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野外驻训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野外驻训官兵1 248人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士兵组、士官组、军官组各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总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尤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野外驻训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应对野外驻训官兵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亚洲国家不同性别维和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及影响因素,为我国维和官兵心理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军人适应不良自评量表(MMMS)>、<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的380名亚洲官兵进行两次心理评估,时间分别为进入维和任务区的第7天和第120天,并对前后两次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进入维和任务区第7天比较,第120天时点男性和女性官兵的CMMHS总分及大多数因子分、MMMS总分、SSRS总分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进入维和区第7天,女性官兵除MMMS总分显著高于男性外(P<0.01),其余量表得分与男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第120天时男性CMMHS总分及强迫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MMMS总分、性别是影响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结论 女性维和官兵心理健康水平高,可能与其有更好的调节适应能力有关,在维和待命集训中应把男性适应技能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维和官兵待命状态下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维和官兵在待命状态下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维和待命集训的63名官兵作为研究组,同一部队无待命任务的115名官兵为对照组,采用<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评价两组被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焦虑、抑郁、神经衰弱、人际敏感和掩饰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量表总分及其余各因子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维和待命官兵的职务及文化程度与掩饰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仅职务因素与掩饰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t=-2.342, P=0.022),其余各因素与量表各因子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维和待命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发生一定的变化,主要为期待性焦虑、抑郁及人际敏感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维和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官兵各150名,于到达维和任务区第7天和第120天,采用<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军人适应不良量表 (MMMS) >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定.结果 除CMMHS的强迫、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3个因子外,维和官兵在到达维和任务区第7天的CMMHS总分、其他各因子分及MMMS总分均显著高于第120天(P<0.05或P<0.01).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维和官兵第120天的CMMHS总分和MMMS总分差异显著(P<0.05),而两次测量的其余因子分在两国维和官兵之间无显著性差别(P>0.05).MMMS总分及各因子分分别进入了以强迫、焦虑、抑郁、恐怖、神经衰弱及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提示适应不良,其因子对维和官兵心理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0.01或P<0.05).此外,职务对恐怖和心理健康总分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执行维和任务严重影响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维和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维和早期较维和中期更为显著;维和官兵的适应能力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非洲维和官兵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非洲三国(尼日利亚、纳米比亚、加纳)维和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运用<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价280名非洲三国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于参加维和行动的第7天和第120天各评测1次,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非洲维和官兵在第120天时的CMMHS及SSR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低第7天(t=2.18~11.76,P<0.05或0.01).维和官兵的心理健康总分、焦虑、抑郁、恐怖、精神病性、躯体化及社会支持各因子分前后两次测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加纳维和官兵的社会支持因子分较尼日利亚、纳米比亚维和官兵高,纳米比亚官兵焦虑因子分较尼日利亚官兵低(F=6.77~118.15,P<0.05或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与心理健康总分呈负相关(r=-0.1196,P<0.05),强迫因子分与年龄、军龄、受教育年限和职务呈负相关(r=-0.1658~-0.1226,P<0.05或0.01).影响维和官兵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受教育年限和社会支持(t=-1.977~1.698;P=0.04~0.09).结论 非洲三国的维和官兵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受教育年限和社会支持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军人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军人职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1 902名陆军军人,行<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军人职业压力量表>和<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量表>测定.结果 ①心理不健康组的职业压力和消极应对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心理健康组.除情感积极应对(AFAC)外,心理不健康组的应对总分及其余各因子分则明显低于心理健康组(P<0.01);②<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的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军人情景特质应对方式量表>、<军人职业压力量表>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密切相关(r为-0.232~0.561,P<0.01或P<0.05),其中消极应对及职业压力的各因子分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各因子分与其呈显著负相关;③文化程度、职务、应对方式、人际关系、军旅特殊生活和领导能力是影响军人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分的主要因素(P<0.01或0.05),军龄、经济压力、工作压力、个人发展和角色模糊对军人心理健康,包括焦虑、抑郁、恐怖、精神病性、神经衰弱和躯体化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P<0.01或0.05).结论 过高的职业压力及消极应对方式可能是影响军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积极应对方式可能是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亚洲三国维和官兵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我国维和官兵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赴利比里亚维和官兵380名作为研究对象,于到达维和任务区第7天和第120天采用《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其进行测评.结果 除焦虑因子分外,第120天时维和官兵CMMHS量表的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第7天(P<0.05或0.01).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维和官兵CMMHS总分及精神病性、神经衰弱因子分前后两次的差值与神经质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5或0.01),抑郁因子分前后两次的差值与内外向分量表呈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内外向、神经质分别进入以抑郁、精神病性、神经衰弱及CMMHS总分差值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5或0.01).结论 亚洲维和官兵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人格特征能明显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边防海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系统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边防海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探讨通过系统心理干预对提高边防海岛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意义。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边防海岛官兵进行心理测试,以此作为心理健康指标,与军队常模比较;以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咨询等方法对边防海岛官兵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并分别做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组内比较。结果干预前边防海岛官兵SCL-90除人际关系和抑郁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干预后,实验组官兵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阳性项目均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边防海岛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系统心理干预对提高边防海岛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灾难性事件对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灾难性事件对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并观察对其实施心理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以57例受洪水袭击后幸存官兵作为灾难组,70例未受灾难性事件袭击官兵作为对照组,均采用中国军人心理健康量表(CMMHS)进行测查,并对发生心理障碍者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或药物治疗。结果灾难性事件使官兵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包括情绪不稳定、情绪低落、悲痛、紧张恐惧、睡眠障碍、焦虑不安)和躯体损伤。灾难组CMMHS的强迫、焦虑、抑郁、恐怖、精神病性、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中国军人常模,其神经衰弱因子分与对照组和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官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目击有人被洪水冲走、参与认尸。结论遭受灾难性事件袭击的官兵心理健康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经心理及药物干预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参与保卫大型运动会(参与保卫)武警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参与保卫武警某部官兵118例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评,并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结果:参与保卫武警官兵SCL-90总分、SCL-90总平均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未参与保卫武警官兵(P<0.05,P<0.01)。参与保卫武警官兵SCL-90总分、SCL-90总平均分、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偏执因子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中国成人常模(P<0.05,P<0.01)。状态焦虑量表(S-AI)总分和特质焦虑量表(T-AI)总分分值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AI总分与T-AI总分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T-AI总分与SCL-90总平均分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文化程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年龄与SCL-90总平均分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T-AI总分进入以SCL-90总平均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结论:参与保卫武警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受特质-焦虑和年龄因素影响,心理干预可提高参与保卫武警官兵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UE)中肿瘤深度对于判断乳腺肿物的良、恶性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178例因乳腺肿块行手术切除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病灶200个。依据肿瘤深度不同分4组。对所有的患者在术前均予以常规超声检查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不同深度肿瘤的UE成像情况、分析诊断效能(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以及阴、阳性预测值),对比良恶性乳腺肿瘤UE成像检查的阳性率。结果诊断良性病灶114个、恶性病灶86个;D组成像效果与A、B、C组相比的UE成像效果更差(P<0.05);A组特异度与B、C、D组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准确度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E成像技术对恶性病灶的诊断阳性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在乳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中,对于乳腺肿物的良、恶性成像质量,诊断的特异度与准确度均受到肿瘤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