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E-钙粘附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8例子宫内膜腺癌及19例正常组织进行了E-钙粘附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E-钙粘附蛋白在正常组织中均呈正常表达,异常表达率为0;而在子宫内膜癌中正常表达率降低为44.7%,异常表达率升高为55.3%,两组差异显著.同时,E-钙牯附蛋白在Ⅰ期子宫内膜癌中的异常表达率为48.0%,而在Ⅱ~Ⅲ期子宫内膜癌中的异常表达率为30.8%,二者差异显著.结论E-钙粘附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PTEN作为一个新发现的而又非常重要的肿瘤抑制物,其突变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目的在于检测人类子宫内膜癌中PTEN蛋白的缺失,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附蛋白(E—cad)和层粘连蛋白(LN)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中E—cad和LN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中E—cad的正常表达率分别为53.3%,31.25%;LN的强表达率分别为80%,56.25%。随着GTD恶性程度的增加,E—cad的正常表达率及LN的强表达率逐渐降低,且与正常绒毛组织有显著差异。在葡萄胎及侵蚀性葡萄胎中E—cad正常表达与LN强表达问不存在显著联系。结论E—cad及LN的表达与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的发生、恶变及侵袭有关系,检测E—cad与LN有助于提高这两种疾病的诊断率,对E—cad与LN表达的监测有助于预测疾病预后及提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上皮型钙黏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un H  Liu X  Li M 《中华肿瘤杂志》2000,22(6):496-498
目的 探讨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E-CD)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和抗E-CD抗体观察60例宫颈癌、1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和1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E-CD的表达。结果 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E-CD100%表达,CIN中E-CD阳性率为66.7%,而宫颈癌组织中E-CD阳性率仅为46.7%。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升高,E-CD表达下降,其Ⅰ、Ⅱ、Ⅲ级E-CD阳性率分别为71.4%、46.2%、和30.0%(P〈0.05)。E-CD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27.3%)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5.9%,P〈0.05)。临床分期愈晚,E-CD表达愈低,Ⅰ~Ⅱ期和Ⅲ~Ⅳ期E-CD阳性率分别为62.5%和15.0%(P〈0.05)。结论 随着宫颈癌的发生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附素(E-cd)及其相关蛋白连接素(caten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cd及catenin在60例胃癌中的表达。结果:在各型胃癌中,E-cd/catenin复合物1项以上的成分表达异常高达83.3%(50/60)。E-cd、α-catenin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Lauren’s分型密切相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2例增生期子宫内膜,1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4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标本中p27蛋白的表达。结果:p27蛋白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分别为100%、60%和40.47%。随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升高、病理分级的降低及肌层浸润的加深,p27蛋白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p27蛋白低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2例增生期子宫内膜,1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4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标本中p27蛋白的表达.结果:p27蛋白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分别为100%、60%和40.47%.随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升高、病理分级的降低及肌层浸润的加深,p27蛋白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p27蛋白低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组织上皮钙粘附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体大肠癌中上皮钙粘附素的表达是否与其转移潜能相关。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4例大肠癌患者原发灶及临近非肿瘤大肠粘膜等不同组织中的上皮钙粘附素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肠粘膜中上皮钙粘附素强烈表达,而其在原发灶中的染色特征发生改变,表达程度明显弱于临近非肿瘤大肠粘膜,且与大肠癌的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淋巴道转移、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结论:上皮钙粘附素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浸润、转移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Yu XW  Rong W  Xu FL  Xu GY  Sun YR  Feng MY 《癌症》2007,26(11):1204-1210
背景与目的:粘蛋白(mucin,MUC)是大分子量的糖蛋白,对上皮起润滑和保护作用.上皮钙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可维持上皮的极性和完整性.MUC、E-cad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本研究目的是探讨MUC1、MUC2、MUCSAC和E-cad在正常结直肠粘膜、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各个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且研究MUC1、MUC2、MUC5AC分别与E-cad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结直肠粘膜、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腺癌组织各150例进行MUC1、MUC2、MUC5AC和E-cad检测,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MUC1、MUC2、MUC5AC分别与E-ca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结直肠正常粘膜、腺瘤、腺癌中MUC1阳性率分别为0.07%、12.7%、45.3%; MUC2为100%、90.0%、52.6%;MUC5AC为8.7%、30.7%、44.0%;E-cad为98.7%、82.0%、54.0%.在结直肠腺癌中,MUC1、MUC2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MUC5AC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P<0.01);E-cad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10g-rank显著性检验发现,MUC1阴性组及MUC2、E-cad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明显增高(P<0.05).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在结直腺癌中MUC1与E-cad呈负相关(r=-0.234,P=0.004);MUC2、MUC5AC分别与E-cad呈正相关(r=0.170,P=0.038;r=0.198,P=0.015).结论:在结直肠腺癌中.MUC与E-cad具有明显相关性;MUC1、MUC5AC的上调表达,MUC2、E-ead的下调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有关,并在一定程度上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MLH1、MSH2、PMS2和MSH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缺失率,探讨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7例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LH1、MSH2、PMS2和MSH6蛋白的表达。结果:87例子宫内膜癌中MLH1、MSH2、PMS2和MSH6四种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2.6%(11/87)、2.3%(2/87)、16.1%(14/87)、6.9%(6/87),总的蛋白缺失率为31.0%(27/87)。MMR蛋白在不同年龄段的表达缺失率依次为:≤30岁为0%(0/2)、31-40岁为43.8%(7/16)、41-50岁为44.4%(12/27)、>50岁为19.0%(8/42)。I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MMR蛋白缺失率为36.9%,其中高级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中MMR蛋白表达缺失率为58.3%;II型子宫内膜癌中MMR蛋白的表达缺失率为13.6%。MMR蛋白在黏膜内癌、浅肌层浸润癌及深肌层浸润癌中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4.3%(3/21)、29.6%(16/54)、66.7%(8/12),10例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中有6例存在MMR蛋白的表达缺失。结论:MMR蛋白在低年龄段、高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有深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病例中表达缺失率高,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议临床常规检测子宫内膜癌中MMR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LIN28B和HMGA2在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以探索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并探讨联合检测两者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ABC)检测正常子宫内膜36例做为对照组,非典型增生组21例,子宫内膜癌136例,共157例做为实验组,观察LIN28B和HMGA2在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同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LIN28B和HMGA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高(P<0.05),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LIN28B和HMGA2的表达阳性率较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高(P<0.05)。LIN28B的表达阳性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有关,而与肌层浸润、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患者绝经与否无关(P>0.05)。HMGA2的表达阳性率与手术病理分期有关(P<0.05),可能与肌层浸润有关(P=0.0496),而与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患者绝经与否无关(P>0.05)。13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IN28B和HMGA2表达呈正相关(r=0.327,P<0.05)。结论:LIN28B和HMGA2与子宫内膜组织的异常增生及癌变密切相关。LIN28B可能通过某种途径上调HMGA2的表达,从而诱导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发展。