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测抗失眠中药复方对KM小鼠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KM小鼠140只,按体质量编号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1号药组、2号药组、3号药组、4号药组、5号药组、6号药组、7号药组、8号药组、9号药组、10号药组、百乐眠胶囊组、地西泮片组,10只/组。正交设计法筛选抗失眠中药复方制备最佳工艺路线。各组连续给药5d,末次给药后50min腹腔注射50mg·kg~(-1)戊巴比妥钠(空白组等量生理盐水),开始注射戊巴比妥钠,记录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及翻正反射恢复时间(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持续时间)。灌胃干预40m L·kg~(-1),1次/d,连续5d,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等容积蒸馏水。各组喂养5d(药物干预5d)。观测入睡潜伏时间、睡眠时间。[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模型组及各中药小复方组小鼠入睡潜伏期缩短,睡眠时间均延长(P0.01),结果表明模型成功;与模型组比较,7号药组小鼠入睡潜伏期缩短(P0.01),9号药组小鼠睡眠时间显著性延长(P0.05)。表明7号药与9号药有催眠作用。[结论]抗失眠中药复方7号药、9号药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对失眠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DA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成失眠模型,用温针刺激“项会穴、赫依穴、心穴”,测定下丘脑、海马、前额皮质等组织中多巴胺(DA)含量。结果:大鼠注射PCPA造模后,下丘脑和前额皮质组织中DA含量显著升高(P〈0.01),海马组织中DA含量有升高趋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温针组和地西泮组下丘脑中DA含量均降低(P〈0.05),前额皮质中含量均有降低趋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中含量无差异(P〉0.05)。温针组下丘脑中DA含量低于地西泮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蒙医温针可使失眠大鼠下丘脑和部分前额皮质中升高的DA含量降低,从而使大脑兴奋性降低,由此认为蒙医温针促睡眠机制与其可以调节大鼠下丘脑及部分前额皮质DA的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四神聪穴对大鼠睡眠的影响,明确针刺四神聪穴改善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手针组、电针组,每组10只,观察针刺后大鼠的直接入睡率、戊巴比妥钠所致大鼠的睡眠时间变化、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所致大鼠的入睡率变化。结果:手针组及电针组大鼠的直接入睡率为零。手针组及电针组可以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大鼠睡眠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与手针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针及电针四神聪穴可以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所致大鼠入睡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针组与手针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四神聪穴对大鼠有镇静催眠作用,且以电针作用为明显。针刺四神聪穴对大鼠没有明显的直接睡眠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对失眠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NE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成失眠模型,用温针刺激“顶会穴、赫依穴、心穴”,测定下丘脑、海马、前额皮质等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结果:大鼠注射PCPA造模后,下丘脑、海马及前额皮质组织中NE含量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温针组海马中NE含量明显降低,显著差异(P〈0.01),地西泮组对脑组织中NE含量影响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温针可以明显降低失眠大鼠海马中NE含量,从而使大脑兴奋性降低。由此认为蒙医温针促睡眠机制与其可以调节失眠大鼠海马中NE含量密切相关,但促睡眠机制是否与其有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对失眠大鼠海马组织中Glu、GABA、ACh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成失眠模型,用温针刺激“顶会穴、赫依穴、心穴”,测定海马组织中Glu、GABA、ACh含量。结果:大鼠注射PCPA造模后,海马组织中Glu含量显著升高(P〈0.01),GABA、ACh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组大鼠海马中Glu含量显著降低(P〈0.01),GABA、ACh含量均升高(P〈0.05);与温针组比较,地西泮组大鼠海马中Glu、GABA、ACh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温针可以明显降低失眠大鼠海马中Glu含量和升高海马中GABA、ACh含量,从而使大脑兴奋性降低。由此认为蒙医温针促睡眠机制与其可以调节失眠大鼠海马中Glu、GABA、ACh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芪五味子颗粒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睡眠的影响,研究参芪五味子颗粒的镇静催眠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地西泮组)、中药对照组(参芪五味子片组)和参芪五味子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西药对照组给予地西泮(3μg/g),中药对照组给予参芪五味子片(0.75 g/kg),参芪五味子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44 g/kg、0.72 g/kg、0.36 g/kg剂量的参芪五味子颗粒,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给药7天。通过观察小鼠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以及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入睡只数,确定参芪五味子颗粒的镇静催眠作用;并检测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考察制剂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参芪五味子颗粒高、中剂量能显著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入睡只数(P0.01),参芪五味子颗粒高、中、低剂量均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P0.05,P0.01),而参芪五味子颗粒对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参芪五味子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协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入睡只数少于地西泮组(P0.05,P0.01),但参芪五味子颗粒高、中剂量组对小鼠入睡率的影响较参芪五味子片组明显增加(P0.05)。