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4例成人型肺母细胞瘤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巨检周围型2例,中央型2例;镜检上皮型1例,双相型3例;免疫组化AE1/AE3阳性4例,VIM阳性3例,TTF-1、Syn、CgA与NSE阳性2例.结论 成人型肺母细胞瘤是一类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差.诊断上须与肺的癌肉瘤、肺腺癌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成人型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10例经病理证实的成人型肺母细胞瘤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成人型肺母细胞瘤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6例(60%),咳嗽伴痰中带血4例(40%),胸闷气短3例(30%).影像学见肺叶周边孤立实性肿块,可累及胸膜,偶有双肺多发者.经皮肺穿刺取病理或手术确诊.手术切除9例,全身化疗5例,中位生存期39个月.结论 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尽早诊断,及时采取手术切除及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3.
成人型肺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uo Z  Liu HR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7(4):475-478,i0002,i0003
目的分析成人型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通过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4例成人型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结果4例成人型肺母细胞瘤中3例为双向型肺母细胞瘤,由原始的上皮成分和原始的间叶成分共同组成;1例为上皮型肺母细胞瘤,表现为成片分化较好的分支状腺管结构,形态类似于子宫内膜样腺体;免疫组化4例细胞角蛋白广谱抗体原始上皮成分均阳性,3例波形蛋白抗体原始间质成分均阳性,2例双向型肺母细胞瘤甲状腺转移因子-1上皮成分阳性,CD117 1例阳性,Ki-67 1例2%阳性,P53均阴性.结论成人型肺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含有类似于分化好的胎儿腺癌的原始上皮成分和原始间叶成分的双向性肿瘤,主要见于成人,具有高度的侵袭性,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肺部炎性假瘤77例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对77例手术治疗的肺部炎性假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肺部炎性假瘤16例(20.8%),误诊率为79.2%,分别误诊为肺癌、肺其他良性肿瘤、结核瘤、肺曲菌病等。行肺楔形切除术35例(其中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楔形切除18例、跨叶切除17例),肺叶切除21例,复合肺叶切除10例,行胸膜纤维剥除+肺楔形切除3例,行肺段切除4例,行肿块摘除4例。结论肺部炎性假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都吉雅  刘永华  张丽莉  宋晓燕  牧荣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2):1433-1435,F0003
目的:探讨成人型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成人型肺母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观察及随访。结果:1例成人型肺母细胞瘤病理形态学特点为由不同比例、不成熟的间叶和(或)分化良好的恶性上皮成分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上皮细胞CK、EMA、syn(少部分)、CgA(少部分)等阳性,而间叶细胞Vimentin、S-100(软骨分化岛和少部分上皮)、CD117(部分)阳性,AFP上皮细胞和间叶细胞均灶(+);其余如desmin、HMB45、MC、TT-F1、Bcl-2及P53等均阴性。结论:成人型肺母细胞瘤是肺原发性恶性度极高的肿瘤,需与另一类型肺母细胞瘤-胸膜肺母细胞瘤、肺癌肉瘤、原发性肺腺癌及畸胎癌等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6.
胃间质瘤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分析2001-2005年胃间质瘤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以黑便最为常见,有10例(其中1例伴呕血);上腹疼痛3例;3例行胃镜检查时发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切除标本经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证实;10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其中5例行近端胃大部分切除+幽门成形术,5例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3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3例行病灶楔形切除术。术后均存活,7例失访,胃镜随访9例(2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诊断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9岁,于2006年9月13日来我院就诊,主诉24d前在工作时右拇指受到挫伤,局部肿痛逐渐加重,在当地卫生院经X线诊断为右拇指第一节基底角部骨折,保守治疗无效后来我院,复查X线见右拇指第一节基底破坏并呈膨大表现。患者及家属要求手术确诊,手术中发现骨折处呈溶骨破坏表现,取病变组织做病理以确诊。术后病理报告:Merkel细胞癌,侵犯骨组织。免疫组化:AE1/AE3(++),NSE(+),CD99(-),Sy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S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7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中l3例行甲氨蝶呤全身或局部应用,配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4例行子宫动脉栓塞(UAE)后行清宫术。结论应对剖宫产术后妊娠的病人给予高度重视。超声检查可确诊,一经确诊应禁止进行未预处理刮宫术;治疗分为保守的药物治疗(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及手术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清宫术)。  相似文献   

9.
