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0例乳腺癌、12例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VEGF-C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VEGF-C表达水平高于良性乳腺病变组织(u=137.5,P=0.001)。乳腺癌组织中VEGF-C表达与MVD无相关性(P=0.951),而与MLD(r=0.286,P=0.027)及PCNA(r=0.315,P=0.014)有相关性;VEGF-C(r=0.389,P=0.002)、MLD(r=0.335,P=0.009)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况相关,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VEGF-C、MLD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分别是低VEGF-C、MLD组的4.059倍(95%CI为1.234~13.349,P=0.021)和3.519倍(95%CI为1.209~10.240,P=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C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独立于MLD。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VEGF-C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且它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独立于MLD。另外,VEGF-C高表达的患者肿瘤细胞的增殖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c-erbB-2,nm2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癌基因c erbB 2及转移抑制基因nm 2 3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 9例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c erbB 2及nm 2 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c erbB 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 ,在原发性结直肠癌与良性增生性息肉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与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nm 2 3蛋白在结直肠癌淋巴结无转移组中显著高于有转移组 (P <0 .0 5 ) ,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 c erbB 2及nm 2 3异常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联合检测c erbB 2及nm 2 3蛋白 ,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nm2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与nm2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对81例行手术治疗的NSCLV患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nm23和VEGF的表达。检测nm23、VEGF使用抗-nm23及抗-VEGF单克隆抗体。结果 在术后半年出现转移的32例NSCLC中,nm23阳性率为43%(14/32),较术后未出现转移者(71%,35/49)明显减低(P=0.004)。在32例术后半年出现转移组中,VEGF表达阳性率为75%(24/32),在49例术后未出现转移组中,VEGF表达阳性率51%(25/4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31)。结论 NSCLC术后转移组nm23低表达,VEGF高表达。两指标联合应用可作为预测NSCLC预后的比较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FL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人结直肠癌组织VEGF、FLT、FLK-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s density,MVD),并分析其与病理分型、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淋巴管和血管转移的相关。结果VEGF、FLT、FLK-1主要表达于癌浸润边缘和坏死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p53和nm23-H1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鼻咽癌40例、慢性鼻咽炎22例组织中p53和nm23-H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与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慢性鼻咽炎组p53及nm23-H1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1.0%、27.2%,而鼻咽癌组为92.5%、55.0%.在nm23-H1蛋白表达阳性的22例鼻咽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9例(40.9%),在nm23-H1表达阴性的18例中p53蛋白阳性表达17例(94.4%).鼻咽癌组织中p53和nm23-H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p53蛋白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与肿瘤T分级无关;nm23-H1蛋白表达与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与肿瘤T分级无关.结论 抑癌基因p53和nm23-H1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着协同、调控作用,可成为临床诊断和评价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囊癌组织中nm2 3 H1和p16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4 2例胆囊癌组织中nm2 3 H1和p16蛋白的表达 ,并与良性胆囊组织作对比研究。结果 :4 2例胆囊癌组织中nm2 3 H1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0 5 %、4 7 6 % ,均明显低于胆囊良性组织 ,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结论 :检测nm2 3 H1和p16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胆囊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具有介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管增殖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 C )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初步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检测 3 5例甲状腺癌和 10例甲状腺瘤组织中VEGF C蛋白的表达 ,并与正常甲状腺组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腺瘤组织中皆有VEGF C的表达 ,部分淋巴管内皮细胞也有表达。在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 C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腺瘤组织 ,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VEGF C通过介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增生及淋巴管生成 ,有利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VEGF C的检测有望成为预测甲状腺癌淋巴道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nm2 3- H1基因表达与肺多形性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回顾性分析 2 0例肺多形性癌组织中 nm2 3- H1基因表达 ,并结合肺多形性癌的转移、侵袭力、肿块大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nm2 3- H1基因在肺多形性癌中表达阳性率 ,有淋巴结转移组 (2 5 .0 % )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87.5 % ) (P<0 .0 1) ,有侵犯周围组织组 (12 .5 % )低于无侵犯周围组织组 (10 0 % ) (P<0 .0 1) ,肿块直径 >6 cm组 (4 2 .8% )与肿块直径 <6 cm组 (5 0 .0 % )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nm 2 3- H1基因表达与肺多形性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侵袭力强弱关系密切 ,而与肿块大小无关。 nm 2 3- H 1基因高表达预示肺多形性癌转移及侵袭力低 ,预后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抗癌基因nm23—H1蛋白产物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41例原发性肝癌组织PCNA和nm23—H,蛋白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愈低,PCNA表达愈强,Ⅱ级以上的肿瘤表达强度100%。nm23-H1则相反,Ⅰ级66%阳性,Ⅱ级以上为14.6%。结论:PCNA的表达强度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分级指标之—。nm23—H,的表达有助于了解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VEGF和nm23-H1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83例甲状腺癌中VEGF和nm23-H1的表达。结果 VEGF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呈阴性表达,在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未分化癌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0%、26.7%、46.0%、60.0%和72.7%,与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P<0.001);nm23-H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73.3%、61.5%、60.0%、45.6%,与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 VEGF是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及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赵相宝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3,10(9):931-932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抗癌基因nm23-H1蛋白产物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41例原发性肝癌组织PCNA和nm23-H1蛋白产物进行检测.