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患者女 ,75岁 ,因反复发热、胸痛、活动后气促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 :T37.6℃、P98次 /分、R2 1次 /分、BP112 / 80mmHg。听诊 :双肺呼吸音粗 ,双肺底闻及湿。血象WBC15 .4× 10 9/L、NEUT78.7%、RBC4 .18× 10 12 /L ,血沉86mm/h。CT检查 :双肺肺炎。给予头孢曲松、怡平青治疗 5天 ,疗效不明显 ,改用泰能治疗 3天 ,停药后病情反复 ,改用邦达、可乐必妥、特美汀治疗 7天后 ,病情恶化 ,T39.5℃ ,出现Ⅰ型呼吸衰竭。高分辩CT(HRCT)检查 :双肺野密度增高 ,呈磨玻璃样改变 ,诊断 :间质性肺炎。给予甲基强的松龙 80mg/d ,静滴…  相似文献   

2.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诱发因素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海龙  崔社怀 《重庆医学》2003,32(7):827-829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诱发因素、症状、体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 16例符合NSIP诊断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吸烟、养宠物和基础疾病三因素之一NSIP者占患NSIP总人数 94 % ,无此三因素之一者占 6 %。用皮质激素组 (简称皮组 )治愈率 6 2 % (5例 ) ,非皮质激素组 (简称非皮组 )治愈率 37% (3例 ) ,P <0 .0 5有显著性差异 ;临床治愈 81%(13/16 ) ,皮组 87% (7/8例 ) ,非皮组 75 % (6 /8例 ) ,P >0 .0 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Velcro罗音的消散 :皮组有效率 71% ;非皮组有效率 33% ,P <0 .0 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HRCT磨玻璃样改变消退 :皮组有效率 87% (7/8) ;非皮组有效率 6 0 % (5 /8) ,P <0 .0 5有显著性差异 ;伴条索网格影消除率 ,皮组 75 % ;非皮组 0 ,P <0 .0 1有显著性差异 ;阻塞性通气障碍恢复正常率 :皮组 71% ;非皮组 10 %,P <0 .0 1有显著性差异。疗程 :激素组 ,平均治疗 (2 1± 9)d ,非激素组平均治疗 (38± 11)d。两组治疗时间t检验P <0 .0 1,显著性差异。结论 抽烟 ,养猫狗等宠物以及一些如陈旧性肺结核、慢性胃炎胃溃疡、肝囊肿等慢性基础疾病者是NSIP的易感诱发因素 ,治疗NSIP要加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症(NSI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2年我院收治2例NSIP的临床表现,免疫学、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检查的特点,结果:2例病人,1男1女,平均年龄50a,就诊时病程7-12月,1例病人以活动后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以反复发热为临床表现,2例病人均有肺部罗音,1例病人有长期粉尘接触史,1例病人并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部高分辨CT(HRCT)均以磨玻璃样变为主要表现。2例病人均存在免疫学指标的异常,结论:NSIP在临床上有许多特点不同于UIP,对诊断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例经胸腔镜肺活检诊断的儿童NSIP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肺功能、病理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女男各1例,年龄分别为11岁和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8周至2年.2例患儿均有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间断低热表现,病程中均曾有吸气相细湿啰音,1例有杵状指.2例均有明显的低氧血症,肺功能检查均提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均提示两肺有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及两肺内带的斑片影,1例还有弥漫网格影及索条影,均未见蜂窝样变.组织类型1例为细胞型,1例为混合型.2例患儿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对儿童患者,当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等检查提示肺间质病变而不能明确病因时,病情允许情况下要尽可能行肺活检检查,以明确NSIP的病理诊断及组织学类型.确诊NSIP患者,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仍需长期随诊,结合病史和相关辅助检查进一步查找可能的潜在病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24例临床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通过开胸及胸腔镜肺活检切除标本做病理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将病理组织经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并结合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病理组织学分型.结果 24例手术切除标本均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其中富细胞型10例(41.2%),纤维化型为5例(20.8%),混合型9例(38%).病理变化为肺间质弥漫性慢性炎,包含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偶尔可见小灶性肉芽肿,病理变化时相一致.临床影像学均有双肺弥漫性,斑片状间质改变,肺底部病变较为明显.结论 诊断NSIP时,应结合临床及免疫学检查以区分寻常性或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病理分型(富细胞型、纤维化型及混合型)与本病的预后有重要关系,5年生存率差别较大(富细胞型100%、纤维化型35%、混合型90%).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pneumonia,COP)的临床、肺功能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3月-2012年6月经病理确诊的7例NSIP和12例COP住院患者的临床、肺功能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NSIP和COP均有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及咳痰;与NSIP比较,COP发热、乏力和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更为明显;NSIP和COP肺功能均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下降及弥散功能下降;与COP比较,NSIP患者的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以及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显著减低(P〈0.05)。