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患者CT表现与临床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100例脑瘫患儿进行CT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中,CT异常者67例,占67%,脑萎缩26例,脑软化21例,脑穿通畸形7例,中间部异常6例,混合型6例,基底节钙化1例。脑萎缩和脑软化为最常见CT表现。结论:CT检查对小儿脑瘫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反映了脑损害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87例小儿脑瘫头颅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脑瘫患儿中52例头颅CT阳性,CT异常率59.8%,其中脑萎缩19例,先天疾患14例,脑积水12例,脑软化灶4例,颅内钙化2例。结论: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帮助寻找病因及定位,还可为判断本病的预后提供依据,在脑瘫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钟永海 《当代医学》2009,15(12):94-95
目的评价CT检查对癫痫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癫痫的168例患者行头颅CT平扫,部分做增强扫描。结果头颅CT阴性102例,阳性66例,阳性率393%,其中包括先天性颅脑发育12异常8例,脑寄生虫病2例,颅内肿瘤12例,颅骨骨瘤1例.脑血管病38例,脑萎缩57例,脑软化灶33例,颅内钙化灶5例。结论CT检查提高了癫痫病因的检出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 (脑瘫 )早期诊断中CT的作用。方法 对 94例小儿脑瘫头颅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中 67例头颅CT阳性 ,CT异常率 71.2 8% ,其中脑萎缩最常见 (3 2 .98% )。临床类型中痉挛型最多见 (5 7.45 % )。不同年龄组中 ,年龄越小 ,CT异常率越高。结论 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 ,帮助寻找病因及定位 ,还可为判断本病的预后提供依据 ,在脑瘫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00例小儿脑性瘫痪临床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瘫的颅脑CT征象及CT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诊断为脑瘫患儿进行颅脑CT扫描,并结合病因、临床表现对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CT阳性率高达83%,以脑萎缩表现最多,其次是脑软化,其它还有先天畸形等。结论:CT检查对脑瘫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有助于判断并发症及预后。但对判定病因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6.
目的:小儿脑瘫的临床类型与脑CT或MRI之间是否有关连。方法:32例小儿脑瘫作临床分类并撮脑CT或MRI。结果:32倒中25倒影像学异常,异常率78.13%,与临床类型之间变化不一,同样变化可见于其它类型。结论:脑影像学可了解颅脑结构有无异常,对定位诊断及预后判断有意义,但不能据此作脑瘫的肯定或否定诊断,也不能以此推断脑瘫类型。  相似文献   

7.
小儿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及颅脑CT表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颅脑CT在小儿结节性硬化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CT共同确诊的39例小儿结节性硬化症的颅脑CT表现。结果 39例小儿结节性硬化症CT平扫表现为颅内钙化或/和非钙化结节,发生于室管膜下39例(100%),皮质或皮质下15例(38.5%),脑白质12例(30.8%),脑实质内可见孤立的斑片状钙化11例(28.2%),双侧脑室轻度增大21例(53.8%)。结论 小儿结节性硬化症的颅内结节多发生于双侧脑室外侧壁室管膜下,CT平扫对颅内高密度或钙化结节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是诊断小儿结节性硬化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蒋艳 《当代医学》2016,(7):28-29
目的 分析和总结CT在小儿脑瘫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38例小儿脑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检查,并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总结小儿脑瘫患者应用CT诊断的价值.结果 138例患儿经CT检查,阳性率与x线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脑瘫分型异常检出率方面均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 在小儿脑瘫早期诊断中,CT诊断有利于早期发现脑内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对于帮助临床医师定位脑内病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小儿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伤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和各种感觉障碍[1]。本文分析195例脑瘫小儿的病因及头部CT改变。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5例脑瘫小儿来自1994年~1999年我院小儿脑瘫康复中心。诊断按1989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修订标准[1]。1.2方法:对195例脑瘫儿进行一般情况分析及病因分析,全部进行头部CT检查,据临床病情部分进行智力测试、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2.结 果2.1一般情况:男144例,女51例。年龄:<1岁87例(44.6%),1岁~…  相似文献   

10.
