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认知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对患者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生存质量产生影响,还妨碍患者肢体功能、语言、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康复。大量临床研究文献证实了针灸对脑卒中后遗症具有显著的疗效,本文对近五年来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选择2001年2月~2003年12月住院治疗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24例,在早期实施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康复护理。结果 24例脑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运动障碍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1]。据统计,我国脑卒中(Stroke)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都很高,且大多遗留有功能障等后遗症,严重威胁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并且大多数患者存在心理障碍[2]。因此在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上进行有效地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使其更好地回归到家庭和社会中,是当前脑卒中后遗症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合并抑郁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霞 《海南医学》2009,20(7):149-150
脑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它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病人的临床表现为言语减少、情绪抑郁、睡眠障碍、兴趣缺乏、食欲缺乏、精力减退、主动性差、不配合康复治疗等。抑郁的长期存在会对患者的生活、社会功能等产生不利影响。认识脑卒中合并抑郁的特点,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干预:脑卒中病人的心理护理;脑卒中病人的社会和家庭支持;脑卒中病人的娱乐疗法;脑卒中病人的康复训练,以避免或减少脑卒中后并发焦虑和抑郁的情况,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钟克丹 《中外医疗》2009,28(3):152-152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可行性与重要性。方法着重对2例出院后回到家庭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康复评估,根据评估内容,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并加以实施,采取与日常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运动、作业、言语等方面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结果2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过社区康复护理,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得到提高,心理应激、负性情绪得到纠正。结论实践经验证明,社区康复护理已经成为出血性脑卒中综合治疗方法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促进患者受损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以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研究组从患者心理护理、保持良好肢体位置、床上运动训练、感觉训练、语言训练等方面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早期康复训练可降低患者致残率。治疗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SUT多功能超声脑血管治疗仪治疗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对比观察其对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期间脑卒中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亚急性期开始给予SUT超声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分别于住院后第1天、第7天、治疗结束时对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急性期给予SUT超声治疗,有助于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谵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 76例急性脑卒中后谵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干预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Bobath方法训练,干预组除上述方法外加心理干预强化.结果 干预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临床效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康复方法基础上强化心理干预治疗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后谵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病后生活质量,笔者对脑卒中患者超早期运动护理进行探讨。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方式是在给患者以心理支持下实施功能运动锻炼和康复训练等综合方法。结果超早期运动护理训练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早期运动护理可显著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可使肢体运动功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快的提高。结论超早期运动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极佳,有利于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了随意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使其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康复训练及心理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量表和Bar-thel评分明显提高,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避免和减少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康复训练及心理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量表和Bar-thel评分明显提高,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避免和减少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认知障碍的早期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改变已引起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是影响患者康复质量和导致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原因。认知功能障碍对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影响有时甚至远远超过了躯体功能障碍的影响。认知障碍不但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脑卒中的全面康复。本文对首次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其早期心理干预的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方法,为今后开展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提供指导.②方法 在社区中选取56例脑卒中出院恢复期患者,对其实施社区康复护理干预,包括提供健康指导、康复护理、心理干预等综合措施,定期随访.③结果 脑卒中康复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等干预后较干预前明显改善.④结论 对出院后的脑卒中患者实施维持性社区护理干预,可以继续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黄淑娟  吴卫民 《中原医刊》2004,31(13):50-51
目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作用。方法:对1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实施康复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指导,吞咽、咀嚼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结果:干预后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显著增强,负性情绪明显减少,不良生活习惯有所改变。结论: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残率应从早期康复着手,进行护理干预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病[1]。据统计,我国脑卒中(Stroke)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都很高,且大多遗留有功能障等后遗症,严重威胁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并且大多数患者存在心理障碍[2]。因此在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上进行有效地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使其更好地回归到家庭和社会中,是当前脑卒中后遗症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张艳 《实用全科医学》2008,6(2):168-168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发生在有明显脑卒中临床表现背景上的抑郁。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30%-70%。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睡眠障碍,甚至出现绝望自杀,极大地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在临床上对脑卒中后抑郁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旨在观察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或称脑血管意外,通常经过临床治疗,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功能障碍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损害,从而产生诸多心理行为方面的异常。本文旨在对这些心理行为方面的异常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措施,通过比较发现心理咨询或治疗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患者经过急性期有效治疗后,存活者中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而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显得极其重要。现将脑卒中患者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脑卒中患者所表现出的心理反应各不相同,通常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可分为焦虑型、抑郁型、乐观型和依赖型。姜艳涛等通过对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性的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9.
许晓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6):2124-2126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34例作为观察组,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采用合理的肢体位置摆放、运动训练、手法按摩、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护理;将2004年6月以前收治的41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L)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为15.6%,对照组发生率为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能避免和减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文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对我科2008收治脑卒中的偏瘫患者62例,在给与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合理的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语言功能锻炼、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康复护理. 结果 本组62例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定.39例患者为良,生活基本自理;21例为中度残疾,生活需要帮助; 2例为重度残疾,生活依赖明显;没有完全残疾患者.结论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存活者中50%~70%的患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功能障碍的恢复,防止废用和误用综合症,减少后遗症;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争取患者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充分说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