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拉力螺钉技术在牙槽嵴块状骨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6例前牙区Terheyden 2/4型种植修复术前牙槽嵴水平向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18~54岁,最窄牙槽嵴宽度1.2~4.0 mm,采用拉力螺钉技术,将自体骨块固定于受植区,周围骨缺损区填塞去蛋白牛骨基质(Bio-Oss),覆盖脱细胞猪心包膜(博纳膜,博纳格科技),减张缝合伤口,观察并记录术中是否发生骨块劈裂、旋转和位移,以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利用CBCT融合重叠测量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6个月牙槽嵴宽度和高度,使用SPSS21.0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例自体骨移植骨块固位稳定,未发生骨块劈裂,植骨区伤口愈合良好,2例颏部供骨区愈合过程中创口裂开,经换药后逐渐愈合,其余未出现需要特殊处置的不良反应。术前平均唇舌向牙槽骨宽度(4.20±1.10)mm,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6个月,平均唇舌向牙槽骨宽度为(9.60±1.28)mm、(8.81±1.36)mm及(8.25±1.28)mm,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拉力螺钉技术块状骨移植应用于牙槽嵴水平向严重骨缺损...  相似文献   

2.
作者制成犬下颌骨无牙牙槽嵴,并建立该区域及下颌骨体部、颅骨部位骨膜下HA微粒种植实验模型,采用光镜,配合大体、X线照片观察,考察种植体愈合过程和组织反应。结果表明;植入初期,HA微粒间有大量的纤维组织长入,继与受植区基骨形成骨性结合,但新骨未能充满整个HA微粒间隙,以近基骨侧为主。本实验为HA微粒牙槽嵴增高术提供生物学基础研究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ITI种植体即刻负重与延期负重行永久修复前牙槽嵴的吸收变化.方法:选择上前牙区植入时最大扭矩大于35的种植体20颗.随机分为两组:即刻负重组10颗,种植体植入后连接临时基台并行临时冠修复;延期负重组10颗,种植体植入放置愈合螺丝延期修复.在两组种植体植入时及1周,2周,4周,8周,16周后,进行X线检查,测量牙槽嵴骨吸收量并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ANOVA).结果:种植体无一失败.牙槽嵴的吸收随时间逐渐增加,即刻负重组和延期负重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讨论:对即刻负重的长期效果应对两组种植体行永久修复后继续观察牙槽嵴的吸收变化.结论:ITI种植体行即刻负重与延期负重于永久修复前牙槽嵴骨吸收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牙槽骨骨量不足的前牙种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前牙槽嵴萎缩患者,探讨如何达到理想的种植效果。方法:选择51例75颗前牙槽嵴中度萎缩患者,植入羟基磷灰石(HA),半年后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HACI),所有病例均随访观察2 ̄5年,对其进行临床评价。结果:75颗前牙,完全成功68颗(90.6%),基本成功4颗(5.4%),失败3颗(4.0%),结论:前牙牙槽嵴萎缩患者通过HA重建牙槽嵴后,植入HACI,能达到最理想的前牙美容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17岁,因下前牙区无痛性包块3月余入院。查体:左右面部对称,开口度正常,口内下颌切牙区舌侧牙槽嵴处有一约2.0 cm×2.0 cm×1.0 cm大小的质中包块,与下颌骨内侧面粘连,光滑,下颌区前牙无松动。牙片示:下颌前牙和尖牙区牙槽骨无破坏,牙根无吸收,根尖区无暗影。下颌骨正侧  相似文献   

6.
