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一株不典型的沙门菌进行生化反应和遗传基因鉴定分析.方法 采用革兰染色镜检、培养基生长特性、全自动生化鉴定系统VITEK2、API20E、血清学试验、噬菌体实验、荧光PCR检测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 发酵蔗糖,三糖铁底层斜面均产酸(变黄),三糖铁斜面不产H2S,血清型为山夫登堡,噬菌体在O-I裂解,荧光PCR阳性,16SrDNA分析符合沙门菌定义.结论 该菌是一株发酵蔗糖,三糖铁斜面上不产H2S的山夫登堡沙门菌.  相似文献   

2.
鼠伤寒沙门氏菌医院内感染的特点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医院内感染,尤其是多重性耐药鼠伤寒沙门氏菌(以下简称鼠伤寒菌)医院内感染,已为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关注.1984年至1985年两年内我市四所医院院内鼠伤寒菌感染,其中两所医院呈暴发性医院感染流行,现提供该菌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对策。临床资料:发病情况:1984年元月份,甲乙两所医院儿科突发院内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15例,2月5例;3月3例;4月6例;5月份1例.丙医院11月2例;12月3例.全年甲乙丙三个医院共发生35例。甲乙两医院共发生30例,占全市当年发病人数的85.71%。元月及2月两院共发生20例,占两院全年发病人数的66.66%,  相似文献   

3.
1977年2月15日至4月3日杭州某单位发生一起伤寒暴发流行,共发病111例.在流行过程中从患者血液、粪便,密切接触者及健康人群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出伤寒沙门氏菌95株及其它沙门氏菌12株,共107株.为了解该起伤寒暴发流行菌株的菌型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我们进行了较系统地鉴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一起伤寒暴发流行的患者采取血和大便进行细菌培养,31例获得阳性结果。作血清学鉴定31例均为伤寒沙门菌D群。对31例培养阳性者全部作药物敏感试验,兹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对31例培养阳性者,统一使用上海市医学化验所药物纸片进行纸片法药物敏感试验。判定敏感度的标准依据1989年3月吉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临床检验手册》为准。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介绍应用酶免疫法快速检测淋球菌抗原,并与培养法比较。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本院门诊妇产科送检的阴道分泌物及皮肤科送检的尿道口分泌物共208份。 2.试剂:酶免疫淋球菌快速诊断试剂盒由上海科欣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培养法使用上海医学化验所提供的淋球菌培养基。 3.方法:采样:在试管中加入1ml生理盐水,取病人阴道分泌物或尿道口分泌物棉拭子,在盐水中搅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2005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了解湖南省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监测工作.方法 选择湖南5个县(市)进行传染源带菌情况、自然人群与疑似病人血清学研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传染源钩体分离及菌型分布情况对鼠及蛙类标本进行钩体分离培养,分离出15株钩体.其中鼠肾分离培养出阳性标本14株,阳性率3.59%.血清学:检测11份疑似病人血清抗体,确诊5例,确诊率45.45%;525份自然人群血清钩体抗体有12群之多,黄疸出血群里,湘潭县自然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62.75%),沅江市自然人群血清抗体GMT最高(37.64).结论 从鼠、蛙钩体分离培养中可看出,塞罗群萨克斯可宾型和沅江型是湖南省洞庭湖区主要菌型;黄疸出血群仍是湖南省自然人群主要流行菌型,其次秋季群、澳洲群、波摩那群和流感伤寒群也是湖南省流行菌型;地区重点菌群监测预防工作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高品质的实验动物监测是所供动物品质保证的基本条件。现就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监测质量的控制及评价方面的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体会。一、培养与鉴定一、培养基细菌培养基的选择,是细菌监测质量保证的基础。以绿脓杆菌为例(表1),在110例普通小鼠粪便中,NAC培养基对绿脓杆菌检出率为5/110,而S.S培养基和血平皿上检出率为1/110;34例SPF小鼠粪便则均未检出。故不能盲目选用培养基,养份高不能代替选择性高。对选择性培养基也应正确使用。如S.S培养基仅对沙门菌属、志贺氏菌属有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不同种类的增菌培养基对于沙门菌的增菌效果,并进行菌株分离效果的比较与分析。方法选择目前市面上较为常用的四硫磺酸盐增菌液(Tetrathionate Broth Base,TTB)、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elenite Cystine Borth,SC)、罗伯特增菌液(Rappaport-Vassiliadis Soya Broth,RVS)和亚硒酸盐煌绿增菌液(Selenite Brilliant Green Broth,SBG)4种沙门菌选择性增菌培养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沙门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标准菌株进行增菌培养,观察增菌效果;然后采用上述4种增菌培养基对健康人群标本和食品标本进行检测,观察和比较增菌效果。