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及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NICU中5 543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期间院内感染率8.75%。院内感染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呼吸系统感染占37.73%,血液系统占37.53%。阳性标本中,血液标本所占比例最高36.47%,痰液占32.67%。前三年院内感染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后三年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感染最多。出生胎龄37周(OR=2.29,95%CI:1.89~2.77)、出生体质量1 500 g(OR=37.91,95%CI:29.85~48.16)、机械通气(OR=23.16,95%CI:5.72~71.31)、男性(OR=1.24,95%CI:1.03~1.49)、留置尿管(OR=3.73,95%CI:1.94~19.36)为NICU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院内感染主要以呼吸及血行感染多见,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见。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机械通气、男性、留置尿管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细菌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细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1998年1月-2002年5月在我院住院并确诊为细菌感染的103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例感染新生儿中院外感染77列,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5.3%)、表皮葡萄球菌(14.5%)及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8%)为主,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30%以上;院内感染26例,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26%)、大肠埃希菌(20.4%)、肺炎克雷伯杆菌(20.4%)、肠杆菌(18.5%)为主,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普遍耐药。结论 院外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院内细菌感染比院外细菌感染耐药率高,但院内外感染的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均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3.
Zhang L  Wang XL  Huang C  Shen W  Liang QJ  Li XC  Xie YQ  Deng KF  Li JS  Wu J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2):927-931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小儿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趋势变化规律。方法对成都市儿童医院2001—2006年住院患儿所分离的2888株病原菌进行分析,试验方法严格按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最新标准进行。结果(1)2001—2006年分离株中格兰阴性菌占优势(1845株,63.9%),排列在前8位的儿科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嗜血杆菌属、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非发酵菌。(2)血培养常见病原菌158株,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非发酵菌、肺炎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3)痰培养常见病原菌2018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嗜血杆菌属、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他非发酵菌。(4)泌尿系统病原菌120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他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其他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5)脓培养病原菌497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嗜血杆菌属、其他非发酵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6)各种体液(包括胸、腹腔液体和局部穿刺液等)病原菌85株,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非发酵菌。2001—2003年与2004—2006年相比,病原菌排序发生变化,病原菌总体耐药情况呈上升趋势。2001—2003年和2004—2006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分别为6.7%、17.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20%、70.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合计检出率分别为21.8%、43.8%;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率分别为19.4%、39.7%。结论近3年成都地区儿科常见致病菌分布发生变化,病原菌总体耐药情况呈上升趋势。开展区域性耐药菌株监测以指导儿科临床合理用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院内感染致病菌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生儿院内感染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59例院内感染新生儿,采集脐分泌物、眼分泌物、血液及皮肤脓点作为检测标本,采用MIC微量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共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共测试标本1613份,分离出细菌18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首要致病菌,依次为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52.6%,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为21%,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为20%。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药物为万古霉素(耐药率0)、克林霉素(8.5%)、环丙沙星(12.2%);对革兰阴性杆菌较敏感药物为亚胺培南(耐药率4.4%)、环丙沙星(5.3%)、阿米卡星(12.7%)。结论合理运用抗生素对控制新生儿院内感染及指导临床用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生素临床应用控制对新生儿血源性感染病原学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抗生素临床应用控制前后 (2010年vs 2013年)新生儿血源性感染病例的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情况和临床转归。结果 2013年的血源性感染收治率、血源性院内感染发生率 (6.47%,0.70%)均高于2010年 (2.78%,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但两年间新生儿血源性感染病例的临床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年间血培养检出前4位的病原菌均为溶血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和大肠埃希菌;两年间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年间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或β-内酰胺酶阳性的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抗生素临床应用控制方案的实施对血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无显著影响,但可以促进血源性感染患者的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见致病菌的分布情况及抗生素耐药的变化趋势。方法:对成都市儿童医院2001~2006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痰液培养所分离的所有菌株进行分析,试验方法严格按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最新标准进行。结果:该研究中2001~2003年下呼吸道病原菌依次为:嗜血杆菌属24.3%,肺炎链球菌18.8%,大肠埃希菌18.2%,肺炎克雷伯菌11.3%、金黄色葡萄球菌10.0%,表皮葡萄球菌6.5%,铜绿假单胞菌6.4%,其他非发酵菌4.4%;2004~2006年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4%),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3.7%,嗜血杆菌属19.8%,肺炎链球菌17.9%,肺炎克雷伯菌13.2%,金黄色葡萄球菌10.3%,表皮葡萄球菌7.8%,铜绿假单胞菌4.0%,其他非发酵菌3.2%。2004~2006年与2001~2003年比较,病原菌总体耐药情况呈上升趋势。2001~2003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8.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MRCNS)菌株检出率为18.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阳性菌株合计检出率为22.6%,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率20.1%;2004~2006年MRSA菌株为18.0%、MRCNS菌株为70.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菌株合计检出率为44.4%,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率40.2%。