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以兔股骨下端包容性骨缺损为模型,植入纤维蛋白黏合剂(FS)黏合的冻干骨颗粒,观察其塑型能力和成骨的组织学过程,探讨FS对包容性植骨时冻干骨颗粒成骨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兔48只,在其双侧股骨外侧髁钻10mm深,直径5mm的骨洞为包容性植骨区,按随机数字方法随机给予以下4种处理:①植入FS黏合的冻干骨颗粒(FS+MB)。②单纯植入骨颗粒(MB)。③单纯植入FS。④空白对照。于术后1,2,4,8周分别进行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骨计量学分析。结果:X线发现术后1,2,4周,FS+MB组与单纯植入MB相比,植骨区周围出现较大的低密度透光带。肉眼观察:1~2周剖开标本时,单加骨颗粒组有颗粒散落,而FS+MB组颗粒成形良好。组织学观察发现植入FS者未见大量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弱,FS+MB组比MB组破骨及成骨较快。骨计量学分析FS+MB组比单加MB组新骨形成速度快,新生骨体积百分比大于MB组及空白和FS组,其中FS+MB组与M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FS能够提高骨颗粒的塑型能力,增强骨颗粒填充后的稳定性,加速骨颗粒间的血管化过程,提高冷冻干燥骨颗粒的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同种 /异种骨粉和纤维蛋白组织粘合剂 (FS)及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制成可塑形植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成年新西兰兔 35只 ,随机自身对照分为三组 ,行双侧桡骨中段截骨制成骨缺损模型。A组左侧 :同种骨 +FS +BMP ;右侧 :同种骨 +FS。B组左侧 :异种骨 +FS +BMP ;右侧 :异种骨 +FS。C组左侧 :空白对照 ;右侧 :同种骨 +FS。A、B组在术后 4、8、12周各处死 5只 ,C组 5只于 12周时处死 ,以大体观察、X线摄片及组织学评分进行评估。结果A组左侧在 12周时完全修复了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 ,各项评定指标均优于A组右侧及B组左侧(P <0 .0 5 )。结论同种骨 +FS +BMP复合骨是一种具有优良的塑形能力、良好的骨传导及骨诱导能力、高生物相容性、易于吸收替代的植骨材料。去抗原异种骨是一种良好BMP载体 ,可以和纤维蛋白组织粘合剂混合制成可塑形植骨材料 ,用于治疗骨缺损。  相似文献   

3.
张鹏  董玲  杨连甲 《中国临床康复》2011,(25):4561-4564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移植物的存活和体内生长。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的pcDNA3/hVEGF165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复合冻干松质骨在体内的成骨和血管化效果。方法:取同种异体新西兰大白兔的耾骨和股骨制备冻干骨,用脂质体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染入体外培养扩增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中,使其附着于同种异体冻干松质骨。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于兔竖脊肌分别植入单纯冻干骨、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冻干骨组、转染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松质骨。结果与结论:植入后8周时可见到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松质骨标本的表面有软骨和骨质形成,有成骨和破骨细胞出现,并形成类骨质,在移植骨周围组织中有大量血管形成,其他两组仅有大量纤维包裹。说明,脂质体介导的pcDNA3/hVEGF165转染后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骨具有较好成骨活性,优于单纯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松质骨和单纯冻干骨。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衍生材料中冻干骨异抗原去除不充分,免疫原性强烈:脱蛋白骨和完全脱钙骨基质抗原性较弱,但前者无成骨诱导能力,后者生物力学性能很差,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目的:观察以部分脱钙冻干骨材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后兔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移植组织的组织学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观察,于2006—06/2007—06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材料:组织工程骨以兔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为种子细胞,经抗原自消化、部分脱钙、冻干后的异体骨为支架材料于体外构建。方法:将48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用部分脱钙冻干骨、组织工程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植入兔桡骨1cm节段性缺损处。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植入前及植入后1,2,4周移植早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通过组织学检测观察植入后2,4,8,12周时4种材料的成骨作用。结果:①部分脱钙冻干骨组、组织工程骨组植入后1,2周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较植入前明显升高(P〈0.05)。植入后4周CD4^+T细胞较植入前偏高不显著(P〉0.05)。自体骨组植入后CD4^+和CD8^+T细胞升高不明显(P〉0.05)。同种异体骨组植入后1,2,4周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较植入前及其他各组同期均明显增高(P〈0.05)。②组织工程骨组植入后2周与材料孔隙内有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可见骨及软骨混合性新生物形成,周边分布有破骨细胞,部分网架呈蚕食状被破坏吸收。植入后4周,形成的新生骨过渡为编织骨。植入后8周,形成板层骨,部分脱钙冻干骨支架材料已被完全降解、吸收。植入后12周,植入物均已完全被板层样骨所替代,髓腔再通。结论:部分脱钙冻干骨为支架材料构建的细胞-材料复合体移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高,但不影响其良好的修复骨缺损能力。  相似文献   

5.
