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ONFH(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6例(46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超选择插管至旋股内动脉、灌注溶栓、扩血管药物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疗效。疗效评价采用注药前后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并治疗后定期随访。结果36例患者注药后血管造影显示33例旋股内动脉于股骨头坏死区域血管明显增多。3~6个月短期随访,疼痛程度及关节活动度明显提高34例(占94.4%),3年随访,16例患者中与术前比较症状明显改善6例(占37.5%)。结论中药动脉灌注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短期疗效显著,但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NFH)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 3 6例 5 2髋ANFH患者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 ,行高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的DSA检查及药物灌注。结果  3 6例的 5 2髋中 5 0髋 (96.2 % )有供血动脉的异常改变 ,40髋 (76.9% )股骨头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染色 ,2 5髋(4 8.1% )显示股骨头静脉引流异常。治疗后髋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或好转 ,关节功能明显得以改善。DSA复查 ,髋关节周围交通吻合的显示明显增多 ,5 3 .8% (2 8/ 5 2 )的患髋股骨头显示单位面积上血管数量增加。经治疗 1年后X线平片及CT复查 ,71.2 % (3 7/ 5 2 )患髋股骨头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结论 介入治疗ANFH疗效肯定 ,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髋关节功能及促进股骨头的新骨形成及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选择靶动脉药物灌注时应结合术前造影所见 ,特别应重视对臀下动脉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4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背景:细胞水平研究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股骨近端成骨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股骨头内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因此,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应在改善血供的同时,还应在坏死区局部补充具有成骨能力的种子细胞。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灌注联合局部穿刺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组32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至股骨头供养动脉,灌注脲激酶30×104U,罂粟硷30mg;然后经旋股内动脉灌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mL,经皮穿刺股骨头坏死区多点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为2×107~2×108个。同期对照组34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单纯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进行比较。两组间隔2,4周再进行第2,3次介入治疗,3次为1个疗程。结果与结论:研究组32例患者,股骨头、颈区域狭窄闭塞血管再通,股骨头血管染色区域明显增大,坏死区域逐渐缩小29例;治疗后研究组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3.8%、临床治愈率为84.4%,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经动脉溶栓后灌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经皮穿刺局部多点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提高疗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背景:细胞水平研究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股骨近端成骨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股骨头内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因此,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应在改善血供的同时,还应在坏死区局部补充具有成骨能力的种子细胞。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灌注联合局部穿刺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组32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至股骨头供养动脉,灌注脲激酶30×104U,罂粟硷30mg;然后经旋股内动脉灌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mL,经皮穿刺股骨头坏死区多点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为2×107~2×108个。同期对照组34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单纯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进行比较。两组间隔2,4周再进行第2,3次介入治疗,3次为1个疗程。结果与结论:研究组32例患者,股骨头、颈区域狭窄闭塞血管再通,股骨头血管染色区域明显增大,坏死区域逐渐缩小29例;治疗后研究组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3.8%、临床治愈率为84.4%,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经动脉溶栓后灌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经皮穿刺局部多点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提高疗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联合中西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采用seldinger’s法穿刺股动脉,在DSA监视下,行介入联合中西药物治疗(按罂粟硷、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顺序给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34例患者接受1~3次介入治疗,均获9~12个月随访。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82.3%。结论介入联合中西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确切,安全性可靠,经济性好;能改善临床症状,治愈或延缓疾病病程,特别适合于Ⅰ、Ⅱ型病例。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总结体外冲击波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33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先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再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术前采用针对性心理干预,术后严格观察生命体征,积极预防并发症,加强康复训练的指导.结果 随访6~14个月,30例髋关节疼痛消失,3例髋部疼痛较术前减轻.结论 股骨头...  相似文献   

9.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价股骨头坏死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价骨膜剥离加髓腔破坏法建立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1在武汉协和医院中心试验室完成。随机选用成年杂种狗12只,采用骨膜剥离加髓腔破坏法破坏实验动物左侧股骨头的血供,制造股骨头坏死模型,对侧为正常对照。分别于术后1,4,8,16周获取股骨头标本(每个时间点3只动物),制备病理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学情况。实验第4周及第16周麻醉后MRI扫描观察股骨头坏死情况。实验动物术前及处死前麻醉后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测,比较手术前后股骨头局部的血液循环变化。结果:12只杂种狗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病理切片证实全部实验侧标本均出现不同程度股骨头坏死表现,且第16周股骨头标本呈轻度塌陷外观。②狗正常股骨头T1,T2像表现为中低信号影;实验第4周时,造模侧股骨头内表现出散在高信号;第16周时,这些高信号影进一步加大,头下区小片中低信号区。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像显示手术后16周手术区局部出现多量新生血管从股骨颈、髓内等处再生长入有坏死的股骨头内的征象。结论:骨膜剥离加髓腔破坏法能成功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且在该模型中存在坏死和重建并存的现象,符合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变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造模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股骨头坏死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的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标准,选取Ⅰ期和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29个髋关节),对照组20例(27个髋关节)。