结果对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和伤寒沙门菌的24 h增菌动态观察效果表明,SBG增菌培养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使4种沙门菌达到对数生长期,且稳定期菌株的OD值均高于其它3类培养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P0.05),并且能够有效抑制大肠埃希氏菌的生长;对健康人群的肛拭子沙门菌分离率是0.2%,对食品的分离率是13.5%,均高于其它增菌液效果。结论 SBG选择性增菌培养基是目前市售的对沙门菌增菌效果最佳的培养基之一,采用高效的增菌培养基和分离培养基联合应用能够大幅度提高沙门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广西是全国伤寒及副伤寒流行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全年均有伤寒副伤寒病例出现,但1996年以前全区以伤寒流行为主,伤寒病例每年7~10月出现一个流行高峰期。自从1996年发现有副伤寒流行以来,到1999年的监测发现全年出现两个流行高峰期,分别是5月份的甲型副伤寒和10月份的伤寒各一个高峰期。而在2004年—2010年的监测发现两个高峰期时间非常接近,分别在7月和8月。广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伤寒的人群发病率分别为3.96/10万、8.83/10万、3.55/10万、5.04/10万和9.74/10万。1993年—2002年年均发病率为10.27/10万。2004年—2010年伤寒发病率波动在1.61/10万~5.41/10万之间,甲型副伤寒波动在0.80/10万~4.78/10万之间。目前广西的伤寒及副伤寒得到有效控制,但影响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仍然是边远农村的农民,及学校饮用水被污染所造成。  相似文献   

10.
<正> 从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志贺氏菌是确诊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指标。我室1995年至1997年,从1882份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志贺氏菌184株。为研究其不同菌型在本地区的分布特点,对其进行了血清型、分型鉴定。并做耐药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1995年至1997年因腹泻住院者,取入院后第一次脓血便标本。 1.2 用品:S.S琼脂(批号93125),麦康凯琼脂(批号941106),双糖铁(批号940622),M—H琼脂(批号940302),药敏纸片等均由浙江省军区后勤卫生防疫检验所提供。志贺氏菌属分型诊断血清(批号940506),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痢疾为一种常见的流行性地方病,我省则为常年散在性流行。我们于1980年9~10两月在湟源县、城关、卡路等医院配合下,取患者大便43份做了分离培养,阳性数31例,阳性率72.93%。主要危害幼儿、儿童及中青年。我们用S.S.agar及EMB两种琼脂平板作粪便分离对照,挑取可疑菌落接种双糖管斜面,37℃过夜,取葡萄糖发酵产酸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于1978~1987年在河北、贵州、山东三个省的低碘区(山区),适碘区(平原)和高碘区(沿海饮深井水)17个居民点进行了碘与甲状腺肿流行的调查。共计检查49413人,化验尿碘1102份,水碘109份,所获数据用微处理分析水碘、尿碘与人群中甲状腺肿流行的关系,并作动物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黄灿  何斌 《华中医学杂志》2005,29(5):329-330
目的探讨暴发流行后的伤寒发病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散发期普通型病历40份及流行期普通型病历56份,回顾性比较伤寒流行后散发期与流行期伤寒的发病类型和临床征象。结果散发期普通型具有以下特点:①全身中毒症状少而且轻;②再燃、复发率低;③并发症少而且轻;④平均退热时间短;⑤为氯霉素敏感菌;⑥流行期敏感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升高。结论暴发流行后散发期普通型比例少,临床症状轻,治疗以氯霉素为主。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2月~1999年3月间我们对疑诊性传播疾病(STD)的217例患者进行了性系列(包括淋球菌涂片、淋球菌培养、支原体培养、衣原体酶免检测、真菌培养)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方法1.1 标本来源217例疑诊性病患者,来自皮肤性病科114人,泌尿科74人,妇科21人,其他科室8人;其中男性157人,女性60人;年龄3岁~58岁,中位年龄28岁,初诊133人,复诊84人。1.2 培养基与试剂①淋球菌培养基:采用上海医学化验所生产的淋球菌巧克力培养基②真菌培养基:上海医学化验所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及时全面了解、掌握广西桂林市及其辖区伤寒主要流行菌型变化动态和传染源.方法:在广西桂林市及其辖区7个县开展伤寒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对发热疑似病人进行病原学、血清学检测;对密切接触者、病人病后带菌调查;水体及疫点环境调查.选取桂林市10家医院作为哨点医院.结果:2002年8个监测点发病数为2 371例,占广西病例总数的56.17%,发病率为0.066%.哨点医院病原学监测3 724份标本,分离出阳性菌382株,阳性率10.26%,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占95.29%,伤寒沙门氏菌仅占4.45%.监测点血培养总阳性率14.83%,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占97.64%,伤寒沙门氏菌占2.36%;粪培养总阳性率0.76%,均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结论:该地区流行的主要菌型仍然以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为主,传染源仍广泛存在,防治形势仍不容乐观.提示防控策略应从过去的接种伤寒疫苗为主转向加强监测,有效控制传染源,提高饮食、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6.
