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复代赭汤出自《伤寒论》(第161条)日:“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古今名医方论》称旋复代赭汤为“承领上下之圣方也。”其方由旋复花、代赭石、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气上逆所致之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反胃呕吐等症。  相似文献   

2.
旋复代赭汤原自仲景《伤寒论》161条。原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由旋复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组成。功能和胃、化痰降逆。方中旋复花消痰下气散结,能升能降,疏肝理气;代赭石重镇降逆;二药相合善能降气以治嗳呃。半夏、生姜辛温而散,涤痰散饮,开心下之痞结;人参、甘草、大枣甘温以补脾胃之虚。诸药配合,除痰下气,而消痞除噫。笔者通过临床应用总结发现,本方多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旋覆代赭石汤是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方,主治汗、吐、下后表邪已解而中气受伤,痰湿不化,胃气因虚而上逆,以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方中以旋覆花之下气涤痰,代赭石之重镇降逆为主药,党参、甘草益气养胃;半夏、生姜化痰降逆,大枣调脾胃益中气,此方不仅应用外感热病后痰浊中阻,  相似文献   

4.
1 制方原则及适应证  旋复代赭汤出自《伤寒论》(第 16 1条 )曰 :“伤寒发汗 ,若吐 ,若下 ,解后 ,心下痞硬 ,噫气不除者 ,旋复代赭汤主之。”《古今名医方论》称旋复代赭汤为“承领上下之圣方也。”其方由旋复花、代赭石、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胃气虚弱  相似文献   

5.
旋复代赭汤始于张仲景之《伤寒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由旋复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组成,功能降逆化痰,益气和胃[1].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逐步将其应用推广,现就个人在临床上应用本方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谨请各位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6.
旋复代赭汤出自《伤寒论》一书,由旋复花9克(布包),代赭石15~24克,半夏9克,人参6克(或以太子参15~20克代),炙甘草5克,生姜9克,大枣8枚组成。方中各药的剂量是根据临床的常用量所定,与原方有些出入。应用时可用水煎取450毫升,一日服三次,每次150毫升。 本方在原书用于“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意指伤寒病经过发汗或催吐或泻下的治疗后,虽然寒邪已解,但由于治疗失当,以致胃气损伤,痰  相似文献   

7.
齐峰  盖丽娟 《大家健康》2013,(12):43-44
正《伤寒论》第161条说:"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旋覆代赭汤方: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从条文中看,旋覆代赭汤为治疗因吐下伤中所致的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病机为中阳虚寒,痰阻气逆,症见上腹部痞塞满闷不适,按之紧硬而不痛,频频嗳气,或见呃逆,呕吐,舌苔白腻或厚腻,脉缓或滑。方中代赭石为苦寒重镇之品,在方中的剂量是明显小于其它六味药的,仲景如此用法,意在既  相似文献   

8.
旋覆代赭汤为《伤寒论》方。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及胃气上逆所致的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等症。方中以旋覆花,代赭石相伍降气镇逆,佐以制半夏、生姜温脾胃化痰涎,党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近代医家对此方应用,不拘原意而多有阐发。笔者运用该方治疗某些妇科疾患,效果颇感满意。现择医案四则如下: 一、经行头痛 王××,女,37岁,已  相似文献   

9.
旋复代赭汤系仲景方,为治疗伤寒汗、吐下后,表解,胃虚痰阻,噫气不除之证而设,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的功用。方以旋复花下气消痰、降逆除噫;代赭石质重镇逆、坠痰止呕,共为君药。生姜、半夏和胃化饮、降气祛痰,助君药之用。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补虚,振复中气。笔者扩大其应用范围。以此方稍事加减,治疗多种病证,每收佳效。现举治例五则,以资佐证。 一、呕吐 陈某某、男、62岁,退休职员。初诊:一九九○年四月十五日。 脘痛有年,近两周来,食后呕吐清水粘液甚时偶杂少许饭食。胃镜检查诊断为:胃后壁溃疡A2期,伴慢性浅表性胃炎。曾予甘温香燥之剂,未能止其发作。后邀余治,视其形体消瘦。自诉脘腹作胀,纳谷欠香,大便日行两  相似文献   

10.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功效和解少阳。方药组成柴胡500g,黄芩3两,人参3两,半夏0.5L(洗),甘草(炙)、生姜各3两(切),大枣12枚(擘)。服法与禁忌上7味,以水1斗2L,煮取6L,去滓,再煎,取3L,温  相似文献   

