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收治的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例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指标等可能影响该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氧合指数(PO2/FiO2)、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及肺野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MODS、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是影响AR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诊治ARDS患者过程中,加强对年龄、合并MODS、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等指标的监测,对提高治疗成功率和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并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治疗棘手 ,医疗费用高 ,愈后差。本文对我院 1990年 12月— 1999年 12月收治的 5 1例ARDS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条件下 ,并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 39例病原学检查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分析 ,并就其治疗进行初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9例患者 ,男 2 9例 ,女 10例 ;年龄 15~ 6 4岁 ,平均 32岁 ,肝破裂 6例 ,脾切除术后 2例 ,脑挫裂伤 6例 ,胃大部切除术后 2例 ,消化道出血 6例 ,多发性骨折 4例 ,有机磷中毒 5例 ,败血症并发感染性休克 8例。1.2 诊断标准 ARDS符合 19…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ARDS患儿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将2005年12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河北省ARDS协作组患儿给予保护性通气策略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监测血气分析、电解质、呼吸机参数、生命指征等多方面,最后对所记录数据进行Logistic概率型回归分析。结果 ARDS最重时的二氧化碳分压的OR值为32.949,P=0.027;存活组PaCO2正常,死亡组PaCO2明显升高(48.9178±21.6762/38.3621±13.4960mmHg,t=2.595,P=0.011)。结论 高碳酸血症是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小潮气量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并未都出现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尿毒症患肺部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1年—2003年老年尿毒症患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糖尿病、住院天数长、浮肿、透析充分、贫血、营养不良是导致老年尿毒症患肺部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纠正贫血、改善营养不良、有条件充分透析、加强呼吸管理等,是减少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万钧  江艳 《宁波医学》1997,9(2):63-64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重症监护病房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重症监护病房当中收治的1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当中,共计有97例肺外源性患者,53例肺源性患者。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选择APACHEII评分标准调查患者的死亡率。在1年内患者的死亡率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同时以多方面因素的资料研究为根据,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因素会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死亡,其中包括患者的多功能器官功能障碍妨碍住院时间的治疗、基础病理以及年龄等。心功能衰竭(19.2%)以及脓毒性休克(25.3%)导致患者死亡率的原因当中具有最高的死亡率,而较少有患者死于呼吸衰竭(15.2%)。结论本院近几年来最为常见的病人之一就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该病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而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就是心功能衰竭以及脓毒性休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了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患儿共25例,检测血清SP-A、IL-8、IL-10、基础皮质醇水平,记录呼吸机使用参数、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患儿血清SP-A、IL-8、IL-10水平、机械通气最高PEEP显著高于存活组ARDS患儿,基础皮质醇水平、最低PaO2/F iO2显著低于存活组患儿。存活组患儿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显著长于死亡患儿。肺内源性ARDS机械通气最高PEEP显著高于肺外源性ARDS患儿,最低PaO2/F iO2显著低于肺外源性ARDS。ARDS患儿预后与血清IL-10水平、SP-A水平、住院时间有关,是影响ARDS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调节炎性/抗炎的平衡,肺表面活性蛋白的替代,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并结合先进的呼吸机治疗技术,从多方面入手综合治疗ARDS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重症肺炎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早期危险因素,力求对ARDS进行早期识别及干预,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重症医学科自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0日期间收治的232例艾滋病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基础疾病等。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对并发ARDS有影响的指标,然后将筛选出的指标进行多重共线性评估,再将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最后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评估各项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232例艾滋病重症肺炎患者中有33例并发ARDS。ARDS组患者组内病死率81.8%;非ARDS组的组内病死率33.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α-hydroxybutyrate dehyd...  相似文献   

11.
