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一帆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178-178,177
目的:观察分析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关节部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至2010年期间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22例和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20例,均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术后随访评价两种骨折患者恢复指数。结果: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组:3分的有10例(占50.00%),2分的有7例(占35.00%),1分的有3例(占15.00%),恢复指数为2.35。比较两组3分例数和恢复指数,踝关节骨折组显著高于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组(x16.271,p〈0.05;x15.206,p〈0.05)。结论: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较治疗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更佳,更适合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每组30例,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固定方案治疗;观察组则采取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 Mazur 量表评分优良率。结果:观察组膝关节恢复优12例,良14例,可3例,整体恢复优良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骨折及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13.1±2.1)周、(4.8±1.3)月,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P <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疗效好,创伤小,术后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用中医综合方案治疗,即中医手法复位、功能锻炼、中药、夹板固定等。结果:痊愈50例(62.5%),好转30例(37.5%),总有效率100%。结论: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1月-2004年11月收冶的56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其中Ⅰ型13例、Ⅱ型15例、Ⅲ型12例、Ⅳ型9例、Ⅴ型4例、Ⅵ型3例。除Ⅰ型采用经皮穿刺空心螺钉内固定外,其余各型采用切开复住支持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结果:49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6~36个月),功能评价采用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法,优良率迭91.86%。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宜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5.
蒋国民 《陕西中医》2013,(12):1629-1631
目的:观察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干预预防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14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髂前上棘骨髓植入治疗及仙灵骨葆片内服,术后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骨折不愈合及头坏死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3例(3.66%)患者术后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4例(4.88%),对照组5例(8.33%)患者术后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发生6例(10.0%),对照组术后骨折不愈合发生明显高于治疗组(χ2=4.552,P<0.05),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χ2=5.117,P<0.05)。结论:采用自体骨髓植入联合仙灵骨葆片在早期干预预防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方法操作简单,创伤较小,能够有效的降低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不愈合及头坏死的机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医正骨》2016,(1):13-13
2015年第3期——胫骨平台骨折专栏1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与手术治疗进展(述评专家: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义乌医院陈红卫教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平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方熏洗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80例优34例,良4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25%;对照组80例优35例,良20例,可15例,差10例,优良率为68.8%。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联合中药提高了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疗效,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选取62例,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外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均为31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伸屈角度、骨外露发生率及胫内侧皮肤坏死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伸屈角度,P0.05;对比两组患者骨外露发生率和胫内侧皮肤坏死发生率,P0.05。结论: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疾病临床上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方法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就诊的116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治疗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有采用交锁髓内钉者40例(34.4%),解剖钢板内固定者34例(29.3%),采用胫骨外同定支架42例(36.3%),14例(12.1%)患者发生术后骨折延迟愈合及内固定断裂,均经二次手术获得满意疗效,15例(12.9%)发生术后感染。结论:一期彻底清创、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和时机、选择合适内同定方式、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别为(86.4±9.2)和(42.1±10.2),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应根据骨折的类型而选定进行治疗,术中应准确复位和内矧定,术后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膝关节功能恢复训练,本研究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支撑钢板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8例胫骨平台骨折,使用支撑钢板加植骨治疗。结果:28例均随访1-3年,平均2年。28例全部骨折愈合。参照Merchant等标准综合分析,优15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2.9%。骨折固定牢固,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后期无一例塌陷畸形。结论:支撑钢板加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胫骨髁骨折临床治疗的经验。方法选取2002年10月至2006年6月57例(58个)新鲜闭台性胫骨髁骨折临床治疗情况(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进行分析。随访57例,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3个月。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优42例(73.7%),良10例(17.5%),中5例(8.8%),差0例,优良率为91.2%。结论正确选择和运用治疗方式以及科学系统康复是使胫骨髁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整理,根据骨折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手术复位与内固定。结果:1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1-2年,全部骨性愈合。按Merchan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20例患者中优44例、良60例、可10例、差6例,优良率86.7%。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需要对骨折类型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界定,塌陷骨折块的复位方法和内固定物的正确运用是取得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良好复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运动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3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韧带、半月板修复手术治疗术后采取综合康复疗法,采用Rasmussen膝关节功能分级系统进行评估。结果:膝关节功能优19例,良9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010年收治的4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研究组23例,对照组于术后行松质螺钉、骨栓及可吸收螺钉等固定治疗,研究组行解剖钛板阎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卒为50.09%,研究组为95.65%,研究组较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l临床疗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7--2010年选择性对36例胫骨平台骨折l型(单纯外侧平台劈裂)9例,Ⅱ型(外侧平台劈裂并塌陷)14例,Ⅲ型(涉及胫骨髁间嵴的平台骨折)8例,Ⅳ型(内侧平台骨折)5例,患肢基本消肿后进行手术,常规进行膝关节镜检查,对合并伤进行相应的处理后,在关节镜与C型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进行骨折复位、植骨及固定,术后早期行患肢功能锻炼。结果:36例患者术后获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在4~lO个月骨性愈合,无切口或关节感染,无皮肤坏死,关节僵硬,无延迟愈合等并发症。X线片示28例达解剖复位,3例平台关节面有2mm以下的塌陷。随访膝关节活动范围0°-120°。按Rasmussen功能评分标准:优26例,良6例,可4例,总优良率89%。结论:关节镜与C型臂X线机辅助下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获得良好复位及术后功能恢复快、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共30例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传统的暴露双钢板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由随访发现观察组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较好,恢复时间快,关节恢复功能好等优点,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张一鹏 《中医正骨》2008,20(9):52-53
胫骨平台骨折也称胫骨髁骨折,是由于外力作用使胫骨平台压缩、塌陷、劈裂或粉碎,影响关节的对合、稳定与运动,发生率为全部骨折的1%。因胫骨平台骨折属关节内骨折,治疗上要求尽可能达到生物学固定,所以,多主张切开解剖复位,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间作者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4例,经手术治疗获满意效果,现回顾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Schatzker分类法进行分类,并分别使用治疗固定方法,并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膝关节功能恢复按Merchant标准,优80例,良15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91.3%。结论:骨折分型正确,手术适应症选择得当,内固定物的正确选择及正确的手术操作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获得良好手术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鲁剑 《河南中医》2014,(9):1726-1727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然后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观察组-1、观察组-2,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取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对疗效影响不显著,但是采取外侧胫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P〈0.05)。结论:中药配合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胫骨平台,采取外侧胫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