11.
旋覆代赭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由旋覆花、代赭石、人参、半夏、生姜、甘草组成,具有降逆化痰、益气和胃的功效,主治胃气虚弱、痰浊中阻、胃失和降、浊气上逆而致的噫气不除、心下痞满、呕逆、反胃等症。笔者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痰浊所致的顽固性呃逆,每获良效,兹举数例如下。案1张某,男,52岁。2006年3月11日诊。频繁呃逆1周。自述l周前无明显诱因,  相似文献   

12.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甘草、黄连、大枣七味组成,具有和胃降逆、开结除痞之功效,方中黄芩、黄连苦寒,降火除热,干姜、半夏辛温,开结散寒,参草、大枣益气补虚.  相似文献   

13.
笔者应用生姜泻心汤试治产后泻十多例,疗效较满意。[方药]生姜泻心汤出自仲景伤寒论,辨太阳脉症并治篇之伤寒表解,脾胃阳虚,又有热邪内陷,胃中不和,心下痞鞭,乾噫含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之方剂。处方:生姜四钱甘草三钱人参二钱干姜一钱黄芩二钱半夏三钱黄连一钱大枣十枚  相似文献   

14.
跟随关幼波老师学习多年,在临床中发现关师善用旋复花、代赭石对药,遇到患者有胃气上逆的打呃,胃脘胀满;肝气上逆的胸闷,胁痛,梅核气;肝阳上亢的头晕,头胀,头痛;肝风内动的抽搐,角弓反张;痰浊内阻引起的胸闷,胸痛;顽痰不化的癫痫,面瘫等,临床上屡用不鲜,每获得较好疗效。旋复花下气散结,涤痰开胸,消痞止呕。代赭石重镇降逆,平肝泻热,旋复花以宣为主,代赭石以降为要,二药相伍,一宣一降,起到下气消痞,涤痰开胸,平肝潜降作用,现总结如下。1 下气消痞关师在临床中见到慢性肝炎病人或胃病病人有胃气上逆引起的呃逆,噫气,呕吐,胃脘堵闷等症,必用…  相似文献   

15.
乙、慢性胃炎在治疗方面,中医能根据病证的虚实寒热……而对证施治,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能和饮食护理等方法相配合,就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了。现在将常用的方剂略举如下。 (1)慢性胃炎消化不良,食滞胃中发酵,而致心窝部胀满、痞鞕、暧气不除或作呕者,宜旋复花代赭石汤。旋覆花代赭石汤(金匮要略方) 旋复花5.0代赭在5.0人参3.0半夏7.0生姜6.0甘草3.0 以上六味加大枣三枚,以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一日三回分服。  相似文献   

16.
姚慧芳 《中外医疗》2008,27(30):108-108
旋复代赭汤原出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功效: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主治胃气虚弱,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而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反胃呕吐等症.在临证中,将之广泛应用于梅核气,梅尼埃病、癔病等与情志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卓著.  相似文献   

17.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功效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方药组成吴茱萸9g(洗),人参9g,生姜18g(切),大枣4枚(擘)。服法与禁忌上4味,以水1L,煮取400ml,去滓,温服100ml,3次/日。  相似文献   

18.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古方。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透达少阳半表之邪,黄今清肝胆,除少阳半里之热,二味相伍是和解少阳之要药,配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伍人参、大枣、甘草扶正和中,姜枣调和营卫,通行津液,共奏和解少阳之功。关于小柴胡汤的主药,前人曾有争论。有认为“此汤转旋在柴芩二味,以柴胡清表热,黄芩清里热也。”;有说“以柴胡,半夏得二至  相似文献   

19.
生姜泻心汤     
马迁 《开卷有益》2014,(12):66-66
<正>生姜泻心汤载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源于半夏泻心汤,为调和肠胃剂。方药组成:生姜12克,半夏10克,干姜10克,大枣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具有和胃消痞,散结除水的功能,主治水热互结,心下痞鞭,干噫食臭,腹中雷鸣和下利等证。  相似文献   

20.
丁香柿蒂汤     
正本方载于明代医家秦景明撰著的《症因脉治》,秦景明论述丁香柿蒂汤道:"呃逆乃胃气上逆之证,成因甚多,本方所治乃虚寒之呃逆,病起于久病或误治,损伤脾胃阳气,中阳不振,胃气虚寒,失其和降之职,寒阻气逆。"方药组成:丁香6克,柿蒂9克,人参3克,生姜6克,水煎服。该方具有温中益气,降逆止呃的功能,主治胃气虚寒,胃失和降所致胸脘痞闷,虚寒呃逆,呃逆不已,舌淡苔白,脉沉迟。本方主治胃气虚寒,气逆不降之呃逆,以舌淡,苔白,脉沉迟为证治要点。方中丁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