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产后出血27例临床分析张春枝,李来花,耿成连,李永风(和顺县人民医院妇产科032700)产后出血为一常见而又严重的产科并发症是引起产妇死亡重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妇产科1992年1月~1994年12月间住院分娩的27例产后出血病例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分...  相似文献   

2.
产后出血为产妇死亡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妇产科首位,而产后出血绝大多数又是可以避免的。为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特对本院87例产后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资料来源: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本院共接受住院分娩人数3107人,其中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选取产后出血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阴道分娩组(40例)和剖宫产分娩组(35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产妇24 h出血量作为评估标准,对不同分娩方式下,产妇出血严重程度进行观察。研究产后出血原因,同时评估产后出血治疗效果。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轻度出血19例(47.50%),中度出血18例(45.00%),重度出血3例(7.5%),而剖宫产分娩组产妇产后轻度出血6例(17.14%),中度出血20例(57.14%),重度出血9例(25.72%),比较2组严重程度,阴道分娩组明显低于剖宫产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患者(73.33%)产后出血原因为宫缩性乏力,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子宫收缩性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因素。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较阴道分娩更加严重。临床需严格控制剖宫产率,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密切观察产后2h情况,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黎秋波  秦小莲  赵璐  张宁 《包头医学》2012,36(4):222-223
目的:了解住院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状况。方法:对2009~2011年住院分娩产后出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1年住院分娩产妇14923例,产后出血208例,产后出血率为1.39%。其中,2009年住院分娩产妇3939例,产后出血43例,产后出血率为1.08%。2010年住院分娩产妇5129例,产后出血53例,产后出血率为1.03%。2011年住院分娩产妇5827例,产后出血112例,产后出血率为1.92%。年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9,P﹤0.05)。结论:注意高危筛查,强化预防治疗措施和助产人员业务培训是减少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为产科的重要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产妇死亡。以往对产后出血病因分析较多,本文着重不同分娩途径及胎产次与产后出血关系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所有资料为1991年5月~1994年10月住院分娩产妇共1910例,产后出血103例,产后出血发生率5.39%,其中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率12,92%,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率为1.63%,初孕产妇组产后出血率4.  相似文献   

6.
人工流产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萍萍 《广东医学》1997,18(8):534-535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共发症,产后出血继发失血性休克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应该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尽量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目前,部分育龄妇方未婚先孕及计划外孕者日渐增多.做为一种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人工流产率也逐渐增加。本文主要探讨分娩前有流产史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我们随机抽取有流产史初产妇(分析组)及无流产史的初产妇(对照组)各130例的产后出血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l一股资料:lop年1月一lop年6月住院分娩的产妇中,有流产史的初产妇(分析组)130例,均为单胎初产妇。…  相似文献   

7.
黄海灼 《右江医学》1999,27(5):276-277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引起产妇死亡四大疾病中的首要原因,在基层医院中更为多见。在产后出血的病例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5%左右(1)。我院自1996年至1998年四年间发生产后出血原因中,亦以宫缩乏力性出血为主,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我院四年共住院分娩总数为2183例,产后出血病例209例,占同期住院分娩人数的9.57%(209/2183)。其中足月妊娠分娩205例,早产4例。初产妇167例,经产妇42例,各占79.9%和20.1…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4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出血发病率占分娩孕妇2%~3%,临床稍有忽略或处理不当,抢救不力,往往造成产妇死亡.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是产科面临的重要课题.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1 年1 月至2009 年12 月住院分娩20 360例,产后出血426 例,发生率2.09%.产妇年龄18~42 岁,孕周29 +4 ~44 +2 周.其中初产妇12 140 例,经产妇8 220 例;阴道分娩15 223 例,剖宫产5 137 例.  相似文献   