背景:移植骨能否血管化是移植成活的关键。目的:验证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化工程骨修复兔桡骨-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的动物对照实验,2007-01/2008-01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5只,双侧桡骨制备成中段1.5cm的桡骨-骨膜缺损。方法:经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和冻干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按随机数字表法,20只兔右侧桡骨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左侧为对照组植入单纯生物衍生骨,不做内外固定;另5只兔双侧造成骨缺损后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组。主要观察指标:植入后2,4,8,12周观察组织工程骨、生物衍生骨与断端的愈合情况;组织学观察骨组织中血管形成情况,并进行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25只兔无脱落。大体观察显示实验组植入后8周两断端已融合为一体;植入后12周,已经塑型,外观接近正常。对照组各时间点愈合程度不如实验组。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植入后4周均有大量血管生成,植入后8周,实验组修复区的血管网较对照组开始排列规律;植入后12周,实验组血管已达成熟阶段,血管排列方向比对照组均匀、有序,形态结构接近正常皮质骨的血管形态。血管面积图像法测定的血管面积结果表明,植入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面积低于正常骨组织,植入后4,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面积高于正常骨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植入后4周实验组血管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加快骨修复后的血管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建立兔双侧桡骨中段12mm骨缺损模型,40只兔随机分为A、B、C3组,A组植入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B组植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C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4周和8周分别行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骨缺损修复血管化观察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A组的骨缺损修复效果、新生骨的组织学结构和生物力学测定均优于B组,C组无骨愈合迹象。结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能较好地修复骨缺损,但复合磷酸钙骨水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移植物的存活和体内生长。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的pcDNA3/hVEGF165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复合冻干松质骨在体内的成骨和血管化效果。方法:取同种异体新西兰大白兔的耾骨和股骨制备冻干骨,用脂质体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染入体外培养扩增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中,使其附着于同种异体冻干松质骨。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于兔竖脊肌分别植入单纯冻干骨、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冻干骨组、转染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松质骨。结果与结论:植入后8周时可见到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松质骨标本的表面有软骨和骨质形成,有成骨和破骨细胞出现,并形成类骨质,在移植骨周围组织中有大量血管形成,其他两组仅有大量纤维包裹。说明,脂质体介导的pcDNA3/hVEGF165转染后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骨具有较好成骨活性,优于单纯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冻干松质骨和单纯冻干骨。  相似文献   

8.
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修复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成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将30只新西兰白兔两侧桡骨干中段造成1.5cm长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21只,空白对照组9只。其中实验组左侧植入颗粒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右侧植入颗粒骨;空白对照组双侧植入明胶海绵。分别于术后2,4,12周实验组各取7只、空白对照组各取3只对兔桡骨植入物进行大体形态、放射学检查及组织学检查,12周进行生物力学试验。结果:纳入免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桡骨植入物大体、X射线与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12周实验组两种方法均可以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但左侧无论从成骨时间及成骨效果上都要优于右侧,空白对照组无骨愈合现象。②兔桡骨植入物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证明实验组左侧在最大应力方面要优于右侧[(101.03&;#177;12.49),(7371&;#177;9.75)N,P〈0.051;在弹性模量上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可较好的修复骨缺损,但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后在成骨时间和成骨质量上更优。  相似文献   

9.
