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桡骨小头粉碎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对Ⅱ、Ⅲ型桡骨小头粉碎骨折(因考虑合并损伤对临床疗效影响巨大,本研究只选择简单型单纯桡骨小头骨折病例)利用克氏针固定22例,微型螺钉固定19例,微型钢板固定6例,通过随访对病人的肘、腕关节的疼痛、运动、肌力、X线表现,以及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不同内固定组病例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8年(平均4.1年),Morrey评分平均93.8分,优良率91.67%,VAS评分平均22.13分,肘携带角均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腕关节炎;螺钉组与克氏针组比较:螺钉组VAS评分平均23.03分,克氏针组平均21.75,两组比较P=0.08〉0.05,无统计学意义;Morrey评分螺钉组平均96.08分,克氏针组93.72,两组比较P=0.044〈0.05,有统计学意义;螺钉组在肌力、肘关节活动度上比较均优于克氏针组(P均〈0.05)。结论桡骨小头粉碎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微型螺钉固定优于克氏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并比较MasonⅢ型或Ⅳ型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桡骨头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为选择桡骨头骨折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桡骨头骨折21例,行桡骨头切除9例(Ⅲ型5例,IV型4例);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12例(Ⅲ型7例,Ⅳ型5例,其中钢板螺钉内固定9例,螺钉内固定3例)。术后根据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提携角变化和桡骨移位、VAS疼痛评分、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主观评价和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12~60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及桡骨头切除组肘关节屈曲伸直弧度(130°±22.9°VS78°±30.6°);提携角变化(2°±2.1°VS9°±5.6°)、桡骨移位[(0.4±0.3)mmvs(2.7±1.6)mm)]、VAS疼痛评分[(0.9±0.2)分VS(4.6±2.3)]和患者满意度[(9.3±1.4)分VS(6.9±2.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0.01);Brobergi&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平均(92.6±13.4)分,优7例,良3例,可2例,差0例;桡骨头切除组平均(70.8±19.6)分,优1例,良2例,可3例,差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桡骨头MasonⅢ型、Ⅳ型骨折,可以获得比桡骨切除更好的肘关节功能,较少的并发症,注意术中术后的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择不同术式,保留或切除桡骨小头重建肘关节,治疗MasonIV型桡骨小头骨折(桡骨小头骨折伴肘关节脱位)对远期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MasonIV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28例,分别采用桡骨小头内固定(A组,16例)和桡骨小头切除(B组,12例)两种方式结合韧带重建治疗。并随访12—24个月。结果依据Mayo肘关节评分(MEPS)系统进行评估,A组:优2例,良10例,可4例。B组:良5例,可5例,差2例。两组Mayo肘关节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9464,P〈0.05)。肘关节屈伸活动度:A组达到健侧活动范围(61.3±11.5)%,B组为(59.5±7.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34,P〉0.05)。前臂旋转活动度:A组达到健侧活动范围(71.3±7.36)%,B组为(72.7±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37,P〉0.05)。结论MasonIV型桡骨小头骨折,桡骨小头内固定与桡骨小头切除者肘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保留桡骨小头对远期肘关节稳定及功能好于桡骨小头切除者。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4051-4053
采用Herbert螺钉治疗患者32例,纳入Herbert螺钉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42例,纳入微型钢板组,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随访5~14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微型钢板组末次随访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93.4±2.8分,高于Herbert螺钉组84.1±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疗效均较好,并发症率低,但微型钢板治疗疗效更理想。  相似文献   

5.
