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40例癌旁组织中OPN及ICAM-1的表达。结果:OPN和ICAM-1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 二者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与细胞分化程度无关 OPN表达在鳞癌中高于腺癌,ICAM-1在腺癌中表达高于鳞癌。结论:OPN和ICAM-1的表达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NSCLC组织、19例癌旁组织及13例良性病变组织中OPN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OPN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中分别是75.0%、70.8%;在癌旁组织中分别是13.8%、17.2%;在良性病变组织分别是23.1%、30.8%。NSCLC组织中OPN和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OPN和MMP-9表达率与患者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OPN与MMP-9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r=0.58,P<0.05)。结论:OPN和MMP-9的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NSCL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大肠癌外周血中的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52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N mRNA的表达,并以33例大肠腺瘤患者(大肠腺瘤组)及2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OPN mRNA在大肠癌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5.4%,大肠腺瘤组OPN mRNA阳性率为33.3%,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均无靶OPN mRNA表达。大肠癌组与大肠腺瘤组OPN mR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大肠癌组OPN 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大肠腺瘤组(P<0.05)。随着大肠癌Dukes分期的升高,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N mRNA表达阳性率逐渐增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对照组(P均<0.01);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与大肠腺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OPN mRNA阳性表达对大肠癌的淋巴转移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P2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意义与预后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56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及10例正常肺组织均取自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1997-01/1999-03手术切除标本的存档蜡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正常肺组织和非小细胞肺癌中PTEN和P27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和P27在肺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au_b=0.341,0.311,P<0.01)。PTEN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tau_b=0.274,P<0.05);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tau_b=0.245,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tau_b=0.359,P<0.01),与预后有关(χ2=5.22,P<0.05)。P27的表达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tau_b=0.246,P<0.05),与预后有关(χ2=6.30,P<0.05)。PTEN与P27之间的表达无明显的关系(χ2=2.851,P>0.05)。结论:从蛋白水平揭示PTEN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以及与肺癌预后有关;P27与肺癌的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PTEN蛋白与P27蛋白之间未发现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P27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例正常肺组织和56例非小细胞肺癌中P27基因的表达。结果:非小细胞肺癌P27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9%,而正常组织为80%。P27蛋白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相关(tau_b=0.264,P<0.05)。P27阴性者预后较差(χ2=4.13,P<0.05)。结论:从蛋白水平揭示P27基因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27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吸烟指数、原发灶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并有望成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SGLSCC)组织中骨桥蛋白(OPN)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37例SGLSCC组织、15例喉正常组织中的OPN蛋白表达,探讨OPN蛋白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学组织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征的相关性。结果 OPN在SGLS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57%,显著高于正常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3.33%),两者对比P<0.05;且OPN在SGLSCC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P<0.05)。结论 OPN在SGLS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喉正常组织,且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颈部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OPN蛋白可能参与声门上型喉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淋巴结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9例,给予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分析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和淋巴结分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9例患者中,中分化鳞癌5例、高分化鳞癌6例、低分化鳞癌3例、中分化腺癌3例、低分化腺癌2例;同侧肺门淋巴结转移4例、同侧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对侧淋巴结转移2例;19例患者中,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结果异常18例、其中假阳性2例,敏感度为94.7%(18/19);病理结果证实淋巴结转移9例中,8例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为阳性,其中1例为假阳性,经病理诊断为非特异性病变;诊断敏感度为77.8%(7/9),特异度为90%(9/10);CT扫描结果异常12例,其中假阳性3例,敏感度为63.16%(12/19);病理结果证实淋巴结转移9例中,7例CT扫描为阳性,其中2例为假阳性;CT诊断淋巴结转的敏感度为55.6%(4/9),特异性为80%(8/10);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使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升级3例,其中1例为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肝转移1例,骨转移1例,分期降低1例;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改变了44.4%(4/9)的临床分期,使22.2%(2/9)的患者由根治性治疗转变为姑息性治疗。结论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较CT扫描敏感度较高,能发现小范围病变,对淋巴结分级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淋巴结分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VEGF-C及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VEGF-C和VEGFR-3的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病理分期为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组织标本中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共计234份进行半定量PCR研究。同时对VEGF-C和VEGFR-3mRNA的表达与其不同的病理类型、分期、分化程度及其他临床特性进行分析。结果VEGF-C mRNA的表达水平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VEGFR-3mRNA的表达在癌组织中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VEGF-C和VEGFR-3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性相互之间的关系显示,在淋巴结转移组及病理分期组,VEGF-C或VEGFR-3mRNA的表达水平无论是在癌组织中,还是在癌旁组织中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VEGF-C和VEGFR-3mRNA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VEGF-C和VEGFR-3mRNA的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非小细胞肺癌、19例癌旁组织及13例良性病变组织中OPN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OPN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中分别是75.0%、70.8%;在癌旁组织中分别是13.8%、17.2%;在良性病变组织分别是23.1%、30.7%。NSCLC组织中OPN和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OPN和MMP-9表达率与患者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OPN和MMP-9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r=0.58,p<0.05)。结论 OPN和MMP-9的表达和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NSCL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对非小细胞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假阳性、假阴性诊断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6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腺癌122例,鳞癌23例,其他类型16例。分析患者术前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对肺门、纵膈淋巴结的诊断结果(其中阳性53例,阴性108例),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其诊断价值。分析9例假阳性、26例假阴性诊断患者的吸烟史、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病史、局限性肺炎、肿瘤标志物、淋巴结短径、肿瘤原发灶T/N比值、外周血白细胞等指标。结果 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62.9%、90.1%、78.3%、83%、75.9%。假阳性组患者慢支炎肺气肿、局限性肺炎者高于真阳性组。假阴性组的淋巴结短径、原发灶T/N比值小于真阳性组。