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摘要 背景:医用纳米粒作为药物传递的新型载体,目前已经成为医药领域研究的重点。 目的:构建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负载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的载药纳米粒。 方法: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表面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分布并计算成球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5-氟尿嘧啶载药量、包封率,并对体外释药进行评估。 结果与结论:纳米粒呈球性,平均粒径为(186±14) nm,成球率、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70.8%、6.6%、28.1%,体外释药有突释现象,24 h内5-氟尿嘧啶累积释药量达36.2%,10 d达83.6%。提示成功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其具有缓释效应。 关键词: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5-氟尿嘧啶;纳米粒;体外释药;缓释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6.017  相似文献   

2.
背景:眼镜蛇毒细胞毒素具有强烈的细胞毒活性,但缺乏特异性,全身用药可导致严重毒副作用,而采用缓释载体包载进行间质化疗可达到提高肿瘤局部治疗效应,并且减轻全身毒性。 目的:制备眼镜蛇毒细胞毒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观察其一般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7-12/2008-05在福建医科大学医药生物工程中心完成。 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烯醇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提供,广东产中华眼镜蛇毒。 方法:采用分子筛、离子交换分离,反相疏水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纯化细胞毒素,MTT法检测细胞毒活性,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药微球。 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载药微球的表面形态,激光粒径仪测微球粒径,计算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放周期。 结果:纯化的眼镜蛇细胞毒素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对HepG2细胞12,24 h的IC50分别为1.43,1.12 mg/L。复乳法制备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粒径2~8 μm,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74.10±9.92)%和(0.72±0.09)%,21 d药物累积释放63.3%,释放细胞毒素保持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可制备具有较高包封率、良好缓释效果、保持完整生物学活性的眼镜蛇毒细胞毒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应用W/O/W复乳-干燥法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bFGF-PLGA)微球,考察其对新西兰大白兔静脉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应用正交设计试验进一步优化bFGF微球的制备工艺,采用优化处方制备bFGF-PLGA微球,并考察其外观形态和粒径分布,检测其载药量和包封率,研究其体外释药的性质;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模型制作侧腹壁静脉皮瓣,并术前5天分别皮内注入bFGF-PLGA(缓释微球组)和bFGF浸渍/固化PLGA(空微球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 。术后, ①计算术后7天皮瓣的成活面积; ②取兔皮肤标本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4+表达情况及平均血管数。结果 所制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无黏连现象。微球粒径的98%分布在12.50~43.49μm之间,平均粒径为26.93μm,径距0.611±6.60。载药量为[(23.11±0.44 )×10-3]%,包封率为(86.51±0.83) %。突释期内微球的体外释放度为27.78% , 30d后体外累积释放度高达81.56% ,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 r =0.997)。缓释微球组、空白微球组和生理盐水组术后7天的皮瓣平均面积分别为72.031±1.813、51.034±1.771、50.498±2.359%( P < 0.05) ,平均血管数目分别为34.01±2.30、23.81±3.03、22.56±2.26个/cm2 ( P < 0.05)。结论 所制备的bFGF - PLGA微球表征良好,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微球通过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bFGF,可明显促进兔静脉皮瓣的存活。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缓释;静脉皮瓣  相似文献   