结果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愈低,PCNA表达愈强,Ⅱ级以上的肿瘤表达强度100%.nm23-H1则相反,Ⅰ级66%阳性,Ⅱ级以上为14.6%.结论PCNA的表达强度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分级指标之一.nm23-H1的表达有助于了解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VEGFmRNA)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33例宫颈癌 ,其中鳞癌 2 0例 ,腺癌 13例及 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VEGF及VEGF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织切片中VEGF及VEGFmRNA皆有活跃表达。正常宫颈组织中VEGFmRNA呈阴性表达 ,VEGF蛋白可见弱阳性表达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宫颈癌组织切片中的VEGFmRNA的表达与宫颈癌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VEGF及VEGFmRNA的阳性表达在子宫颈癌的发生 ,发展中可能有着重要的意义。VEGF的检测对判断宫颈癌的病理类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p53和nm23-H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p5 3蛋白及nm 2 3 -H 1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118例肺癌组织中 p5 3及nm 2 3 -H 1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p5 3、nm 2 3 -H 1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浸润范围无关 (χ2 =0 .0 0 3 6~ 3 .5 761,P >0 .0 5 ) ,而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 5年生存率有关 (χ2 =9.5 45 2 ,P <0 .0 5 )。结论 p5 3、nm 2 3 -H 1蛋白表达可作为评估肺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 5年生存率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PTEN、nm23-H1和Syk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大肠癌组织及30例正常大肠黏膜中PTEN、nm23-H1和Syk的表达,分析三者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正常大肠黏膜中PTEN、nm23-H1和Sy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27/30)、93.3%(28/30)和96.7%(29/30),而在大肠癌组织中分别为36.7%(22/60)、41.7%(25/60)和31.7%(1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癌中3种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发生部位均无关(P>0.05),PTEN、Syk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nm23-H1表达与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大肠癌中3种蛋白表达两两呈正相关。结论 PTEN、nm23-H1和Syk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是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nm23H1蛋白表达在食管癌中的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了61例食管癌组织标本中nm23H1蛋白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1%(33/61),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病理类型及浸润程度无关。食管癌旁无淋巴结转移组nm23H1阳性表达率为61.5%(32/52),显著高于有转移组(11.1%,1/9)。此外与术后肿瘤转移、复发有关,nm23H1阳性表达组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长于nm23H1阴性表达组(P<0.01)。结果表明:nm23H1蛋白高表达对食管癌转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对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PTEN及nm23-H1基因均被证实是肿瘤转移的抑制基因,目前大多数研究都停留在基础研究上,本研究通过检测PTEN及nm23-H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以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EN及nm23-H1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NSCLC无淋巴结转移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9.31%,高于NSCLC伴有淋巴结转移组41.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淋巴结转移组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76%,高于NSCLC伴有淋巴结转移组45.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和nm23-H1蛋白表达在NSCLC中一致性较好(Kappa=0.4366,Z=3.3905,P<0.01),两基因可能有协同作用。结论PTEN及nm23-H1蛋白表达均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TEN和nm23-H1蛋白均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的重要指标,对两种蛋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联合检测,可能更有利于肺癌预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鼻咽癌组织中nm23-H1和survivi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nm23H1和survivin基因蛋白表达与鼻咽癌(NP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15例NPC放疗前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m23-H1和surivin基因蛋白在NP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基因的表达与NPC分期、放疗敏感性、生存率、转移及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NPC组织中nm23-H1和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8%和68.7%。NPC分期、淋巴结转移、生存率及远处转移与nm23-H1蛋白低表达有密切关系,而survivin的高表达则与鼻咽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放疗敏感性、生仔率及复发有密切关系。nm23-H1蛋白表达与survivi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nm23-H1蛋白低表达和survivin高表达对判断病变进展、预测放疗敏感性、生存率及转移和复发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 nm 2 3- H1 在家族遗传性大肠息肉病 (FPC)恶变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 nm2 3- H1 癌基因蛋白对 2 9例家族遗传息肉病、2 4例大肠癌和 2 8例腺瘤性息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恶变 FPC组织和散发型大肠癌组织中 nm2 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恶变 FPC组中未恶变息肉和未恶变 FPC组息肉 (P<0 .0 1) ,但散发型大肠癌组织中 nm 2 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恶变 FPC组织 (P<0 .0 1)。结论 nm 2 3- H1 蛋白表达可做为鉴别 FPC恶变的一个参考指标 ,应进行连续监测。恶变的 FPC恶性程度较高 ,易发生转移 ,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nm23-H1 c-erbB2 p53 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erbB2,nm23-H1,p53三种基因在宫颈癌中表达及其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宫颈癌组织及10例宫颈不典型增生,20例宫颈炎组织标本中nm23-H1,c-erbB2,p53蛋白表达,采用统计学χ^2检验方法,分析这三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结果:(1)宫颈癌nm23-H1蛋白表达率为41.14%,宫颈炎组织表达为5.00%,不典型增生组织未见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达与病理分类有关,腺癌表达为83.33%,高于鳞癌32.35%,差异有显著性(P<0.05),(2)c-erbB2表达率为37.50%,宫颈炎及不典型增生组织未见阳性表达,腺癌表达66.67%,高于鳞癌32.35%,但无显著差异(P>0.05),鳞癌过表达与复发有关;(3)p52蛋白表达率为24.14%,宫颈炎组织未见阳性表达,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表达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相关。2.三种基因蛋白表达的比较,nm23-H1与c-erbB2,p53与mnm23-H1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p53与c-erbB2之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3,c-erbB2阳性/P53阳性患者复发与c-erbB2阴性+P53阴性患者复发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nm23-H1表达在宫颈腺癌早期呈高表达,可能为机体抑制肿瘤转移的防御性反应;c-erbB2表达是细胞恶性变标志,宫颈鳞癌中过表达与复发有关,P53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检测c-erbB2/p53-一组基因对宫颈鳞癌预后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