董谦  沈军  张文杰  沈定丰  全志伟 《重庆医学》2007,36(23):2409-2410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以来经病理确诊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13例临床资料。结果术前B超检查13例,CT检查5例,MRI检查3例,ERCP检查1例,术前均误诊。术中冷冻病理确诊9例。9例行胆囊切除术,1例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行胆囊大部切除加十二指肠瘘修补术,2例行胆囊切除加胆囊床部肝组织切除。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XG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胆囊炎,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赖病理检查。开腹胆囊切除是基本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Zhang GQ  Fang XZ  Wang BQ  Sun W  Salai AD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5):1040-1042
目的总结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至2004年4例肺母细胞瘤患者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4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后经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结果手术治疗的4例肺母细胞瘤患者术后化疗3—5周期,1例行放疗,术后生存5—32个月。1例于术后5个月死于全身多发转移,最长随访32个月仍存活,其余2例无瘤存活。本组4例均为上皮性肺母细胞瘤,光镜下上皮有明显的异型性,核分裂相多见,排列成密集的腺管状并可见鳞状上皮样细胞团构成的桑葚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K和TTF-1阳性,vimentin、EMA、S-100蛋白阴性,Cg-A有散在的阳性细胞。结论肺母细胞瘤术前诊断困难,多需术后明确,上皮性肺母细胞瘤组织学上需与普通型腺癌鉴别,桑葚样结构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婴幼儿的临床特征、手术过程、围术期处理与转归。术前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2例,需要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辅助呼吸4例。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方式为结扎34例,从肺动脉腔内缝闭2例(术前漏诊)。结果:无住院死亡病例。ICU停留时间3~20 d,平均5 d。术后住院时间为8~25 d,平均10 d。并发症为灌注肺1例,肺不张6例,气胸3例,肺出血1例。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室间隔缺损残余漏1例。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临床上易与单纯室间隔缺损相混淆,术前容易漏诊而导致灌注肺,应加强术前诊断及术中探查。术前支气管肺炎并发心力衰竭需要呼吸机支持,不是手术禁忌证,只要加强围术期管理,仍可取得良好疗效。手术均可以正中切口一期完成,并行循环下游离结扎动脉导管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明显优于经肺动脉腔内缝合。  相似文献   

12.
骆丽  刘凤阁  杨建杰 《疑难病杂志》2013,(12):936-938,F0003
目的探讨免疫标记物在腹膜恶性间皮瘤(PMM)和转移性卵巢浆液性腺癌(OSA)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细胞包埋技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PMM20例和OSA35例患者腹水中AE1/AE3、Vimentin、CK5/6、Calretinin、WT.1、HBME-1、CK7、CK20、CEA的表达。并对其阳性表达率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alreti—nin、CK5/6、WT-1、HBME-1、CK7和CEA在PMM与OSA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1/AE3、Vimentin和CK2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PMM最敏感的抗体是AE1/AE3(100.0%)和Calretinin(95.O%),其次是CK5/6(90.0%)和WT-1(90.0%),特异性最高的抗体是Calretinin(94.3%)和CK5/6(94.3%);对OSA敏感性最高的抗体是AE1/AE3(100.0%)和CK7(100.0%),其次是CEA(88.6%),特异性最高的抗体是CEA(95.0%)和CK20(95.0%)。结论Calretinin、CK5/6和CEA兼具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PMM和OSA鉴别诊断中的首选抗体;AE1/AE3和Vimentin阳性的细胞,结合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可以初步区分PMM和OS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肺隐球菌病的宿主因素,描述其临床特征及诊疗,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3年1月1日-2013年9月30日本院符合确诊标准的肺隐球菌病病例.结果 入选肺隐球菌病39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1例.24例(61.5%)肺隐球菌病未发现合并基础疾病及发病的明确诱因,14例(35.9%)无症状和体征.常见临床症状为咳嗽19例(48.7%),咳痰8例(20.5%).26例(66.7%)CT表现为肺部结节.初诊确诊11例(28.2%),初诊易误诊为肺结核、肺癌.发病距确诊时间5~172 d,平均确诊时间23.1 d,38例(97.4%)经病理确诊.本组患者无死亡,20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6例(80%)痊愈;10例接受药物治疗,其中7例(70%)好转(氟康唑治疗),1例(10%)恶化.结论 肺隐球菌病在免疫正常人群亦可发病,肺隐球菌病临床症状及CT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诊断是确诊依据,手术治疗可获得痊愈,氟康唑治疗有效率高,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高剑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0):884-885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巨输尿管症(C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成人CM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13例,右侧5例,双侧2例。主要临床表现有间歇性腰痛及肉眼血尿,反复尿频、尿急、尿痛,发热及腹部肿块等。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异常及尿培养阳性等。B超均显示患侧输尿管扩张和肾积水。静脉尿路造影(IVU)提示肾积水13例,肾脏不显影5例。磁共振泌尿系成像示肾积水5例。手术治疗19例,其中Ⅰ期行输尿管裁剪整形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4例;行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肾造瘘3例,其中1例1个月后行肾输尿管切除术,2例3个月后行输尿管裁剪修整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间断性双J管置入1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5年。