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从1986年世界上首先报道GCSF基因克隆成果,90年代应用于临床后,大量的临床试验及应用表明rhGCSF(基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防治效果显著,我科于1996年9月~1997年7月间观察了rhGCSF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共收集了13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胃癌3例,恶性淋巴瘤2例,直肠癌2例,乳腺癌2例,肝癌1例,肺癌3例,年龄36~65岁,男6例,女7例。全身状况Karnofsky评分在70分…  相似文献   

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化疗中对骨髓造血细胞的作用。②方法 随机选择AML化疗病人51 例,其中化疗后应用G-CSF治疗的27 例为治疗组,未应用G-CSF治疗的24 例为对照组,动态观察骨髓抑制期和恢复期的血细胞变化。③结果 治疗组骨髓抑制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 2.32,P< 0.05)。两组缓解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 2.010,2.031,P> 0.05)。④结论G-CSF对化疗后骨髓的恢复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rhG-CSF在髓细胞白血病化疗中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卞锦国,董戴玉,严云,陈玲玲,周欣,梁辉,任梅玉rhG-CSF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减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t)化疗后骨髓抑制并发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唐义平  缪世锟 《四川医学》2001,22(6):531-532
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是强烈化疗 ,但是强烈化疗所引起的骨髓抑制 ,往往会导致严重感染 ,成为白血病的死亡原因之一。为了促进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恢复 ,防止感染 ,我们用小剂量分泌型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ecombinanthuman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 ,rhG CSF)治疗急性白血病强烈化疗后所致的骨髓抑制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1.1.1 治疗组 :我科住院的 2 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16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男 16…  相似文献   

5.
观察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作用,对5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二组,27例接受化疗加G-CSF治疗。25例单独应用化疗,并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另行分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G-CSF治疗组在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降低持续时间,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化疗总疗程后延病例数衣化疗总剂量减少病例数等方面均较对照且明显减少(P〈0.05 ̄0.001)。但临床缓解率和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对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儿科最常见的血液病,其病情进展快、死亡率很高。随着联合化疗的应用,儿童白血病的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大大提高,但由于强烈化疗造成骨髓抑制,外周血粒细胞减少,而常常合并各种感染,特别是某些致死性的感染,是造成白血病患儿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的粒细胞减少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人体G—CSF是由人单核细胞或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我国药用G—CSF是由中华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产生的,它由174个氨基酸及含4%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对急性白血病大剂量、普通剂量和较低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治疗作用。方法: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急性白血病30例,共68个疗程化疗,结果:所有治疗组较对照组感染减轻,粒细胞缺乏时间缩短,骨髓造血恢复加快,不规则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感染程度,骨髓造血恢复无差  相似文献   

8.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实体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10月~1997年12月,我们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化疗后外周血粒细胞减少病人97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7例中,男52例,女45例;年龄19~72岁,平均48.3岁。包括肺癌23例,恶性淋巴瘤19...  相似文献   

9.
对因急性白血病(AL)、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联合化疗及其他药物所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症19例患者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达显效、有效分别为13例(68.42%),2例(10.52%),总有效率78.94%;所需中位时间分别为8,14天。治疗后ANC增值1.57~11360倍,白细胞(WBC)、ANC达显效、有效时间明显缩短(P<0.005)。随着ANC增值,患者感染、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化疗间歇时间均缩短,对患者及时进行化疗、安全渡过化疗后骨髓抑制期,进一步杀灭体内残存肿瘤细胞及缩减整体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培养白血病细胞集落(CFU-L),观察G-CSF和GM-CSF对11例AML和CML患者外周血CFU-L形成的影响。结果 CM-CSF对CFU-L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G-CSF(P=0.012),而G-CSF对CFU-L形成影响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别(P=0.495)。结论 G-CSF对髓系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无明显影响,作为髓系白血病大剂量化疗的支持治疗可能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1.
对因急性白血病(AL),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M)联合化疗及其他药物所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症19例患者予以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达显效,有效分别为13例(68.42%),2例(10.52%),总有效率78.94%,所需中位时间分别为8,14天,治疗后ANC增值1.57~11360倍,白细胞(WBC),ANC达显效,有效时间明显缩短(P〈0.00  相似文献   

