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巩固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成果发展我国免疫预防事业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20 0 0年 10月 2 9日 ,在日本东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 (WHO)西太平洋区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证实会议上 ,WHO西太平洋区办事处主任尾身茂博士 ,根据WHO西太平洋区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提交的“WHO西太平洋区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成员判定 ,WHO西太平洋区所有国家和地区已经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确认本地区实现无脊灰”的结论 ,向出席WHO西太平洋区无脊灰证实会议的近千名代表郑重宣布 ,本区域已经阻断了脊灰野病毒传播 ,实现了无脊灰目标。这是继美洲区之后WHO第二个区域实现该目标 ,这是广大计划免疫人员…  相似文献   

2.
10年来 ,我国通过提高基础免疫接种率、开展强化免疫和加强监测工作使得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发病率明显下降 ,自1994年以来未发现本土野毒株脊灰病例。 2 0 0 0年 10月 2 9日(WHO)西太平洋区 (日本京都会议 )正式宣布包括中国在内的(WHO)西太平洋区所有国家和地区无本土脊灰野病毒传播。但是脊灰野病毒在我国部分周边国家仍然存在 ,1995、1999年我国曾发现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另外 ,近年来国内外有从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疫苗衍生株。因此 ,要维持无脊灰状态 ,在落实常规免疫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至关…  相似文献   

3.
1988年确立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目标时,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暂报的病例数超过35000例。1998年暂报病例2843例,减少了90%以上。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已无脊灰野毒株,现在野毒株的流行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南亚、西非和非洲中部。在亚洲的孟加拉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及非洲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人口众多的国家脊灰感染率最高。WHO美洲区已连续7年无脊灰病例,WHO西太平洋区1998年报告脊灰病例为零。1998年向WHO报告的脊灰病例中有2527例(占89%)发生在东南…  相似文献   

4.
198 8年世界卫生大会决定于 2 0 0 0年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 )。从那时起 ,脊灰的病例数约减少了 >99%。世界卫生组织(WHO)美洲区和西太平洋区已被证实为无脊灰区 ,欧洲区在 2 0 0 2年得到证实。在东地中海区 2 2个国家中 ,虽然还有 5个国家流行脊灰 ,但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从 1968年开始 ,埃及常规免疫中婴儿 3剂口服脊灰疫苗(OPV)的接种率就开始稳步上升 ,自 1984年后就一直保持 >90 %。2 0 0 1年报告的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 >95 % ,在 2 45个区中 ,只有 5个区报告的接种率 <90 %。1976年开始 ,埃及开展OPV强化免疫活动 ,1989…  相似文献   

5.
1996年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的回顾DrR桑度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办事处,马尼拉)1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的近况1990年WHO西太平洋区根据临床诊断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约6000多例。当时没有系统的监测和实验室网络,对脊灰病...  相似文献   

6.
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背景历史上,在WHO西太平洋区(西太区)的35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是脊髓灰质炎(脊灰)呈地方性流行的国家之一。50年代由于无有效的控制手段,当时有些省(区)流行严重,全国平均发病数逾万例。60年代研制成功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并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尤其自80年代实施计划免疫以来,脊灰病例数逐年下降,至1988年发病数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为667例。1988年,为积极响应WHO提出的2000年全球消灭脊灰的号召及WHO西太区提出的1995年消灭脊灰的目标,我国卫生部制定并下发了“1988~1995年全国消灭脊灰工作规划”。1991年3月,李鹏总理…  相似文献   

7.
目前 ,世界卫生组织 (WHO)美洲区和西太平洋区已证实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 ,欧洲区自报告最后 1例脊灰也已 3年 ,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显示 :全球已阻断了脊灰Ⅱ型野病毒的循环。AFP病例监测系统是消灭脊灰的 4个主要措施之一 ,其余 3个是 :口服脊灰疫苗 (OPV)的常规接种率达到并保持一个高水平 ;开展国家免疫日活动 (NIDs)以迅速降低脊灰病毒的循环 ;开展“扫荡”式免疫活动以消除脊灰病毒的宿主。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指标有两个 :①非脊灰AFP病例的报告发病率 (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8.
全球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的工作在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6个区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但截止 2 0 0 0年底仍有 2 0个国家有脊灰野病毒的地方性传播 ,因此需做出更大的努力以最终消灭脊灰。WHO制定了一个全球性的计划 ,期望能够在 2 0 0 5年证实 (全球阻断脊灰野病毒循环后 3年 )脊灰的消灭。常规免疫在常规免疫工作中 ,12月龄以下儿童的 3剂口服脊灰疫苗(OPV3)的接种率在 1998年和 1999年基本无变化 ,分别为 79%和78%。但在WHO不同的地区存在着巨大差异 ,非洲报告的OPV3的接种率最低 ( 1998年为 5 1% ,1999年为 49% )。在 2 …  相似文献   