6例NSIP患者胸部CT为双下肺磨玻璃影,而11例COP患者表现为沿胸膜下或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肺实变影。结论 NSIP与COP呼吸系统症状无明显差别,后者全身症状明显。NSIP限制性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下降更明显。两者胸部CT表现不同,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普通型间质性肺炎病理特征以及与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诊断鉴别。方法回顾分析70例疑为IIP与双肺弥漫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采取开胸肺活检或者是电视胸腔镜,其中20例UIP(UIP组),15例INSIP(INSIP组),15例采取手术切除远离肺癌原发灶周边肺组织(对照组)。结果在纤维母细胞灶、肺泡结构改建、镜下蜂窝肺、弥漫胶原沉积、肌硬化检出方面,UIP组、INSI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为Th1/Th2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与否,这可能也是NSIP与UIP发病的差异,UIP与NSIP均无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鉴别诊断时还应结合肺活检病理实验,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方法:总结分析2例确诊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儿病例资料。结果:病例1为肺特发性纤维化(IPF),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发绀,肺底部持续存在细小湿啰音,(VelcroP啰音),对氧呈高度依赖性,杵状指(趾)和呼吸衰竭,胸片示两肺广泛性同质性病变;CT显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和蜂窝样改变。经常规治疗无效,病情呈进行性恶化。病例2为特发性非特异性肺炎(NISP),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呼吸费力,肺功能提示严重的限制性通气障碍。胸片提示两肺广泛性间质病变,肺活检组织检查显示肺组织间质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病变时相一致;电镜显示肺组织弥漫性胶原纤维增生,肺间质可见大量小B淋巴细胞和少量浆细胞浸润。予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随访,病情好转。结论: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的IPT进展迅速且预后不良,NISP病情进展较慢,预后良好,二者在临床、组织学、影像学上各有特点。儿童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可能并非罕见病,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警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疾病(iNSIP)的高分辨率CT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并分析16例iNSIP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结果 16例iNSIP患者,男女比例为1∶3,平均年龄(57.20±9.72)岁.高分辨率CT表现为磨玻璃影12例(...  相似文献   

10.
滤泡性细支气管炎(folliculor bronchiolitis,FB)是一种病理学诊断,主要累及细支气管,由局限于细支气管周围区域的淋巴滤泡增生所致[1].大多数FB与免疫功能障碍或慢性气道炎性疾病有关[2],由于其诊断主要依靠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因此FB的相关报告较少.此外,FB的治疗和预后各不相同,仍存在一定争议.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现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例自发缓解的FB报告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在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inia,uw)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经临床-影像-病理诊断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47例,其中UIP25例(UIP组),NSIP22例(NSIP组),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GF在两组肺病灶组织中不同细胞成分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用PGM-1检测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s,AM)在肺组织的分布。结果PDGF主要分布在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间质细胞、AM及部分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PDGF在NSIP组上述各类细胞表达均强于UIP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在两组患者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上的表达呈正相关性,且在AM上的表达最强。结论PDGF在UIP和NSIP患者肺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M是其重要来源之一,两组间的差异表达为临床病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学等技术方法做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田庆  赵微  王巧云  陈良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5):2339-2341,2343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点与诊疗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6例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组6例CMV肺炎患者均出现发热、咳嗽,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等症状,血气分析均提示严重的缺氧,PO:明显降低;肺CT均显示双肺弥漫分布磨玻璃样阴影。更昔洛韦抗病毒,丙种球蛋白及甲强龙治疗,6例患者中3例死亡,3例存活。结论CMV肺炎常发生于恶性肿瘤大剂量化疗后、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早期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应停止化疗或减撤免疫抑制药物,给予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病情恶化、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相似文献   

13.