无牙颌下颌骨大小和形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对56例无牙颌患者(28例牙嵴丰满者和28例牙嵴萎缩者)的X线侧位片。应用中轴转换方法得到下颌骨中轴各线距和角度,并测量其线距和角度。结果表明:随着牙嵴吸收的增加,下颌体长度和下颌支长度增加;前牙槽突,颏突,颌内前部高度,颌骨后部高度及突长度减少。下颌休体和下颌支的连接更超于平坦;喙突和髁突更超于接近;前牙槽突向舌侧倾斜,说明牙槽骨的吸收使下颌体高度发生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与临床相符的下颌重度牙槽嵴萎缩的动物模型.方法 以Beagle犬为实验动物,拔除其双侧下颌第四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在距下颌第三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釉牙骨质界8 mm处的牙槽嵴上水平磨一凹线,咬骨钳去除该线上方的牙槽骨,用骨凿将去骨区域修平,形成25 mm×8 mm大小的箱状缺损洞形,置入无菌硅胶假体,严密缝合后,待其自然愈合.术后8周行锥形束CT检查.结果 骨改建8周后术区牙槽嵴顶呈圆弧形,嵴顶最低点至下牙槽神经管的距离平均2.5 mm.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Beagle犬下颌重度牙槽嵴萎缩动物模型,为进行垂直骨增量相关实验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牙周膜干细胞复合生物支架材料增高重建牙槽嵴效果,为缺牙后牙槽嵴重度萎缩的种植义齿修复奠定基础.方法:分离培养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将其分别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及附着龈组织工程材料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复合诱导后,植入犬双尖牙缺失致牙槽嵴缺损部位,PDLSCs-HA/TCP植入骨缺损区,PDLSCs-ADM植入粘骨膜缺损区.植入32周,大体测量植入前后增高牙槽嵴高度;X-线片显示牙槽嵴高度与密度变化;组织学观察边界区新生牙槽骨结构,未植入做对照.结果:细胞-材料复合体植入后牙槽嵴高度显著增高,由移植前4.15±0.20,增加到移植后9.30±0.15(P<0.05).X-线显示邻牙标记部位冠方有类骨密度硬组织形成,牙槽嵴明显增高.组织学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材料移植组可见缺损区有新生骨样组织形成,可见骨陷窝和骨细胞样结构.结论:PDLSCs分别与骨及粘骨膜组织工程支架材料HA/TCP、ADM复合后体内移植,可显著增高牙槽嵴高度,是牙槽嵴增高重建、实现无牙合种植修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罹患重度牙周炎的患牙常伴有严重的感染和牙槽骨破坏,而且拔牙后牙槽窝在愈合过程中进一步骨吸收和改建,增加了后期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治疗难度。在上颌磨牙区因毗邻上颌窦,种植治疗常需要进行上颌窦提升术来弥补垂直骨量不足。文章展示了1例罹患重度牙周炎的上颌磨牙,通过微创拔牙后彻底清除牙槽窝感染,结合微翻瓣牙槽嵴保存术,有效减少牙槽窝愈合过程中的骨吸收,实现牙槽嵴的保存和重建,为后期种植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硬组织三维条件。这一方法将上颌磨牙区骨增量术前移,简化了后续种植治疗的复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前牙区牙槽嵴较狭窄病例采用微创技术和锥状种植体进行前牙区即刻加载修复并评价其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8~2000年临床病例21例,应用非翻瓣式一期法环切术,将一段式锥状种植体植入前牙缺失区,57枚种植体分为即刻加载修复组(治疗组)27枚和常规延期修复组(对照组)30枚,术后观察指标为:GI、种植体周围炎、植体稳定性,拍摄X线片了解牙槽嵴吸收情况,随访10~12年,评价其远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6.3﹪和96.7﹪,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直径一段式种植体较适合国人前牙区牙槽嵴解剖结构,不易引起骨壁侧穿,初期稳定性好;非翻瓣式环切手术入路,可保留龈乳头的完整性,使患者免除二次手术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临床评价应用迷你(MS)种植体修复前牙区窄小牙槽嵴部位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种植中心接受前牙区窄小牙槽嵴部位种植MS种植体的患者39例,共42颗种植体,其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25~55岁。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观察MS种植体植入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愈合情况、骨结合及骨吸收的多少等。连续观察1~2年。结果 42颗MS种植体未发现有松动或脱落,MS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稳定、愈合良好,未见发生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变。种植义齿修复后外形良好,患者满意。结论 MS种植体用于修复前牙区窄小牙槽嵴部位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对牙槽嵴严重萎缩,牙槽嵴变得极度浅平,狭窄或呈刀刃状的无牙颌病人,为使义齿获得良好的固位及稳定,发挥其咀嚼功能,已采用人工骨来重建严重萎缩的牙槽嵴。本文对1987年10月以来用人土骨(颗粒型生物活性玻璃陶瓷)重建牙槽嵴后修复的6例全口义齿病人,比较测定了其咀嚼效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移植不带牙根的异体颌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由于移植骨牙槽缘吸收,不能形成牙槽嵴,不利于义齿修复。为修复牙槽嵴,用带牙根的异体颌骨移植进行动物试验。 材料和方法 用40只成年狗作实验,在下颌第4,5磨牙区造成3cm×1cm颌骨缺损,随后植入贮存的带第3,4磨牙牙根的同种异体骨块。按骨块贮存方法分3组,第1组20只狗,移植骨块贮存在0.5%福尔马林液内。第2组10只狗,移植骨块用2,4 N盐酸进行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1985年以来采用磨槽作U形钢丝固定患牙周牙髓综合症的松动牙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男16例,女8例,共24例。前牙区14例,磨牙区4例,前牙区及磨牙区6例。其中上颌4例,下颌16例,上下颌4例。2.适应证:凡是牙周牙髓综合症,已作牙周,根管治疗及根充且无明显炎症,牙松动仍在Ⅱ°以上,X线牙片上的牙槽骨吸收超过根之12者。3.方法:①固定前牙时,在舌隆突上方约于舌面中上13交界处,沿远近中向钻磨横槽。槽的宽度、深度能容纳钢丝,槽底要平整,槽壁有倒凹以加强固位。(见附图);②固定磨牙:沿磨牙面中央沟近远中向研磨制备成能容纳所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髂骨嵴不同朝向重建下颌骨缺损后的对称性和是否符合种植牙治疗标准,分析血管化髂骨瓣重建下颌骨有牙区缺损时髂骨嵴不同朝向的优缺点.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髂骨瓣重建下颌骨缺损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术后CT资料,根据髂骨嵴的朝向分为髂骨嵴朝向牙槽突组和髂骨嵴朝向下颌骨下缘组.C...  相似文献   

16.
