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陈实功“灸治痈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试论陈实功“灸治痈疽”燕平主题词陈实功灸法痈疽陈实功,字毓仁,又名若虚,明代著名外科学家,江苏南通人。临证经验非常丰富,其代表著作《外科正宗》在中医外科学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对“痈疽”的治疗上,重视灸法,对灸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1痈疽发病,...  相似文献   

3.
灸治乳痈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痈是乳房部急性化脓性疾病 ,中医称为“吹乳”、“妒乳”、“乳痈” ,多见于哺乳期妇女 ,尤其是初产妇更为多见 ,自 1998年以来我们运用艾条治疗乳痈 3 0例 ,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自 1998年我们运用艾灸治疗乳痈 3 0例 ,其中初产妇 2 5例 ,经产妇 5例。1 2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乳房肿胀、触痛 ,皮肤微红 ,乳汁排泄不畅。其中 2例较重伴有恶寒、发热 ,按之有波动感 ,为成脓阶段。2 治疗方法以肩井、乳根为主穴 ,曲池、合谷和手足三里为配穴。用艾条温和灸患侧经穴 ,每穴灸 5min~ 10min ,每天…  相似文献   

4.
1便痈患者方某,男,35岁,农民,1993年6月10日初诊。主诉:5天前腹股沟处突觉不适,有一鸡蛋大的肿块,经当地卫生院治疗无效,特邀余诊治。检查步履艰难,剧烈压痛,肿块坚硬,有灼热感,恶寒发热(体温39℃),心情烦躁,口渴,大便两日未行,小便黄,舌...  相似文献   

5.
《艾灸图》是中国最早以医事为题材的绘画之一,为古医家用灸治痈疽提供事实依据,同时也鲜明形象地将灸治痈疽的方法呈现于后人的面前,但现代中医临床用灸法治疗痈疽鲜见,其方其法逐渐被人淡忘,为继承发扬灸法在痈疽当中的应用,该文针对不同医家的论著概括了灸法治疗痈疽特点及禁忌,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临床。  相似文献   

6.
闫鹏轩  张雷 《中医药导报》2023,(6):216-218+224
通过梳理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一条治疝气灸方,发现既往考释成果存在争议之处,故根据其他文献材料综合分析,认为释文中“股痈”“鼠复”间句读应删去,合称为“股痈鼠复”,释为“大腿隐蔽处的肿块”,将“蚤”改读为“早”,意为“早晨”,明确施灸部位为“足中指”并经进一步考证此处或为后世奇穴“独阴”之雏形,最终重新整理帛书释文和译文。  相似文献   

7.
《卫济宝书》痈疽五发的科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济宝书>(1170年前),旧本题东轩居士撰,不著名氏,陈振孙<书录解题>与<宋史·艺文志>均载之,世间久无传本.明代<永乐大典>(1408年)与清代<四库全书>(1783年)亦均收载.<四库全书>提要对此书颇有好评:"此书剖晰精微,深中奥妙,实非有所师授者不能.其后胪列诸方,附以图说,于药物之修制,针灸之利害,抉摘无遗,多后来医流所未见."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176-2179
目的:整理古代医家急症用灸文献,为现代临床急症用灸提供方法借鉴和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大量古代文献,对急症用灸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结果:先秦、秦汉时期医家著作为急症灸法奠定了基础,晋隋唐时期急症灸法取得了较大进展,宋金元时期医家流派纷纷涌现,百家争鸣,促进了急症灸法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明清时期急症灸法得到了系统的总结,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革新了灸疗方法,达到鼎盛时期。结论:灸法是古代主要的急症救治措施之一,可以为现代急症用灸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灸治热证     
热证可灸,热证贵灸.本文从古代记载、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几个方面讨论热证可灸.  相似文献   

