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电针对大白鼠局部穴位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针刺治疗作用,是针刺人体的一定穴位,使其“得气”、“感传”来调整机体机能,而取得治疗效果。《灵枢》载有“灸刺之道,何者为定,………得气穴为定。”又曰“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现代临床实践也证明,在针刺治疗或针刺麻醉过程中,凡针刺得气、经络感传显著者效佳,反之则差。近年来,对针刺得气、感传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研究。1977年有报告提出,针刺得气、感传与局部肥大细胞有关。继而又观察到人体一些主要穴位的肥大细胞数量较多,且多分布于小血管、神经束、毛囊外根鞘等处。其后相继又有报告针刺或电针后用光学显微镜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到穴位局部肥大细胞有脱颗粒的变化。本实验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上,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电针刺激穴位后,局部肥大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为针刺得气、感传以及针刺效应过程中,肥大细胞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
据报道,当针刺入穴位时可引起一种钝痛和异常感觉,把这种混合性特殊感称为得气。得气感被认为是产生针麻所必需的。神经系统在针刺麻醉机制中的重要性已被以下事实所证明:当对合谷穴进行局麻时,镇痛效果和得气感消失;在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身上针刺时并不能引起得气感。然而这些并不能直接证明针灸穴位位于神经束上。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从正常人体皮下插入微电极记录神经活动的方法来研究针灸穴位的神经活动与得气感的关系;同时亦研究电刺激穴位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信息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和治疗疾病的神经通路机制,揭示针刺穴位和靶组织、器官效应的相互关系。方法:以大鼠和小鼠为对象,对躯体性针刺或电刺激下的传入神经反应特征、自主神经功能调控的重要机制之一的躯体-交感反射(一种躯体-自主神经反射)、谷氨酸神经递质的中枢性调控作用以及相应靶组织和靶器官反应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结果与结论:手针或电针刺激动物后三里穴位可以诱发支配后三里穴区的传入神经放电,而直接电刺激传入神经可模拟此过程。在外周躯体传入神经如胫神经直接给予电刺激,可在支配内脏的自主神经传出神经如交感神经上反射性诱发一个电位,该过程定义为躯体-交感反射。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谷氨酸类神经递质参与了该反射的调控。另一方面,研究显示动物后三里等穴位的躯体刺激如电针刺激可抑制小鼠后肢炎症痛的躯体感觉传入和肠易激综合症大鼠的结直肠痛的内脏感觉传入,其中脊髓GABA和NMDA受体被证明分别参与了前后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 对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中枢兴奋扩散”和“外周动因激发”两种不同的观点。前者认为循经感传是由针刺穴位所诱发的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内的定向扩散所引起。后者则认为针刺穴位时可能有某种动因循经行进,依次激发了沿经分布的神经感受装置、神经冲动相继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了受试者主观上感受到的循经感传。为了更为全面地解释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1987年我们又提出了“以外周循经过  相似文献   

5.
《灵枢·形气脏腑病形篇》曰:“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说明穴位与非穴位区针刺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取穴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得气的效果,而得气又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因此,临床上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则必须取穴准确。但是在临床腧穴定位上,我们却经常遇到许多问题,以致取穴不准,影响疗效。现就以临床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感是临床用来判断针刺是否得气的标准之一,穴位局部的组织结构是产生针感的基础,穴区局部的组织结构不同,产生的针感也不尽相同。笔者通过梳理针感的性质,对针感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医者针下的跳动性针感与穴位局部的肌肉或神经干受到突发性刺激有关;医者针下的沉紧涩滞感多因穴区结缔组织缠绕针身,或源于穴区局部肌肉中的肌梭感受器受到针体刺激。患者接受针刺时的酸胀感源于穴区局部肌肉、肌腱或骨膜受到针体刺激,而针尖刺激穴区神经干多可使患者产生麻感、蚁行感、跳动感、放射感;毫针刺激到穴区周围的血管或神经末梢可使患者产生痛感;针刺时患者自觉穴区局部的“寒”或“热”感与该区域皮肤中温度感受器和游离神经末梢相关。但由于针感多复合出现,且针感的产生受诸多因素影响,故未来可结合具体影响因素或病种,探索得气针感产生的机制及针感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得气针感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1放电感与得气的“麻”感出现的形式不同众所周知,针刺治疗时,若针尖刺中神经干,就会产生由针刺部位向远端的放电感,即象一股电流瞬间由针下向远端传导。病人常将这种感觉描述为“象触电”或“一直麻到某处”。针刺穴位时,常产生“麻”感,大多数人在针刺时所感到的常常是一种以“酸、胀、麻”为主的混合感觉。而酸、胀、麻是最常见的得气感应。“麻”感属于传统的得气范畴,它与酸、胀等其他性质的得气感应具有共同特点。而“放电感”与“麻”感虽然也被不少患者称为“麻”,但实际上二者有很大区别。放电感一旦在针下产生,便迅速向…  相似文献   

