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胫前动脉内踝前穿支蒂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踝周较小创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胫前动脉内踝前穿支蒂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踝周较小创面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胫前动脉内踝前穿支蒂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踝周较小创面,皮瓣面积:7.5 cm×2.8 cm~13.0 cm×5.0 cm.供区移植皮片覆盖.结果 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于临床应用10例,术后皮瓣及供区所植皮片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隐神经近端未受伤者皮瓣两点辨别觉4~6 mm,隐神经近端受伤、中断者皮瓣两点辨别觉9~10mm.皮瓣供区周围感觉未见异常.患足可负重行走,皮瓣及供区无溃疡.结论 胫前动脉内踝前穿支蒂足内侧岛状皮瓣可修复踝周较小创面,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跗内和(或)外侧动脉蒂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点,以及修复伴足背动脉缺损足前部创面的可行性. 方法 2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胫前动脉踝上分支直径、走行,跗内侧动脉、跗外侧动脉走行、吻合情况.据此设计皮瓣,12例前足创面患者,足背动脉缺损,创面范围13.0 cm×6.0 cm ~ 15.0 cm× 8.0 cm,均采用跗内和(或)外侧动脉蒂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覆盖.皮瓣范围14.0 cm×8.0 cm ~ 17.0 cm×9.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覆盖. 结果 胫前动脉在距踝间连线近心端(3.1±0.8)cm处有一恒定穿支,穿支起始处外径(1.1±0.2)mm.胫前动脉穿支、胫前动脉、跗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相互吻合形成一血管轴,胫前动脉穿支、胫前动脉、跗内侧动脉、足底内侧动脉相互吻合形成一血管轴.术后皮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供、受区切口均I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患足负重行走正常,皮瓣及皮瓣供区无溃疡. 结论 跗内和(或)外侧动脉蒂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伴足背动脉缺损足前部创面,皮瓣无效蒂短,血供可靠,符合整形外科原则.  相似文献   

3.
1手术方法 1.1皮瓣设计根据缺损部位,可选用3种切取方法:(1)外踝上后外侧筋膜皮瓣:该皮瓣血供来自腓动脉在外踝后上方的穿支.以腓肠神经的走行路线为轴心线,即小腿后正中线中点与外踝、跟腱中点的连线.旋转轴点在外踝上5cm.皮瓣前界不应超过腓骨前缘,但后界可超过后正中线,近端可达小腿中部,长×宽=13~17cm×5~6cm,基底蒂部可略窄,但不应小于3cm.(2)内踝上后内侧筋膜皮瓣:血供来自胫后动脉的内踝上筋膜穿支.轴点:内踝上5cm.轴心线:胫后动脉中下段的走行线即胫骨内髁中点与跟腱、内踝中点的连线,旋转轴点;内踝尖上方7cm.皮瓣上界于膝下10cm,两侧至前后正中线,但长宽小于15cm×4cm为宜.(3)包括整个小腿后方的筋膜皮瓣;血供来自胫后动脉和腓动脉的筋膜穿支,旋转轴在踝间线上6~8cm,上界可达横纹下5cm,两侧达内外正中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踝上肌间隙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们通过对12例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同侧及对侧胫后动脉内踝上肌间隙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20块皮瓣,皮瓣大小为18 cm×9 cm~11 cm×6 cm,筋膜蒂宽4~6 cm,皮瓣全部成活.10例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均良好.结论 内踝上肌间隙穿支逆行岛状皮瓣血运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皮瓣修复范围广,皮瓣厚薄适中,质地好,手术简单安全,是修复胫前、足跟、内踝部创面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5.