王东超 《中外医疗》2014,(3):175-175,177
目的探讨CT在小儿脑瘫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0例小儿脑瘫患儿的头部cT进行分析。结果110例患儿中89例阳性异常率72.73%,临床类型中痉挛型最多见75(68.18%)。其中脑萎缩是最常见的表现58(52.73%),脑室扩大8例(7.27%)、蛛网膜下腔出扩大2例(1.81%)、脑积水10例(9.09%)、脑穿通畸形3例(2.72%)、脑皮质发育不良2例(1.81%),混合型6例(5.45%)。各年龄组中,随年龄增加,异常降低。结论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帮助寻找病因及定位,改善预后,对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与MRI在小儿脑性瘫痪(C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2月至2007年1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70例CP惠儿,同时给予颅脑CT及MRI检查,采用双盲法进行诊断后再归档统计。结果70例惠儿中,颅脑CT检出异常48例,占检查惠儿的68.6%,颅脑MRI检出异常62例,占检查患儿的88.6%。对脑积水、混合性脑萎缩、脑穿通畸形、脑室畸形等明显形态改变的诊断,MRI与CT显示率相似,对局限性脑萎缩、小的软化灶、髓鞘发育异常、颅底病变及早期组织特性的异常改变等.MRI阳性显示率明显优于CT。结论MRI较CT在CP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诊断阳性率高,能早期显示组织学的异常改变,无放射线损害,对病变定位、定性准确,值得临床作为CP早期影像学诊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脑动脉瘤合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临床怀疑为脑动脉瘤合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头颈部64排CT血管成像,观察颅内动脉瘤和头颈部血管情况,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在2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CTA发现25例共27个动脉瘤,另外2例CTA未发现动脉瘤。颈内动脉狭窄3例,钙化斑块3例,粥样斑块1例,走行迂曲2例;椎动脉一侧狭窄2例,双侧狭窄1例,起源异常1例,椎动脉变异1例。结论:64排CT头颈部CTA对脑动脉瘤合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及术前指导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定  金舟  吴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204-3206
目的:总结甲状旁腺机能低下的脑内改变,探讨CT检查对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8例经临床证实的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颅内钙化灶的特点。结果:颅脑CT可以清晰显示颅内钙化灶的大小、范围、形状等,多发性、对称性和多形性为其分布特点,钙化灶的数目、大小与病程成正相关。结论:颅脑CT检查是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主要影像学检出手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CT在脑性瘫痪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05例小儿脑瘫头颅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例中75例头颅CT阳性,CT异常率71.43%,其中脑萎缩最常见(3.38%);临床类型中痉挛型最多见(59.05%)。不同年龄组中,年龄越小,CT异常率越高。结论:CT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帮助寻找病因及定位,还可为判断本病的预后提供依据,在脑瘫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旁低)的临床与CT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对25例经临床拟诊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分析颅内钙化灶的特点。结果:颅脑CT可清晰显示颅内钙化灶的大小、范围、形状;大脑叶和(或)基底节对称性钙化是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的CT特征;钙化灶的数目、大小与病程成正相关。结论:颅脑CT检查是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争总结CT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及其表现特征。方法:回顾分析50例经临床综舍诊断证实的小儿病毒性脑炎的颅脑CT图像,着重观察颅脑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的部位、密度等。结果:CT检查正常22例(占44%),异常28例(占56%)。CT异常表现主要有脑水肿和脑实质内散在、多发低密度病灶,少数可伴有脑积水、出血和脑梗死。结论:多数小儿病毒性脑炎在CT上有异常表现,CT能显示小儿病毒性脑炎颅内病变的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从而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脑CT检查对甲状裤腺机能减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经临床证实的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患者进行颅脑CT扫描,并分析其颅内钙化灶的特点。结果 颅脑CT可以清晰显示颅内钙化灶的大小、范围、形状学、多发性、对称性和多形性为其分布特点;钙化灶的数目、大小与病程成正相关。结论 颅脑CT检查是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主要影像学检出手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脑性瘫痪(下称脑瘫)是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俣征。以往仅仅依靠临床检查做出诊断,脑内有无病变,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均不清楚,难以估计预后。自CT应用以来.使其对脑瘫患儿脑部确切的病因和病因的判断有了新的突破。CT能够直观的显示脑的形态学改变.异常率较高.有助于脑瘫的病因分析,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我科在1997年对61例诊断为脑瘫患儿进行了CT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报告了250例脑性瘫痪的头颅CT 及磁共振检查结果,发现颅内病变的阳性率为79%。其中弥漫性脑萎缩75例,局限性脑萎缩68例,脑软化灶12例,脑穿通畸形13例,蛛网膜囊肿3例,轻度侧脑室局限性扩大10例,透明中隔缺如8例,基底节钙化2例,丘脑发育畸形合并局限性脑萎缩2例,小脑萎缩2例,小脑穿通畸形2例,以上共计197例。有明确病因者103例,主要为围产期异常。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脑出血CT与DSA检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CT表现与DS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CT及DSA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自发性脑出血CT检查中33例表现为SAH,25例为脑内血肿,2例为原发性脑室内出血;DSA证实颅内动脉瘤26例,脑动静脉畸形14例,其中1例合并血流相关性未破裂动脉瘤;Moyamoya病4例,其中3例合并动脉瘤(1例脑底动脉环动脉瘤,2例末梢血管动脉瘤);静脉窦血栓2例;14例DSA未发现异常。结论自发性脑出血常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结合患者年龄特征及CT影像学改变虽可对病因作出初步判断,但DSA仍是确诊病因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