参芪五味子颗粒高、低剂量组小鼠入睡时间与地西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参芪五味子片组小鼠的入睡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参芪五味子颗粒能协同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滋阴养血安神方对睡眠剥夺小鼠睡眠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造睡眠剥夺模型,模定失眠小鼠戊巴比妥钠致睡眠的阈下及阈上剂量,分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滋阴养血安神方低剂量组(73 g/kg)、滋阴养血安神方中剂量组(146 g/kg)、滋阴养血安神方高剂量组(292 g/kg)、地西泮组(1.5 mg/kg),造模并给药7 d后,给予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观察对小鼠睡眠的影响,并检测小鼠海马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滋阴养血安神方可增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个数,缩短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小鼠入睡潜伏期,与模型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能延长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与模型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滋阴养血安神方高剂量组小鼠脑内5-HT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阴养血安神方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对失眠症的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对小鼠睡眠的影响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升高脑内海马5-HT含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瘀祛痰汤对失眠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选取40只成年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观察组和艾司唑仑组。建立对照组之外3组大鼠失眠模型。中药观察组给予化瘀祛痰汤,艾司唑仑组给予艾司唑仑水溶液灌胃,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均给予同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观察各组建模及治疗后行为学变化;比较各组大鼠干预前后自主活动数;比较干预后各组大鼠戊巴比妥钠致眠后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比较各组大鼠下丘脑5-HT和5-HIAA水平,下丘脑GABA蛋白表达。结果:中药观察组大鼠治疗后的行为学改善、自主活动数稳、戊巴比妥钠致眠后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下丘脑5-HT和5-HIAA水平、下丘脑GABA蛋白表达改善均优于艾司唑仑组大鼠及模型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祛痰汤对失眠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够改善行为学和自主活动,延长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效果明显优于艾司唑仑。  相似文献   

9.
周艳丽 《中医研究》2012,25(10):55-56
目的:比较针刺不同腧穴对诱导大鼠入睡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神门组、内关组、三阴交组、足三里组、申脉加照海组.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30 mg/kg,以翻正反射消失为发生睡眠,观察大鼠的入睡潜伏期及睡眠持续时间.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对比,足三里组有缩短睡眠潜伏期的趋势,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交组、内关组、神门组和申脉加照海组大鼠入睡潜伏期较模型对照组缩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内关组、神门组和申脉加照海组睡眠持续时间延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申脉加照海组睡眠持续时间较神门组、内关组均延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值依次<0.05、<0.01).结论:申脉、照海和神门具有良好的安神促眠作用,对失眠可能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心神安方的主要药效学。方法 1)KM小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14 d后进行自主活动的检测;2)继续给药至第28天,腹腔注射阈剂量戊巴比妥钠,观察并记录其入睡潜伏期、翻正反射恢复时间,计算睡眠持续时间。3)KM小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灌胃28 d。腹腔注射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记录睡眠动物数和睡眠百分率。结果清心神安方及地西泮对照药均能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总路程及降低小鼠自主活动平均速度(P0.01),能明显缩短睡眠潜伏期及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P0.05),提高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发生率。结论清心神安方有较好的镇静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温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模型大鼠,观察该法对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从神经保护的角度探讨温针治疗DPN的可能机制。方法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肌肉注射诱导形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弥可保组、温针组。温针组每日针刺大鼠双侧脾俞、肾俞、环跳和后三里穴,得气后在针尾缠绕艾绒点燃施灸30 min,弥可保组每日肌肉注射弥可保50μg/kg。另设正常组进行对照,模型组和正常组只作捆绑处理。共治疗8星期。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一般状态、血糖,测定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坐骨神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治疗后,弥可保组和温针组坐骨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SOD和TAOC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而温针组与弥可保组相比较,以上各项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针能有效提高DPN模型大鼠神经传导速度,并且能有效地减轻氧化应激对神经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宁心安眠方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失眠肝郁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治疗后失眠疗效、地西泮片服用量及其停减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在失眠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的睡眠浅入期、入睡后觉醒、睡眠时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在地西泮片停减率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心安眠方治疗失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谷婷婷  钟伟泉 《世界中医药》2013,8(11):1342-1343,1347
