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探讨前列环素衍生物Iloprost对大鼠脑创伤后脑的保护作用为脑外伤的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大鼠液压冲击致脑创伤型,分成对照组,创伤组及创伤治疗组,各组于伤后2小时、24小时及4天检测伤区脑组织血栓素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的含量,并行脑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后脑内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鼠颅脑损伤后脑内中性粒细胞聚集、浸润的时间过程,并探讨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改进的Feeney法复制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致伤组和致伤组,致伤组于伤后7个不同时相点断头、取脑,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和HE染色。结果 致伤组大鼠脑组织MPO活性表达从伤后3小时开始出现,伤后12~48小时达到高峰,但伤后72小时开始下降,伤后7天降至假致伤组水平。随着中性粒细胞的出现、聚集及浸润,此现象逐渐明显,损伤灶脑组织病理改变加重。结论 颅脑损伤后脑内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浸润是颅脑损伤后脑内炎症反应的主要表现,其在继发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大鼠颅脑创伤后Nav 1.1和Nav 1.2的mRNA和蛋白在海马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对成年SD大鼠实施腩液压伤后分别在伤后2,12,24和72 h处死,取伤侧海马行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以及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Nav 1.1和Nav 1.2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脑液压伤后Nav 1.1和Nav 1.2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伤后2 h即下调至最低水平,Nav 1.1的蛋白表达在颅脑创伤后显著下调(P<0.01),但伤后72 h时恢复至接近对照组的水平.而颅脑创伤后Nav 1.2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创伤导致了大鼠海马钠通道α亚单位mRNA和蛋白表达的显著改变,这可能是颅脑创伤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钠通道功能异常及其诱发的兴奋性毒性作用的分子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丙咪嗪对脑外伤后大鼠海马内神经元再生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丙咪嗪对脑外伤后大鼠海马内神经元再生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损伤治疗组、损伤对照组、未损伤治疗组和未损伤对照组.采用鼠侧向液压冲击脑损伤装置建立急性脑创伤模型,丙咪嗪治疗2个月后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内新生细胞和神经元的数量.结果 大鼠海马内新生细胞和神经元的数量损伤组均明显高于未损伤组(P<0.01),而且无论有无脑创伤,丙咪嗪治疗组均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结论 丙咪嗪能够与颅脑创伤协同作用共同促进海马内神经元的再生.  相似文献   

5.
包正夫  徐蔚 《武警医学》2007,18(11):877-878
外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是颅脑外伤患者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大面积梗死将加重脑功能的损害,严重影响预后。外伤后早期症状容易被掩盖,临床症状、体征多于伤后48h内出现,大部分患者伤后24-48h出现迟发性神经体征,最长延迟至第10天出现,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5-脂氧合酶抑制剂菲尼酮对大鼠脑损伤后脑循环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制备流体冲击致大鼠脑损伤模型,用氢清除法和二胺基联苯胺染色及图像观察分析大鼠海马血流量(hippocampal blood flow,HBF)和血管密度变化以及菲尼酮对其的影响。结果 大鼠脑损伤后1h HBF开始下降,4h达最低,8h以后逐渐恢复,与赀时海马血管密度在伤后4h升高达峰值,8h后逐渐下降至伤前水平。给药组在伤后8h海马血流量已恢复到伤前水平,海马血管密度在伤后4h有增加的趋势,但与伤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流体冲击致大鼠脑损伤后,菲尼酮可不同程度地逆转HBF降低与血管密度破坏性的增加,这可能与其抑制了炎性介质如白三烯的产生等有关,从而有利于创伤后脑循环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组织c-fos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探讨神经细胞凋亡在脑继发性损害中的作用,及c-fos基因表达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和脑创伤后3、12、24、72小时和7天组,采用自由落体撞击致重型颅脑损伤。应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观测c-fos的表达。结果TBI后3小时创伤组各组脑组织即出现c-fos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随伤后时间逐渐增强,至伤后72小时达高峰,伤后7天仍有明显的c-fos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其分布区域为脑挫伤区、挫伤周围皮质和海马,累及细胞类型包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c-fos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在时序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两者呈正相关。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可引起脑组织明显的c-fos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c-fos表达增加在神经细胞凋亡和修复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脑微循环的改变,以找出影响颅脑损伤与恢复的变化规律.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自由落体致大鼠脑损伤,伤后30分钟、3小时、24小时、168小时取材,研究脑微血管形态学变化,并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分析颅脑损伤局部脑组织代谢的变化.结果大鼠脑损伤后10分钟~24小时大脑皮层微血管减少,并有“微无血管区”,微血管内可见微血栓形成;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增加,出现脑水肿,颅脑损伤后伤区脑组织乳酸含量于伤后3小时显著增高(P<0.01),伤后24小时仍然明显高于正常值.胆碱于伤后3小时明显升高,24小时达高峰(P<0.01).N-乙酰门冬氨酸含量自伤后3小时明显降低,伤后24~168小时仍然显著低于正常值(P<0.01).谷氨酸自伤后30分钟开始明显降低,3小时降至最低水平(P<0.01).结论实验结果提示,颅脑损伤后微循环障碍是引起早期脑缺氧,产生外伤性脑水肿的重要病理基础,救治重型颅脑损伤要重视防治早期脑微循环障碍,纠正脑缺血、缺氧.  相似文献   

9.