两者可能成为对于子宫内膜癌诊断及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WT1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免疫组化法(S-P)检测增生期、分泌期正常子宫内膜各5例做为对照组。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10例、非典型增生33例、子宫内膜癌40例,共83例做为实验组,观察WT1在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同子宫内膜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结果:WT1在内膜单纯性增生、非典型增生中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WT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WT1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P<0.05)、组织分化程度(P<0.05)、淋巴转移(P<0.05)有关。结论:WT1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WT1表达增加提示子宫内膜病变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1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7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结果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urvivin不表达或低表达。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水平升高。Survivin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的相关性(所有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上调,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可能作为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Twist和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O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Twist和E-cadherin在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78例OSCC组织中的表达,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Twist和E-cadherin在OSC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wist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E-cadherin蛋白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P<0.05);E-cadherin在Ⅲ、Ⅳ期OSCC组织中的表达低于Ⅰ、Ⅱ期(P<0.05);E-cadherin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OSCC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无转移者(P<0.05);Twist在Ⅲ、Ⅳ期O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Ⅰ、Ⅱ期(P<0.05);Twist在淋巴结转移患者的OS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无转移者(P<0.05);OSCC组织中Twist的表达与E-cadherin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39,P<0.05).结论:Twist与E-cadherin在OSCC组织中异常表达,且两者的表达高度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参与OSCC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Twist和E-cadherin对OSCC的预防诊治及预后评估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DANCR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癌组织55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30例以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7例,运用实时PCR技术分别检测DANCR在不同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ANCR的表达水平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以及子宫内膜癌中呈逐渐上升趋势;DANCR在I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高于II型子宫内膜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NCR在子宫内膜癌中显著性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有关;DANCR可能对子宫内膜癌病理分型有标志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 Tenascin - C 在子宫内膜正常组织、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enascin - C 基因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分别检测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8例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和7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Tenascin - C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Tenascin - C 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Tenascin - C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enascin - C 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浸润肌层深度、分化程度、FIGO 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0.05)。结论:Tenascin - C 基因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因此对 Tenascin - C 基因的检测可用于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及评估其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 asculogenic mimicry,VM)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5年1 月至2014年6 月术后随访资料完整的子宫内膜癌标本267 例,采用CD31/PAS双重染色鉴定VM结构,分为VM阳性组与VM阴性组,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133 的表达。结果:267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65例(24.3%)存在VM。VM的形成与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χ2= 9.987 ,P = 0.002),组织学分级(χ2= 11.795 ,P = 0.001),肌层浸润深度(χ2= 5.499,P = 0.019),脉管内有无癌栓(χ2= 22.599,P < 0.001)及淋巴结有无转移(χ2= 7.848,P = 0.005)密切相关。Kaplan-Mei er法生存分析发现VM阳性组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为51个月)明显低于VM阴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0 个月),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70.973,P < 0.001)。 CD133 在VM阳性组的表达率为75.4%(49/ 65),较VM阴性组58.9%(119/ 202)高,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5.720,P = 0.017)。 结论:VM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度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CD133 表达阳性的肿瘤干细胞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VM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DcR3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cR3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DcR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P<0.01).DcR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DcR3 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子宫内膜癌因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和年轻化趋势而备受关注,深入研究其癌变机制,对于子宫内膜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内膜中hMSH6和p56的表达,探讨hMSH6和p53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10-08-01-2013-03-01刮宫及手术切除的65例子宫内膜癌,15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20例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中p53和hMSH6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hMSH6蛋白表达率为27.6% (18/65),明显低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75.0%(15/20),及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73.3%(11/1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率55.3%(36/65),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13.3%(2/15),及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5.0%(1/20),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组hMSH6及p53的表达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9,P=0.002;x2=10.99,P=0.004),而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组织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SH6及p53蛋白的表达均与手术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01.结论 hMSH6基因表达缺失及p53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通过检测两者的表达水平可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uPA、p-p38和VEGF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三者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uPA、p-p38和VEGF分别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膜,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7%(31/60)、55.00%(33/60)和43.33%(26/6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0、12.50%(P<0.05).三者的表达与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uPA、p-p38和VEGF三者之间两两比较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uPA、p-p38和VEGF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