活性煅烧骨颗粒与骨水泥修复微波灭活后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活性煅烧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修复微波灭活后骨缺损的效果.方法用复合材料修复兔右侧股骨中段微波灭活后的骨缺损,左侧单纯植入骨水泥做对照.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行X-射线照相、99mTc-MDP骨扫描、组织学观察.结果4周开始形成骨痂,12周骨痂最丰富,24周复合材料与宿主骨边缘模糊,边缘部分的煅烧骨颗粒被新生骨替代,并与宿主骨融合.结论活性煅烧骨颗粒和骨水泥复合易塑形,能修复骨肿瘤微波灭活后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冻干骨松质与转染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能否在体内更有效地成骨。方法:采用新西兰大白兔BMSC体外培养扩增,然后用脂质体的方法将VEGF转染入该BMSC,再使其附着于同种异体冻干骨松质,并植入自体肌袋,8周后取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三色法染色观察。结果:8周时可见到转染有VEGF的BMSC复合冻干骨松质组在标本的表面有软骨和骨质形成,BMSC复合冻干骨松质组在标本的表面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出现,并有类骨质形成,而单纯植入冻干骨松质组仅有大量纤维包裹。结论:转染有VEGF的BMSC复合冻干骨松质具有较好成骨活性,优于单纯BMSC复合冻干骨松质。  相似文献   

11.
背景:生物衍生支架材料具备与自身骨相似的结构和微环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的:探讨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桡骨的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并与单纯生物衍生骨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1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同种异体骨经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和冻干等方法处理后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方法:2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备中段15mm的骨缺损,随机取其中20只兔右侧桡骨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左侧为对照组植入单纯生物衍生骨,不做内外固定;另5只兔双侧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组。主要观察指标:应用X射线放射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比较3组骨缺损修复的能力。结果:X射线显示随时间延长骨折处骨痂逐渐增多,实验组8周基本愈合,12周塑形完成;对照组骨痂少,愈合时间推迟;空白组术后12周骨缺损未见骨性修复,最后形成骨不连。术后2,4,8,12周实验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优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4周时材料开始吸收,8周基本降解吸收被新生骨取代,12周完全修复;对照组明显推迟,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低于实验组(P〈0.05);空白组各时点均无新骨形成,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成骨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衍生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修复兔桡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其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单纯生物衍生骨。  相似文献   

12.
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复合骨水泥修复兔股骨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丁勇  范清宇 《中国临床康复》2002,6(8):1110-1111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复合骨水泥修复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制造兔石股骨粉碎性骨折的动物模型,a组用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复合骨折泥并表面贴附自体骨渣进行修复;b组用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复合骨水泥进行修复;c组单纯植入骨水泥进行修复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行X射线照相、^99mTc-MDP骨扫描和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和b组4周开始形成骨痂,12周骨痂最丰富,24周复合材料与宿主骨边缘模糊,边缘部分的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被新生骨替代,并与宿主骨融合。a组较b组骨痂形成快。^99mTc-MDP骨扫描计数a组大于b组,b组大于c组(P<0.01)。结论:异体脱钙骨基质颗粒复合骨水泥易塑形,并具有生物学活性,能修复粉碎性骨折,表面贴附自体骨渣进行修复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牛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成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5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将30只新西兰白兔两侧桡骨干中段造成1.5cm长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21只,空白对照组9只。其中实验组左侧植入颗粒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右侧植入颗粒骨;空白对照组双侧植入明胶海绵。分别于术后2,4,12周实验组各取7只、空白对照组各取3只对兔桡骨植入物进行大体形态、放射学检查及组织学检查,12周进行生物力学试验。结果:纳入兔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桡骨植入物大体、X射线与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12周实验组两种方法均可以修复节段性骨缺损,但左侧无论从成骨时间及成骨效果上都要优于右侧,空白对照组无骨愈合现象。