AM-36对大鼠液压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2-(4-氯苯基)-2-羟基]乙基-4-[3,5-双(1,1-二甲基)-4-羟苯基]甲基哌嗪(AM-36)对颅脑外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38只sD大鼠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后制作中度液压颅脑伤模型,致伤后30min、24h和48h分别给予研究组大鼠AM-36(0.1mE/100g)和后两组大鼠等量等渗盐水腹腔注射。致伤后24h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致伤后24h和1周对大鼠脑组织进行HE染色和Fluoro-Jade(F—J)染色,着重观察致伤部位周围皮层、丘脑及海马等区域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研究组大鼠伤后24h脑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致伤后24h和1周,皮层、丘脑及海马CA1和CA3区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研究组大鼠变性的F—J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P〈0.05)。结论伤后早期系统应用AM-36能降低脑组织水含量,对大鼠液压颅脑伤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F-J染色能较准确地反映脑液压伤后的病理学改变,可用于组织病理学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脑损伤大鼠行为学的影响,为临床HBO治疗颅脑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21只,随机分成HBO治疗组、脑损伤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7只.应用液压撞击仪制作侧位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模型,HBO组于术后24 h开始行HBO治疗,1次/d,连续10 d.各组从术后第6天开始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并比较大鼠的行为能力、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 定位航行实验:前5 d的逃避潜伏期正常对照组HBO组>脑创伤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治疗对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大鼠脑损伤后早期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结构的观察,探讨脑外伤早期微循环障碍形成的发生机制.方法 用改良Marmarous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损伤动物模型,伤后1 h、4 h、8 h、12 h、24 h、3 d及7 d分别自损伤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取10只大鼠取脑,5只行免疫组化、5只行荧光定量PCR测定脑血管内皮细胞活化标志物假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栓调节蛋白(TM)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脑损伤后TM和vWF在4 h开始表达,24 h达到峰值,7 d恢复正常.假手术对照组各时段TM和vWF的表达水平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损伤早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化是早期继发性脑损伤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大鼠急性负压性脑创伤模型的行为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大鼠急性负压性脑创伤模型的行为学特征。 方法 利用负压性脑创伤模型装置制作SD大鼠负压性脑创伤模型。设立负压伤组 (12只 )和假手术对照组 (12只 )。另取 2只负压伤大鼠 1周后处死做HE染色,以观察组织病理变化。以mNSS方法和水迷宫试验对两组大鼠在各时间点进行行为学的评价。 结果 本组大鼠负压打击后死亡 1只,存活大鼠成模率为 100%,负压打击部位的皮层和皮层下呈现局灶的挫伤、出血和组织缺失。负压伤组mNSS评分异常持续到受伤后 25d以前,水迷宫试验平均逃避潜伏期异常不超过 3d。 结论 大鼠负压性脑创伤模型主要适用于以受伤后较短时期内 ( <25d)的神经感觉运动和反射功能为主要目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放线菌酮对大鼠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线菌酮对脑创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液压颅脑损伤模型中,观察伤后神经功能、神经病理学改变、细胞凋亡的特征以及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比较治疗组在液压致伤前5min皮下注射放线菌酮(2.5mg/kg)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伤后行走功能、平衡功能障碍程度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1)。治疗组大鼠伤后神经病理学改变减轻,不同脑区各个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减少,DNA电泳未见凋亡带谱。伤后不同脑区bax蛋白水平升高,放线菌酮可抑制bax蛋白表达。结论:放线菌酮有效地抑制创伤后bax蛋白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减轻神经病理损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儿童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诊,与成人有较大区别。