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vesseldensity,MLVD)的表达,分析MLVD与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分期等的关系,探讨抗淋巴管生成治疗的可能性。方法:收集胃癌术后标本及同一患者肿瘤边缘和距离肿瘤5cm以上的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肿瘤组织、肿瘤边缘和正常胃组织MLVD值,并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MLVD值与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分期等的关系。结果:胃癌边缘组织MLVD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及胃癌组织。胃癌边缘组织MLVD与胃癌的分期显著相关(P〈0.01)。胃癌边缘组织MLVD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分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MLVD与胃癌的分期相关(P〈0.05)。胃癌组织MLVD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分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边缘的MLVD显著高于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且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其MLVD的增加可能与胃癌的侵袭及转移相关。胃癌组织中MLVD的检测可作为评估胃癌淋巴结转移、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与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的120例胃癌患者并检测其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并以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凝血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凝血指标和胃癌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Fib、DD、PLT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APTT、TT、P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中,T2~T4期与T1期比较,N1~N3期与N0比较,Ⅳ期与Ⅰ~Ⅲ期比较,Fib、DD、PLT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的凝血功能明显变差,同时其凝血功能与胃癌的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喉鳞癌患者凝血状态的改变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113例喉鳞癌患者(试验组)与65例喉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hgrr)、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在两组问的差异及其与喉鳞癌临床分期、转移的关系。结果:喉鳞癌患者血浆APTT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其中转移组比未转移组显著缩短(P〈0.05);喉鳞癌患者血浆Fib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转移组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5),Ⅲ+Ⅳ期组明显高于I+Ⅱ期组(P〈0.05);PT及TT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喉鳞癌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检测血浆APTT及Fib有助于喉鳞癌患者的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外周血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对凝血功能指标与胃癌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不同临床分期胃癌患者PT、PLT和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组织分化程度的胃癌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LT和FBG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患者(P〈0.05)。结论胃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且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肺癌住院化疗患者(病例组)及同期体检健康人群40例(健康组)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 FIB)、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肺癌患者(病例组)化疗前PT、FIB、APTT、PLT、PCT、MPV、PDW值均显著大于健康组( P<0.05)。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PT、FIB、APTT、PLT、PCT、MPV、PDW值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P>0.05)。4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PT、FIB、APTT、PLT、PCT、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化疗后较化疗前均有所改善,MPV、PDW值在化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通过化疗可逐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胃黏膜及胃癌中的HIF-1α、VEGF、及PCNA。结果腺癌中HIF-1α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X^2=9.35,P〈0.05),腺癌中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X^2=11.94,P〈0.05),腺癌中PCNA高增殖活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X^2=8.31,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HIF-1α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6.21,P〈0.05),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HIF-1α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HIF-1α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有淋巴结转移者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5.99,P〈0.05),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VEGF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VEGF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有淋巴结转移者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5.19,P〈0.05)。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PCNA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PCNA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在胃癌中HIF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X^2=8.42,P〈0.05),HIF表达与PCNA呈正相关(X^2=7.35,P〈0.05)。结论HIF-1α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及细胞增殖,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收治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不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等凝血指标;比较不同指标下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使用COX模型研究各凝血指标与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病理分期和不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T、APTT、FIB及D-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病理分期Ⅲ~Ⅳ期的患者及N1~N3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PT、APTT、FIB和D-D水平均高于病理分期Ⅰ~Ⅱ期和N0期淋巴结转移患者。不同病理分期、淋巴结血管浸润、胸膜浸润、APTT、FIB及D-D的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病理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血管浸润、有胸膜浸润、APTT≤31.1s、FIB≤5.01和D-D≤2.21mg/L的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处于更低水平。APTT和FIB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年无瘤生存率的相关因素,APTT和FIB水平越高,患者生存率越低。结论凝血指标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状况有明显相关性,APTT和FIB水平越高,患者生存率越低,可进行监测,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行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AHH)对肝肿瘤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肝肿瘤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I组,n=15),研究组(II组,n=15)。麻醉诱导后分别输入林格氏液和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行扩容治疗(15ml/kg),扩容速度50ml/min。