结果行输尿管下段裁剪整形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的16例,患侧肾积水均减轻,肾功能好转或正常;先后期行肾输尿管切除术的3例,术后对侧肾代偿良好;置入双J管的1例,肾积水减轻。结论 B超、IVU等检查是成人CM的主要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为及早手术以去除病因、解除梗阻、保留和恢复肾功能。输尿管裁剪修整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治疗成人CM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近年肾移植术后14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4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均发生于术后1~6个月内,痊愈9例,死亡5例。查出细菌感染3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7例,巨细胞病毒感染3例,卡氏肺囊虫1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应早期重视,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测,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认识和早期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北京安贞医院1997年10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9例I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IPAH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9例患者中,男14例(35.9%),女25例(64.1%);平均年龄(29.7±16.4)岁。临床表现主要有活动性呼吸困难/气促(90.9%)、胸闷(72.7%)、胸痛(30.7%)、咳嗽(41.0%)、乏力(48.7%)、晕厥(35.9%)、发绀(28.2%)、双下肢水肿(43.6%)等。超声心动图检查示39例肺动脉收缩压(SPAP)平均为(88.8±24.2)mm Hg,37例右心扩大,2例右心正常。肺动脉造影检查36例表现为中心型肺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纹理稀疏紊乱,3例未见明显异常。15例患者在右心导管下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肺动脉收缩压平均为(77.6±27.83)mm Hg,3例阳性,阳性率为20.0%。入院时24例被误诊,误诊率为61.5%,平均误诊时间为(26.0±24.5)个月。2008年4月前21例患者中20例给予一般内科治疗,1例肺移植。其后18例中13例给予西地那非等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住院期间死亡2例,死亡率5.1%。结论 IPAH临床上少见,以中青年居多,女性多于男性,症状无特异性,容易被误诊。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造影等有较大诊断价值。右心导管检查及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有待进一步推广。治疗上应尽早应用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终末期患者可考虑肺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GIST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仅7例源于胃者术前超声内镜考虑GIST,CDll7阳性100%(32,32)和CD34阳性75%(24/32)。肠GIST与胃GIST高度风险率分别为61.54%、26.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2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姑息性切除9例,根治性手术23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1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带瘤生存5例,死亡12例(37.5%),3例患者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1例带瘤生存。结论GIST术前诊断较困难,最终确诊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只有彻底切除肿瘤才有好的疗效,使用伊马替尼有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1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和5例艾滋病未合并肺结核病人(仅用于病死率与CD4细胞计数对照)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人中青壮年占90%(9/10),半年内病死4例(40%,4/10);HIV感染途径为静脉吸毒1例(10%,1/10),输血或血液制品3例(30%,3/10),性接触6例(60%,6/10);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100%),咳嗽、咳痰(70%,7/10),明显消瘦(80%,8/10),淋巴结肿大(40%,4/10),皮肤溃烂(20%,2/10),X线表现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80%,8/10),合并淋巴结结核(20%,2/10);蛋白纯化衍生物(PPD)试验弱阳性1例(10%,1/10);经抗结核及抗HIV治疗,病人多数症状、体征及胸片改善;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发病急,症状重,多见高热不退及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死率高。病死率与CD4细胞计数相关。10例病人治疗前CD^+4明显低于5例未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病人(P〈0.05);而10例中,4例病死病人治疗前CD^+4也较存活病人明显降低(P〈0.05)。PPD试验阳性率低,抗结核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多,临床应尽可能同时进行抗结核与抗HIV治疗。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检测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及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PB)中T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47例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及2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BALF及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BALF及外周血中CD4 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ALF中CD8比例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肺结核患者经治疗2个月后,BALF及外周血中CD4 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有明显升高,BALF中CD8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绘制ROC曲线比较显示,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价值高于外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LF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有助于肺结核的诊断及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