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地佐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开始前15 min观察组在手术同侧足三里穴注射地佐辛5 mg,对照组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术后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术后6 h、12 h、24 h、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程度评分(Ramsay评分),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6 h、12 h的VAS及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48 h内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躁动、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地佐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镇痛效果好,能明显减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氯胺酮复合曲马多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Ⅰ组)和术后镇痛组(Ⅱ组),Ⅰ组于切皮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和曲马多1.5 mg/kg,术毕时静脉注射6 mL生理盐水;Ⅱ组于切皮前静脉注射6 mL生理盐水,术毕时注入氯胺酮0.5 mg/kg及曲马多1.5 mg/kg。术毕接PCEA吗啡镇痛,观察术中麻醉效果、术后24 h吗啡用量、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术后镇痛效果及其毒副作用。结果Ⅰ组术中麻醉效果和术后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Ⅱ组(P均<0.05)。术后12 h、48 hⅠ组VAS评分明显小于Ⅱ组(P均<0.05),术后24 h、36 h I组VAS评分和Ⅱ组差别极其显著(P均<0.01)。术后24 h吗啡用量I组显著小于Ⅱ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氯胺酮复合曲马多能产生良好的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穴位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效果,得出更优的刺激穴位。方法选取210例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Ⅰ组)、关元+三阴交穴(Ⅱ组)、足三里+涌泉穴(Ⅲ组),每组70例。3组均常规行蛛网膜下腔麻醉,除Ⅰ组外均以TEAS的方法刺激上述各穴位。刺激方法为:从麻醉前半小时开始至手术结束持续电刺激,并于术后2 d内,每隔8 h间断行TEAS 30 min。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术后4 h(t_1)、术后8 h(t_2)、术后12 h(t_3)、术后24 h(t_4)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并比较患者48 h内膀胱痉挛的次数、持续时间及术后1周内一过性尿失禁例数。结果Ⅱ、Ⅲ组t_1、t_2、t_3、t_4时点VAS评分、膀胱痉挛的次数、持续时间均低于或少于Ⅰ组(P均0.05);Ⅱ组t_1、t_2时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Ⅲ组(P均0.05),膀胱痉挛的次数均显著少于Ⅲ组(P均0.05),且1周内一过性尿失禁例数与Ⅰ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围术期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疼痛,也可减少前列腺电切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发生强度;关元+三阴交为更优的刺激穴位,可进一步减少前列腺电切术中及术后初期的疼痛,也可减少48 h内膀胱痉挛次数并且降低患者1周内一过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不同穴位配伍对人工流产术中镇痛、镇静及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等的临床效果,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的最佳穴位配伍方案。方法:选取自愿要求施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Ⅰ组(三阴交+足三里)、Ⅱ组(三阴交+地机)、Ⅲ组(三阴交+太冲)、Ⅳ组(利多卡因宫颈阻滞麻醉)、Ⅴ组(空白对照,未采取任何止痛措施),每组40例。Ⅰ组、Ⅱ组、Ⅲ组主穴取三阴交,分别配伍足三里、地机、太冲穴,于术前30min,行经皮穴位电刺激,直至手术结束。观察5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术中出血量;评估术中及术后30min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术中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手术时的宫颈松弛度、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及术后30min的VAS评分、术中Ramsay评分:Ⅰ组、Ⅱ组、Ⅲ组、Ⅳ组与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Ⅱ组均优于Ⅰ组、Ⅲ组、Ⅳ组(均P0.05);宫颈松弛度:Ⅱ组优于其他各组(P0.01,P0.05);人流综合征:Ⅱ组、Ⅲ组发生情况低于Ⅳ组、Ⅴ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血流动力学变化:5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明显降低人工流产术中及术后30min的疼痛评分,并且有很好的镇静作用;三阴交+地机穴位配伍在人工流产术中镇痛、镇静、扩张宫颈及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商品名凯纷)超前镇痛对腹部全麻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Ⅲ级行腹部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术后泵内应用芬太尼1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术前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 mL/kg,关腹时静脉给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 mg/kg,术毕泵内应用芬太尼0.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分别记录术后0,4,8,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和不良反应及芬太尼的用量。结果术后0,4,8 h B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24 h无显著性差异。PCIA按压次数2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芬太尼用量B组明显少于A组(P<0.05)。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部全麻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减少了芬太尼的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商品名凯纷)超前镇痛对腹部全麻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Ⅲ级行腹部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术后泵内应用芬太尼1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术前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 mL/kg,关腹时静脉给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 mg/kg,术毕泵内应用芬太尼0.5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分别记录术后0,4,8,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和不良反应及芬太尼的用量。