10.
灸治热证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赵联和 《中国针灸》1995,15(5):35-36
本文从历代文献记载及现代医学研究中对以灸法治疗效证的理论依据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临床实践加以论证,认为灸治热证有抗感染、抗休克、改善微循环、消炎退热、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发掘灸法在临床应用病种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灸法数据库,对60多年来与灸法相关的文献进行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通过对病种的频次及有效率的统计分析,研究灸法应用病种的特点。结果:灸法治疗各科病种共193个,内科最多(72个),占所有病种的37%;在2 516篇文献中,灸法在内科中应用频次最多(1 107次),占各科总频次的44%,其中治疗面瘫和癃闭最多,频次分别为139次和108次,其次是外科、妇科;疗效分析显示,灸法治疗各科疾病疗效显著,尤其以儿科、外科和皮肤科疗效最优,总有效率均达95%以上;结合应用频次及总体疗效的双重考虑,将应用频次≥10次,有效率大于所在科属平均有效率的病种进行统计并列为灸法的优势病种,共有29种。结论:灸法在内科和外科疾病的应用中优势明显;灸法应用于内、外科的寒性疾病居多,证型虚实夹杂且疗效确切,同时治疗皮肤科的热性疾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疝气的艾灸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对130种古医籍中用艾灸治疗疝气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本病多灸任脉穴、肝经穴、脾经穴和经外奇穴;多灸足趾部穴和患部穴,也有人灸对侧的穴位;除常规灸法外,还可采用隔盐灸、醋熏灸、太乙神针、熨法等方法,而刺激量必须要足够。  相似文献   

13.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研究通过综述近年来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献,认为传统的艾灸疗法能通过多种机制、多种灸法有效治疗该病,在社区防治膝骨关节炎具有独特价值。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艾灸的作用,需要设计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阐明具体的灸法、灸量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神灸经纶》为清吴亦鼎所撰,该书全面地总结整理了清及清以前灸法经验,体系完备,内容翔实,是一部理法并重、切合实用的灸法专著,在针灸发展史上享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5.
小金胶囊源自清代王洪绪所著《外科证治全生集》中的经典方剂"小金丹",为健民集团首先研制出胶囊剂。该产品因有效成分溶出吸收迅速,而具有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多年临床研究表明,其对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黄褐斑、慢性附睾炎等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好。本文就其在此类疽证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为其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的挖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灸法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纸管贴穴灸疗器艾灸足三里、三阴交(两穴左右交替选用)及关元。比较两组透析相关低血压发生率、症状性低血压发生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期第3个疗程,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该差异持续至随访期第2个月;治疗期和随访期治疗组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疗可以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起效缓慢,但作用持久,同时可以增强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耐受性,减少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从治疗方法上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概况进行综述,并总结归纳了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和特点。研究发现针灸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但目前临床治愈率、辨证分型、远期疗效、穴位特异性、穴位组合的合理性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总结了近10年艾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文献,归纳和整理了艾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机制、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发现艾灸可以减轻慢性肾脏病机体炎症反应、延缓肾纤维化、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干预能量代谢、减少氧化应激和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中医认为艾灸可以温通经络且艾灸疗法具有简便验廉等特点,目前运用艾灸可以改善肾功能,缓解消化道不适及纠正营养不良,体现了艾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良好优势。本研究为艾灸干预慢性肾脏病的靶点及机制研究开拓思路,以期更好地扩大艾灸疗法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针刺配合《灸经图》中艾灸法治疗面瘫与单纯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1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敦煌遗书《灸经图》图8所载艾灸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有效时间、平均显效时间、平均痊愈时问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敦煌遗书《灸经图》中艾灸法治疗面瘫在疗效及缩短疗程方面明显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发展现状,明确其特色与优势,找出存在的问题。方法:检索2003—2013年10年间期刊文献,对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整体状况、不同灸法应用特点及选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研究报道内容丰富,临床应用方式多样,不同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均有肯定疗效,具有充分个体化治疗的选择空间。其中艾灸疗法以其疗效突出,使用安全方便,与药物结合发挥作用对缠绵难愈的患者有良好疗效等特点,临床关注度最高,其文献报道共计87篇,占60.81%。天灸虽然也能被患者普遍接受,但其药物组成复杂,具有对皮肤刺激不易控制等因素,使其临床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结论:灸法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存在独特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并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