内踝上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内踝上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内踝上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车祸致伤5例,机器挤压伤4例,皮瓣旋转点在内踝上3~8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4 cm×4 cm~12 cm × 8 cm.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9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皮瓣质地、弹性均正常,感觉获得一定恢复,外观及功能满意.供区创面顺利愈合.结论 该皮瓣血供可靠,不损伤主要血管,切取方便,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以内踝前动脉穿支为血管蒂的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引导下,设计以内踝前动脉穿支为血管蒂及旋转点,沿隐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逆向转位修复足背部皮肤缺损创面.结果 2002年2月至2008年3月,于临床应用12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为13.5 cm×3.0 cm~8 cm×3 cm,穿支血管蒂位于内踝前下方0.5~1.5 cm处.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该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适于修复足背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胫后动脉内踝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后区创面的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9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跟后区软组织缺损22例。其中男15例,女7例;年龄21~52岁,平均(33.42±7.24)岁。创面位置位于足跟后区,创面大小:2.5 cm×3 cm~5.7 cm×6.5 cm。通过术前下肢血管造影(CTA)及手持彩色多普勒超声精确定位穿支点位置,术前测量创面大小设计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大桨和小桨,术中根据设计切取皮瓣,旋转120°~180°修复创面。[结果] 术后皮瓣均存活;2例供区部分植皮修复,创面及供区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18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色泽、质地及弹性佳,无挛缩,供区外观良好。[结论] 胫后动脉内踝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与足跟后区组织相近,内踝穿支位置恒定,皮瓣易于旋转,无需牺牲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跟后区中等创面的理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胫后动脉穿支隐神经营养血管双供血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在多普勒血流仪引导下设计以胫后动脉穿支为旋转点,同时保留胫后动脉穿支及隐神经营养血管双供血的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皮瓣面积为19 cm×11 cm~11 cm×8 cm.皮瓣切取范围上界可达髌骨上缘水平,皮瓣下界可达内踝上缘,前可至小腿前正中线,后可至小腿后正中线.皮瓣最远端可修复创面达趾跖关节. 结果 19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二期再次行皮瓣修复后创面痊愈.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24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色泽、血运、质地良好,无破溃.全部病例皮瓣不同程度恢复了痛觉与深触觉. 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隐神经营养血管双供血皮瓣不破坏胫后动脉主干血管,同时保留了胫后动脉穿支及隐神经营养血管双重供血来源,扩大了胫后动脉穿支的供血范围,使该皮瓣切取水平高,保证了皮瓣血液循环,可以修复小腿和踝足部大面积创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穿支皮瓣在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小腿下1/3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折26例,分别设计不同穿支皮瓣进行创面修复,其中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8例,胫后动脉后踝上穿支皮瓣2例,腓动脉外踝上穿支4例,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2例,腓动脉穿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7例,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皮瓣面积5 cm ×4cm~15cm×8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中厚植皮.结果 1例逆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个月~2年,皮瓣无磨损及破溃,外观良好,大部分恢复保护性感觉,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根据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位置及大小,灵活设计邻近穿支皮瓣,是此类创伤的理想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07年7月到2011年12月,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25例,穿支动脉来源分别为腓动脉18例,胫后动脉6例,足背动脉1例.皮瓣面积4cm×10cm~9 cm×33 cm.结果 供区直接缝合9例,游离植皮16例,有3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淤血,2例经滴血疗法最终皮瓣成活,1例皮瓣远端1/3坏死,经清创后游离植皮治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个月,所有皮瓣蒂部平整,外表美观,患者较为满意.结论 穿支螺旋桨皮瓣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中比其他带蒂皮瓣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道胫前、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坶)甲瓣供区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坶)甲瓣供区皮肤缺损患者,设计并切取游离胫前、后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8 cm×3 cm~10 cm×5 cm.结果 应用胫前、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坶)甲瓣供区创面25例,均顺利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及耐磨性好,色泽接近正常,供受区功能与外观良好.结论 胫前、后动脉穿支皮瓣是精细化修复(坶)甲瓣供区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目的 报道改进手术方法的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 方法 在多普勒血流仪引导下设计以胫后动脉发出的筋膜皮穿支为血管蒂及旋转点 ,沿隐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逆向转位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缺损创面。 结果 临床应用 7例 ,皮瓣全部成活 ,皮瓣面积为 15cm× 8cm~ 5cm× 4cm ,穿支血管蒂位于内踝上方 8~ 2 0cm处。