结果术后0,4,8 h B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24 h无显著性差异。PCIA按压次数2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芬太尼用量B组明显少于A组(P〈0.05)。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部全麻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减少了芬太尼的用量,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在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160例,随机等分为2组,即对照组(C组)和地佐辛组(D组),每组80例.D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给予地佐辛0.1mg/kg.诱导药物、术中用药以及麻醉维持药物2组无差异.结果 D组患者围拔管期躁动Ⅰ级7例,Ⅱ级2例,Ⅲ级0例,发生率为11%,C组患者Ⅰ级15例,Ⅱ级11例,Ⅲ级5例,发生率为3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患者拔管后5min、30min、2h 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拔管后4h D组VAS评分稍低于C组,但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后1h、2h、4h以及6h 2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腹腔镜手术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升其舒适度和满意度,改善术后状况.  相似文献   

8.
妇科腹腔镜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经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术毕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IA):芬太尼20μg/kg、格拉司琼6 mg;B组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术毕PCIA:芬太尼10μg/kg、格拉司琼6 mg、氟比洛芬酯50 mg;C组术毕行PCIA: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100 mg、格拉司琼6 mg。镇痛泵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10mL,记录术后4,12,24,36,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PCIA按压次数与各时点的VAS评分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B、C组Ramsay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P均<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前超前镇痛效果良好,且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防治甲状腺手术术后咽喉痛(POS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Ⅰ~Ⅱ级的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TEAS组各60例,2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TEAS组麻醉诱导前30 min至术毕于双侧合谷和内关使用TEAS进行干预,对照组以相同装置置于双侧合谷和内关但不做电刺激,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拔管后1、6、12、24 h POST发生率和严重程度,24 h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术后24 h手术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TEAS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各时点POST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手术切口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术中进行TEAS干预可有效降低POST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脊柱手术超前镇痛对术后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8例ASAⅠ~Ⅱ级行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12例。A组及B组予芬太尼1 mg+生理盐水共100 mL;C组及D组予芬太尼1 mg+生理盐水共100 mL。其中A组与C组术前15 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100 mg;B组与D组术前15 min静脉缓注生理盐水20 mL。观察24 h内4组的镇痛评分(VAS)、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2,4 h时VAS评分A、B、C 3组均低于D组(P均0.05),而4 h后VAS评分4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4 h内的PCA按压次数D组显著大于A、B、C组(P均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镇痛结束后,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A、B、C组和D组比较Ⅱ级和Ⅳ级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脊柱手术超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能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在小儿上肢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上肢手术患儿60例,年龄3-9岁,随机分为两组,与手术封皮时经静脉连接镇痛泵,镇痛液配方:F组(芬太尼0.02mg·kg^-1+昂单司琼0.1mg·kg^-1+生理盐水=100m L);KF组(氯胺酮4mg·kg^-1·d^-1+芬太尼0.01mg·kg^-1+昂单司琼0.1mg·kg^-1+生理盐水=100m L)。记录术后4、8、12、24、36h的疼痛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F组Ramsay评分明显低于KF组,且KF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8h后KF组VAS评分明显低于F组。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效果肯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防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选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患者77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例予以布托啡诺预防痛觉过敏,对照组38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比较2组患者术后痛觉差异性。