结论:近3年来该院儿科常见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排序已发生变化,病原菌总体耐药情况呈上升趋势,病原菌常见耐药表型检出率明显增加应引起临床医师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高度关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0(1):17-2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细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方法  对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5月在我院住院并确诊为细菌感染的 10 3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 3例感染新生儿中院外感染 77例 ,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 2 5 3 %)、表皮葡萄球菌 ( 14 5 %)及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16 8%)为主 ,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 3 0 %以上 ;院内感染 2 6例 ,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 ( 2 6%)、大肠埃希菌 ( 2 0 4%)、肺炎克雷伯杆菌 ( 2 0 4%)、肠杆菌 ( 18 5 %)为主 ,对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普遍耐药。 结论  院外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 ,院内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院内细菌感染比院外细菌感染耐药率高 ,但院内外感染的细菌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均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该院NICU 1 173例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的痰液标本经分离培养,做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707株,阳性率为60.3%。其中革兰阴性菌521株,占73.7%;革兰阳性菌106株,占15.0%;真菌80株,占11.3%。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为主,较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第四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丁胺卡那霉素,肠杆菌的敏感谱与之相似,但敏感率较低。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NS)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CNS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到100%,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结论: 该院NICU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贵阳市893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调查贵阳市小儿下呼吸道感染(LRI)中的细菌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我院893 例LRI住院患儿的咽喉深部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明确有细菌感染的为543例,阳性率为60.8%。分离出30种细菌,共计59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33株(89.1%),革兰阳性球菌57株(9.8%)。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头孢唑啉钠敏感,而葡萄球菌则对青霉素及头孢唑啉钠耐药率高,两种革兰阳性球菌均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罗红霉素耐药率高。结论:贵阳市小儿LRI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尤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多见,不同菌种对抗生素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均存在差异。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2):964-96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院儿童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早期经验性抗生素应用.方法 统计分析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儿科181例住院患儿深部痰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符合条件的痰标本共分离细菌2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9.14%(186株),主要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杆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的耐药性尤为突出,但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仍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占30.86%(83株),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革兰阳性球菌的前三位,除对万古霉素仍敏感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菌素以及氨基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很高.结论 儿童深部痰培养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耐药性较强,特别是产ESBLs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尤为突出.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其耐药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Mai JY  Dong L  Lin ZL  Chen SQ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2):915-920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其危险因素,分析病原学,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病房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医院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病原学、细菌耐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调查.结果 研究期间住院总人数为6347例,发生医院感染433例,感染例次数513例,医院感染率为6.82%,例次感染率8.0%;总住院日73 663 d,日医院感染率6.9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28.7‰;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3.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胎龄(OR=1.049)、机械通气(OR=1.810)、脐静脉置管(OR=1.106)、住院时间(OR=1.081)、胎膜早破(OR=1.433).在医院感染疾病构成中,以肺炎最多见,共197例次(38.4%);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9例次,占肺炎的65.5%,占呼吸机使用人数的24.4%;其次为败血症124例次(24.2%)和腹泻病65例次(12.7%).病原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54.4%),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19.6%)、鲍曼不动杆菌(8.1%)、铜绿假单胞菌(7.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8%)和大肠埃希菌(4.8%).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率分别达91.4%和75.0%,对头孢菌素普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5%、11.1%和41.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8.6%和95.5%.结论 充分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尽早拔除中心静脉置管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革兰阴性菌是最主要的医院感染病原,其中肠杆菌和非发酵菌的多重耐药现象已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患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源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或中心静脉伴随血源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进行特征分析并评估CRBSI或CLABS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NICU需要PICC置管的患儿临床资料。同时采集导管数据,包括置管时间、置管部位、拔除日期和PICC抗生素锁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ICC患儿发生CRBSI或CLABSI的危险因素。结果NICU患儿中共446例需要PICC置管,平均胎龄为(30.8±4.0)周;平均出生体重为(1580±810)g;中位年龄为9 d;PICC留置的中位持续时间为18 d。CLABSI和CRBSI的发生率分别为每1000导管日5.6和1.46。PICC致CLABSI的常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n=19)和肺炎克雷伯菌(n=11),CRBSI的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n=6)。PICC致CLABSI的风险随着PICC置管持续时间和抗生素的持续使用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头颈部位置管的感染概率低于上下肢置管(P<0.05),且上述情况在出生体重<1500 g的患儿中更加显著。PICC致CRBSI的风险随着胎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CRBSI和CLABSI仍然是NICU医院感染中的重要问题。识别导致CRBSI和CLABSI的危险因素可为临床治疗及管理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早产儿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对197例早产儿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早产儿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2.2%(197/887)。