在AHH前、AHH完毕、AHH完毕后30min记录HR、SBP、DBP、CVP、SPO2并检测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计数(Hb)、血小板计数(Pl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两组HR、SBP、DBP平稳,CVP在AHH完毕和AHH完毕30rain时增高(P〈0.01),组间无差异(P〉0.05)。Ⅰ组Hot、Hb、Plt在AHH完毕时明显下降(P〈0.05),30min后恢复(P〉0.05)。Ⅱ组Het、Hb、Plt在AHH完毕时下降显著(P〈0.05或P〈0.01),Hct、Hb30min后仍降低(P〈0.05),但Pit30min后恢复(P〉0.05)。Ⅰ组PT在AHH完毕时延长(P〈0.05),FIB显著减少(P〈0.01),但两者30min后恢复(P〉O.05)。Ⅱ组PT在AHH完毕时明显延长(P〈0.01),FIB明显减少(P〈0.01),30min后仍未能恢复(P〈0.05)。两组TT和APTT无明显变化。结论: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在肝肿瘤手术病人行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可以有效地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的稳定,但部分病人CVP增高或PT延长及血浆FIB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胃癌组织、12例癌旁胃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VEGF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胃癌组织的VEGF阳性表达率为78.2%,主要集中于肿瘤细胞胞质内;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分布不均,血管密集区主要集中在癌灶边缘。VEGF蛋白表达及MVD在胃癌组织中均显著高于癌旁胃组织及正常胃组织(P〈0.05);胃癌中VEGF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结论VEGF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胃癌抗血管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患者平均复发时间为胃癌根治术后18.3个月。其中早期(≤2年)复发者86例(81.1%),晚期(〉2年)复发者20例(18.9%)。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术后复发时间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数目有关(P〈0.05),而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分化程度、首次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后是否化疗等因素对胃癌复发时间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浆膜层侵犯与阳性淋巴结个数为胃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性相关因素(P〈0.05)。结论浆膜层受侵犯及胃周阳性淋巴结数目是预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患者及正常体检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并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PT和TT与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和FIB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的PT、TT、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TT和FIB的测定在监测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上有一定的意义,其应用价值可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19在胃癌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30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以及胃癌细胞株MGC-803、SGC-7901和胃黏膜上皮正常GES-1细胞中H19的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组织H1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关系。将胃癌MGC-803细胞分别转染H19特异性小干扰RNA(si-H19组)和阴性对照序列(si-NC组),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与癌旁组织和黏膜上皮正常细胞相比较,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H19的表达水平升高。胃癌组织中H19表达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但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si-H19组中H19表达水平低于si-NC组,且细胞活力和细胞克隆数均低于si-NC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组织及细胞株中H19呈高表达,下调H19表达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H19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肿瘤坏死因子-a(TNF-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0例NSCLC组织和24例良性肿瘤组织中TNF-a、GLUT-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及两者相互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的GLUT-1、TNF—a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织(P〈0.05)。TNF-a组:晚期组织(Ⅲ)明显高于中、早期(II、I)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N2组明显高于N,组(P〈0.05)。GLUT-1组:中低分化组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N2组明显高于N1组(P〈0.05)。GLUT-1与TNF-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TNF—a、GLUT-1在NSCLC组织中的过表达与肺癌的生长、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联合两者的检测有助于判断NSCLC的转移、分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直肠癌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TOR和VEGF在60例直肠癌、30例直肠腺瘤及10例正常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对直肠癌中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两者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mTOR在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0%(36/60),高于直肠腺瘤和直肠正常黏膜组织的36.7%(11/30)和10.0%(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与直肠癌患者的术前CEA水平、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和肿瘤形态无关(P>0.05)。VEGF在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0%(42/60),显著高于直肠腺瘤和直肠正常黏膜组织的46.7%(14/30)和20.0%(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与直肠癌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形态、术前CEA水平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两者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93,P=0.002)。60例直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9.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9.4%、76.6%和55.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与直肠癌预后有关(P<0.05),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形态、VEGF、mTOR与直肠癌预后无关(P>0.05)。结论 直肠癌组织中 mTOR、VEGF均呈高表达,且呈正相关,二者在直肠癌侵袭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VEGF-C、COX-2在细支气管肺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中VEGF.C、COX-2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BAC60例为实验组,肺腺癌伴BAC20例和肺腺癌22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VEGF—C、COX-2蛋白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VEGF.C在BAC、肺腺癌伴BAC和肺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66.7%、90.0%和95.5%,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在BAC非黏液型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黏液型(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VEGF—C表达与性别、年龄、肿块部位、大小及TNM分期均无关联(P〉0.05)。COX-2在BAC、肺腺癌伴BAC和肺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63.3%、75.0%和77.3%,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BAC伴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肿块直径≥3cm组阳性率明显高于肿块直径〈3cm组(P〈0.05),COX-2表达与性别、年龄、肿块部位、病理类型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VEGF-C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r=0.269,P〈0.05)。结论VEGF—C联合COX-2检测可用于BAC侵袭、转移特性的评估及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