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明显心脏病症状的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心脏受损情况。方法:对无明显心脏症状的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行心电图和(或)心脏超声检查,并与局限性硬皮病患者作对照。结果:130例心电图和(或)心脏超声检查的异常率为52.3%,对照组26例异常率为26.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明显心脏病症状的系统性硬皮病患者有较高的心脏病变发生率。肢端硬皮病和弥漫性硬皮病两型的心脏病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系统性硬皮病临床表现与护理要点。方法:分析32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表现。结果:系统性硬皮病患者伴有多脏器不同程度的损害,并总结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论:心理护理、严格饮食管理、皮肤护理及呼吸道护理等,能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对减轻并发症的症状,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硬皮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5例住院硬皮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并对局限性和系统性硬皮病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硬皮病最常见首发部位在四肢,系统性硬皮病抗核抗体(60.0%)、免疫球蛋白(64.0%)、谷丙转氨酶(52.0%)、谷草转氨酶(36.0%)异常率较高,系统损害以关节疼痛(44.4%)、肺部损害(24.0%)、心电图检查异常(40.0%)等改变较为常见,系统性硬皮病的内脏损害及辅助检查的异常率高于局限性硬皮病,且关节疼痛发生率(P=0.011)和抗核抗体阳性率(P=0.001)增高,差异有显著性.通过血管活性药、免疫抑制剂及抗纤维药物等综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结论 系统性硬皮病关节疼痛和抗核抗体阳性率比局限性硬皮病显著升高.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应早期检查以明确有无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4.
硬皮病患者消化系统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硬皮病患者消化系统动力学的改变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风湿免疫科(110001)王晓菲硬皮病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和纤维化为特点的可累及多脏器的一种结缔组织病。可分为局限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化症。后者多伴有多脏器受累,消化系统受累是其主要临床表...  相似文献   

5.
花仙子胶囊加中药浴治疗系统性硬皮病33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亚平 《广西医学》2007,29(1):51-52
目的 总结花仙子胶囊加中药水浴疗法在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疗效,探索系统性硬皮病的治疗新方法.方法 采用花仙子胶囊口服加中药水浴浸泡疗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33例,以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其皮肤硬化、异色或色素沉着、雷诺氏现象、张口吞咽困难、关节损害、心悸气促及实验室检查项目的变化.结果 33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结论 花仙子胶囊口服加中药水浴浸泡疗法治疗系统性硬皮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6.
食道硬皮病的临床病理及X线50例分析兰医二院放射科周俊林硬皮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局限于皮肤,另一类兼及内脏。其病变特点是结缔组织发生弥漫性纤维化,多先在皮肤,继而累及内脏,特别是食道,因其缓慢进展,故称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1]。而有些病...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739-1740
目的:探究系统性硬皮病的皮肤表现,并进一步对皮损发生率、系统累及与性别比例以及对自身抗体相关性的探讨。方法:收集系统性硬皮病135例患者病例的资料,详细观察并按照系统性硬皮病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进行统计。结果:135例患者中男24例,女111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5岁,患者平均年龄(49.85±14.78)岁,病程1月至30年,平均(5.32±8.8)年,其弥漫型57例,占42.2%;局限型65例,占48.1%;重叠发生8例,占5.9%;未分化结缔组织病3例,占2.2%;sine型1例,占0.7%。135例的患者中,其中皮肤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皮肤硬化85.7%、皮肤肿胀65.9%、皮肤干燥55.6%、口唇变薄54.8%、皮肤异色症53.3%、毛细血管扩张48.9%、舌系带挛缩45.9%、口周放射性条纹45.9%、面具脸40.7%、甲小皮增生38.5%、张口困难35.6%、齿龈退缩34.8%、指尖凹陷25.2%、甲皱出血点23.7%、爪型手19.3%、指腹瘪缩19.1%、指末节缩短19.1%、指尖溃疡15.6%。结论:系统性硬皮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雷诺现象,系统性硬皮病病率女性比男性高。女性的毛细血管扩张、口唇变薄、口周放射性条纹发生率对比男性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张口困难、面具脸、皮肤肿胀或硬化、皮肤异色症、口周放射性条纹有助于Dcssc患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硬皮病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5例硬皮病伴发恶性肿瘤。2例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在患硬皮病后半年,分别以血尿和蛋白尿尿毒症为突出表现。2例肺癌及1例胃癌发生于硬皮病后10-15年,胸部X线均有肯定的肺间质纤维化。结合文献对硬皮病伴发恶性肿瘤的发病概况、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婴儿弥漫性硬皮病是少见的结缔组织病。我们收治了一例皮肤弥漫性硬化伴重度肾功能损害的婴儿,现报告如下。男婴5个月,因反复发热3个月,于1988年7月6日入院。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牛奶喂养,无外伤、预防接种及其他病史。生后2个月内一切正常,之后,曾发热,诊为上感,肌注青霉素、安痛定,次日体温降至正常。半月后又发热,体温39℃,同上法处理热退。此后每隔3~5日发热一次,持续2~3日可自行缓解。近2个月发现双足及小腿硬肿,压之无明显凹陷。继而波及两侧大腿、臀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硬皮病(progressive systemic sclerosis,PSS)与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重叠综合征(PSS-PMOS)40例有典型PSS和PM表现,均有雷诺氏现象,多有弥漫性全身皮肤硬化;均有肌无力,肌酶谱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组织病理示肌炎改变。有多系统损害表现,消化系统相循环系统损害较严重。血清学检查常有多种自身抗体。糖皮质激素并中药治疗反应较好。只要对本病有足够警惕,仔细观察病情表现及发展变化,能够做到早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李芳华 《海南医学》2012,23(7):150-151
皮肌炎是以红斑、水肿为皮损特点,伴有肌无力和肌肉炎症、变性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和血管,常伴有关节、心肌等多器官损害。硬皮病是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及内脏器官结缔组织的纤维化和硬化,最后发生萎缩为特点的疾病。有两种结缔组织疾病同时存在或先出现一种结缔组织病,以后连续或间隔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2.
