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一氧化氮(NO)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测定了28例患儿血甭NO2/NO3含量,结果表明:肺炎急性期患儿血甭NO水平较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重症型较普通型更明显(P〈0.05),并且血清NO的变化与丙二醛(MDA)的变化趋向相同。无论普通型肺炎还是重症肺炎,患儿血清NO、MDA水平在恢复期均降至对照组水平,本文提示在小儿支气管炎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还对NO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3.
合胞病毒(RSV)肺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着重探讨该类患儿感染急性期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总IgE之间的调控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研究表明,红细胞免疫功能不但在免疫及免疫相关性疾病状态下发生变化,而且在一些急慢性感染病时也有所改变。本文检测了74例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结果 一、对象与分组 1993~1995年收治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74例,男52例,女22例。按白细胞有无升高分为两组,升高组(A组)平均年龄2 4/12岁,WBC≥13.858±2.050×10~9/L;无升高组(B组)平均年龄2 1/12岁,WBC7.656±1.028×l0~9/L;A组31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的免疫功能并探讨ITP的发病机制。方法抗血小板抗体(PAIgG)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IgA、IgG、IgM测定采用WL-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采用APAAP法,血清IL-2、sIL-2R和IL-6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 ITP患儿的IL-2、IL-6,IgA、IgM、CD8及IL-2R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CD4+、CD4+/CD8+细胞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异常共同参与ITP致病机制,调节淋巴细胞亚群平衡有助于寻找ITP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及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前后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等指标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2 8例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前、吸入 1个月、吸入 1年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L 6 )、IL 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 ,同时检测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B细胞变化。结果 哮喘患儿吸入前血清IL 6、IL 8、TNF α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吸入 1个月、1年时 ,3种细胞因子水平渐降低 ,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哮喘患儿外周血CD3+ 、CD4 + 、CD8+ 细胞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而CD4 + /CD8+ 、B细胞下降 ,但仍未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失调及T细胞亚群、B细胞失衡。IL 6、IL 8、TNF α可能参与哮喘的炎症反应。吸入糖皮质激素可显著降低体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促进T细胞亚群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IL—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ELISA法检测48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及40例对照组小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以探讨肺炎患儿血清IL-S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48例肺炎组中重症肺炎15例,非重症肺炎33例。结果:肺炎组血清IL-8水平(0.660±0.370μg/ml)较对照组(0.128±0.078μg/ml)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重症肺炎组血清IL-8水平(0.875±0.398μg/ml)较非重症肺炎组(0.562±0.320μg/ml)高,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提示:血清IL-8水平可望成为支气管肺炎病情及预后的估计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T辅助淋巴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目的探索支气管哮喘儿童细胞免疫状况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支气管哮喘儿童急性期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辅助淋巴细胞1(Th1)和Th2的百分率、CD4 、CD3、CD8、NK细胞、B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对1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复查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16.28±9.8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0.77±6.89)%](P<0.05);哮喘组Th2细胞百分率[(5.44±1.96)%]较对照组[(4.21±2.12)%]明显增高(P<0.05)。Th1/Th2比值,哮喘组为3.41±2.56,对照组为5.91±3.24,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哮喘组B细胞、NK细胞百分率、CD3、CD4、CD8及CD4/CD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1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B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P<0.05),其他各项指标在发作期与缓解期无明显差异。结论支气管哮喘儿童最重要的免疫异常是Th1/Th2细胞比例和功能失衡,主要表现为Th2细胞应答优势存在,Th1/Th2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血清白介素-lO(IL-10)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意义.我们采用ELISA法梭测49例支气管肺炎以及21例健康对照组小儿的血清IL-10。结果支气管肺炎组血清IL-10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支气管肺炎中外周血WBC≥10.O×1O9/L组、CRP阳性组的血清IL-10较WBC<10.O×109/L组、CRP阴性组显著增高(P均<O.01);血清IL-10≥1000pg/ml组住院天数、肺部罗音吸收天数较IL-1O<1000pg/ml组显著增高(P均<0.01)。故血清IL-10变化可望作为判断支气管肺炎病情及转归的估计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CD4 -CD8 -双阴性T淋巴细胞(DNT)、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CD 19+B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肺炎患儿,年龄段划分为0~...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反复肺炎患儿血清YKL-40与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30例反复肺炎患儿(反复肺炎组)、30例急性肺炎患儿(急性肺炎组)、3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的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YKL-40浓度。并进行血清YKL-40与体液免疫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YKL-40对反复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反复肺炎组血清YKL-40浓度高于急性肺炎组及对照组(P0.05),急性肺炎组血清YKL-40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反复肺炎组血清Ig G和补体C4水平均低于急性肺炎组(P0.05)。