8.
针感是针刺得气的重要标志之一,与临床疗效关系密切。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得气针感与不同组织结构(皮肤,结缔组织,肌肉,神经、血管)关系的相关研究,认为得气针感是穴区多种组织结构共同参与的产物,主要与神经系统关系密切。而医者手下的得气感,即滞针感可能是运针过程中引起的穴区肌肉收缩所致。通过系统梳理,提出了基于不同穴区组织结构及其脑功能响应系统探讨不同运针手法在产生得气针感中的作用的研究新思路,以期为阐明得气针感的科学机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针刺对脏腑作用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穴位与内脏的关系越来越引人关注,现将近年来针刺对胆道系统功能调整作用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针刺对胆道系统功能调整作用的神经及体液机制研究周建华等〔1〕观察到电针家兔阳陵泉穴时引起胆囊压力下降,不受阿托品和切断迷走...  相似文献   

10.
卫生部公布1990年度卫生科技进步奖奖励项目,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52项,三等奖70项。7项中医药成果获三等奖:银花新资源——黄褐毛忍冬资源利用研究(北京)、针刺(或躯体转入冲动)调整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中枢机制分析(上海)、穴位的传入支配特征与两类传入纤维相互作用原理(北京)、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缓解内脏痛的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直结肠扩张(CRD)作为内脏的伤害性刺激.微电极细胞外记录L1~L3节段脊髓背角广动力型神经元活动.针刺选用与直结肠同神经节段支配的同侧和对侧"足三里"穴位.结果:内脏伤害性传入能明显激活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对侧体表机械刺激和"足三里"穴位手针刺激可抑制这种伤害性反应.急性脊髓化实验,针刺对侧"足三里"穴位抑制CRD反应的效应完全消失.结论:针刺和内脏伤害性传入信号在脊髓水平发生会聚和相互作用,针刺穴位能够抑制内脏伤害性传入所激活的背角神经元反应,且这种作用需要脊髓上中枢参与.  相似文献   

12.
西方针刺疗法之激痛点与传统针灸腧穴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彭增福 《中国针灸》2008,28(5):349-352
西方针刺疗法的核心激痛点(trigger point)理论与传统针灸学的腧穴理论有太多的相似。经比较发现,超过92%的激痛点(235/255)与腧穴在解剖部位上相对应,而79.5%针灸穴位所主治的局部疼痛与其对应的肌筋膜激痛点相似。激痛点与腧穴均可以引发类似的线性感传,其中二者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达76%,部分一致为14%;其次,二者均可主治内脏性症状,如腹泻、便秘、痛经等。因此,二者在解剖位置、临床主治、针刺引起线性感传等方面,都有着十分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n the body surface of different kinds of placebo/sham acupuncture with that of traditional needling sensation acupuncture.

Methods

Point Neiguan (PC 6) of 29 healthy subjects, 19 males and 10 females, was stimulated with needling sensation, shallow, placebo and deep acupuncture at the non-acupoint. After stimulation with different methods of acupuncture, the change in perfusion of the micrangium in the skin surface around the elbow joint, with Point Quze (PC 3) as its center, was observed with laser Doppler blood-flow imaging.