2组患者均采用BMSC移植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于BMSC移植术后第2天行ESWT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术后3、6、12、24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定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和疗效,同时采用骨盆正位、蛙式位X线片对患者进行ARCO分期评定。 结果术后3、6、12、24个月,2组的Harris评分以及Harris量表中的疼痛程度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12、24个月,治疗组的Harris评分以及Harris量表中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髋关节优8个,良18个,中1个;对照组髋关节优5个,良13个,中8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换ARCO分期评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体外冲击波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研究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69例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方法 69例患者均为 Ficat分期 Ⅰ-Ⅲ期,应用高能冲击波治疗机治疗,能量密度 0.18~0.25 mJ/mm~2,以股骨头坏死区及其相邻骨质为冲击点,每个冲击点每次冲击 1 000次,共做8次治疗,患髋3个月内免负重,半年内减少负重。所有病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6及12个月行MRI检查(同时测量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髋关节Harris评分(100分)和双侧髋关节X线片检查。结果 69例患者经过1年随访发现,冲击波治疗前及治疗后 3,6及 12个月,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 49.9%,19.6%,6.8%及 5.6%,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 47.2,77.9,90.2及 92.2分;双侧髋关节 X线片示治疗后各组与治疗前相比无股骨头变形及塌陷。各期病例经冲击波治疗后,各时间段坏死区域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及髋关节Harris评分与冲击波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无创伤。我们认为该方法将成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介入动脉灌注用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Ⅰ、Ⅱ期)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观察。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Ⅰ、Ⅱ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介入超选择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分析患者介入动脉灌注用药治疗后的水肿情况。结果:28例患者介入动脉灌注用药治疗后的水肿情况分析:通过对28例患者介入动脉灌注用药治疗后的水肿情况分析,Ⅰ、Ⅱ期患者治疗后的水肿情况均得到了较大改善,Ⅰ期患者中0级约占60.00%,Ⅱ期患者中0级约占46.15%。结论:介入动脉灌注用药治疗股骨头坏死(Ⅰ、Ⅱ期)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选择性药物灌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中长期疗效.方法:病房收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43例,均采用1次选择性旋股内动脉、闭孔动脉药物灌注治疗,24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4.3月,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绝大部分患者(22/24)有较长期的疼痛减轻、患肢活动范围改善和无痛行走距离增加.结论:选择性药物灌注是较为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在常规股骨头坏死(ONFH)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冲击波联合高压氧治疗ONFH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ONFH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为Ⅰ-Ⅲ期的单侧股骨头坏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3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ONFH药物治疗,14 d为1疗程,每月治疗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联合高压氧治疗,2种治疗方法均每日1次,10 d为1疗程,每月治疗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疼痛程度[采用目测类比法(VAS)]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Harris评分和VA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Harris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2.87±13.36)分和(1.94±1.34)分,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ONFH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显著改善早期ONFH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NF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8例(12髋)ANFH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骨股头供血动脉的 DSA 检查及药物灌注.结果 11患髋有供血动脉的股骨头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染色,疼痛消失;1髋疼痛明显缓解,关节功能均恢复.治疗后3个月行DSA复查,髋关节周围交通吻合显示明显,患髋股骨头单位面积上血管数量增加.8例患者中6例髋关节疼痛、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髋关节活动受限消失;2例临床症状轻度改善.结论 介入治疗ANFH疗效肯定,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髋关节功能、促进股骨头的新骨形成及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它的病理过程较复杂,各种治疗方法都存在不同的缺陷.自1993年始本院采用DSA介入药物灌注结合髓芯减压和植骨术综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0例(56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股骨头坏死是骨伤科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有很高的致残率,严重地危害病人的身体健康。目前治疗方法比较多,如:脉冲电磁场疗法、双威诊疗法、髓芯减压术、血管束植入术、带血管蒂的骨瓣移植术、人工关节置换术、截骨术等,但对这些疗法的争议也很多,为此临床医生一直在探讨着更完美的治疗方法。根据股骨头坏死的五种学说及病人的实际情况,我院从2001年8月~2002年8月,采用介入综合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4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已成为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常见病症之一。由于患者就诊晚,误诊率和致残率高,造成劳动力的丧失,已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往以内科保守治疗及晚期外科手术为主。介入治疗采用血管内局部用药,改善股骨头血液循环,适用于所有的ANFH患者。近5年来我院先后对50例患者进行了股骨头血管扩张溶栓介入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蝮蛇抗栓酶和丹参局部灌注配合股骨头钻孔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I-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42例55髋,在采用股骨头钻孔减压的基础上置管灌注蝮蛇抗栓酶和丹参,平均随访32个月,疗效评定参照全国首届骨坏死会议百分法。结果:本组中优16例20髋,良22例29髋,差1例1髋。总体优良率90.5%。结论:药物灌注配合股骨头钻孔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疗效肯定,手术创伤小、难度小、无副作用等优点,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指股骨头部血运中断而造成的常见病、多发病。我科自 1996年始应用 5 0 0毫安×机在电视透视引导下 ,经股动脉插管 ,将导管分别送至对侧弦骨内、外动脉、骨盆动脉处分别给药 (药物为尿激酶、蝮蛇抗栓酶、复方丹参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罂粟碱 )。经住院治疗 2 3例观察疗效较好 ,病人症状改善明显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例中 ,男性 15例 ,女性 8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2 0岁。病程最长 5年 ,最短 3个月。右股骨头坏死 10例 ,左股骨头坏死 6例 ,双侧股骨头坏死 7例。X线摄片Ⅰ型为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