张波  李健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154-2155,2159
【目的】探讨可吸收接骨板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28例,应用微型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对照组患者38例,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比较两组内固定治疗效果及术后1~2年手术部位异物感发生率。【结果】两组内固定效果均满意,而治疗组术后1~2年手术部位异物感发生率10.7%(3/28)显著低于对照组78.9%(30/3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可吸收接骨板内固定修复颧骨颧弓骨折可有解除患者二次手术取出钛板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型锁定加压接骨板(TLCP)与T型普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需要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T—LCP,对照组用普通T型钢板,两组均采用经掌侧入路植入,骨缺损严重者行骨移植。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术后6个月按cooney评分系统评价腕关节功能。治疗组优良率为93.33%(28/30),对照组优良率为76.67%(23/3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肌腱磨损、骨折复位丢失各1例(6.67%),而对照组并发症共11例(36.67%),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T-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牢固、腕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较T型普通钢板为佳。  相似文献   

7.
背景:MasonⅡ型以及骨折块较大的的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多采用切开复位金属内固定物治疗,但金属内固定材料大多需二次手术取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采用可吸收钉棒也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且因其价格较低及无需二次手术取出的特点,具有独特的优势。目的:比较可吸收棒与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 Ⅱ或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Mason Ⅱ和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可吸收棒内固定,对照组采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结果与结论:其中79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34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实验组患者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 〈0.05)。提示可吸收棒与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 Ⅱ或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近似,但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可以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因此在内固定材料选择上建议优先选用可吸收棒。  相似文献   

8.
张伟  江向明  刘文国  胡力  曾仪  彭磊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3):3136-3137,3139
目的比较桡骨头切除术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病例分为传统桡骨头切除术组(传统组)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组(实验组),每组各16例,术后通过随访对两组患者肘关节的视觉模拟评分标准(VAS)、Broberg和Morrey功能评分、活动度以及X线摄片表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VAS、Broberg和Morrey功能评分、活动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VAs、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传统组;实验组的随访骨性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桡骨头切除术相比,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关节有更好的功能恢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选择不同术式,保留或切除桡骨小头重建肘关节,治疗MasonⅣ型桡骨小头骨折(桡骨小头骨折伴肘关节脱位)对远期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MasonⅣ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28例,分别采用桡骨小头内固定(A组,16例)和桡骨小头切除(B组,12例)两种方式结合韧带重建治疗.并随访12~ 24个月.结果 依据Mayo肘关节评分(MEPS)系统进行评估,A组:优2例,良10例,可4例.B组:良5例,可5例,差2例.两组Mayo肘关节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464,P<0.05).肘关节屈伸活动度:A组达到健侧活动范围(61.3±11.5)%,B组为(59.5±7.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34,P>0.05).前臂旋转活动度:A组达到健侧活动范围(71.3±7.36)%,B组为(72.7±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37,P>0.05).结论 MasonⅣ型桡骨小头骨折,桡骨小头内固定与桡骨小头切除者肘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保留桡骨小头对远期肘关节稳定及功能好于桡骨小头切除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Y型钢板内固定与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肱骨髁间骨折治疗的患者7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肘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8.17±2.62)周、并发症发生率(5.71%)明显低于对照组(11.15±3.64)周、3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部位固定稳固,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杨涛 《医学临床研究》2013,(10):2009-201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闭合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100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的A0分型分为三组,其中A型35例(A组),B型34例(B组),C型31例(C组),比较三组影像学测量参数及临床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为期12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7(6~8)周,在末次随访的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和掌倾角、尺偏角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满意度评分方面,三组间比较A组和B组显著优于C组,A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劣于A或B型患者。要想实现更佳的功能及影像学效果建议手术复位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Herbert 螺钉治疗有移位的肱骨小头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自2005年3月以来应用Herbert螺钉治疗有移位的肱骨小头骨折11例,按Bryan-Morrey肱骨小头骨折分型:Ⅰ型7例,Ⅱ型1例,Ⅲ型3例.结果 经平均随访3年 8个月,术后功能按Mayo评分优7例,良4例,大多数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无并发症.结论 Herbert 螺钉治疗肱骨小头骨折能提供牢固的内固定,大多数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稳定无疼痛.在处理这类骨折中,本治疗方法 较常规方法 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000~2005年收住及门诊的32例桡骨小头骨折的患者,其中采用保守治疗1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13例,桡骨小头切除8例,并对其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各组随访8~26个月,平均16个月。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保守组的优良率为90.9%(10/11),切复组的优良率为84.6%(11/13),切除纽的优良率为87.5%(7/8)。结论桡骨小头骨折应该尽可能解剖复位,如难以通过保守/切复内固定方法复位,则采用单纯桡骨小头切除和韧带修补。  相似文献   

14.