Results

Judging from the absolute value of perfusion of the skin surface micrangium, several methods of acupuncture can cause change in blood flow. The ratio of blood-flow perfusion in the meridian area in and around Quze declined before and after needling insertion in needling sensation acupuncture and shallow acupuncture. This observation did not occur in placebo and non-acupoint acupuncture. Needling sensation acupuncture at an acupoint can relatively reduce the perfusion of the micrangium in the projective area of the meridian where the acupoint is located on the body surface (P<0.05), indicating the specificity of meridians.

Conclusions

Stimulation of an acupoint or a point on the body surface with any type of acupuncture can cause change in blood flow in the skin near the needling point. However,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 underlying this phenomenon needs to be further explored.  相似文献   

14.
腧穴热敏化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5,自引:9,他引:55  
陈日新  康明非 《中国针灸》2007,27(3):199-202
目的:阐述腧穴热敏化的规律及其临床应用。方法:从腧穴的热敏化特征与规律入手,论述腧穴热敏化新灸法及其临床应用。结果:(1)人体腧穴存在敏化态与静息态两种功能态,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能使体表腧穴发生敏化,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类型,处在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腧穴特异性的“小刺激大反应”;(2)热敏化穴的最佳刺激为艾热,也是灸疗的最佳选穴,疗效远优于常规静息态腧穴的针灸疗法;(3)热敏化态腧穴在艾热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感传,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结论:腧穴热敏化的提出完善和发展了“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针灸理论。  相似文献   

15.
介绍姜辑君教授的针刺手法经验特点。关于针刺手法技巧,认为是针入的深浅、旋转的幅度、行针的速度与时间、针力的大小、力向的变化等因素的巧妙结合运用。关于针刺补泻,从提插幅度、捻转角度和频率3个方面总结了针刺补泻的特点。进针时强调要从立体的角度看穴位,针刺时体会进针点、经过点和到针点。非常重视针刺得气的重要性,认为针刺治疗关键是手法,手法要到位。针灸刺激量的调节因病、因人而异,强调做全身调整时要使针感平衡,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询近10年有关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针刺研究的文章,对近年来fMRI技术在经络穴位特异性研究如单穴、组穴、不同针刺手法的比较、得气实质以及针刺治疗疾病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今后应以整条经脉为研究对象,更深层次地探索经脉—中枢—脏腑的联系规律,从而推动经络实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阴阳、脏腑和疏通经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从古典经络理论、神经解剖生理和颈、腰椎病临床三个角度 ,对阴阳、脏腑和疏通经气等经络理论的基本概念进行转译和研究 ,初步将阴阳、脏腑和疏通经气等中医学特有的古老语言和术语用现代科学的概念和术语进行诠释和汇通。认为阴阳、脏腑在经络理论中的含义分别是对称 (对应 )规律、躯干与四肢相关规律 ,其机制可能与脑的双侧支配性、脊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的汇聚及脊髓的节段性相关 ;疏通经气则是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与针灸临床疗效相关的一种信息传导。  相似文献   

18.
We classified 50 receptor units from 10 acupoints supplied by the medium nerve. It was found that the needling stimulation mostly excited slowly adapting receptors and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of acupoint receptors related closely to their location. For example, the Shanyang, Zhongchong, Shaoshang acupoints in the skin needling sensation receptors are touch or pressure receptor units; the receptors of Neiguan, Yuji, etc.; the acupoints located in deep tissue with abundant muscles, are mostly muscle spindles; the Daling acupoint might be a colgi tendon and/or pressure receptor unit. Besides a significant receptor, an acupoint contains one or more needling sensation receptor. The receptors and the afferent fibers of acupoints take part in forming and maintaining the needling sensations.  相似文献   

19.
穴位刺激经初级传入反射引起SP释放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研究P物质是否参与穴位刺激引发的经络活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在背根反射和轴突反射实验条件下穴位刺激引起的皮肤和相关内脏组织的P物质含量变化。结果:电刺激“足三里”穴引起循足阳明胃经皮肤和结肠等相关内脏组织的P物质含量增高。结论:提示穴位刺激引起的经络活动和相关内脏反应有P物质参与。  相似文献   

20.
久留针强针感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为了提高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辨证选穴的基础上,强调久留针,注重针感传导,同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 久留针强针感的愈显率为88.5% ,对照组为46.1% ,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久留针强针感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比一般针刺法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