4.
BCNU-PLGA缓释可降解微球的制备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择不同分子量及成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共聚物材料,考察粒径、表面形态、包封率、二氯甲烷残留量及体外释放的特点。方法以溶剂挥发法制备卡氮芥-聚乳酸/羟基乙酸(BCNU-PLGA)缓释微球,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测定微球直径,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球包封率和体外药物释放,气相色谱法进行二氯甲烷残留量分析。结果BCNU-PLGA缓释微球粒径随分子量升高而增大,表面呈球形,包封率达90%,二氯甲烷残留量6.85‰,体外释放时间达3周。结论溶剂挥发法制备的BCNU-PLGA缓释微球释药可达3周以上,并维持较高药物浓度,为颅内缓释化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背景:采用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de,PLGA)为支架材料,包裹多肽、蛋白质药物制成缓释微球,使在体内达到缓释目的,是近10多年来各国学者大力研究的新领域。 目的:观察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OGP)缓释微球对成骨细胞的促分裂增殖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6-06/11在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 材料:新西兰兔,用于制备成骨细胞;PLGA由山东医疗器械研究所提供。 方法:以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复乳法制备OGP-PLGA缓释微球,并对微球的形态学、粒径分布、载药量和包裹率及体外释药情况进行观察。实验分为2组,OGP组:培养液为含体积分数0.1小牛血清+含50 μg/L OGP的DMEM;OGP缓释微球组:培养液为含体积分数0.1小牛血清+含50 μg/L OGP-PLGA缓释微球的DMEM,分别测定成骨细胞的增殖数量。 主要观察指标:①微球的形态、粒径分布、载药量、包裹率及体外释药性。②OGP缓释微球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①复乳法制备的OGP-PLGA缓释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微球粒径为(19.6±4.47) μm,载药量和包裹率分别为(83.9±4.21)%,(72.9±5.13)%;微球的体外释药过程较为稳定,56 d 释药率为85.43%。②培养1,2 d 时,OGP组的A值高于OGP缓释微球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培养3,4 d 时,OGP组和OGP缓释微球组间A值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培养6,8 d时,OGP缓释微球组的A值高于OGP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 结论:采用复乳法制备OGP-PLGA缓释微球的工艺可行,微球中OGP的生物活性保存良好,能缓慢持续释放活性OGP,促进成骨细胞的体外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胸腺五肽(TP5)缓释微球的制备研究,为TP5缓释制剂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包裹材料,采用复乳法制备TP5-PLGA缓释微球,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微球的形态,对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情况进行了研究。HPLC测试条件为: 色谱柱:Kromasil C18, 5 µm, 250×4.60 mm,流动相:15%乙腈(含0.1%TFA),流速:1.5 ml/min,检测波长:222 nm。结果:制备的微球表面光滑,球体均匀;微球中TP5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87%和67%左右;微球在10天内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结论:TP5-PLGA缓释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在体内半衰期短、易被稀释代谢的问题,探讨利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制备载rhBMP-2微球的可行性和制备工艺,并观察其载药、释药特性。 方法:①采用W/O/W型复乳化-溶剂挥发技术制备rhBMP-2/PLGA缓释微球,并对微球的粒径和形态、包封率和载药量,体外释放性质进行测定。②异位成骨实验:昆明小鼠12只,在右侧大腿股内侧肌袋内植入含rhBMP-2的50 mg PLGA微球,4周后取材,观察成骨情况以初步检测微球中的蛋白质活性。 结果:①rhBMP-2/PLGA缓释微球形态良好,粒径主要集中在50~60 μm,包封率为(37.52±4.31)%,载药率为(5.12±1.32)%。②微球的释放存在突释,7 d内释放的药物量超过40%,大约90%的药物量于42 d内释放完全。③载药微球植入鼠股部肌袋4周,材料周围有明显的骨形成。 结论:制备的rhBMP-2/PLGA微球可以缓慢释放有活性的rhBMP-2,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一种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原料制备的载药微球和纳米粒既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又能实现缓释、控释和靶向释放。 目的:分析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控释微球的制备方法以及突释的成因、影响因素和改进方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20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与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控释微球的制备及突释联系紧密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目前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制备方法主要有单凝聚法、乳化-固化法、喷雾干燥法。造成其突释的原因首先是药物分子和聚合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太弱,导致药物很容易从微球进入释放递质中,其次是在微球释放初期,药物从微球中的孔洞和缝隙中释放出来导致突释。影响突释程度的具体因素有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浓度、微球载药量、主药理化性质、微球制备方法及制备参数等。虽然国内外对突释机制以及控制突释措施的研究都还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对各影响因素加以适当优化与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微球的突释率,突释问题应该能够得到解决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背景:由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制备的微球,在体外磷酸盐缓冲液中能够持续释放药物。 目的: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羟基磷灰石-5-氟尿嘧啶复合微球,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对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等性质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材料学体外观察,于2009-02/2009-07在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实验室完成。 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为济南岱罡生物有限公司产品,纳米羟基磷灰石由华南理工大学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制,5-氟尿嘧啶为上海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方法:以水溶性抗癌药物5-氟尿嘧啶作为模型药物,先用纳米羟基磷灰石吸附药物,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采用单乳化溶剂挥发法(S/O/W)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羟基磷灰石-5-氟尿嘧啶复合微球。对载药前后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FTIR分析。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微球的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质进行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纳米羟基磷灰石与5-氟尿嘧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药物体外释放。 结果:FTIR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对5-氟尿嘧啶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羟基磷灰石-5-氟尿嘧啶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83%,86.78%,明显高于单纯的聚乳酸羟基乙酸-5-氟尿嘧啶微球。经过体外释放药物突释后,复合微球比单纯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药物释放慢。在第27天,复合微球和单纯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累积药物释率放分别为84.87%,99.87%。 结论:与单纯的聚乳酸羟基乙酸-5-氟尿嘧啶微球相比,由于纳米羟基磷灰石对5-氟尿嘧啶存在较强的吸附作用,使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羟基磷灰石-5-氟尿嘧啶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得到了较大提高,具有更好的药物缓释效果。 关键词:5-氟尿嘧啶;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微球;药物释放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17  相似文献   

10.
用于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的方法很多,可根据聚合物和药物的性质进行选择,其中乳化-固化法是目前制备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中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在连续相中不溶或难溶的药物,缺点在于使用有机溶剂,不利于保持药物的活性,复乳化时工艺也比较复杂,不适宜进行工业化生产;喷雾干燥技术是一种快速的一步微囊化过程,其条件温和,制得的微球具有粒度分布窄、包封率高等特点,其用于不稳定药物微囊化的大规模生产极具潜力。由于给药初期的突释有可能导致血药浓度接近或超过中毒水平,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分子质量、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的纯度、主药理化性质、微球制备方法及制备参数、微球载药量等均是影响突释程度的具体因素。目前防止突释或降低突释程度的方法主要有改变载体材料结构、适当的微球制备以及萃取、洗涤或加入附加剂等。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控释系统具有延长药物释放时间、靶向释放、降低药物毒性和刺激性等特点,存在多种给药途径可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玻璃体内注射、关节腔内给药、植入给药、黏膜给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