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近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不仅能促进胰岛素释放、调节血糖动态平衡,还具有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形成的作用。本文就GLP-1对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有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血糖控制越来越困难,传统降糖方案很难从根本上改善胰岛功能,在降糖治疗中不可避免的引起体重增加或低血糖等不良作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 1)受体激动剂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不仅有优异的降糖作用,还有减重、调脂、改善胰岛β功能,低血糖的发生风险极小,且在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存在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6)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高血压、肥胖、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脂异常等是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可对引起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多方因素进行干预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可在降糖的同时,延缓胃排空,从而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及增强饱腹感,抑制下丘脑摄食中枢等作用及减少内脏脂肪减轻体质量;GLP-1受体激动剂可缓解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所介导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表达增强,从而减少内皮功能损伤;GLP-1受体激动剂可改善机体慢性炎症状态及改善血脂谱、降低收缩压等。目前有关GLP-1受体激动剂对心血管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更加证实了其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循证医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PS)患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胰高血糖素(GC)的分泌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12月54例PS患者及同期54例健康人员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不同状态下GLP-1、GC水平变化。结果 PS组中IFG合并IGT组患者空腹GLP-1水平显著低于IFG组、IGT组和对照组,GC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餐后2h,IFG组患者GLP-1水平升高明显,但IFG合并IGT组GLP-1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PS组所有患者餐后G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IFG合并IGT组GC水平高于IFG组和IGT组(P0.05)。结论 PS患者GLP-1、GC水平异常,当患者存在IFG合并IGT时,要注意关注患者代谢情况,避免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属于肠降血糖素激素家族:由远端消化道(回肠和结肠)L细胞(一种内分泌细胞)分泌,以葡萄糖依赖的模式促进胰岛素释放及抑制胰高糖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显示,GLP-1拥有更广泛而重要的胰腺外作用,如通过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作用使体重减轻,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心脏功能,抗炎、降脂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本文就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受体激动剂对体重减轻和心血管系统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肠道菌群分布与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拟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3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同期选择50名在本院行健康检查无糖尿病和肥胖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肠道菌群的分布与血清A-FABP、GLP-1水平,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肠道菌群分布与血清A-FABP、GLP-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肠球菌、肠杆菌检出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4,10.356,P<0.05),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梭杆菌、拟杆菌、类杆菌检出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0,7.242,4.186,9.845,15.363,P<0.05);观察组A-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98,P<0.05),GLP-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19,P<0.05);肠球菌、肠杆菌与A-FABP水平呈正相关(P<0.05),乳... 相似文献
7.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15)
目的研究Roux-en-Y胃大部切除术后糖尿病的缓解并探讨具体的机制。方法 15例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上消化道溃疡或胃癌,接受Roux-en-Y胃大部切除术,在基线、术后1周和4周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血糖、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血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血清胰岛素、C肽,测体重,计算HOMA-IR。结果术后1周、4周未发现明显体重下降,术1周GLP-1曲线下面积(AUC)较术前显著增加[(867.5±142.6)pmol/L vs.(485.1±117.1)pmol/L,P<0.01],术后4周GLP-1 AUC亦较术前显著增加[(922.8±131.3)pmol/L vs.(485.1±117.1)pmol/L,P<0.01],术后1周GIP AUC较术前明显降低[(2 939±791.3)pmol/L vs.(5 305±1047)pmol/L,P<0.01],术后4周GIP AUC亦较术前显著增加[(2 143±811.1)pmol/L vs.(5 305±1 047)pmol/L,P<0.01],术后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结论 Roux-en-Y胃大部切除术后胰岛素抵抗的改善、GLP-1分泌的改善、胰岛素和GIP分泌的正常化参与了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ucagon like peptide 1, GLP 1) 受体激动剂(receptor agonist, RA)对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查找GLP 1 RA作用于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 最终入选13个RCT,GLP 1 RA可明显改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改善体重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且GLP 1 RA可显著提高肥胖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MD=5.80,95%CI=3.16~8.45,P<0.01)。结论 在超重及肥胖患者中,GLP 1 RA可明显改善血糖、减轻体重,从不同方面印证了其具有保护胰岛细胞功能的优势作用,此类药物为肥胖及超重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降糖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以及格列美脲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后血糖水平及心血管相关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 48例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近3个月使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达1 500 mg且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加用利拉鲁肽皮下注射(0.6~1.2 mg/d)或格列美脲(2~4 mg/d)。治疗24周后,观察体重、血压、血糖、血脂改变,超声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变化、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Ⅰ型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PAI-1)、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利拉鲁肽组体重较治疗前减轻,而格列美脲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cy、CRP、PAI-1、MBL、MMP-9等血浆心血管标志物下降,但利拉鲁肽组明显优于格列美脲组(P<0.01)。结论利拉鲁肽降糖效果与格列美脲相当,但其可有效降低体重并影响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水平,对心血管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课题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受体激动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通过对转氨酶、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脂质运载蛋白-2的检测,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与血脂代谢间的关系,从而更有利于对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方法给药方法:两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均口服二甲双胍1500 mg,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成两组:二甲双胍联合GLP-1组(GL)24例,二甲双胍联合生理盐水组( NS)24例,共给药16周。