12.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colony stmin mulatingfactor,rhG CSF)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 ,和成熟。因此 ,对白血病强烈化疗后的骨髓抑制有治疗作用。我科于 1996年 10月至 1997年 10月对 2 0例急性白血病在强烈化疗后使用 (rhG CSF)进行了临床治疗 ,疗效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病例本组 2 0例中 ,男性 8例 ,女性 12例 ,年龄最大 60岁 ,最小 2 4岁 ,均为我科住院病人 ,经骨髓细胞学检查、血常规检查、组织化学及免疫学分型等确诊为急性白血病 ,全组均为初…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化疗+G-CSF与化疗+G-CSF+GM-CSF二种动员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PBSC)和造血重建的效果。方法:将33例患者(急性白血病23例,恶性淋巴瘤9例,乳腺癌1例)分为化疗+G-CSF与化疗+G-CSF+GM-CS组,化疗后WBC最低时开始分别应用G-CSF150μg皮下注射,2/d及G-CSF150μg,GM-CSF150μg,皮入注射,上,下午各1次。动员3d后行PBSC采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液肿瘤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CSF)后骨髓中粒系统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与临床关系。方法 血液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行骨髓穿刺检查,分析骨髓中粒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恶性淋巴瘤(NHL)患者在化疗后粒细胞低下时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骨髓出现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可见粒系统细胞中某个阶段不呈比例性增高,可见早幼粒细胞明显增高以及分叶核粒细胞增高。并见早幼粒细胞或是分叶核粒细胞出现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只是反应性、暂时性的,停止用药之后,这种变化随之消失。结论 急性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化疗后应用G -CSF治疗期间,骨髓象可见到某个阶段的中性粒细胞不成比例的明显增高,如早幼粒细胞增多、分叶核细胞增多等;并有质的变化,与应用G -CSF关系密切,应与疾病的变化鉴别。  相似文献   

15.
李龙芸  孙文萍 《北京医学》1998,20(3):137-139
应用小剂量(2μg/k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于18例肺癌患者化疗中,以观察预防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其中小细胞肺癌5例,非小细胞肺癌13例,随机分成G-CSF组及对照组各9例,化疗方案为CE(卡铂-VP16)。结果G-CSF组粒细胞绝对计数(ANC)<2.0×109/L,发生例数5例,持续天数为3.6±3.5天;对照组持续天数16.8±7.1天,P<0.05。ANC最低值至恢复正常(ANC>2.0×109/L)的天数G-CSF组及对照组分别为2.6±1.3天,8.9±5.3天(P<0.05)。G-CSF组化疗后的第20天ANC均已恢复正常,ANC为(9.7±6.8)×109/L故可在第22天顺利接受第二周期化疗。对照组ANC(1.66±0.8)×109/L(P<0.01)。由此可见,小剂量G-CSF能有效地防治肺癌化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16.
尽管抗癌药物的联合应用使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药物所引起的毒副反应常使化疗方案不得不延迟或变更。对毒副反应的防治,在保证癌症患者按时按量完成化疗方面显得尤为重要。1 骨髓抑制的防治大多数抗肿瘤药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是化疗中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临床表现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或血小板减少,而白细胞减少容易并发感染,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致死[1]。11 非格司亭(GCS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GCSF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可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了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时,基因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作用情况。可见:注射rhG-CSF2~3μg/kg/d,共7天,外周血白细胞数于第三天开始逐渐上升,第8天均值达4.21×109/l,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时间缩短,感染发生率降低,感染程度减轻,易于控制,各项指标均优于未用rhG-csf组,提示rhG-CSF对急性白血病是一个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儿童恶性肿瘤化疗的影响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4例38例次肿瘤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用GM-CSF2 ̄5μG/KG·D^-1,3 ̄5D,观察中性粒细胞回升、发热、口腔溃疡等情况。结果:用GM、CSF疗效明显,与对照组比较,中性粒细胞升至≥1.5×10^9/L提前了8.3d,发热和口腔溃疡减少了33%、28%,输血或成分输血减少2.4次。结论:GM  相似文献   

19.
江丽琴 《九江医学》1997,12(4):212-214
目的:探讨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儿童各种白细胞减少症的意义。方法:皮下注射rhG-CSF后24、48、72、96、120小时观察3例急淋化疗后、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例感染的外周血粒细胞变化。结果:3例急淋化疗后有核细胞外周释放增加,顺利完成化疗;2例急性肠炎外周血粒细胞上升,稳定正常;1例重症肺炎同时控制感染后,粒细胞稳定正常;1例自身免疫性贫血并咽炎在控制感染和加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告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急性细胞白血病(AML)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疗效观察:方法应用中等剂量、短疗程(3-5天)rhG-CSF治疗AML28例,并与同期未用rhG-CSF治疗的AML28例进行比较。结果:rhG-CSF能显著缩短化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ANC)的低下期及感染的持续时间,同时能明显减少化疗后的输血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