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脂异常"是现代社会常见病,中医无明确病名,归属于"眩晕""胸痹""痰浊""血瘀"的范畴,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应用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梳理了中医对血脂异常的病因病机、文献、临床和实验认识,期望对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的研究提供参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认为,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西药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疗效确切的调脂药,但其不良反应一直备受临床关注。祖国医学宝库中,天然他汀类中药及针灸疗法是治疗血脂异常的有效手段,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从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及中医药优势发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补开塞”理论是中医反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因虚而致闭塞不通的真虚假实证。从中医角度讲脾虚膏脂转输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核心病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环境改变与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多种血脂异常性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故中医药对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艾灸具有温阳补虚、调理脾胃等作用,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已经在诸多方面得到肯定,但对其作用机制的阐述仍不够详尽。在“以补开塞”理论指导下,试将艾灸、脾虚膏脂转输障碍性血脂异常相关疾病以及肠道微生物稳态三者加以联系,找到三者之间潜在的关联性,探讨艾灸疗法治疗脾虚膏脂转输障碍的原理,并对此法在血脂异常性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阐释,进一步丰富从脾论治血脂异常性疾病的科学内涵,为中医药防治其相关性疾病寻找新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血脂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使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明显增加,同时亦增加肿瘤的患病风险,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对血脂异常近年来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药治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作一概述。"血浊"作为血脂异常的中医学病名为大多数中医学家所接受,其主要病机为脏腑气化失司,气血津液失常,聚湿成浊,形成血浊。治疗多从脏腑功能和气血津液输化失常论治,具体治法则有化痰活血法、健脾化浊法、行气活血法、温补脾肾法和滋补肝肾法等。  相似文献   

5.
何金涛  于红红  俞琦  韩慧子 《世界中医药》2022,(22):3258-3262+3269
血脂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相关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血脂异常与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密切相关。中医药通过调控肠道微生态平衡能够有效恢复脂质代谢,改善血脂水平,这有助于防治血脂异常相关疾病的发展。现就国内外有关文献展开综述,为中医药防治血脂异常相关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血脂异常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脂异常的病机核心为脾虚运化失司、升降失常,饮食、劳倦、情志为主要致病因素;痰、瘀为血脂异常的主要病理产物;痰瘀阻络,络脉不畅为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关键。治疗可以脾论治,内清外柔。  相似文献   

7.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关脂质代谢异常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及及早干预一直是基础和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医认为血脂异常乃由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膏脂转输障碍所致,而肠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是脾主运化功能的主要体现。该文将从中医以脾论治角度,基于肠道微生态系统对血脂异常进行论述,寄希为中医论治血脂异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血脂异常的中医病机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昌文 《新中医》2008,40(1):3-4
从脾虚、肾虚、痰浊、血瘀方面探索血脂异常形成的病因病机,总结了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的单方、复方疗法,提示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不但有良好的降脂作用,还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表现出整体调节、毒副作用相对较少等优点.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病与嗜食肥甘厚味、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应用中医药单味药或专方治疗,可起到减少脂质的吸收、促进其代谢的作用,从而达到降脂的目的。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前景广阔。综述了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现代研究。  相似文献   

10.
调脂汤治疗血脂异常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红红 《新中医》2003,35(11):58-59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症的主要因素,调脂治疗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都有重要意义。笔者自拟调脂汤治疗血脂异常,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菲  施红  夏韵 《环球中医药》2013,6(5):392-395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动脉粥样化的重要肢体表现,中医药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大量古籍及临床研究,系统回顾中医药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论述,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论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特点,肝脾肾正气不足是"本",而"虚"、"痰"、"瘀"既是"标",也是本病发病的主要病理产物,结合中医药现代临床研究,从虚实角度出发,治疗中以扶正补虚、祛痰化浊、祛瘀通络等方法,探求中医治疗的特色及优势。冀以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血脂异常在我国普遍存在,中医药干预血脂异常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脂质亦需要脾的运化功能布散周身。脾气虚则脾失健运,清气不升,浊阴独留,生湿生痰;痰湿进一步阻碍气机,影响脾胃运化,使脾虚更甚,加重脂浊,浸润血脉。近年来健脾祛痰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血脂异常的防治中,且在临床中收到不错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因素,因此正确地治疗血脂异常可有效地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笔者辨证治疗血脂异常,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是因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在血管内形成进而引发的一种累及全身各动脉血管的增生性、退行性和炎性病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过食肥甘厚味、吸烟酗酒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它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脉痹”有相通之处,均病在血脉。中医“脾”具有生血、统血的生理功能,它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笔者以AS与“脾主统血”的相关性研究为切入点,主要探讨“脾主统血”的生理、病理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采用中医药方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血脂异常(以往俗称高脂血症)主要是以血浆中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为表现的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状态,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CHD)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引发脂肪肝或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因素之一.现西药治疗血脂异常虽有一定疗效,但价格昂贵,且多伴有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甚至有导致横纹肌断裂的危险,故临床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药在防治血脂异常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因而成为近年医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中药治疗血脂异常的研究资料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对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制剂调节血脂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中医药在治疗血脂异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若能注重加强与现代医学实验研究成果的结合,突出中医学辨证施治的鲜明特点,使中医药临床及实验研究更加趋于标准化、客观化、科学化,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将会有更加崭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潘涛  顾勤 《辽宁中医杂志》2009,(12):2183-2185
目的:探讨血脂清对血脂异常大鼠的调脂及抗动脉硬化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实验对照组、血脂清治疗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应用维生素D3及高脂饲料造模,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程度。结果:①血脂清可以显著降低实验性血脂异常大鼠的血脂水平,低剂量即显示其治疗作用;②血脂清与瑞舒伐他汀的降脂作用无组间差异(P<0.05);③血脂清、瑞舒伐他汀均可有效防治血脂异常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结论:血脂清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证实中医"清热化湿、涤痰消瘀"法可以通过改善血脂异常,达到防治动脉硬化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与血管壁成分变化和血脂异常相关的最重要且最常见的动脉疾病之一。其为多种中老年常见疾病的发病基础,可导致多种临床心血管疾病,涉及全身各个器官,严重危害患者健康~([1-2])。目前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中,常用他汀类、烟碱类、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抗氧化剂类、抗血小板及抗凝类等人工合成药物,但其毒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使用。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S以其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廉便等优势逐渐得到关注。本文就其病因病机、处方用药等方面展开系统整理与分析,为中医药防治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病理基础,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西医学上多采用降脂、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甚至外科手术等方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医学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上有着更加丰富的方法,并且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点。随着现代中医学的发展,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具体机制也有了初步认识,其可通过调节血清血脂、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炎症反应、减少泡沫细胞的生成、调节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等诸多方面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本文对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使用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究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盛叶  张琪 《吉林中医药》2015,35(2):141-143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在改善症状、提高疗效方面具有优势。从作用机理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进行了简要论述。近几年国内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献报道,临床研究领域主要体现在对中医治法的研究上,实验药理方面则以调控脂质代谢为主,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