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刺百会穴对急性脑血肿大鼠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测急性脑血肿大鼠局部脑血流量的改变及头穴针刺后局部脑血流量和神经功能症状的变化。方法 应用L S-III型组织血流测定仪 ,选用临床上治疗脑出血常用的“百会”穴。结果 实验大鼠造模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对比不同时刻局部脑血流量均明显下降 ( P<0 .0 1) ,而造模组与针刺组对比即刻局部脑血流量无显著性差异 ,而在 1h,4h局部脑血流量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另外造模组与针刺组对比神经功能症状在 1h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经相关分析可见 1h局部脑血流量与神经功能症状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急性脑血肿大鼠局部脑血流量明显下降 ,经百会针刺后局部脑血流量的下降得到有效的改善 ,神经功能症状也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以往,从针刺对脑血管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大都是通过脑血流图的变化进行观察的,不但有结果不同的报告,而且对脑血流图方法本身尚存在不同的意见。80年代初,日本开发研制的超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的时效关系,确定针刺治疗脑出血介入的最佳时间。方法:30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60例,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按针刺介入时间分为发病24小时针刺组、72小时针刺组、1周针刺组及2周针刺组,每组均60例。结果: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本项指标改善程度随针刺介入的时间先后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以发病后24小时针刺组疗效最为显著。结论:针刺在脑出血急性期的介入时间越早,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越显著。故脑出血后应尽早应用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李妍 《北京中医药》2005,24(2):107-108
目的从实验方面探索针刺结合西药疗法对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情况.方法采用针刺结合西药与单纯使用西药法分别予以治疗.结果两组均对血肿液化吸收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血液流变学、血脂质、TXB2、6-Keto-PGF1a等指标方面,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针刺结合西药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颖  王进 《中国中医急症》1997,6(6):246-247
本文报告采用头针结合体针配合电针疗法对3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CBF)治疗前后对比观察P<0.01,有显著变化。治疗前,33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CBF低于45ml/100g/min,22例低于40ml/100g/min,15例低于35ml/100g/min。治疗结果:33例患者中有16例CBF低于45ml/100g/min,8例低于40ml/100g/min,4例低于35ml/100g/min。具体数据经统计处理显示:针刺对本病患者CBF有良好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是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7.
针刺结合西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妍 《北京中医》2005,24(2):107-108
目的 从实验方面探索针刺结合西药疗法对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情况。方法 采用针刺结合西药与单纯使用西药法分别予以治疗。结果 两组均对血肿液化吸收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在血液流变学、血脂质、TXB2 、6 Keto PGF1a等指标方面,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 1,P <0 .0 5 )。结论 针刺结合西药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28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64 例。对照组给予吸氧、脱水降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神经,积极防治感染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辅穴:极泉、尺泽、委中;配方:上肢不遂者加肩 、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语言障碍者加金津、玉液、上廉泉;足内翻者加丘墟透照海;高血压者加人迎、合谷、太冲;便秘者加丰隆、水道、归来、支沟)。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 73.87% ,治疗组有效率为 90.62%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治疗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透曲鬓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144例患者采用计算器随机法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两组基本疗法相同,针刺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百会透曲鬓治疗。结果:针刺百会透曲鬓能明显降低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有效率达91.67%。结论:针刺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针刺组对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质量的作用优于对照组,能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生活依赖性,从而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元"组穴针刺法对多发梗死性痴呆(MID)模型大鼠脑血流量(CBF)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8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栓子造模组(60只)。栓子造模组大鼠通过右侧颈外动脉缓慢注入栓子盐水溶液0.3ml造模,7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出MID模型大鼠,并将造模成功的30只MI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非穴组各10只。针刺组取膻中、中脘、气海、双侧足三里和血海进行针刺;非穴组取双侧胁下非穴处进行针刺;其余组采用相同的捉抓刺激。针刺21d后运用经颅多普勒脑血流测定仪检测各组大鼠注入麻醉剂10、30、50min后脑皮层的CBF。结果模型组大鼠麻醉后各时间点脑皮层CBF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针刺组和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各时间点CBF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针刺组大鼠麻醉后各时间点CBF亦明显高于非穴组(P<0.01)。结论 MID模型大鼠脑皮层CBF降低,"益气调血,扶本培元"组穴针刺法可增加MID模型大鼠CBF,其可能是治疗VD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急性脑出血模型大鼠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动态观察急性脑出血模型大鼠出血半球脑表面血流量的变化规律及针刺效应.方法: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分别动态观察治疗组、对照组及模型组急性脑出血模型大鼠出血半球脑表面血流量.结果:脑出血后,模型组脑表面血流量大幅下降,与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且治疗组在增加局部脑血流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能显著增加急性脑出血后脑局部血流量,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因局部脑血流降低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现象,对保护脑细胞,避免脑细胞损害均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偏头痛患者疗效观察及对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针刺百会、太冲、合谷等穴位治疗偏头痛患者作为治疗组,以口服西比灵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针刺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前后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对VA、MCA、ACA发生流速增快时的血流速度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VA、BA发生流速减慢时的血流速度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双向调节,有效影响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状况。  相似文献   

13.