重症肺炎7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以提高其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2002年收住北京军区总医院的重症肺炎7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痰培养、血气分析、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重症肺炎诊疗不及时,死亡率较高,早期出现严重的呼吸窘迫症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吸入高浓度的氧,呼吸频率快.动脉血氧示Ⅰ型呼衰3/7例,Ⅱ型呼衰4/7例,血压低于90/60 mmHg (1 mmHg=0.133 kPa)7/7例,X线表现1/7例累及左肺,3/7例累及右肺,3/7例累及双肺.痰培养1/7例为阴沟杆菌,1/7例为鲍氏不动杆菌,1/7例为产酸克雷伯菌,2/7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例为肠球菌,1/7例为绿脓杆菌.主要治疗手段为综合治疗.预后取决于治疗的时机、选用抗生素的种类.结论依据临床特点,确诊时机、治疗手段,调整抗生素的用药原则来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38例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毅  李源  王乐乐 《安徽医学》2010,31(10):1214-1217
目的探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报道38例临床诊断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结果主要症状和体征为进行性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痰、肺底部闻及Velcro啰音。CT或高分辨率CT(HRCT)显示:两肺弥漫性磨玻璃状、网状、蜂窝状改变,病变分布以两肺外带、胸膜下为主,病灶自肺尖向肺底逐渐加重,两肺基底部病变明显。肺功能有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障碍,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I型呼吸衰竭,以激素和氧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一定效果。结论 IIP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胸部CT/HRCT、肺功能等特征性表现,并除外其他间质性疾病,确诊还需肺活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伴肺癌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L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7例经电视胸腔镜或开胸肺活组织检查诊断为IIP-LC的病例进行临床、影像和病理学比较分析,治疗后随访.结果 7例IIP-LC患者中男6例,女1例,年龄54~69岁,中位年龄为56岁,5例有吸烟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咳痰、活动后气促和咯血.胸部CT检查示两肺有网织、斑片和条索状阴影以及局部的实变影.病理学检查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5例,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2例;肺癌组织学类型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复合癌(腺鳞癌和腺癌伴大细胞癌)各2例,大细胞癌1例.1例行单纯化疗;6例行肿瘤肺叶切除,其中4例子术后化疗,2例予术前化疗.术后随访,3例带瘤生存,4例死亡,其中2例术后2周内死于呼吸衰竭,另2例分别在术后15、1 7个月死亡.结论 高龄、男性、吸烟是IIP-LC的高危因素.与单纯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相比,IIP-LC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诊断更加困难,外科肺活组织检查取材局限时易误诊,治疗和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间质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0 g/d,同时配以止咳、化痰、平喘等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肺俞、中府、膏肓等)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间质性肺炎,能有效的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恢复体力活动,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合并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间31例合并ILD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资料,比较其确诊时的临床表现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其转归。根据HRCT表现将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主要表现为磨玻璃样变或实变,第2组主要表现为网格状或纤维条索状。结果 第1组共10例患者,其中2例生存,8例死亡;第2组共21例患者,其中18例生存,3例死亡。两组间呼吸困难(P=0.015)和初诊时低PaO2P=0.003)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采用的激素冲击治疗(P=0.045)及结局(P=0.000)亦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困难(OR=0.06,P=0.014)和初诊时低PaO2(OR=1.18,P=0.049)是发生胸部HRCT磨玻璃样变或实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肌力水平和肌酶水平在不同的胸部HRCT表现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通过Kaplan-Meier法和Log-rank t检验发现,第1组患者的生存率较第2组差(P=0.000)。结论 胸部HRCT表现为磨玻璃样变或实变的患者比表现为纤维条索样变或网格状改变的患者预后要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