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冉鹏 《重庆医学》2008,37(16):1798-1799
目的 总结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收治的37例肺挫伤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33例,死亡4例.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地应用机械通气是成功救治肺挫伤并发ARDS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响因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降低其发生的风险。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入住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足月ARDS患儿2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与同期入院的非ARDS患儿402例进行成组资料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足月新生儿ARDS的发生率为6.29%,发病时间多为生后3~6h(55.56%),且以缺氧和呼吸窘迫为主要特征,其胸部X线以Ⅲ级多见(48.1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胎龄、分娩方式、胎粪吸入、妊娠合并糖尿病对ARDS的发生有影响(P<0.05)。结论 ARDS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男性、胎龄<39周、选择性剖宫产、胎粪吸入及母妊娠合并糖尿病均为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细菌感染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菌感染在急性肺损伤 (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发病及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10年间发生ALI、ARDS的 60 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导致直接肺损伤的首要原因为肺部感染 ,导致间接肺损伤的首要原因为全身性感染 ;②在所分离的致病菌中 ,革兰阳性球菌 ( 5 0 .76%)和革兰阴性杆菌 ( 4 0 .15 %)基本相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第一和第二位致病菌 ;③随SIRS分级的提高 ,感染患者ALI和ARDS的发病率均显著增加 (P <0 .0 5 ) ;④随发生功能障碍器官数的增多 ,感染患者ALI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P <0 .0 5 ) ,当发生 2个以上器官 (即 1个肺外器官 )功能障碍时 ,感染患者ARDS病死率显著增加 (P <0 .0 5 ) ;⑤在治疗原发病、氧疗及抗感染基础上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P <0 .0 5 )。结论 感染是ALI和ARDS发病的主要诱因 ;机会致病菌是导致感染的主要细菌 ;以治疗原发病和抗感染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二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情况、治疗、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SARS合并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SARS合并ARDS患者的病死率为32%;缺氧(PaO2<60 mmHg或SpO2<93%)时间>1 d的病死率显著增高(P<0.05);发生4个或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的病死率显著增高(P<0.05).治疗以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器官功能维护为主.结论以及时纠正缺氧、防治MODS的发生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望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诊断预警及预后判断的预测效果.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队列研究的方法,从2014年1月开始纳入各中心收治的ARDS与ARDS高危病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检测患者在入组24 h内的血清学指标(sRAGE、CC16、Ang-2、sICAM-1、PAI-1、SuPAR、HMGB1).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高危ARDS患者发展成为ARDS危险因素和影响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用ROC曲线比较单个危险因素或联合多个危险因素对ARDS发生的预警及ARDS死亡预后的预测效果,计算其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 共纳入ARDS患者59例,ARDS高危患者41例.A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HMGB1、sICAM-1、Ang-2、CC16、PAI-1.其中HMGB1预测效果最好(AUC=0.908),其次根据AUC大小顺序为CC16(AUC=0.861),Ang-2(AUC=0.858),PAI-1(AUC=0.801),sICAM-1(AUC=0.773).单指标分析中,敏感度最高的单指标为HMGB1与sICAM-1,皆为79.7%,特异度最高的指标为HMGB1、CC16与Ang-2,皆为87.8%.在联合预测中,HMGB1与Ang-2联合预测,特异度最高,为95.1%,其AUC也为最高(0.92).HMGB1、Ang-2与PAI-1指标联合预测,敏感度最高,为89.9%.多指标联合预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ARDS诊断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ARDS预后分析,sRAGE与Ang-2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RAGE(AUC=0.791)比Ang-2(AUC=0.67)对ARDS患者死亡预测效果好.两指标联合可以提高ARDS死亡预测的特异性.结论 在ARDS高危患者中,HMGB1、sICAM-1、Ang-2、CC16、PAI-1是其发展成为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HMGB1与Ang-2联合预测有较好的特异性,HMGB1、Ang-2与PAI-1联合预测有较好的敏感性.对于ARDS患者,sRAGE与Ang-2的增高预示着ARDS患者预后不良,两者联合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is defined by non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and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the seriously ill patients. It represents the serious pulmonary response to a broad range of severe injuries occurring either directly to the lung or as the consequence of injury or inflammation at other sites in the body. With the great adv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serious diseases such as severe trauma, shock and sepsis, many patients do not die of original diseases but develop ARDS, which makes the incidence of ARDS increase. Results from a recent thorough epidemiological study conducted in Seattle suggested ARDS incidence figure of 59 cases per 100000 inhabitants/year.