9.
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运转情况和1999年~2000年3月2日脊髓灰质炎(脊灰)的发病情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消灭脊灰的形势还很严峻。截止3月2日,各地共向WHO报告AFP病例1563例,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050/10万,其中东地中海区已达到了WHO规定的非脊灰AFP病例年报告发病率≥1/10万(15岁以下儿童)的标准;而非洲区报告发病率最低(016/10万)。从以上数据来看,还应进一步提高非洲区AFP病例监测系统的灵敏性。1999年全球共有6700例被确诊为是脊灰。非洲地区共2783例,实验…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1995年即无本土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病例报告。200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证实无脊灰。但截至2011年,全球尚有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和印度四个国家存在本土WPV的传播,并导致2006~2010年,全球34个已证实无脊灰的国家发生了WPV的输入和传播,脊灰死灰复燃。只要全球尚有WPV存在,尤其中国周边有脊灰流行国家,中国就存在WPV输入传播的风险。现就全球及中国脊灰流行病学状况进行综述,并分析识别影响WPV输入传播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是全国脊灰网络实验室中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的一个实验室,自1992年建立以来,在国家脊灰实验室的指导下逐步发展。1996年大部分工作指标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要求。1995年和1996年,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分离率分别达到105%和215%;分离到了输入的脊灰野病毒,发挥了一个网络实验室的作用。但目前边境地区的粪便标本采集工作仍较薄弱。面临着实验室确认和消灭脊灰证实工作,还须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为消灭脊灰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的工作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2 0 0 0年全世界就有 2 4个国家分离出脊灰野病毒 ,其中 13个国家是在世界卫生组织 (WHO)非洲区。非洲仍有脊灰流行国家的监测质量已有了提高。本文总结了西非和中非 16个国家 1999~ 2 0 0 0年口服脊灰疫苗 (OPV)的常规免疫接种率、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监测情况及同时开展国家免疫日 (NIDs)的情况。1999年西非和中非 16个国家中 ,报告 1岁以下儿童OPV3的接种率约为 48% (从 12 %~ 90 %不等 )。总起来看 ,1999年WHO非洲区OPV3的接种率大约是 5 5 % ,…  相似文献   

13.
1998年世界卫生大会做出决定 ,2 0 0 0年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脊髓炎质炎 (脊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6大区的报告 ,这项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2 0 0 0年有 2 0个国家报告脊灰病例 ,而 1999年有 3 0个国家报告。WHO已制定了全球行动计划 ,期望在 2 0 0 5年消灭脊灰。这个计划总结了消灭脊灰所作的努力 ,以及为在全球消灭脊灰 1988年世界卫生大会做出决定 ,在 2 0 0 0年全球范围内消灭脊灰。1998和 1999年全世界小于 12月龄的婴儿的OPV全程免疫率分别为 79%、 78%。非洲报告的常规免疫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1998、 1999年分别为 …  相似文献   

14.
宽城满族自治县曾是脊髓灰质炎 (脊灰 )高发县 ,自 196 3年建县有疫情记录以来 ,至 1985年共报告脊灰 10 3例。最高发病的 1970年报告 75例 ,发病率 4 2 2 7/ 10万。自 1974年实施儿童计划免疫 ,脊灰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1991年以来又对 0~ 4岁儿童实施了口服脊灰疫苗 (OPV )强化免疫。自1985年 5月报告最后 1例脊灰至今 ,已连续 15年未发现本土和输入的脊灰野病毒病例。为了消灭脊灰 ,建立了强有力的行政领导和技术保障机构。县政府将消灭脊灰作为考核目标进行管理 ,县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订消灭脊灰策略和措施。从 1991年开始建立了急…  相似文献   