冯秀琴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992-1993
【目的】评价低强度脉冲超声对腕舟骨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腕舟骨骨折52例,A型11例,采用手法复位管形石膏外固定,B型41例,采用切开复位Herbert钉或AO空心钉内固定。术后康复期28例采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A组),另24例按一般常规处理(B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范围及Krimmer腕关节评分。【结果】A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早于B组,Krimmer评分优秀率明显高于B组(60.7%VS33.3%,P〈0.05),而两组病例腕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对腕舟骨骨折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可降低腕舟骨坏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asonⅢ、Ⅳ型桡骨小头骨折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MasonⅢ、Ⅳ型桡骨小头骨折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月。切开复位内固定组肘关节评分平均91.7分,优良率91.2%;桡骨小头置换组肘关节评分平均94.2分.优良率90.9%。结论:MasonⅢ、Ⅳ型桡骨小头骨折可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MasonⅣ型骨折可采用桡骨小头置换;桡骨头切除术后并发症较多,宜谨慎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ALCP)治疗尺骨鹰嘴 Mayo Ⅱ型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尺骨鹰嘴 Mayo Ⅱ型骨折患者113例,其中64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 ALCP 内固定治疗(ALCP 组),49例患者采用克氏针张力带进行治疗(克氏针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和预后。【结果】ALCP 组和克氏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功能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个月、6个月,ALCP 组的术后疼痛、运动功能、肘关节稳定性、日常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克氏针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ALCP 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0.63%显著高于克氏针组的75.51%(P <0.05)。【结论】ALCP 治疗尺骨鹰嘴 Mayo Ⅱ型骨折患者较克氏针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更好,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治疗不稳定的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的方法主要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金属桡骨小头假体置换两种,均有成功的病例报道,但同时都存在不足。 目的:比较桡骨小头假体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45例不稳定性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病例,分别给予桡骨小头假体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Broberg and 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及两组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均获得1-5年随访,平均随访2.8年。按照Broberg and Morrey评分,假体置换组平均90.1分,并发症发生率13.6%,切开复位组平均76.8分,并发症发生率47.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比较,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不稳定性粉碎性桡骨小头骨折可获得更好的关节功能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084-4085
对比可吸收棒与微型钛板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选取收治的70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可吸收棒治疗,对照组采用微型钛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71.4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1.43%,并发症发生率为22.86%,高于观察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微型钛板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相比,可吸收棒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术后肘关节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自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30例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中有3例行同种异体骨植骨,2例行侧副韧带修复。 结果25例获得随访,随访10~29个月,平均15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无畸形,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评分为平均93分(70~100分);肘关节屈曲平均120°(100~145°),伸直平均3°(0~10°),旋前平均50°(30~80°),旋后平均60°(40~85°);本组:优18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92%。所有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其中1例肌力稍较弱,对功能无影响,仅1例遗留肘部轻度疼痛。 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内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及致残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3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采用微型钢板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Mason Ⅲ型20例,Mason Ⅳ型3例,术前肘关节伸屈弧度平均68°(46°~75°),旋前平均30°(15°~35°),旋后平均29°(20°~40°)。术后按Broberg-Morrey评估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全部病例获得3~1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术后肘关节伸屈弧度平均135°(100°~145°),较术前平均改善67°;旋前平均72°(45°~85°),较术前平均改善42°;旋后平均68°(40°~76°),较术前平均改善39°。按Broberg-Morrey评估标准:优1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6.9%。随访期间,出现1例内固定失效,螺钉松脱,未出现骨折不愈合、桡骨头坏死、感染及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疗效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