头针针刺病灶侧和非病灶侧对中风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针刺病灶侧和非病灶侧对中风患者脑血流影响的差异。方法30例中风病患者分别采用头针针剌病灶侧顶颞前斜线和非病灶侧顶颞前斜线,利用经颅多普勒(TCD)观察比较两者对患者大脑中、前、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头针针刺病灶侧顶颞前斜线和非病灶侧顶颞前斜线均可增加两侧脑血流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病灶侧顶颞前斜线治疗后脑血流量与针刺非病灶侧顶颞前斜线治疗后脑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针刺病灶侧和非病灶侧均可改善中风患者脑血流,临床上选用头针治疗中风患者可取病灶侧或非病灶侧的顶颞前斜线。  相似文献   

14.
李春岩  史载祥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370-1373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继发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枕大池注入自体动脉血建立大鼠SAH模型。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大蒜素3个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造模前后皮层脑血流量的动态变化。SAH造模2h后,取材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枕大池注血后,皮层脑血流量立即大幅度下降,2h内脑血流量无恢复趋势,维持在注血前的40%左右;大蒜素各剂量组SAH后皮层脑血流量均增加,以2.5ml·kg-1·h-1为最佳剂量。形态学观察显示,大蒜素各剂量组缺血性神经元损伤减轻。结论预防性应用大蒜素能够增加SAH后皮层脑血流量,减轻缺血性神经元损伤,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缓解急性脑血管痉挛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电针对脑出血急性期脑组织含水量及SOD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电针改善脑出血急性期脑水肿的作用途径。方法 采用胶原酶注入诱导的大鼠尾壳核出血模型,用于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脑组织SOD水平。结论和结论 电针能有效地减轻尾壳核出血大鼠造模24h的脑组织含水量,提高脑组织SOD水平,抑制脑出血时自由基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脑出血机理。方法 将54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针刺组。采用脑内注血法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兔脑出血模型。选水沟、风府、曲泽、内关、三阴交、血海、太溪穴。观察针刺对急性脑出血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脂质(LPO)影响。结果 模型组和针刺组SO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并以模型组降低最为明显。脑出血后24h、72h针刺组SOD均明显高于模型组。脑出血后72h,模型组SOD较24h进一步降低;针刺组较24h明显升高。脑出血后1星期,模型组SOD较72h有所升高,但仍显著低于针刺组;针刺组SOD明显高于24h。模型组、针刺组LPO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并以模型组升高最为明显。脑出血后24h和72h,针刺组LPO均明显低于模型组。脑出血后72h,模型组、针刺组LPO较24h升高。脑出血1星期,针刺组和模型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模型组、针刺组LPO较24h均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72h水平。结论 在脑出血急性期,针刺可显著增强脑SOD活性,显著降低LPO含量,能稳定地增强脑出血兔抗自由基酶活性并降低脑出血后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7.
刺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急救穴刺血疗法对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35例病程在 48h以内的患者随机分为刺血组 2 0例 ,药物组 15例 ,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有明显恢复 (P<0 .0 1)。刺血组恢复 7.4± 2 .3分 ,药物组恢复 4.5± 1.8分 ,刺血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 (P<0 .0 1)。结论 急救穴刺血疗法对脑梗塞急性期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早期针灸干预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水肿消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运用针灸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8 d的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26/30);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20/30),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脑血肿体积变化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早期针灸干预运用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改善脑水肿状态,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血肿形成后不同时间的血肿周围脑组织凋亡细胞及其百分率影响,研究针刺作用及其时效性的相关保护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尾状核自体血缓慢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测定分别应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术。结果:脑出血急性期TUNEL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针刺各组均偏低,但高于假手术组,且针刺干预越早该比率越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基本与其一致。结论:针刺治疗能够改善脑出血急性期所造成的血肿周围脑组织相关的凋亡情况,从而在脑出血急性期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且脑出血发生后针刺干预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