度胺对常见多数恶性肿瘤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前期病变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乳腺癌的癌前期疾病是一组与乳腺癌相关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不同病理类型的癌前疾病在诊断后10--20年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度为1.5--10不等。它们中的大多数亦增加对侧乳腺癌的发生机率。随着近期有关乳腺癌前期疾病与乳腺癌关系研究的深入,乳腺癌前疾病的诊治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并成为预防乳腺癌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