胎龄小、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治疗、延迟喂养是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高危因素。肺炎克雷伯菌在院内感染中占据首位(22.3%),其次为葡萄球菌(18.4%)。结论:对胎龄小、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应强调以洗手为中心的消毒隔离制度,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尽早开始胃肠道喂养,以减少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是早产儿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2):980-98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做到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对我院NICU 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16例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2例非败血症患儿和33例其他病原体所致败血症患儿进行比较。结果低出生体质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所有病例均属于医院获得性感染,全部发生在早产儿,81.2%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若同时合并其他致病菌感染预后差;肺炎克雷伯菌93%为产β内酰胺酶(ESBL)菌株,100%对亚胺培南类药物敏感,对常用头孢类药物不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NICU中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茵,而且多为医院感染。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PICC、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有关,耐药性强,碳青霉烯类是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athogen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children with refractory pneumonia caused by Mycoplasma pneumoniae. Methods??A total of 160 children??nosocomial infection??45 cases?? as observation group??no nosocomial infection??115 cases?? as control group?? with refractory MPP who were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8 were selected for pathogen detection and pathogen species analysis.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two groups to detect the risk factors of hospital infection by means of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Result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pathogens??32 of them were bacterial infections??71.1%????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were the main pathogens??including Haemophilus influenza??9 cases????Klebsiella pneumonia??7 cases????Escherichia coli ??5 cases?? and Legionella pneumophila??2 cases????13 of them were viral infections??28.9%????including influenza B virus??6 cases????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5 cases??and adenovirus??2 cases??. After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no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sex??age??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or anemia between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0.05??. However??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season of onset??invasive procedures??non-single ward??and the ir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the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nclusion??The main infection pathogen of children with refractory MMP in nosocomial infection is Gram-negative bacteria. The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re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 season of onset??invasive procedures??non-single ward??and the ir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160例难治性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医院感染患儿为观察组, 115例非院内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对发生医院感染患儿进行病原体检测并分析其病原体种类。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发生医院感染的难治性MPP患儿进行病原体分析发现,细菌感染为32例, 占感染总数的71.1%, 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 其中流感嗜血杆菌9例、 肺炎克雷伯杆菌7例、 大肠埃希菌5例、 嗜肺军团菌2例; 病毒感染为13例, 占感染总数的28.9%, 其中乙型流感病毒6例、 呼吸道合胞病毒5例、 腺病毒2例。Logistic分析发现观察组性别、 年龄、 先天性心脏病、 贫血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住院时间、 发病季节、 侵入性操作、 非单人间病房、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难治性MPP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 其中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住院时间、 发病季节、 非单人间病房、 侵入性操作以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药敏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40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5例患儿发生了VAP。结果:革兰阴性菌为VAP的主要致病菌(97%),前3位致病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51%)、鲍曼不动杆菌(17%)、大肠埃希菌(12%)。药敏试验显示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等均耐药(药敏率<15%),且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药物敏感性明显下降(药敏率<75%)。出生体重(OR=1.399,P<0.05)、机械通气时间(OR=1.966,P<0.01)、住院时间(OR=1.812,P<0.01)、插管次数(OR=2.056,P<0.01)、1 min Apgar评分(OR=2.146,P<0.01)为新生儿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VAP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确诊或临床诊断晚发型败血症的早产儿为观察组,同期入住未并发败血症的早产儿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血培养检出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药敏情况。结果观察组60例,对照组29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胎龄≤32周、体重〈1500 g、小于胎龄儿(SGA)、胎膜早破、胃管留置时间〉14天、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胃肠外营养时间〉14天、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并发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时间〉5天与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32周(OR=2.710,95%CI:1.200~6.121)、SGA(OR=4.114,95%CI:1.635~10.354)、PICC置管(OR=2.485,95%CI:1.178~5.239)、并发NEC(OR=15.270,95%CI:5.058~46.100)、CMV感染(OR=20.130,95%CI:5.279~76.754)为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组中20例血培养阳性,培养出革兰阴性菌13株(65%),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0株(50%)、大肠埃希菌2株(10%)、产酸克雷伯菌1株(5%);革兰阳性菌2株(10%),均为表皮葡萄球菌;真菌5株(25%),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株(20%),白色念珠菌1株(5%)。13株革兰阴性菌有10株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其中8株为肺炎克雷伯菌。结论出生胎龄≤32周、SGA、PICC置管、并发NEC、CMV感染为早产儿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肺炎克雷伯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耐药性强,其次是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