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依血压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糖尿病高血压组(DM+EH),分别测定血糖、血脂、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对下肢动脉斑块大小、内中膜厚度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相近,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近似。DM+EH组的收缩压高于DM组(P<0.05)。DM+EH组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病率、斑块大小、内中膜厚度高于单纯DM组(P<0.05)。结论老年DM+EH的患者易发生下肢血管病变,提示对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需要早期防治高血压,预防下肢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DM)性水疱病是由DM引起的特异性皮肤损害,是较少见的良性皮肤合并症,若处理不当,可继发感染、溃疡等不良后果.1999年1月至2001年5月我们收治DM 982例,其中合并DM水疱1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PAD)超声影像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经超声诊断并经血管造影证实的PAD患者220例,分成糖尿病组(DM)和非糖尿病组(N-DM),分析两组患者斑块特征、病变特点及糖尿病组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M组患者不规则型斑块、钙化性斑块比例高于N-DM组;DM组病变长度、TASCII C/D型病变所占比例、膝下流出道评分均高于N-DM组(P0.05)。DM组合并吸烟组不规则型斑块、钙化性斑块比例与DM组未合并吸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病变特征的研究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糖尿病是PAD主要的危险因素;吸烟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病变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线粒体基因 (mtDNA)缺陷被认为是糖尿病(DM )的一种新的病因。 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把线粒体DM列为特殊类型DM ,属于 β细胞遗传缺陷疾病。在DM人群中发病率为 0 .5 %~ 1.5 % [1] 。遗传呈母系遗传特点[2 ] 。它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三多一少、线粒体脑肌病、乳酸性酸中毒、中风样发作综合征 (矮小、神经性耳聋、脑萎缩等 ) [3 ] 。于 2 0 0 1年 3月我院收治了 1例线粒体糖尿病患者 ,经治疗和护理病情好转出院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5 5岁 ,因发现血糖升高 5a ,控制不佳 1个月入院 ,1986年患者出现听力减…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水疱病是一种发生于糖尿病患者四肢远端的皮肤合并症,临床少见。我科自从1979年以来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生4例,经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未发生继发感染。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病例简介例1:患者,女性,50岁。发现糖尿病三年,从未节制饮食和系统接受降血糖药物治疗。入院时空腹血糖364mg/dl,四段尿糖均 ,24小时尿糖定量86.3克。患者指、趾、手背和足背反复发生水疱性损害已1年余。入院后第5天,左手无名指第二节背侧出现一约0.8×1.3cm大小的张力性水疱,形态酷似灼烧性水疱,疱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清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维生素E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75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DM1组)与4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DM2组)及35例正常健康对照组(NC组)的血清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维生素E(VE)。结果:MDA在DM1组(8.03±4.99)高于DM2组(7.32±2.80)和NC组(4.08±0.74),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抗氧化能力、维生素E在DM1组(8.15±10.53、5.54±1.77)低于DM2组(9.27±3.17、6.26±1.14)和NC组(11.32±3.25、7.04±2.4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氧化应激状态增强,抗氧化状态减弱,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正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神经病变及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的破坏,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坏疽[1]。国外研究指出:DF的年发病率为2%~3%,DF病人中15%~20%可能出现糖尿病足溃疡(DFU)[2],80%的糖尿病病人因足溃疡恶化导致截肢[3-4]。我国12%~25%的糖尿病病人并发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性水疱病是糖尿病少见的皮肤并发症,现将我们所见4例报告如下。 例1 男性,58岁。住院号32388。糖尿病史17年,并发糖尿病性肾病、周围神经病。1992年12月14日起四肢远端易受压部位反复出现大小不等水疱,直径1.0~3.5cm,疱壁薄,疱液呈透明、半透明状,周围无红晕,无痛、无痒。数天至1~2周后水疱破裂吸收,吸收后皮肤色素沉着,无瘢痕。当时空腹血糖波动在2.45~14.05mmol/L之间。水疱发生前后有数次低血糖昏迷发作。 例2 男性,49岁,住院号84196。糖尿病史10年余。并发糖尿病性肾病、周围神经病、腹泻,平时治疗不规则。因低血糖昏迷于1991年2月19日人院。入院后未使用降糖药,多次出现低血糖昏迷。入院第20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健康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DF)是因糖尿病(DM)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它可以导致患住院次数、医疗费用增加,致残率、致死率增高,严重影响患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增加经济负担。而大多数高危患对糖尿  相似文献   

10.