血清YKL-40浓度与Ig G水平呈负相关(r_s=-0.309,P=0.047),与补体C4水平亦呈负相关(r=-0.324,P=0.039)。血清YKL-40诊断反复肺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95%CI:0.921~0.994)。结论反复肺炎患儿体液免疫功能降低;血清YKL-40可能参与了反复肺炎的发生,并可作为反复肺炎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作期左、右心功能变化及其与哮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用美国Acuson128XP/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4例危重、极危重哮喘患儿(危重组)及40例非危重哮喘患儿(普通组)进行左、右心功能测定,并与34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非危重组哮喘患儿在发作期以右心舒张功能受损为主,右室收缩功能亦受损,左心收缩及舒张功能正常;危重组哮喘患儿以左心收缩功能受损为主,左室舒张功能受损,右心收缩及舒张功能亦受损。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心功能受损,并与哮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3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于病程5—7天采集外周血,分别检测CD23、IgG、IgA、IgM、CD3、CD4、CD8等免疫指标。结果肺炎支原体组小儿血清CD23、Ig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CD3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4、CD8、CD4/CD8、IgG、IgM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B淋巴细胞活化增强,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细胞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槐杞黄颗粒对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槐杞黄治疗组(n=51)和常规治疗组(n=47)。槐杞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槐杞黄颗粒,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Ig A、Ig G、Ig 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内再次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槐杞黄治疗组血清Ig A、Ig G、Ig M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槐杞黄治疗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3个月内槐杞黄治疗组再次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降低重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短期内再次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118 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3 组:婴幼儿组(结果 婴幼儿组合并肺炎及住院期间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最高,住院费用最高,住院天数最长,随年龄增长以上指标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结论 不同年龄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特点不同,其中哮喘急性发作婴幼儿合并肺炎的比例高,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住院费用高,住院时间长,且哮喘的规范治疗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不同病期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28例MPP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水平,并与2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分别为(58.71±11.63)%、(32.36±8.06)%、(28.19±6.23)%、1.15±0.41,恢复期分别为(61.29±10.17)%、(34.14±7.22)%、(26.47±6.01)%、1.29±0.37.急性期与恢复期MPP患儿CD4、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39.53±6.16)%、1.83±0.49],CD8水平高于对照组(1.83±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急性期CD3水平与对照组[(63.03±12.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恢复期无明显差异(P>0.05).MP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免疫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gG[(14.50±3.86) g/L]、IgM[(1.67±0.56) g/L]与对照组[(7.92±2.62) g/L、(1.06±0.32)g/L]比较明显增高,C3[ (0.83±0.42) g/L]水平低于对照组[(1.37±0.3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A、C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失调.检测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变化,有利于判断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免疫调节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早期识别重症支原体肺炎,并且把握治疗时机进行合理的治疗,是支原体肺炎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该文探讨了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转归规律。方法:对79例支原体肺炎患儿(69例轻症,10例重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了随诊。结果:与轻症组相比,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入院前发热天数、总发热天数明显增多,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血沉明显增快,IgM和IgE水平明显增高,而IgG和IgA水平无明显差异。1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急性期4例表现肺实变,4例表现肺实变合并中-大量胸腔积液,2例表现肺部病变进展迅速。9例重症患儿治疗除应用抗生素治疗外,加用糖皮质激素,疗效满意。恢复期有5例患儿肺部病变迁延不愈,需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结论:对于病情重、进展快、肺实变、中-大量胸腔积液、炎性指标明显升高、单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及病变迁延不愈的支原体肺炎应高度考虑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可能性。一旦确诊,除抗生素治疗外,应积极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稳定后仍有肺实变者,应尽早行纤维支气管灌洗。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60,自引:3,他引:6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MP)肺炎免疫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 6 5 6例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抗MP IgM和咽拭子MP DNA PCR检测 ,同时对 5 9例肺炎患儿进行血清IgG、IgM、总补体活性(CH50 )、补体C3 和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测定。结果 MP肺炎组CIC阳性率为 4 8.5 % (16 / 33) ;非MP肺炎组阳性率为 11.5 % (3/ 2 6 )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MP肺炎组血清IgG、IgM浓度高于非MP组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而CH50 、补体C3 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5 )。结论 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与MP肺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