硬皮病二例     
硬皮病二例李贵媛(乌兰察布盟医院集宁012000)例1,男,干部,40岁.全身发硬、肿胀、呼吸困难三个月来就诊.三个月前曾有发烧、轻咳.当地以“上感”治疗,给予消炎,退烧药后,症状消失.此后发现由面部开始蔓及全身的硬性浮肿,并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曾使...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硬皮病属临床少见病,有肾脏损害,引起急性肾衰者更属罕见。我们收治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54岁,1989年10月以来,渐出现颜面、手背、丰指麻木、发紫、硬肿,同年11月查尿蛋白~(+++),白细胞十,颗粒管型1~2/HP。入院时查体:BP20/15kpa,体重130kg,皮肤弥漫性硬肿,皱纹消失或明显减少,以颜面、手背、手指明显,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儿童局限性硬皮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0~2008年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00例儿童硬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患者中,51例(51%)出现线状硬皮病表现,26例(26%)出现斑块状硬斑病表现,26例(26%)出现深在性硬斑病表现,12例(12%)出现泛发性硬斑病表现,其中15例(15%)为两型混合;9例(9%)患者有风湿性或免疫性疾病家族史,16例(16%)患者可能与某种诱发因素有关.84例行抗核抗体(ANA)检测的患者中,有38例(45.2%)为阳性.结论 线状硬皮病是儿童局限性硬皮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亚型.局限性硬皮病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硬皮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3月~2011年6月收诊的28例硬皮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住院时间为10~56天,平均住院天数为(38.54±10.03)天,经过相应的治疗及护理,皮肤硬度及雷诺现象等临床指标有明显好转者26例,占总患者的92.86%,无效2例,占总患者的7.14%.结论:在对硬皮病患者采取内外兼治的基础上,还要对相应的临床症状、饮食以及心理进行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硬皮病的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皮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及内脏结缔组织纤维化或硬化,最后发生萎缩为特征的疾病.该病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或感染导致的免疫系统激活、微血管功能障碍、胶原增生有关.临床上根据受累范围、程度、病程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硬皮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系统性硬皮病(SSc)的肾脏损害、肾危象的发生、临床表现及可能的发病原因。方法:对105例SSc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4例SSc用浆水激发雷诺现象后观察肾眼质血流情况。结果:105例SSc中25例有肾丰,其中3例发生肾危象。冷水激后肾皮质血流减少。结论:SSc肾脏损害发生率为24%。严重者短期引起死亡。其发生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致肾血管为以及遇冷时肾血管收缩致肾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的心脏损害。方法对28例SSc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SSc患者中,临床有心脏损害6例(21.4%),心脏可能受损8例(28.6%)。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异常者分别为9例(32.1%)、12例(42.9%)、18例(64.3%)。结论SSc心脏受累并不少见,实验室检查对SSc心脏早期损害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硬皮病的胸部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皮病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及胸部X线资料。结果 58例系统性硬皮病胸部X线表现异常者32例(55%),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性病变11例,肺实变6例,心脏增大7例,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胸腔积液、胸膜增厚8例,膈肌升高伴活动减弱3例,食管扩张伴活动减弱8例。结论 系统性硬皮病的胸部X线表现没有特异性,但是正确认识它对于及时了解系统性硬皮病胸部病变的发生、程度及其疗效,并对靶器官进行保护性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学创新》2015,(23):109-110
目的:研究应用海普林软膏对患有硬皮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就诊患有硬皮病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海普林软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外观恢复正常时间和硬皮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硬皮病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皮肤外观恢复正常时间和硬皮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海普林软膏对患有硬皮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