1 概 况1.1 定义 由糖尿病引起下肢血管病变后出现下肢血管阻塞的临床表现 ,是复杂的兼症。1.2 概念 最早由 Oakeg于 195 6年提出。 1972年 Catteral明确定义为“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并发感染的足。其发病率高 ,国外约5 .8%~ 6 .3% ,国内发病率较低约 0 .9%~ 1.7%。Gaoea报道有2 0 %的 DM是因足部疾病而住院治疗的。L EADDP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美国截肢者中 5 0 %是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所致 ,国内糖尿病足坏疽的发…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62岁,家务,住院号 20018463.因面颊、咽喉红斑血疱 4天,全身性红斑水疱 2天入院. 7d前因尿急尿痛,口服西力欣片, 125mg/次, 2次 /d,共服 5片,因咽喉疼痛肿胀自行停药,停药后第三天起出现皮疹并蔓延至躯干、下肢处,小腿肿胀,眼结膜充血,唇轻度糜烂伴少量血性分泌物,咽喉阻塞感、进食受碍,发热、畏光、乏力、烦躁不安.入院第二天红斑水疱迅速融合成片,有灼痛感.患者 3个月前因关节痛服别嘌醇片, 5d后全身出现红斑水疱,即在当地医院治疗后转入上级医院,以中毒性表皮坏死离解症( TEN)收住, 1个月后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下肢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PAD)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endothelialmicroparticle,EMP)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4至10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住院的经药物治疗血糖不达标的T2DM并PAD患者48例,随机分为糖尿病综合管理治疗组(管理组)与硫辛酸联合糖尿病综合管理治疗组(联合组),每组各24例。管理组仅给予糖尿病综合管理降糖治疗,联合组在糖尿病综合管理基础上联用硫辛酸治疗,2组均干预12周,治疗前后测定并比较患者血浆EMP水平、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ankle-branchial index,ABI)、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结果:管理组治疗后EMP水平略有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EMP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管理组(P0.01);联合组治疗后ABI指数略有增加(P0.05),且略高于管理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ROS,MDA显著低于治疗前和管理组(P0.05)。结论:在T2DM合并下肢PAD患者中,硫辛酸联合糖尿病综合管理可明显降低循环血中EMP和氧化应激水平,有助减轻糖尿病患者下肢PAD。  相似文献   

13.
别嘌呤醇致重型药疹合并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死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丹黎  张林 《华西医学》2000,15(1):108-108
我科近来收治一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型药疹 (TEN)合并恶性组织细胞病 ,经治疗无效死亡 ,结合文献报告于后。1 病例摘要患者男 ,5 8岁 ,因全身泛发红斑 ,水疱、大疱、紫癜 ,粘膜糜烂伴高热三天 ,于1998年 3月 2日收入住院 ,住院号2 99884。患者有痛风史 15年 ,入院前 2 2天首服别嘌呤醇 3 0 0mg/日 ,服药至 19天 ,手足起瘙痒性红斑 ,三天后全身出现充血性或出血性靶形红斑 ,水疱和松弛性大疱 ,伴高热。吸烟 ,饮酒 3 0余年。近二年常患感冒 ,有多饮、多食、多尿及全身乏力 ,无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无特殊。查体 :重病容 ,T :3 9 8℃ ,…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LEAD)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2型DM患者91例与41例同期住院非2型DM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照,并以踝肱压指数(ABPI)对比观察。结果:2型DM动脉硬化为弥漫性或多节段病变,单纯动脉硬化多为血管分叉处局灶性病变,2型DM患者下肢血管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1)。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率以累及腘动脉以下的远端动脉血管多见,胫前动脉受累最为明显(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2型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的有效手段,可评估病变部位、阻塞的性质、病变长度以及解剖的异常,对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T2DM患者下肢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病变分为病变组和糖尿病组,每组90人,检测两组人员血清FGF-21、m Alb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不同程度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FGF-21及mAlb的表达水平,探索FGF-21、mAlb与糖尿病患者下肢大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治疗前对两组血清中FGF-21、mAlb水平检测,发现病变组患者血清FGF-21为(4.31±2.12)μg/L、mAlb为(78.62±21.06)m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9±0.89)μg/L、(31.26±19.73)mg/L。对病变组患者进行进一步分组,检测不同程度下肢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FGF-21、mAlb的水平变化,T2DM下肢大血管病变越严重的患者其血清FGF-21、mAlb表达逐渐越高(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GF-21和mAlb与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血清FGF-21、mAlb与T2DM患者下肢大血管病变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应密切关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FGF-21、mAlb表达,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902-190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入住我院的19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本组T2DM患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单纯T2DM患者共计72例,第二组为合并血脂或者血压水平异常者118例。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患者组的股总动静脉、腘动脉以及胫后动脉Vmax、RI、IMT以及管径值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单纯性T2DM患者组与异常T2DM患者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组与对照组在动脉硬化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异常性T2DM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显著大于单纯性T2DM患者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价值显著,应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2DM)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多排螺旋CT诊断下肢血管病变,并且证实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对病变位置、范围和管壁钙化的显示优于超声.本研究收集2005年12月~2008年5月68例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MDCTA资料,分析其MDCTA表现,评价MDCTA对2DM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彩超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糖尿病(DM)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75例DM患者与82例非DM患者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照,观察其管壁、管腔、彩色血流及频谱特点。结果:DM所致下肢动脉硬化为弥漫性或多节段病变,单纯动脉硬化多为血管分叉处局灶性病变,DM患者下肢动脉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M组,有显著差异(P<0.01)。硬化斑块发生在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发生在腘动脉远侧动脉多见,胫动脉受累最为明显(P<0.05)。结论:CDFI对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谢汝林  梁文琪 《临床医学》2010,30(4):9-11,F000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型糖尿病(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5例2型DM患者与5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观察其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部位、管腔闭塞部位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①下肢动脉动脉病变的发生率,2型DM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2型DM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型DM组所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弥漫性或多节段性,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多为血管分叉处局灶性病变;③有下肢症状组动脉狭窄和闭塞检出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1);④病程较长组动脉狭窄及闭塞检出率明显高于病程较短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型DM下肢动脉病变早期诊断、预防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用酚妥拉明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23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住院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23例,男5例,女18例,年龄16~63岁。根据WHO糖尿病(DM)诊断标准,1型DM6例,2型DM17例。糖尿病病程7~15年,神经源性膀胱病程0.5~2年。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标准:尿流缓慢、变细、尿不尽及尿失禁;排尿后膀胱区叩诊仍有尿液充盈;B超膀胱残余尿量>100ml;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及尿路梗阻和外伤等所致排尿异常。入院时空腹血糖10.8~20.5mmol/L,B超膀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