9.
范革莉 《中国医疗前沿》2013,(3):57+20-57,20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68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直肠给药(直肠组)与口服给药(口服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直肠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明显低于口服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口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直肠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安全、有效,经直肠给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我国导致孕产妇产后出血患者输血概率增加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间在我国37家医院分娩的112 441例产妇的住院病历资料,获取4 131例产后出血产妇基本信息、医院级别、妊娠相关并发症、产前血红蛋白(Hb)水平、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详情、输血情况、母胎结局等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输血治疗概率增加的危险因素。结果 112 441例分娩产妇中剖宫产61 339例,占54.6%,4 131例发生产后出血产妇中有637例进行了输血治疗,输血率为15.4%,多数产妇输注1~4单位红细胞。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医院级别为非三甲医院、多胎、合并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早剥、合并先兆子痫或子痫、分娩前贫血、早产、剖宫产是增加产后出血输血概率的危险因素。结论 有合并症、剖宫产等产后出血孕产妇是输血概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建议其分娩方式谨慎选用剖宫产,并做好输血准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阴道分娩产后出血(PPH)的危险因素。方法在排除产科严重并发症、孕母凝血功能异常的基础上,回顾性分析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足月阴道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249例非上海户籍产妇的住院病史资料,取最近时间足月阴道分娩未发生产后出血的249例非上海户籍产妇为对照组,进行成组对照研究。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显示,妊娠期贫血(OR=3.147)、经产妇(OR=2.417)、肥胖(OR=1.171)、巨大儿(OR=4.663)、产检次数〈4次(OR=4.027)、产钳助产(OR=7.985)、第二产程延长(OR=7.596)、第三产程延长(OR=4.672)、经产妇既往PPH史(OR=6.752)、缩宫素引产(OR=3.683)因素与流动人口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关。结论充分认识动人口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各种原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使产后出血率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认识产后出血,控制产后出血,避免产妇死亡.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结果 我院从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间住院分娩产妇总数940例,发生产后出血58例,发生率6.17 %.结论 积极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能够降低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探讨住院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的关系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梅  李氏天  肖相云 《中外医疗》2011,30(22):153-153
目的探讨住院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关系,总结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产科住院分娩产妇病历按住院分娩方式统计分析产后出血发病状况。结果随机抽取住院分娩产妇8220名,产后出血总计为139例,产后出血率1.69%。其中,剖宫产分娩3100名,产后出血78例,产后出血率2.52%;阴道产分娩5120名,产后出血61例,产后出血率1.19%。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产分娩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率高于阴道产分娩产妇,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可降低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出血率,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4.
产妇子宫切除术风险因素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抗依 《当代医学》2011,17(28):100-101
目的分析产妇子宫切除术的相关风险因素,综合评价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提出降低子宫切除率的具体对策措施。方法从多家医院收集产妇子宫切除病例80例。其中,行剖宫产子宫切除术者56例,行阴道分娩子宫切除术者24例(院内分娩12例)。另随机选择5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但未行子宫切除术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样本。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相关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率(4.61%)高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3.28%),剖宫产子宫切除率(0.18%)高于阴道分娩子宫切除率(0.03%),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率和子宫切除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提高接生技术及住院分娩率,是有效降低阴道分娩死亡率和子宫切除率的必然选择,围分娩期充分准备、适时切除子宫,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薛艳芬 《当代医学》2014,(34):63-64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妇分娩后出血量的关系。方法选取产妇460例,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n=256)和剖宫产组(n=204),分析产妇分娩数据,分析产妇出血情况与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阴道分娩组分娩后出血率占9.4%,剖宫产组出血率占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P〈0.01);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剖宫产发生率,在产前检查状况允许情况下应优先选择阴道分娩;产妇在围分娩期需加大产前检查力度,早期诊断、及时发现、有效处理,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降低产妇分娩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6.
罗靖 《中原医刊》2007,34(22):67-67
目的探讨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方法对1999年至2007年在我院分娩,其后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的26例产妇的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0.10%,分娩孕周不同,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方式不同,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晚期产后出血主要原因是蜕膜残留和胎盘胎膜残留。  相似文献   

17.
靳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5022-5023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诊治的9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后护理,试验组采用重点预防产后出血的加强护理模式。对2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妇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实施重点预防产后出血的加强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产妇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娟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7):600-60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阴道分娩产妇1176例中发生产后出血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正常阴道分娩的61例进行比较。结果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为7.65%,产后出血组胎儿体重、产后2h出血量、分娩前后Hb差值、分娩前后HCT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90例产后出血中宫缩乏力86例(95.56%),产道裂伤50例(55.56%),胎盘因素8例(8.89%)。结论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产道裂伤,出血原因常合并存在。高度重视并积极预防高危因素、及时处理产程可以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提出预防产后出血和降低产后出血量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14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分娩方式和产妇年龄是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大于阴道分娩出血量(P〈0.05),产妇年龄与产后出血相关(r=0.365,P〈0.05)。结论:降低剖宫产率和选择适宜时机的剖宫产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量,选择最佳生育年龄能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20.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6—2007年共住院分娩产妇1700人.产后出血45例,发病率为2.6%。45例产后出血患者中,曾接受产前检查11例,无产前检查34例;出血量500~1000ml 33例,1100—2250ml 12例0产后出血〈2小时40例(89%),〉2小时5例(11%)。1例为双胎,其余为单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