②兔桡骨植入物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证明实验组左侧在最大应力方面要优于右侧[(101.03±12.49),(73.71±9.75)N,P<0.05];在弹性模量上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体微小颗粒骨可较好的修复骨缺损,但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后在成骨时间和成骨质量上更优。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衍生材料中冻干骨异抗原去除不充分,免疫原性强烈;脱蛋白骨和完全脱钙骨基质抗原性较弱,但前者无成骨诱导能力,后者生物力学性能很差,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目的:观察以部分脱钙冻十骨材料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后兔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移植组织的组织学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观察,于2006-06/2007-06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材料:组织工程骨以兔骨膜来源的成骨细胞为种子细胞,经抗原自消化、部分脱钙、冻干后的异体骨为支架材料于体外构建.方法:将48只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用部分脱钙冻干骨、组织工程骨、白体骨、同种异体骨植入兔桡骨1 cm节段性缺损处.主要观察指标;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植入前及植入后1,2,4蒯移植早期外蒯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通过组织学检测观察植入后2,4,8,12周时4种材料的成骨作用.结果:①部分脱钙冻干骨组、组织工程骨组植入后1,2周外周血CD4 和CD8 T细胞较植入前明显升高(P<0.05).植入后4周CD4 T细胞较植入前偏高不显著(P>0.05).自体骨组植入后CD4 和CD8 T细胞升高不明显(P>0.05).同种异体骨组植入后1,2,4周外周血CD4 和CD8 T细胞较植入前及其他各组同期均明显增高(P<0.05).②组织工程骨组植入后2周与材料孔隙内有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可见骨及软骨混合性新生物形成,周边分布古破骨细胞,部分网架呈蚕食状被破坏吸收.植入后4周,形成的新生骨过渡为编织骨.植入后8周,形成板层骨,部分脱钙冻干骨支架材料已被完全降解,吸收.植入后12周,植入物均L三完全被板层样骨所替代,髓腔再通.结论:部分脱钙冻干骨为支架材料构建的细胞-材料复合体移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高,但不影响其良好的修复骨缺损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手术造成日本大耳白兔双侧桡骨中段12mm骨缺损模型,植入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为实验组.植入同种异体做小颗粒骨为对照组和不植入任何物质的为空白组。术后4周和8周分别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骨缺损修复血管化观察,生物力学测定。结果: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组比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组能更有效地修复骨缺损.空白组无骨愈合迹象;组织学观察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组生成的骨优于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组;生物力学测定证明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组的力学强度优于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组。结论: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能较好地修复骨缺损,同种异体微小颗粒骨/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16.
背景:生物衍生支架材料具备与自身骨相似的结构和微环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的:探讨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桡骨的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并与单纯生物衍生骨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1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同种异体骨经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和冻干等方法处理后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方法:2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备中段15 mm的骨缺损,随机取其巾20只兔右侧桡骨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左侧为对照组植入单纯生物衍生骨,不做内外固定;另5只兔双侧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组.主要观察指标:应用X射线放射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比较3组骨缺损修复的能力.结果:X射线显示随时间延长骨折处骨痂逐渐增多,实验组8周基本愈合,12周塑形完成;对照组骨痂少,愈合时间推迟;空白组术后12周骨缺损未见骨性修复,最后形成骨不连.术后2,4,8,12周实验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优于对照组(P< 0.05).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4周时材料开始吸收,8周基本降解吸收被新生骨取代,12周完全修复;对照组明硅推迟,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低于实验组(P<0.05);空白组各时点均无新骨形成,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成骨诱导的问充质干细胞/生物衍生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修复兔桡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其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单纯生物衍生骨.  相似文献   

17.
