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温和灸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70例,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温和灸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PSQI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温和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隔药灸治疗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隔药灸法治疗,穴取关元、气海、心俞等;对照组口服氯硝安定治疗。评定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20/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0%(13/2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PSQI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隔药灸对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有显著疗效,是一种可以推广运用的针灸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周怡成  王晨阳 《四川中医》2020,38(4):208-211
目的:观察艾灸仪隔药灸配合电针仪治疗心脾两虚型亚健康态入睡延迟72例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心脾两虚型亚健康态入睡延迟72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观察组采用DAJ-10型艾灸仪使用归脾汤方制作药饼进行隔药灸,并配合SDZ-Ⅱ型智能电针仪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SAS焦虑自评表、疗效指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结果:两组患者在PSQI评分和SAS评分比较,2周后两组均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观察组在PSQI评分和SAS焦虑自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比较,2周后两组均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对照组无差异,而在白介素6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仪隔药灸配合电针仪治疗心脾两虚型亚健康态入睡延迟,标本兼治,效果显著,且利用先进的治疗仪器,治疗方便实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心俞、脾俞、百会穴与隔盐灸命门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脾两虚型失眠伴抑郁状态患者70例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针刺心俞、脾俞、百会穴并隔盐灸命门穴、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量表积分(PSQI)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针灸组PSQI量表各指标评分、SD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配合隔盐灸和艾司唑仑口服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相比药物治疗,针刺配合隔盐灸更能改善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效率,改善日间功能紊乱、睡眠障碍及调整情绪,且安全指数高,无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并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住院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归脾汤治疗,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25 (OH) D3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6.32%(P 0.05);观察组改善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长、夜间觉醒次数及PSQI评分等各项睡眠质量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血清25 (OH) D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归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血清25 (OH) D3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立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地位。方法:对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睡眠率、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0.01或P〈0.05);治疗后埋线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优于针刺组(P〈0.01),其余五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针刺组(P〈0.01);通过疗效指数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则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埋线组更能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任督点穴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任督点穴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改进型SPIEGEL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改进型SPIEGEL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督点穴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推拿按揉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推拿按揉法治疗33名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观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周和2周后的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评分比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81.25%。结论:按揉印堂、太阳、神门、三阴交、风池、安眠、百会、内关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疗对心脾两虚型糖尿病足患者失眠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脾两虚型糖尿病足伴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隔药灸脐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AIS评分、SRSS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评分、AIS评分、SRSS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脐疗治疗心脾两虚型型糖尿病足伴失眠患者,不仅疗效显著,同时可减轻痛苦、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中医症状评分对两组进行比较,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焦虑抑郁总分、中医症状总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PSQI总分、焦虑抑郁总分、中医症状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孙远征  聂雪莲 《山西中医》2013,(11):39-40,42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普通针刺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以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然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精神疾病治疗效果标准修正草案》中有关失眠的疗效标准判断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的评定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PSQI中各因子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麦粒灸任督脉腧穴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A、B、C、D组,A组健侧针刺,B组健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C组患侧针刺,D组患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比较各组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四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夏筱方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2):869-87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82例确诊为阴虚火旺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2例和药物组40例,针刺组采用调理任督针刺法,取穴以任、督二脉为主,药物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疗程均为4星期。观察两组失眠改善有效率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P〈0.01),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调理任督针刺法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疗效显著,较艾司唑仑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耳穴压籽配合人参归脾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一个较好的方法.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耳穴压籽配合人参归脾丸组30例和单纯人参归脾丸组30例,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和中医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PSQI评分和减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籽配合人参归脾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利用针灸法和耳穴压丸法等非药物疗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毫针及耳穴压丸加失眠护理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共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对28位确诊为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应用本文方法进行治疗,其中26位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和改善,有效率达到92.3%。结论:将针灸法及耳穴压丸法与失眠护理并用,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明显的疗效,同时避免了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在非药物疗法中显示了相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埋线组,每组30例.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埋线组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进行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86.7%,埋线组总有效率96.7%.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与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针刺和穴位埋线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但穴位埋线法耗时少、刺激持久、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易筋经治疗青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青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一组予针刺治疗,一组予易筋经治疗,一组予针刺结合易筋经治疗,通过PSQI评定量表进行分析,比较3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经治疗后,3组患者的PSQI评定总得分及各因素得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结合易筋经组明显优于针刺组和易筋经组(P<0.05),而后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针刺结合易筋经能有效治疗青年失眠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灸背俞穴为主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名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针灸疗法、西药进行治疗,评价治疗前后和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量表积分及每周失眠天数变化。结果:针灸组和西药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各成分积分及PSQI总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灸组与西药组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上无明显差异,但在入睡时间与日间功能紊乱评分在治疗后与随访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治疗和舒乐安定口服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失眠情况;艾灸背俞穴为主的针灸疗法优势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的入睡时间及改善患者日间功能紊乱方面,且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更少,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皮内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对照组)及普通针刺联合皮内针组(治疗组),两组按1∶1比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皮内针(心俞、脾俞)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以12次为1个疗程,采用失眠疗效评价标准[1]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2]观察,分别在治疗前、疗程结束时以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评测。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PSQI评分在疗程结束时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疗效可维持至疗程结束后1个月(P>0.05);治疗组在疗程结束时及结束后1个月在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障碍上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疗程结束后1个月在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障碍上优于疗程结束时(P<0.05)。结论:皮内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有增效作用,并且可以较长时间地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障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