拔牙后牙槽嵴缺损(alveolar ridge defect, ARD)可影响剩余牙齿的正畸移动。自体骨移植已被证明是牙槽嵴重建的有效方法。然而, 用于固定自体骨块的固位钉需要通过二次手术移除, 可增加患者的不适。本文报道1例28岁女性患者, 在拔除右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后, 拔牙位点愈合后存在严重的ARD。对本病例通过游离龈移植术增宽角化龈后, 进行自体皮质骨片移植并联合脱蛋白牛骨骨粉和可吸收胶原膜进行牙槽嵴增量, 重建患区软硬组织, 术中采用改良的无固位钉的皮质骨片固定技术。术后2周开始正畸加力移动牙齿。术后36个月, 正畸治疗结束, 患者右上后牙区牙周软硬组织较术前改善显著, 患者自觉美学和功能均较满意。改良的无固位钉的皮质骨片固定技术有效增加了患者的牙槽嵴骨量, 使正畸治疗可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作者自 1995年对前牙牙槽嵴萎缩患者 ,通过种植前羟基磷灰石重建牙槽嵴后再种植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选用四川大学生物材料研究所生产的颗粒型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 (HA )及羟基磷灰石涂层钛种植体(HACI)。一般齿槽外科器械 ,法国进口种植机及配套钻具。2 .病例选择 :46例 6 3颗前牙 ,其中男 2 6例 ,女 2 0例 ;上前牙 44颗 ,下前牙 19颗。所有病例均常规取模 ,测量牙合龈、近远中及颊舌向距离 ,常规摄牙片 ,并在模型上试排牙 ,了解要取得前牙理想修复效果牙槽嵴应具备的条件。 6 3颗前牙均有中度萎缩 ,参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下颌两侧非对称性牙槽嵴形态对全口义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取得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牙槽嵴表面形态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形成下颌全口义齿,标准形态牙槽嵴黏膜,以及4种左右形态非对称的牙槽嵴黏膜三维有限元模型:首先建立标准牙槽嵴(S),其次按下颌牙槽骨不同部位吸收至S的1/4高度为条件,分别形成右侧磨牙区吸收(Rm),右侧后牙区吸收(Rpm),右侧牙槽骨吸收(Rapm)及左侧前牙区和右侧牙槽骨吸收(LaRapm)的黏膜模型.在S条件下义齿左右两侧咬合面的双尖牙区P,第一磨牙区M1及第二磨牙区M2等6个部位分别设定位于牙槽嵴顶及其颊侧的2个加载位置,共计12个加载点,单侧垂直加载9.8N的力,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各条件下义齿最大综合位移.结果:M1加载时各牙槽嵴条件下的义齿最大位移较P和M2加载时的小.各部位加载时LaRapm条件下义齿最大综合位移都较其他牙槽嵴条件下的大.左侧M2加载时的Rapm较Rm和Rpm的大,P加载及右侧M2加载时的Rm、Rpm、Rapm相近,且都大于S.结论:在单侧加载条件下,下颌两侧非对称性牙槽嵴前牙区高度影响全口义齿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体松质骨结合引导组织再生膜技术重建牙槽嵴的临床效果。方法:小切口微创取自体髂骨松质骨粒移植于牙槽嵴表面,上方覆盖聚四氟乙烯引导膜,为6例患者修复萎缩或缺损的牙槽嵴,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2周进行临床检查、测量重建高度或宽度,作X线检查,并对1例患者12周时的再生骨行组织学检查,观察临床重建效果。结果:牙槽嵴形态以及骨量较手术前得到明显改善,12周时6例牙槽嵴平均增宽,增高4.20 mm,X线检查表明术后植骨区骨组织量增多、骨密度较术前更致密;术后12周植骨部位组织学表现为排列不规则的板层新生骨,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突起。结论:自体松质骨移植与膜引导组织骨再生技术联合增高牙槽嵴取得满意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陆蔚平  邹荣海 《口腔医学》2008,28(11):606-607
目的探讨下颌骨角部骨折两种术式对骨折愈合的疗效。方法常规术式采用口内加颌下切口,在外斜嵴和下颌骨下缘各放置1块钛板作固定;改进术式仅取颌下切口,外斜嵴不放置钛板改放置在下颌角区,并加用颅颌绷带作补偿固定。按术式分组,比较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两组在骨折一期愈合,二期愈合及延期愈合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常规手术方式相比,改进术式操作较简便,创伤小,疗效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