背景:同种异体冻干骨是良好的骨移植材料,但在制备过程,其天然活性成分有所丢失或部分失活,成骨活性下降。努力改善冻干骨成骨活性,希望研制出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的新型材料运用于临床。目的:观察掺锶冻干骨植入大鼠体内的生物学活性。方法:按照标准的冻干骨加工程序制备大鼠股骨髁冻干骨材料,采用氯化锶溶液浸泡方法制备掺锶冻干骨。将27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9只。SD大鼠钝性分离肌肉,造成股部肌袋,双侧均行手术。植入掺锶冻干骨作为实验组,同法植入未掺锶的普通冻干骨作为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双侧均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植入后4,8,12周处死各组动物3只,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并依据炎性浸润及组织纤维化程度进行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采用氯化锶溶液浸泡方法制作掺锶冻干骨,锶相对钙元素掺入摩尔浓度为4.2%时在骨质内层锶元素浓度分布比较均匀。实验组和对照组植入材料周围均可见炎性细胞、肉芽组织和血管生成,并随着时间推移,炎性浸润程度明显降低,而周围纤维组织包绕增加。空白对照组炎性浸润程度轻,少量组织纤维化。实验组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炎性浸润程度及组织纤维化程度组织学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通过温和的锶-钙离子交换方法可以在冻干骨中有效的掺入锶元素,获得一种掺锶冻干骨材料;该掺锶冻干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组织相容性,与普通冻干骨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自体髂骨与骨痂骨植骨对长骨骨折修复的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方法:动物实验中将家兔左侧肱骨干人工造成骨折,按骨折后时间分成第2、3、4周组,于相应时间内在侧切开取肱骨干骨痂,于同侧手术切开剪断桡骨,将骨痂植入;右侧取出与骨痂等量髂骨,同法植入该侧桡骨断端,分别于后1、2、3、5周处死,行X线及组织学观察,临床选择陈旧骨折63例,在骨折固定同时取出骨痴植入骨3折端,通过X线及查体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自体髂骨植骨与第4周骨痂骨植骨的骨愈合过程基本相同,早期均发生骨坏死,且都是经过软骨化骨“替代爬行”而愈合,而第2、3周骨痂骨植入后无骨坏死的发生,继续经软骨化骨而愈合,且术后第1-3周时的成骨过程较同时期自体髂骨植入侧提前1-2周。临床平均随访15.3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较应用自体髂骨植骨相比基本相同(P>0.05)。结论:动物试验表明,利用兔骨折后第2、3周骨痂骨植骨优于自体髂骨植骨。临床应用骨痂骨可以替代自体髂骨植骨。  相似文献   

19.
99Tcm-MDP骨显像评价异体骨移植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99Tcm MDP骨显像评价异体骨移植的意义。方法 于 18只新西兰大白兔两侧桡骨干处造成 15mm缺损 ,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植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与异体冻干骨的复合物 ,B组单纯植入冻干骨。于术后 2 ,4,6周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组织学切片和X线检查。并另选 3只大白兔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①未出现并发症的移植骨均存活 ,它们的放射性浓度在术后 2周增加 ,4周达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其动态变化与组织形态学改变一致并早于X线改变。②A组的放射性浓度始终高于B组。③另有 2例术后感染 ,在 2周时放射性浓度下降 ,经治疗后 ,恢复正常。结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早期动态观察移植骨的存活情况并评价新型植骨材料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异种冻干骨具有很好的骨引导性及低抗原性,但骨诱导性相对较差;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很好的诱导成骨能力。目的:观察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冻干骨复合物在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及骨整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于双侧下颌无牙区造极限骨缺损模型。在两侧缺损区的近中、远中端骨壁各植入1枚钛螺纹钉,使种植体临近缺损侧无骨支持,右侧缺损区填压入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冻干骨复合物,作为实验组;左侧缺损区填入异种冻干骨,作为对照组。植入4,8,12周后取完整下颌骨标本进行大体形态观察、植体扭矩测试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植入4周时,实验组可见新生血管,成骨细胞数量多,呈单层紧密排列在新生骨小梁的表面;对照组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多,新生血管稀疏,成骨细胞及新生骨数量较实验组少。植入8周时,实验组见大量新生血管,骨小梁密集,呈网状连接,部分已逐渐融合成岛状;对照组新生血管较实验组少,骨小梁纤细,散乱。植入12周时,实验组新生骨组织成熟,骨小梁钙化程度高,可见形成板状新骨;对照组骨小梁融合成片,趋向成熟,但成熟度不及实验组。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种植体-骨结合强度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冻干骨复合物具有很好的骨修复与骨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