试验中随访体重指数、转氨酶、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载脂蛋白-2。试验前3周为导入期,均注射生理盐水1 ml,皮下注射;第4~7周GL组给予GLP-1受体激动剂5μg,每日2次;第8~16周给予GLP-1受体激动剂10μg,每日2次。结果(1)两组体重、体重指数、糖化血红均降低( P<0.05)。(2)GL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2明显降低(P<0.05),NS组无明显降低(P>0.05)。(3)GL组转氨酶明显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或二甲双胍联合应用GLP-1受体激动剂均可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及糖化血红蛋白。 GLP-1可更加显著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质运载蛋白-2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为基本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患病率迅速增加。近年来,随着对T2DM发病机制理解的深入,如肠促胰素效应减弱、神经递质功能紊乱、肾脏重吸收葡萄糖增加等,基于特定机制研发的新型口服降糖陆续运用于T2DM的治疗。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种新型降糖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21)
糖尿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危害性,肥胖、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或受体激动剂有较好的降低血糖,降低体重作用,然而内源性GLP-1是否在糖尿病以及肥胖者分泌异常,目前研究结果不一,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5例确诊为T2DM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拉鲁肽组(38例)和格列美脲组(37例)。利拉鲁肽组给予利拉鲁肽1.8mg·d-1皮下注射,格列美脲组给予格列美脲4 mg·d-1口服。2组均16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体质量、收缩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恶心、腹泻、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利拉鲁肽组较格列美脲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利拉鲁肽组的体质量减轻、收缩压降低与格列美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利拉鲁肽组早期胃肠道反应(恶心、腹泻)明显高于格列美脲组(P<0.05),格列美脲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利拉鲁肽组(16.2%比0.00%,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T2DM安全、有效。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等数据库中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MAFLD的全部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文献,时间截止至2021年4月,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使用Cochrane量表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RCTs,均为中文文献,共计640例患者,其中试验组给予GLP-1类似物联合二甲双胍进行干预,对照组单独给予二甲双胍进行干预。最终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MAFL...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艾塞那肽在控制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进行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方法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较差的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60例,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n=30)和门冬胰岛素30组(n=30),其中艾塞那肽组采用艾塞那肽5 μg,每日2次皮下注射,4周之后剂量增至10 μg,每日2次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制定起始剂量,餐前注射,每隔1~2天调整胰岛素用量。记录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糖情况、胰岛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不良反应及低血糖事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判定。结果 艾塞那肽组血糖、体质量指数、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功能指数改善明显优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5),且无低血糖发生,仅有轻微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T2DM患者,艾塞那肽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门冬胰岛素30,是更好的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陈玲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6)
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促进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胰岛β细胞增殖和分化并抑制其凋亡、延迟胃排空,但不引起体质量增加和低血糖,从而保护了胰岛β细胞功能.在疾病早期应用此类药物,受损的β细胞功能和β细胞数量有逆转的可能.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及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给2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基因(GLP1R)遗传变异对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接受利拉鲁肽单药治疗的219例2型糖尿病患者,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体质量、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的指标变化。此外,比较GLP1R基因多态性位点和疗效指标的关联性,分析GLP-1R基因遗传变异和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接受利拉鲁肽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了显著的改善。GLP1R基因A131P位点和临床指标的关联分析结果提示:GG基因型患者的HbA1c、FPG、体质量、BMI和腰臀比几项指标下降变化更明显,且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GG和GA/AA基因型患者的HbA1c达标率分别为64.6%和44.4%(χ2=7.488,P=0.006)。此外,GA/AA基因型患者的GLP1R基因mRNA的表达比GG型患者的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1,P <0.001)。结论 GLP1R基因A131P位点可能通过介导了基因mRNA表达从而影响了利拉鲁肽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人类很多恶性肿瘤中都有特异性多肽受体的高水平表达[1]。研究表明,肿瘤受体显像具有亲和力高、特异性强、显像时间短、穿透能力强、肿瘤靶/本底比高、几乎无免疫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依帕司他、贝前列素治疗2型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85例2型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临床前瞻性随机试验,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降血糖药物+依帕司他+贝前列素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之上同时使用艾塞那肽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血清鸢尾素、脂联素、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2 hPG、HbA1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之间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SNCV测定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正中神经MNCV、SNCV为(47.67±5.02)、(45.64±4.70)m/s,腓总神经MNCV、SNCV为(47.94±4.94)、(45.58±4.20)m/s,均高于对照组[正中神经:(43.88±4.64)、(42.81±5.12)m/s;腓总神经:(44.56±5.50)、(42.74±4.95)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鸢尾素、脂联素、一氧化氮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内皮素较治疗显著降低,且试验组的血清鸢尾素、一氧化氮为(189.60±28.60)ng/mL、(69.50±12.44)μmol/L,均高于对照组[(174.40±26.30)ng/mL、(64.19±10.50)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依帕司他、贝前列素治疗2型糖尿病伴有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在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鸢尾素、脂联素、一氧化氮水平,降低内皮素方面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