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素问·汤液醪醴论》是诊治水肿病的重要篇章,但该病的原貌并未为人所识。通过细读,发现该篇成书背景与长江流域的楚地相关。篇首对汤液醪醴的追溯为本病的水源传播提供了重要线索。经过对原文中津液充郭宛陈莝等释义的考证,还原了该病腹水的典型征象。结合史实分析,该病极可能是楚地流行的血吸虫病。治法中必齐毒药是通利二便,缪刺其处是刺络放血,开鬼门是祛病祝由术。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疾病预后四个方面予以阐述,旨在说明《汤液醪醴论》是诊治血吸虫病的早期记载。  相似文献   

2.
“夺其食”,语出《素问·病能论》。原文是:“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  相似文献   

3.
就《素问·病能论》记述之怒狂及其治疗做了论述,并指出: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所致之怒狂,实乃现代医学急性反应性精神病呈精神运动性兴奋者。文章就原文所述怒狂之病因病机及治疗机理,做了进一步阐释,同时,还就怒狂论述及治疗对其他精神疾病辨治之指导作用作了介绍。文末指出,由于后世一些医家未能深析怒狂之论述,对怒狂之成因及治疗做了不妥之阐释与错误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4.
《素问·病能论》曰 :“帝曰 :善。有病颈痈者 ,或石治之 ,或针灸治之 ,而皆已 ,其真安在 ?岐伯曰 :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 ,宜以针开除去之 ,夫气盛血聚者 ,宜石而泻之 ,此所谓同病异治也。”文中对“同名异等”的认识 ,历代医家歧义颇多 ,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观点 :1 隋代医家杨上善认为“异等”是言治法不同 ,其注曰 :“同称痈名 ,针灸石等异疗之。”2 唐代医家王冰则认为 ,“异”言病变处色泽的改变。其注云 :“言虽同曰颈痈 ,然其皮中别异 ,不一等也。”3 “异” ,指证的不同 ,如明代医家张介宾言 :“颈痈之名虽同 ,而证则有…  相似文献   

5.
“泾溲不利”在《素问》所见有二:一是《厥论》“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一为《调经论》“形有余则腹张,泾溲不利……”.对此历代医家解释不一,王冰云:“泾,大便.溲,小便也.”吴昆曰:“泾,水行有常也;溲,溺溲也.泾溲不利,言常行之小便不利也.”日·丹波元简则释为:“泾溲即是小便.溲者,二便之通称,加泾字,别于大便.”马莳、张志聪及现今统编教材,或避而不释,或避“泾”不注,释为“小便不利”.鉴于此,实有必要弄清其  相似文献   

6.
7.
《奇病论第四十七》是《黄帝内经·素问》的重要篇章之一,论述了子喑、息积、胆瘅等奇病。本文试从奇病针灸治疗的指导原则、治法、禁忌等角度切入,就其体现的中医针灸学术思想特点进行探析,试图对现代针灸的临床应用、发挥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8.
“夺其食”于狂证之治,具重要意义。对“夺其食”虽历注不一,但不外“禁食”,“节食”。临床凡遇“怒狂者”,笔者均采“节夺其食”的措施配合内服中药治之,每获痊愈。即:狂甚不食者,勿须令食;狂甚索  相似文献   

9.
《内经素问新解》自序陈太羲2200年前,中国秦汉之间成书的内经,至今仍为中医研究、教学及治疗的经典、规范,而一向有难解之说。考其原因:一为当时纸张发明不久,尚未广泛应用,帛贵、简笨、学者行文,群趋精炼典雅,言简意赅的风格,须再三咬嚼,才能体会。二为彼...  相似文献   