15.
自1991年4月以来,通过对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和病人接触者的粪便标本检测,山东省未发现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自1992年开始引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标准,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临床确诊脊灰病例。WHO提出,分离到野病毒作为唯一的确诊依据,在消灭脊灰后期很有必要。卫生部提出,在WHO推荐标准基础上结合专家组诊断意见,能保证临床符合病例具有较高特异性。山东省所有确诊脊灰病例均由专家组诊断,对专家组诊断的临床脊灰病例仍应引起高度重视,以便综合分析是否有野病毒引起的可能。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已连续3年达到1/10万的指标,AFP病例的粪便标本采集率达到80.2%,与医院的及时报告率提高有密切关系。受病例麻痹到就诊的时间间隔和其它客观因素的影响,麻痹两周内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期望比例为93.5%,市、县两级医院能否及时报告和采便是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和质量的关键。报告AFP病例中经省专家组诊查剔除非AFP病例191例,占报告病例的31.2%。在强调监测敏感性的同时,也应注意提高监测工作的特异性,以全面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是脊髓灰质炎(脊灰)高危省份之一。近年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比较薄弱,l993年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仅为0.3/10万,1994年为0.46/10万,l995年升至1.46/10万;作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16/10万。l995年在边境地区发现了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当前边境地区监测工作还相当薄弱,还存在AFP病例漏报、不报等情况。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的发现预示着目前我省边境地区存在着脊灰野病毒的传播,该地区已成为我省乃至我国消灭脊灰的前沿。应采取特殊策略迅速改善边境地区的监测敏感性和质量,保持人群高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7.
注:1.东地中海区、欧洲区、东南亚区和西太平洋区都是在病例发生麻痹后及时报告,另外2个区是在规定时间报告。2.每年〈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的报告发病率(/10万)。3.发生麻痹后14d内2份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2份标本间隔24~48h,不包括美洲区,美洲区只采集1份粪便标本。4.括号里的数字为实验室确诊病例。5.由于有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循环,造成脊灰病例数和脊灰野病毒病例数不相等。6.输入病毒的国家。7.有本土流行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全球今后消灭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技术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198 5年 ,泛美卫生组织 (PAHO )首先提出到1990年在世界卫生组织 (WHO)美洲区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野病毒的目标。 1991年 9月 ,秘鲁报告了美洲区最后 1例本土脊灰病例。 1994年 8月经过国际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证实 ,正式宣布美洲区实现无脊灰目标。 1995年 2月 16~ 17日 ,WHO在总部召开了全球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第 1次会议 ,标志着全球消灭脊灰已逐步进入证实阶段。现将全球今后消灭脊灰的主要技术问题与展望概述如下。1 加速目前脊灰野病毒流行地区的工作进程目前 ,脊灰野病毒流行主要集中在 3个地区 :南亚、西非和非洲中部…  相似文献   

19.
全球实验室防止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出的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世界卫生组织 (WHO)美洲区和西太平洋区经过证实成为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区 ,欧洲区已近 3年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3年后可申请WHO证实 )。一旦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在全球范围内被阻断 ,实验室就成为脊灰野病毒的唯一来源 ,因此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以减少脊灰野病毒再次发生循环 ,并保证在处理含脊灰野病毒物品时的安全。病毒学实验室最有可能是被污染材料的保存地 ,但其它的生物医学实验室如 :细菌学、寄生虫学、胃肠学、营养学、病理学实验室也可能保存含野病毒的材料。在 1999年世界卫生大会上 ,科学家 (各…  相似文献   

20.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倡议是由世界卫生大会于1988年发起的。自那时以来 ,消灭脊灰战略的实施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特别是在 1999年采取了重要的加速措施后。被认为是“全球主要的保存有脊灰野病毒病毒”或受战乱影响的应予以优先考虑的国家 ,其免疫接种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幅提高。全球的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监测得到了改善 ,同 1988年比较 ,报告的AFP病例增加了 2 5 %。已知的和疑似的脊灰流行国从 5 0个减为 30个。1 消灭脊灰的进展1 1 常规免疫  1990~ 1997年 ,WHO各地区的 3剂OPV(OPV3)报告覆盖率约维持在 80 % ,但 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