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许春  王洁  杨瑞霞 《新中医》2023,55(9):205-207
目的:观察抖针结合摇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 例肱骨外 上髁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予抖针结合摇罐治疗。比较 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Moya 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 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1 周、2 周后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MEPS 升高(P< 0.05),且观察组治疗1 周、2 周后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EPS 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抖 针结合摇罐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围刺温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围刺温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2例,并设毫针治疗对照组32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围刺温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皮下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肱骨外上髁炎门诊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止痛药,治疗组采用皮下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1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肘部疼痛VAS评分、无痛握力及肘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肘部疼痛VAS评分、无痛握力及肘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肘部疼痛VAS评分、无痛握力、肘关节功能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 皮下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更佳,并具有简便、易廉、低痛性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动态关节松动配合中药熏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用中药熏药治疗,治疗组加用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结果:治疗后VAS、PFG、MEPS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药配合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红外偏振光联合运动机能贴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于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国医馆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5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红外偏振光加运动机能贴布贴扎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在曲池、尺泽、阳溪、手三里和阿是穴针刺。比较2组1个疗程后(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的临床效果,并观察2组握力指数、前臂伸肌腱牵拉试验转阴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方面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个疗程后,2组握力指数、VAS评分、前臂伸肌腱牵拉试验转阴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握力指数、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红外偏振光联合运动机能贴布对肱骨外上髁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疗法,以压痛最敏感点为主穴(均在肱骨外上髁部,部分在该点远侧约1cm处还有一敏感点),同侧手三里,肘髎为配穴,在主穴上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常规电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VAS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3.8%(51/80)优于对照组的47.5%(38/80),治疗组愈显率86.3%(69/80)优于对照组的70.0%(56/80)(均P0.05)。两组均能明显降低VAS疼痛积分,治疗组VAS疼痛积分较对照组减轻更明显(均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旋后牵伸手法与传统内旋伸肘顿拉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64例,采用旋后牵伸手法治疗;Ⅱ组62例,采用内旋伸肘顿拉手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参照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分标准,从疼痛、压痛、握力、关节功能、患者满意度6个方面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同时严格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压痛、握力、关节功能、患者满意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且Ⅰ组改善情况优于Ⅱ组(P〈0.01);②Ⅰ组总体疗效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69,P=0.000);③Ⅱ组8例患者有一过性的轻度疼痛加重,经1~3 d休息或理疗后消失,其余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旋后牵伸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优于内旋伸肘顿拉手法。  相似文献   

8.
铍针加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铍针加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肱骨外上髁炎患者1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9例采用铍针加手法治疗,对照组87例采用局部封闭疗法,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且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P〈0.00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铍针加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腕踝针埋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联合外贴双氯芬酸钠贴;观察组采用腕踝针埋针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及2周后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VAS、Mayo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后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腕踝针埋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有效,且疗效优于口服塞来昔布及关节局部止痛贴治疗。  相似文献   

10.
陈小凯 《新中医》2011,(11):103-104
目的:观察解结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与常规针刺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采用解结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79.31%,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解结针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麦粒灸配合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针刺,观察组于阿是穴施麦粒灸,其余穴位均针刺.在治疗前、治疗5次、治疗10次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5次后观察组治疗前后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次后观察组较治疗前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痊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麦粒灸配合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优于常规针刺,具有见效快、痊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体本体感觉反射疗法对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1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实施人体本体感觉反射整复手法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及压力测痛仪(kg/cm2)压痛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予以评定,治疗前、后分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41例病人症状体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体本体感觉反射无损伤手法整复术是一种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刀松解配合改良七厘散穴位外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近远期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针刀松解配合改良七厘散穴位外敷60例,对照组传统针灸治疗6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结果:经过2疗程治疗,治疗组近期临床痊愈效率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远期(3个月)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复发率5%,对照组2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用小针刀松解配合改良七厘散穴位外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近远期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因干预措施在肱骨外上髁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0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并建立系统性病因调查表。观察组入院后即进行系统性病因调查,确定患者发病原因,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去除病因的健康教育,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给予相应治疗。结果:观察组VAS评分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去除病因干预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降低了复发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李小军 《中医正骨》2010,22(2):14-15
目的:观察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Ⅰ组采用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法治疗,Ⅱ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的降低程度及治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与Ⅱ组比较,Ⅰ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1,P=0.000);两组治愈率比较,Ⅰ组治愈率高于Ⅱ组(χ2=5.07,P=0.024)。结论:痛点多向滞针提拉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优于温针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56例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加外固定治疗,试验组在同对照组相同的手法复位加外固定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无效1例,显著优于对照组71.43%,无效8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35.71%;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10.4±3.5)周,明显早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16.6±4.7)周,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外加固定,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VAS评分和椎体高度压缩率的影响。方法:将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82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PVP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VAS评分和椎体高度压缩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2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椎体高度压缩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12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降低VAS评分,恢复一定的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4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8例。A组采用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B组采用针刺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C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VAS评分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差值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总有效率为100.0%,B组为87.5%,C组为83.3%,A组总有效率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小针刀配合龙氏正骨手法是一种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兵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2012年本院共收治确诊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新兵6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药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并以同期仅接受西药治疗的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对照,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显著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8d后两组疗效分别为98.4%和7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汤剂联合西药只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好于单独使用西药,且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电针配合耳穴贴压)和对照组(药物),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VAS、Q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76.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及Q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治疗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治疗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表明采用电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确切的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