[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小儿重症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与未发生ARDS的两组患 儿的临床资料,探讨重症及复杂先心病术后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依据2011年ARDS的柏林定义,选取我院2009年1 月~2014年5月心外科收治的75例未发生ARDS的重症及复杂先心病患儿作为I组,同期发生ARDS的80例患儿作为Ⅱ组,对 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年龄、性别、体质量、术前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术前及术后血白蛋白、术前及术后血肌酐、术前 左室EF等39 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Ⅱ组死亡17 例,病死率21%。II 组中轻度ARDS 27 例,中度ARDS 25例,重度ARDS 28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体质量、术前PCO2、术前左室射血分数、术后早期血清球蛋白、术中 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总量、术后8 h胸液量、术后8 h输血量、术后血白蛋白、术后血 肌酐、术后初始乳酸值、术后24 h最大乳酸增高率、术后24 h B型尿钠肽、术后24 h降钙素原、术后24 h C反应蛋白、术后24 h血 清前白蛋白、年龄、术前肺动脉压、术前肺部感染、术前凝血功能异常等23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24 h最大乳酸增高率、术后24 h降钙素原及术中出血量等5项指标是 CCHD术后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RDS是重症及复杂先心病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大大增加患儿的病死率。 根据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24 h最大乳酸增高率、术后24 h降钙素原及术中出血量等可 以预测ARDS的发生并早期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利于提高CCHD患儿术后ARDS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1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组(n=30)和常规组(n=31),常规组患者按受常规治疗,血必净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血必净注射液50ml静脉输注,2次/d。观察应用血必净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8含量的影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7、14天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后1天2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血清细胞因子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天2组患者PaO2、PaO2/FiO2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血必净后血清中TNF-α、IL-6、IL-8的含量及病死率均较常规治疗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能够有效阻抑炎症反应,降低血清中TNF-α、IL-6、IL-8的含量,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方法 以2002年l2月至2003年3月,我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一附院临床诊断SARS并ARDS的12例患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呼吸机通气模式、糖皮质激素、深度镇静等方面的应用。结果 压力控制模式(PCV)优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及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早期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死亡率,深度镇静可减少气胸出现。结论 PCV模式通气,早期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深度镇静治疗SARS并ARDS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Among the deaths due to trauma, about one half of the patients suffer from road traffic injury (RTI). Most of RTI patients complicat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and severe multiple injuries. ARDS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trauma patients. Although many injuries and conditions are believ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ARD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in trauma patients, their relative importance in development of the syndrome are undefined. We hypothesize that not all of the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impacting mortality a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patients strictly identified by traffic injury. This study aimed to sieve distinctive risk factors in our RTI population, meanwhile, we also hypothesize that there may exis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risk factors in these patients.
Methods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regarding RTI as a single cause for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ICU) admission. Patients identified as severe RTI with post-traumatic ARDS were enrolled in a prospectively maintained database between May 2002 and April 2007 and observed. Twenty-three items of potential risk impacting mortality were calculat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es in order to find distinctive items in these severe RTI patients.
Results There were 247 RTI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ARDS admitted to EICU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unadjusted odds ratio (OR)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 of mortal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six risk factors out of 23: APACHE II score, duration of trauma factor, pulmonary contusion, aspiration of gastric contents, sepsis and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adjusted ORs with 95% Cl were denoted with respect to surviving beyond 96 hours EICU admission (APACHE II score, duration of trauma factor, aspiration of gastric contents), APACHE II score beyond 20 EICU admission (duration of trauma factor, sepsis,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eyond 7 days E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