目的:评价温针灸背俞穴结合耳穴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失眠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背部俞穴为主结合耳穴疗法,对照组只采用温针灸背部俞穴为主。观察及比较两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背俞穴结合耳穴疗法是治疗失眠比较满意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单纯性失眠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循环针法治疗单纯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单纯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循环针法)与药物组,治疗1个月后评定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并于1个月、3个月后统计复发率。结果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及总分都有显著改善(P<0.01);两组随访1个月、3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针法治疗单纯性失眠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安眠方剂对小白鼠戊巴比妥钠催眠、阈下催眠量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1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编号按抽签随机分组,催眠作用组(安眠1号组、安眠2号组、安眠3号组、安眠4号组、百乐眠胶囊组、地西泮片组、空白对照组,10R/组),催眠量组(安眠l号组、安眠2号组、安眠3号组、安眠4号组、百乐眠胶囊组、地西泮片组、空白对照组,20只/组),急性毒性组(安眠1号组、安眠2号组、安眠3号组、安眠4号组,50只/组)。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各组灌胃给药40mL/kg,空白对照组给等容积蒸馏水,1次/d,连续给药5d。各组末次给药后50min,腹腔注射50mg/kg戊巴比妥钠,从开始注射戊巴比妥钠到翻正反射消失时间为入睡潜伏期,从翻正反射消失到翻正反射恢复时间为睡眠时间。戊巴比妥钠闽下催眠量,各组灌胃给药40mL/kg,空白对照组给等容积蒸馏水,1次/d,连续给药5d。各组末次给药50min后,腹腔注射35mg/kg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配制),以给药后15min内小鼠翻正反射消失lminvX上的鼠数作为入睡指标。小鼠急性毒性,各组24h灌胃给药1次,给药眠1号药组61.60g/kg,安眠2号药组55.60g/kg,安眠3号药组50.00g/kg,安眠4号药组62.80g/kg;各给药组按剂量距l:0.90等比级数递减灌胃给药,容积为40mL/Kg。一次灌胃给药后立即观察动物24h反应,并连续14d观察动物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结果]入睡潜伏期安眠1号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干预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P〈0.05);睡眠时间各干预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入睡鼠数安眠3号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干预组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安眠1号组LD50为45-35g/kg~50.66g/kg,95%可信限45.35g/kg~50.66g/kg。安眠2号组LD50为44.14g/kg,95%可信限41.38g/kg~47.09g/kg。安眠3号组LD50为36.20g/kg,95%可信限34.29g/kg~38.21g/kg,安眠4号组LD50为16.41g/kg,95%可信限为12.91g/kg~20.85g/kg。安眠1号药组为18000。[结论]本试验将药效、毒性综合评估的方法运用到临床前药物研究,将药效与毒性分别进行三个级别赋分,根据药效/毒性比值,确定安眠1号药处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温针灸与电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慢性疲劳综合征整体症状评价量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积分与血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IgA、IgG、IgM)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是一种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失眠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针刺组和埋线组,每组8只。实验第1天,应用对氯苯丙胺酸(PACA)制作失眠大鼠模型。实验第3天开始,安定组用安定注射液腹腔注射治疗,每日1次,连续5 d;针刺组用毫针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5 d;埋线组用穴位埋线治疗1次。各组均于实验第7天治疗后1 h处死大鼠取下丘脑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下丘脑组织中5-HT、DA、NE及IL-1β、TNF-α含量。结果实验第7天,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HT及IL-1β、TNF-α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DA、NE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安定组、针刺组、埋线组5-HT含量均升高,DA、NE含量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定组、针刺组、埋线组之间比较,埋线组下丘脑5-HT及DA、NE含量改变情况优于安定组及针刺组(P0.05),安定组和针刺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埋线组IL-1β、TNF-α含量均升高,埋线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NE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积分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温针灸气海、关元穴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治疗组,以口服月月舒冲剂为对照组,采用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来评定。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能有效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茵达日-4味汤对大鼠湿热模型、炎性反应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湿热炎性反应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对照药组、中药组、蒙药组分别采取不同处理方法观察记录各项指标,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中蒙医温病经典方在治疗大鼠湿热症状上具有可靠疗效,尤其在改善大鼠进食饮水减少,大便稀软,口角眼角分泌物增多等方面有显著成效。ELISA检测显示对照药组IL-1β、IL-6、TNF-α无意义,中药组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IL-1β、IL-6无意义(P0.05),蒙药组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有意统计学义(P0.05),对IL-1β无意义(P0.05)。结论:王氏连朴饮加滑石、黄芩;茵达日-4味汤在解除湿热症状上有切实可靠的作用,对腹腔炎性反应引起的发热及炎性反应,虽然细胞因子血清检测没有得出有力检验数据支持,但动物模型治疗后期各项体征监测都有好转。ELISA检测显示中药组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1);蒙药组TNF-α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