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苏醒后1 h、苏醒后6 h时Ramsay镇静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布托啡诺防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安全有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耳穴疗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耳穴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施行,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耳穴镇痛组患者术前用王不留行籽按压耳穴配合术后患肢局部穴位敷贴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术前1天口服塞来昔布400 mg,术后口服塞来昔布每日2次,每次200 mg。当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7分时,予盐酸布桂嗪0.1 g补救。术后两组采用相同的锻炼方法。记录静息时的VAS评分,镇静满意度,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scores,HSS)。结果耳穴镇痛组患者术后6、24 h的静息VAS疼痛评分分别为(5.99±0.67)、(4.26±0.59)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7.02±0.85,4.92±0.43,P0.01);两组患者术后1、48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静满意程度总体相似;与对照组比较,耳穴镇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1,P0.05);ROM和HSS评分方面,耳穴镇痛组术前ROM为75.63°±5.74°,对照组术前ROM为75.43°±5.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镇痛组术后2周主动与被动ROM分别为96.50°±3.79°、107.8°±3.37°,对照组分别为93.50°±3.50°、105.27°±3.25°,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镇痛组术前HSS评分为(60.23±3.44)分,对照组为(61.70±2.8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SS评分分别为(86.97±2.33)、(85.37±2.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配合应用耳穴疗法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总的麻醉剂使用量,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同时有着费用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法松解肩关节周围炎几种常用麻醉方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61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118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Ⅱ组116例,应用静脉麻醉。Ⅲ组为自愿局部麻醉者31例,给予局部麻醉。记录各组心率(HR)、无创平均动脉血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进行术前与术中对比;记录心电图(ECG)异常例数,进行组间对比。结果:Ⅲ组疼痛率高,松解到位率低,MAP增高,HR增快,ECG异常率高于Ⅰ组及Ⅱ组(P〈0.01)。Ⅰ组MAP增高,HR增快高于Ⅱ组(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在肩关节周围炎手法松解中是一种安全、无痛、镇静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普外科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4月于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ASA分级为Ⅰ或Ⅱ级行普外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低、中、高剂量组,各25例。4组均给予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5 mg,加入生理盐水200 mL,入静脉自控镇痛泵。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04μg /(kg·h),治疗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0.08、0.09、0.10μg/(kg·h)+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02μg/(kg·h)。记录术后6、12、24、48 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并比较各组的血压、心率、呼吸变化、PCA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6、12 h,治疗组中、高剂量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低剂量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术后6 h,与对照组和治疗组低剂量组相比,治疗组中、高剂量组Ramsay评分均增高;术后12 h,治疗组高剂量组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低剂量组术后6 h,治疗组中剂量组术后12、48 h,治疗组高剂量组术后6、12、24 h收缩压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剂量组术后24 h,治疗组中剂量组12、24、48 h,治疗组高剂量组术后6、12、24 h舒张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剂量组术后6 h心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中、高剂量组术后6、12、48 h心率均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低、中、高剂量组呼吸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均未出现呼吸抑制。治疗组中、高剂量组术后的自控镇痛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联合中药用于老年肥胖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并与单纯曲马多静脉镇痛进行对比。方法:选择ASAⅠ~Ⅲ级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肥胖患者60例(BMI〉30 kg/m2),随机分为2组: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组(A组,n=30)和单纯曲马多组(B组,n=30),两组患者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结束前20 min,A、B两组分别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和曲马多100 mg,后连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其中A组:氟比洛芬酯100 mg+曲马多500 mg+0.9%生理盐水+盐酸托烷司琼4 mg+中药自拟益气活血汤;B组:曲马多1000 mg+0.9%生理盐水+盐酸托烷司琼4 mg,每组总量为100 mL。PCIA模式:背景量2 mL/h,PCA 2 mL,锁定时间15 min。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2 h、6 h、24h、48 h各时段静息、及活动下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镇静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2 h、6 h、24 h、48 h静息、活动时的VAS评分、镇静满意度间无统计学差异;与B组相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16.7%Vs 90.0%,P〈0.01)。