结论 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是术前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手段;假阳性淋巴结与慢支炎肺气肿、局限性肺炎有关;假阴性淋巴结与淋巴结短短径小、原发肿瘤摄取18F-FDG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骨桥蛋白(OPN)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宫颈鳞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cadherin、OPN的表达,评价二者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正常宫颈组织、宫颈鳞癌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呈明显下降(P0.05),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正常宫颈组织、宫颈鳞癌中OPN的阳性表达呈显著上升(P0.05),OPN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cadherin表达阴性、OPN表达阳性的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E-cadherin表达阳性、OPN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E-cadherin和OPN的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P0.05)。E-cadherin、OP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1,P0.01)。结论 E-cadherin表达降低或缺失和OPN高度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发生、进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氧化物酶-2(Cox-2)和PTEN/MMAC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ox-2和PTEN/MMAC1的表达。结果 5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Cox-2和PTEN/MMAC1阳性率分别为78%(39/50)和36%(18/50),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Cox-2和PTEN/MMAC1阳性率分别为20%(6/30)和83.3%(25/30)。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TEN/MMAC1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Cox-2和PTEN/MMAC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Cox-2高表达和PTEN/MMAC1低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生存期呈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PTEN/MMAC1与肿瘤组织分化相关(P<0.05),Cox-2与肿瘤组织分化无关(P>0.05)。结论 Cox-2和PTEN/MMAC1与非小细胞肺癌浸润转移,推测Cox-2和PTEN/MMAC1蛋白表达可共同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浸润、转移、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检查联合VEGF-C表达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双排螺旋CT进行平扫,通过高压注射对比剂后进行全肺增强扫描。淋巴结短径>10mm为淋巴结转移。将收集得到的所有数据和图像,以备分析和使用。VEGF-C检测:对于手术切除的肺部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用SP法测定肺癌组织VEGF-C的表达水平。结果 CT检查对淋巴结转移诊断正确的患者59例,假阳性患者12例,假阴性患者9例。诊断符合率为73.8%。有纵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VEGF-C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纵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CT检查联合VEGF-C表达检测能够明显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率,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中MicroRNA let-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46例肺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MMP-2的表达,用实时定量PCR检测46例肺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let-7和MMP-2的表达,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检测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示4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MP-2阳性表达30例(65.2%)。MMP-2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无关(P>0.05),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estern blot示MMP-2在肺癌中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实时定量PCR示let-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与配对的癌旁组织比较表达降低的为29例(63.0%),MMP-2高表达的为31例(67.4%)。46例肺癌组织中,let-7与MMP-2表达负相关(rs=-0.433,P<0.05)。结论 MMP-2及let-7在肺癌中的表达存在异常,let-7作为抑癌因子它的低表达可能与MMP-2的高表达有关,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在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OPN与MMP-3在64例直肠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对比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结果:OPN与MMP-3在直肠腺癌组织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OPN,MMP-3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浸润深度不相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直肠腺癌中OPN与MMP-3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1,P<0.05)。直肠腺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OPN,MMP-3阳性表达相关(P<0.05)。OPN与MMP-3阳性患者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直肠腺癌OPN与MMP-3表达明显增高,且表达呈正相关,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直肠腺癌重要的生物学标志物,对直肠腺癌诊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中Oct4、Nanog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制作18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23例正常肺组织芯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芯片中Oct4、Nanog的表达.结果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Oct4、Nanog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8%(87/186) 和81.7%(152/186),与正常肺组织中的0(0/23)和 30.4%(7/2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ct4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Nanog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 Oct4和Nanog在非小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性及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L1和PD-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7例NSCLC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SCLC中PD-L1和PD-1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D-L1在癌细胞及癌间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93%(23/47)和61.70%(29/47),两者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PD-1蛋白主要定位在癌间质淋巴细胞,PD-1+淋巴细胞数量与PD-L1蛋白在癌细胞及癌间质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D-L1与NSCLC分期、淋巴结转移、PD-1阳性淋巴细胞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CD147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8例(观察组),以患者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切缘至少0.5 cm处且经HE染色检查无癌细胞浸润)为癌旁组,选取同期收治非肺部恶性疾病患者71例病理组织作为良性组。随访12个月,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了解预后情况。对比不同组织中CyclinD1、CD147表达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患者CyclinD1、CD147表达情况及影响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者预后因素。结果 观察组中CyclinD1、CD147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与良性组(P<0.05);不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患者CyclinD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患者CD147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CyclinD1、CD147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VEGF、P 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P 53蛋白的表达。结果:肺癌组织VEGF、P 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VEGF、P 53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均无关(P>0.05),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VEGF与P 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P 53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VEGF与P 5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突变型P 53基因可能上调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icroRNA-196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组织样本中MicroRNA-196b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价MicroRNA-196b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效能。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中MicroRNA-196b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MicroRNA-196b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病理分型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大小以及分化程度无关联性(P0.05)。癌组织中MicroRNA-196b最佳检测临界值为0.879,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5%、90.8%。结论 MicroRNA-196b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病理分型有关;癌组织MicroRNA-196b可作为临床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辅助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