随访 6~ 18个月 ,皮瓣质地优良 ,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该皮瓣设计灵活 ,切取方便 ,血供可靠 ,适于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 ,为一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穿支蒂皮瓣相结合的新型皮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2年6月至2021年6月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采用胫后动脉穿支带蒂或游离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12~62岁,平均(42.2±13.8)岁;带蒂皮瓣20例,游离皮瓣5例;缺损面积最小3 cm×5 cm,最大16 cm×7 cm。带蒂皮瓣旋转160°~180°修复受区创面,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皮瓣切取面积6.0 cm×4.0 cm~22.0 cm×9.0 cm。术后记录皮瓣的外形、颜色、质地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22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换药后创面瘢痕愈合或二期植皮愈合良好。皮瓣无臃肿、无溃疡、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供区和受区外观恢复良好,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具有供区损伤小、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外形美观、成功率高等优点,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蒂网状供血复合组织瓣修复跟后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6年8月-2009年3月,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蒂网状供血复合组织瓣修复跟后复合组织缺损8例。男6例,女2例;年龄5~69岁。压砸伤3例,交通事故伤5例。左足3例,右足5例。皮肤缺损范围7cm×6cm~10cm×8cm,跟腱缺损范围4.0cm×3.0cm~5.0cm×3.5cm,跟骨缺损范围3cm×2cm×2cm和3cm×1cm×1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5周。术中切取皮瓣范围为8cm×7cm~11cm×8cm,肌腱瓣5cm×4cm~6cm×4cm,骨瓣约5cm×1cm×1cm和4cm×1cm×1cm。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及植皮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跟后皮肤无破溃,患肢无提踵功能障碍,能自由行走。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蒂网状供血复合组织瓣可一期修复跟后皮肤、跟腱、跟骨复合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便,血供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内踝前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内踝前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0例,轴点在内踝尖上1~3 cm处,平均为2 cm,皮瓣切取的面积:4.0 cm×3.0 cm~8.0 cm×6.0 cm.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有2例远端少部分皮肤坏死,但其皮下有肉芽组织生长,用中厚皮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经1.5~6.0个月以上随访,患肢行走步态正常,有痛觉.结论 内踝前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近踝旋转点,转移可修复至中前足背,邻近转移,切取方便,血液供应可靠,是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良好供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内踝上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内踝上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车祸致伤5例,机器挤压伤4例,皮瓣旋转点在内踝上3~8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4 cm×4 cm~12 cm × 8 cm.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9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皮瓣质地、弹性均正常,感觉获得一定恢复,外观及功能满意.供区创面顺利愈合.结论 该皮瓣血供可靠,不损伤主要血管,切取方便,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长轴皮瓣修复内后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内后踝皮肤软组织缺损施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长轴皮瓣修复9例.切取皮瓣面积8 cm×5 cm~4 cm×3 cm.结果 术后9例全部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不臃肿,外观好,功能佳.结论 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长轴皮瓣修复内后踝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内踝上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内踝上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9例,其中车祸致伤5例,机器挤压伤4例,皮瓣旋转点在内踝上3~8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面积4 cm×4 cm~12 cm × 8 cm.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9例皮瓣全部顺利成活,皮瓣质地、弹性均正常,感觉获得一定恢复,外观及功能满意.供区创面顺利愈合.结论 该皮瓣血供可靠,不损伤主要血管,切取方便,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筋膜蒂胫骨皮瓣转移修复手术技术与初步临床结果。[方法]近端筋膜蒂胫骨皮瓣选择胫后动脉中上段穿支和隐动脉双重供血,远端蒂胫骨皮瓣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和隐神经营养支双重供血。转移修复同侧或对侧骨软组织缺损,皮肤软组织缺损3.00 cm×3.00 cm~7.00 cm×13.00 cm。骨缺损长度3.00~10.00 cm。[结果] 33例胫骨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愈合时间14~70 d,平均(19.63±3.82) d。随访(30.21±11.77)个月,患肢功能逐渐恢复。参照Johner-Wmhs疗效评定标准:优25例,良5例,中3例,优良率为90.57%。[结论]此筋膜蒂胫骨皮瓣充分利用双重供血的优点,可切取较大面积,对供区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采用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的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为21~75岁,平均39岁。根据前踝上穿支皮瓣解剖学基础,按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大小和形状,在小腿下端前外侧设计并切取皮瓣转位修复创面。切取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面积为6.0 cm×5.0 cm^14.0 cm×8.0 cm,均为带蒂皮瓣转位。根据皮瓣成活、感染控制、弹性色泽、外观形态、供区瘢痕、皮肤感觉、患者认可等情况,对患者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19例皮瓣全部成活,软组织缺损、肌腱、骨质及钢板外露均得以修复。供区均I期愈合。术后门诊随访2~16个月,皮瓣血运良好,颜色接近周围正常皮肤,臃肿不明显,患者对外观表示满意;供区皮片愈合良好,无明显增生、挛缩及溃疡,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手术操作简便,穿支较恒定,血供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