10.
11.
痹证是常见病之一。《素问·痹论》是最早论述痹证的专篇,本文就其分类,证治及传变和预后等加以探析。 分类 1.按病因和症候特点而分《痹论》将痹证分作行痹、痛痹和着痹3种。“行痹”后世也叫“风痹”,其主症是肢体关节痠痛,游走不定,脉象多浮;“痛痹”后世也叫“寒痹”,其主症是疼痛较剧,得热减轻,遇寒加重,脉多弦紧;“着痹”后世也叫“湿痹”,其主症是肢体重着,或有肿胀,病处固定,或肌肤麻木不仁,脉多濡缓。 2.按受邪的季节和部位而分《痹论》说:“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其主症是:“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  相似文献   

12.
正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相似文献   

13.
《素问·风论》云:“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高医校统编教材《内经选读》(北京中医学院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年12月第1版)译为:“由于入房耗精汗出而风邪侵入,就称为内风。”按语中又说:“风邪由外入内,伤及脏腑,引起病变”。新近出版的《索问校释》(山东中医学院、河北医学院校释,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2月第1版)引王冰注:“内耗其精,外开腠理,因内风袭,故曰内风”;引张志聪注:“入房则阴精内竭,汗出则阳气外弛,是以中风则风气直入于内,而为内风矣”;按曰:“二说当合参”;语译:“若因房事汗出而中于风邪,则为内  相似文献   

14.
占坤 《河南中医》2011,31(8):854-855
<素问·奇病论>认为消渴的成因为脾脏过劳而发或脾胃积满蕴热而发,应"节饮食,惜用脾胃""畅情志,平和心志"以预防.病机为脏腑虚损为本,津液精微不归正化为标,治疗时应重视脾脏,治脾为主,清热利湿、祛痰活瘀并用,使脾健、湿化、瘀通、痰消,则疾病祛、脏腑健,气血津液各得其所,脾肺心肝肾各尽其职.  相似文献   

15.
<正> 《素问·至真要大论》(简称《真要》)列出“病机十九条”作为掌握病机之典型示范。笔者认为探求掌握病机的方法,不仅在于《真要》本身,更重要的还在于《真要》所引用的《大要》具有总结性质的44字经文之内。试探讨如兹,以期抛砖引玉。敬启同道赐正。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审察并把握病机,必须分析病证,找出与脏腑、六气及病位之归属关系。1.以脏腑为纲某一系列多个相关的病症集合起来,将其归属于相对应的病变脏腑,便构成了某一脏  相似文献   

16.
学习认识《素问·至真要大论》(简称《真要》)的方法,列出病机十九条作为掌握病机之典型示范,探索掌握病机的方法,不仅在《真要》本身,更重要的还在于《真要》所引用的《大要》,具有总结性质的44字经文之内。试探讨如兹,以期抛砖引玉,敬启同道赐正。  相似文献   

17.
余尝读《素问·痹论》(以下简称《论》),深叹先圣之言也精,其理也深.然于论中数处,百思难得其解,求教诸师,遍览各注,其义迥异.乃于苦思冥想之中,悟得点滴.兹不揣浅陋,略述于下,敬祈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8.
<素问·五脏生成论>中有这样一段话:"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关于文中"先建其母"的解释,历来颇有争议.有从外界气候变化着眼的,如王冰注曰:"建,立也.  相似文献   

19.
张玉岭 《四川中医》2009,(10):34-35
通过学习《素问·咳论》,分析探讨咳证病因病机、疾病变化、症候特点、临床证治举例和咳嗽防治。  相似文献   

20.
<正> 《素问·痿论》是《内经》论述五脏痿证的专章。但现在通行的注本,无论句读、校释都不无可商。兹就其中意见各出的几个问题讨论于后。一、几种断句的比较分章断句是研究医经典籍的首务,它关系到正确理解文献的语义。本篇“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的句读,围绕着“薄著”的破读与否,形成了几种不同的标点。例如:1.《针灸甲乙经》:“故肺气热则叶焦。焦则皮虚弱。急薄著。著则生痿躄矣”。2.《黄帝内经太素》:“故肺气热叶焦。则皮毛肤弱急薄著。则生痿辟”。3.《黄帝内经素问》:“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以上据人卫影印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