在诊治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成人颅脑损伤的诊治模式和经验,应尽量减少患者的CT暴露,注意创伤性脑梗死的预防和早期治疗;重视儿童颅脑损伤后认知障碍及心理精神障碍的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对脑外伤后脑神经功能与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HBO组和外伤对照组。建立大鼠侧方液压颅脑损伤模型,观察脑神经功能、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损伤面积等病理变化。结果:HBO组与外伤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异常较轻、脑组织含水量和损伤面积较小(P<0.05),同时脑组织病理改变较轻。结论:HBO对脑外伤后的脑神经组织和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理考虑与纠正脑缺氧,恢复能量供应,减轻脑水肿和减少脑组织病变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脂质过氧化反应与脑损伤后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在大鼠液压颅脑损伤模型中,观察其运动神经功能;脑创伤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和生化特征;伤后bcl-2基因表达情况;比较伤前给予U-74389G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颅脑伤大鼠伤后行走功能、平衡功能障碍程度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1)。治疗组大鼠不同脑区各个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减少,DNA电泳未见凋亡带谱。Bcl-2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伤侧大脑半球皮质、皮层下白质、海马及齿状回的神经细胞。表达Bcl-2蛋白的神经细胞很少见到凋亡或坏死的形态特征。Bcl-2早期改变出现在伤后6h,比细胞凋亡出现早。注射U-74389G能阻止bcl-2蛋白下调。结论U-74389G能阻止大鼠液压脑损伤后bcl-2基因表达下调,抑制脑创伤所致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神经细胞凋亡现象。应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观察其对损伤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TBI模型,运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观察大鼠中度脑损伤后2小时~3天伤侧大脑皮层、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Tunel染色:伤侧大脑半球广泛存在细胞凋亡,以受伤区周缘为甚,伤后2小时即可见凋亡细胞,2~3天达高峰。(2)PACAP治疗后12小时~3天,伤侧皮层、海马区细胞凋亡数与损伤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大鼠TBI后,神经元在发生变性、坏死的同时,存在凋亡现象。PACAP能阻滞大鼠TBI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颅脑外伤后Calpain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7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常温脑损伤组和亚低温脑损伤组.脑损伤组分别接受右顶部侧方中度液压损伤打击,其中亚低温组在伤后即刻接受持续4 h的亚低温治疗[肛温(32±0.5)℃].在伤后6,12,24和72 h四个时间点分别通过荧光PCR、Western blot定量检测各组打击伤灶周围皮层钙蛋白酶Calpain基因转录和蛋白分子表达的水平,同时运用免疫荧光观察Calpain蛋白分布情况.结果 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使颅脑外伤后12 h及24 h Calpain基因的转录较正常对照和同时间点常温脑损伤组显著增加(P<0.05).然而,伤后6,12,24和72 h亚低温治疗均使Calpain在蛋白水平较同时间点常温脑损伤组表达升高的程度显著抑制(P<0.05).结论颅脑外伤后亚低温治疗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其在Calpain基因转录后明显抑制Calpain蛋白水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鼠弥漫性脑损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mRNA表达和脑水肿的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建立Marmarou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伤后不同时间MMP-9mRNA的表达,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并观察脑组织中炎症反应和毛细血管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外伤后1h大鼠脑组织中MMP-9mRNA开始增加,伤后12h达到高峰并持续7d(P<0.01),14d下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脑组织含水量比似手术组明显增加,炎性反应和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破坏更重。结论大鼠外伤后诱导MMP-9mRNA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弥漫性脑损伤后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形成,从而加重了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54只雄性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6只)、TBI组(T组,24只)及脑损伤后谷氨酰胺治疗组(G组,24只),T组和G组按TBI后检测时间分为1,3,5,7 d组,每组6只大鼠,应用组织病理切片和电镜观察肠黏膜结构的变化,并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谷氨酰胺能减轻TBI后肠黏膜的病理损害,使细胞凋亡减少.结论 谷氨酰胺对TBI后肠黏膜屏障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