0 引言 冬虫夏草 [Cordyceps sinensis(Berk.) Sacc.]系麦角菌科虫草属的药用真菌 ,天然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中药材 .我们采用发酵方法人工培养冬虫夏草菌丝体 ,将其连同发酵液一起共同制成冻干口服制剂 ,即保持冬虫夏草的生物活性 ,又能防止杂菌污染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冬虫夏草菌种 (批号为 980 6 0 2 )购自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TRYPTONE和 Yeast extract为英国 OXOID公司生产 .JB- 30 0型冷冻干燥机为上海长江公司制造 .1.2 方法1.2 .1 发酵培养法 在超净工作台内从斜面培养基上刮取少量的冬虫夏草菌种 ,分别接种于 P…  相似文献   

17.
<正> 弯曲菌肠炎主要是由空肠弯曲菌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我们于1985年11月至1986年10月,从497例急性腹泻病人粪便中分得26株空肠弯曲菌。现报告如下: 方法与步骤 1.病例选择:凡腹泻3次以上/日(含3次)初诊患者,由肠道专科门诊医生统一登记,同时把粪便作常规及细菌学检查。 2.标本处理:将患者新鲜粪便,直接或用Cary—Blair运送培养基,接种弯曲菌培养基(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提供),以微需氧袋,42℃48小时孵育后,选取可疑菌落进行形态学及初步生化检定,菌株保存于FMPG培养基地,最后作系统生化及生物分型。同时做沙门氏、志贺氏、大肠杆菌及弧菌等分离。药敏纸片由上海市医学化验所提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我院产β内酰胺酶(E S B L 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流行特征,为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8-2010年间各科室送检标本所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流行特征分析.结果 在所有99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 S B Ls大肠埃希菌576株,总检出率58.2%;其中2008年组为62.0%,2009年组54.1%,2010年组59.0%.3年平均耐药率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唑林、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均超过50%,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10%以下,只有亚胺培南为0%.结论 产ESBLs细菌的日益增多,其中以泌尿道感染较多;产ESBLs大肠埃希菌呈高耐药、耐多药特点,实验室应加强监测,临床上需参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夏秋季武汉社区引起腹泻病原菌的流行性及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04年7月1日至10月31日武汉社区4所大型医院4536份门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REP-PCR对主要致病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4536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出非伤寒沙门菌64株(1.4%),志贺菌29株(0.6%),致病性大肠杆菌33株(0.7%)。其中主要致病菌是鼠伤寒沙门菌33株(52%),D群志贺菌16株(55%)。挑选13种抗菌药物进行体外敏感试验,并将分离的致病菌对这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敏感率﹑中介率进行比较,其中非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较其他两种要高,但对第三代头孢的敏感性较强。分离的3种致病菌在第三代头孢抗生素的作用中对头孢他啶的敏感性最强。32株鼠伤寒沙门菌基因分型为9种,16株D群志贺菌基因分型为7种。结论武汉社区内感染性腹泻的致病菌主要以非伤寒沙门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志贺菌为主,其中非伤寒沙门菌占了51%,基因分型提示有社区流行趋势,而且这些致病菌对肠道杆菌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为严重。本次调查结果对该社区临床用药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罗淑华  黄鹏飞  李燕  汪东篱  易政兵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11):1370-1372,1387
目的 分析辖区内沙门氏菌的流行特征及药敏结果,为防治沙门氏菌感染提供流行病学及病原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1年从腹泻病人中分离的47株沙门菌进行菌型分布、流行特征及药敏分析.结果 沙门菌感染的主要人群为10岁以下年龄组,其中以鼠伤寒、肠炎沙门菌为流行优势株,除碳青霉烯类未见耐药,其它类抗生素均有耐药,菌株出现多重耐药,耐药与分离病例年龄存在相关性.结论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是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株,感染趋向低龄化,低龄病例分离菌株耐药趋势严峻,对萘啶酸、四环素、甲氧苄啶及氨苄西林耐药较严重,提示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婴幼儿抗生素的选用,对降低耐药株的产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