结论:使用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联合中药汤剂益气活血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老年肥胖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种镇痛方法对人工流产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需人工流产的40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三组,I组采用宫颈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Ⅱ组采用异丙酚,Ⅲ组采用杜冷丁及异丙嗪联合米索前列醇,对照组采用传统人流方法.结果:Ⅲ组的镇痛效果优于Ⅰ组、Ⅱ组;观察三组人流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的术中出血及宫颈扩张的情况差于Ⅱ组、Ⅲ组(p〈0.05).结论:三种镇痛方法均有镇痛作用,度冷丁及异丙嗪联合米索前列醇组较其它两组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安全方便,是人流术中镇痛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全麻、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简称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简称非经非穴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ASAI或Ⅱ级,年龄29~80岁,随机分成3组:全麻组、针刺复合全麻经穴组、针刺复合全麻非经非穴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经穴组选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非经非穴组选用经穴组每个经穴所在经脉与外侧相邻经脉连线的中点,与经穴相平处,两组均于全麻诱导前15~30min持续电针刺激至术毕。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4h、6h、8h、24h及4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评分)及镇静评分;记录PCIA的总次数、芬太尼用量和给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采集患者静脉血3mL,送检β-内啡肽。结果:经穴组术后44hVAS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BCS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和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4、6h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6、8h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术后4h、6h芬太尼用量亦明显少于非经非穴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经穴组术后第1天β-Ep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结论:针刺经穴复合全麻可以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而全麻和针药复合麻醉非经非穴组术后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芬太尼来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9.
针药复合麻醉对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肠癌根治术患者27例,年龄40~80岁,随机分成全麻组12例,针药组1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以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术后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A)。经穴取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持续电针刺激。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h、6h、8h、24h、44h镇痛泵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静评分;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术后2h、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量血浆β-内啡肽(β-EP)、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针药组患者术后4h镇痛泵用量明显少于全麻组(P〈0.05);两组术后4h、6h、8h、24h及44h VAS及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针药组患者血浆TNF-α水平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浆β-内啡肽、皮质醇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麻患者术后早期需要更大剂量的芬太尼来缓解疼痛,而针药复合麻醉能产生一定的镇痛效应,但其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刺辅助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术中的最佳穴位配伍.方法:将9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级为Ⅰ-Ⅱ级的择期妇科腹腔镜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Ⅰ组为单纯静吸复合全麻;Ⅱ组和Ⅲ组为韩式穴位神经刺激(HANS)仪辅助全麻,HANS仪刺激30 min后,再全麻,电针刺激直到术毕,Ⅱ组取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Ⅲ组取双侧合谷和太冲.术中调节七氟醚浓度(ETsev),维持麻醉趋势分级(NTS)在D1 -D2,记录呼气末ETsev的变化;观察术中心率和血压变化;观察苏醒期相关反应,记录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和呼之睁眼的时间;记录苏醒期患者躁动、寒战、疼痛和恶心呕吐评分;记录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的例数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如意识评分等);记录患者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的时间、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有无术中知晓等,综合评价针麻效果.结果:3组患者术中ETsev变化,与Ⅰ组比较,Ⅱ组ETsev减少35%(P<0.05),Ⅲ组ETsev减少25%(P<0.05),且Ⅱ组较Ⅲ组减少更加显著(P<0.05);Ⅱ组与Ⅲ组血压和心率较稳定,Ⅱ组最稳定;Ⅰ组患者苏醒期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最长(均P<0.05),Ⅲ组次之,Ⅱ组最短.苏醒期躁动评分、疼痛评分、呕吐评分、需托下颌的发生率Ⅰ组最高(均P<0.05),Ⅲ组次之,Ⅱ组最少;意识评分Ⅰ组最低(P<0.05);3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Ⅱ组与Ⅲ组较Ⅰ组满意度高(均P<0.05);患者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的时间,Ⅱ组与Ⅲ组较Ⅰ组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HANS仪辅助全麻有一定的麻醉镇痛辅助作用,且以取穴足三里和三阴交组效果最佳,可明显减少全麻药用量,围术期血压、心率更趋平稳,苏醒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